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雄地区早白垩世磁铁矿伸展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函 李俊 +4 位作者 崔浩杰 苟正彬 李奋其 张士贞 段瑶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83-2399,共17页
尼雄地区早白垩世磁铁矿以成矿岩体及矿床研究偏多,忽略围岩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尼雄早白垩世磁铁矿可分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而达及藏布地区热液脉型磁铁矿与基性岩脉密切相关,通过共生辉长岩岩脉锆石U-Pb年龄(120.1±1.7 ... 尼雄地区早白垩世磁铁矿以成矿岩体及矿床研究偏多,忽略围岩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尼雄早白垩世磁铁矿可分为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而达及藏布地区热液脉型磁铁矿与基性岩脉密切相关,通过共生辉长岩岩脉锆石U-Pb年龄(120.1±1.7 Ma)限定热液脉型磁铁矿成矿时代约120 Ma,与已经确定成矿时代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时代一致,指示尼雄矿田两种类型磁铁矿受控于相同的地质背景。通过尼雄岩体碎屑岩围岩(原上二叠统敌布错组)碎屑锆石测年,获得其沉积时代介于130~120 Ma之间,故将上二叠统敌布错组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结合区域地层及岩浆岩新资料,认为冈底斯中部则弄群火山岩与侵位于其中的岩体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体系,其与尼雄矿田早白垩世磁铁矿密切相关。该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尼雄附近浅表层次构造共同指示冈底斯中部在早白垩世处于伸展构造背景。最后,依据伸展构造背景新认识建立了尼雄地区早白垩世磁铁矿成矿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中部 尼雄铁矿 早白垩世 伸展 成矿模型
下载PDF
西南三江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5 位作者 王冬兵 李奋其 唐渊 王启宇 闫国川 吴喆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6-264,共19页
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其时空格架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理解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金沙江弧盆系不同构造单元的... 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其时空格架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对理解古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的时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金沙江弧盆系不同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其构造属性,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VMS型矿床的控制作用。金沙江洋壳发育时限主要为晚志留世-二叠纪,古洋壳地幔受到了早期俯冲带物质富集组分的影响,主体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江达-德钦-维西岩浆弧为一复杂的陆缘弧,经历了俯冲消减(300~260 Ma)、早碰撞聚合(255~250 Ma)、同碰撞伸展(249~237 Ma)和晚碰撞造山(236~212 Ma)等构造事件叠加改造,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岩浆活动及其盆地。金沙江带新发现的贡觉榴辉岩、维西退变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带,为恢复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俯冲-碰撞造山的复杂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金沙江弧盆系的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志留世-早二叠世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扩张、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洋壳俯冲消减、早三叠世-晚三叠世弧-陆碰撞造山与盆-山转换、晚三叠世末期后碰撞陆内造山至陆内汇聚-走滑转换等阶段的演化过程,每个阶段控制着不同类型的VMS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多岛弧盆系 榴辉岩带 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西藏许如错地区洁居纳卓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士贞 秦雅东 +2 位作者 李勇 李奋其 巩小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在西藏许如错地区新识别出的洁居纳卓组为一套固结—半固结的粗碎屑岩建造。为探讨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物源,对1个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获得了4组有效年龄:10.1~17.2Ma、41.7~72.2 Ma、77.9~87.8Ma、463~1610Ma。... 在西藏许如错地区新识别出的洁居纳卓组为一套固结—半固结的粗碎屑岩建造。为探讨该地层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物源,对1个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获得了4组有效年龄:10.1~17.2Ma、41.7~72.2 Ma、77.9~87.8Ma、463~1610Ma。结合岩石组合特征、ESR测试结果和区域年龄资料,认为洁居纳卓组可能形成于上新世。物源分析结果显示,许如错以南的查孜及附近地区的林子宗群、布嘎寺组火山岩是洁居纳卓组沉积物质的主要来源,古新世—中新世的侵入岩和晚古生代地层也为其提供了少量的沉积物质。洁居纳卓组发育于许如错南北向地堑盆地之内,是上新世高原隆升在冈底斯地区的沉积响应,是青藏高原局部构造差异隆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如错地区 上新世 洁居纳卓组 碎屑锆石U-Pb定年 物源分析 高原隆升
下载PDF
中拉萨地块亚热地区早白垩世辉长岩: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板片断离的岩浆作用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士贞 李奋其 +3 位作者 刘函 李俊 苟正彬 秦雅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52-1864,共13页
为深入认识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过程,对中拉萨地块西段亚热地区早白垩世辉长岩进行了研究。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5.5±0.5 Ma。岩石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Mg#值(46.07~4... 为深入认识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早白垩世构造-岩浆过程,对中拉萨地块西段亚热地区早白垩世辉长岩进行了研究。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5.5±0.5 Ma。岩石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Mg#值(46.07~48.05)、Cr(6.97×10^(-6)~18.5×10^(-6))和Ni(6.87×10^(-6)~11.2×10^(-6))元素含量较低,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和Pb元素呈现明显的正异常,Nb、Ta、Zr、Hf、P、Ti等高场强元素表现为负异常,显示具有部分弧火山岩性质;具有正的锆石εHf(t)值(+4.3~+7.9)和较年轻的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 DM1=489~614 Ma)。综合分析认为,亚热地区早白垩世辉长岩形成于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断离的构造背景,可能是受近期俯冲板片熔体或超临界流体交代的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拉萨地块 亚热地区 早白垩世 辉长岩 板片断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保弟 刘函 +4 位作者 王立全 贺娟 王冬兵 李奋其 吴喆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64-2784,共21页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洋内俯冲 SSZ型蛇绿岩 特提斯 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拉萨地块中段查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勇 张士贞 +2 位作者 李奋其 秦雅东 巩小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55-2766,共12页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在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斯洋闭合向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渡的背景下,其底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年龄对限定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东部...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在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斯洋闭合向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渡的背景下,其底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年龄对限定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东部林周盆地及其附近,其中部和西部的火山岩研究较少,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则更少.对拉萨地块中段查孜地区的一条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0.7±1.4 Ma、69.9±1.5Ma、68.3±1.2Ma.结合前人资料,对拉萨地块林子宗群火山岩年代学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其底部火山岩的年龄沿东西走向存在一定的差别,中段年龄略早于东段和西段,表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中段略早于东部和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中段 林子宗群 火山岩 典中组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晚古生代地震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函 李奋其 +4 位作者 周放 李俊 苟正彬 杨洋 王保弟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67-2779,共13页
拉萨地块晚古生代处于伸展还是挤压背景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在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新发现了震积岩.拉嘎组一段震积岩单元位于含砾细砂岩冰水沉积中,可见震裂岩、震褶岩及塑性角砾岩等典型震积岩岩石类型,另见各种与... 拉萨地块晚古生代处于伸展还是挤压背景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在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新发现了震积岩.拉嘎组一段震积岩单元位于含砾细砂岩冰水沉积中,可见震裂岩、震褶岩及塑性角砾岩等典型震积岩岩石类型,另见各种与震积岩相关的构造和沉积标志;拉嘎组二段震积岩单元位于潮坪沉积中,见液化卷曲变形及球-枕构造等;下拉组震积岩单元位于下段灰岩中,可见典型的粉(泥)晶灰岩脉和自碎屑角砾岩.下拉组和拉嘎组二段震积岩与燧石结核灰岩紧密共生,由此推测拉萨地块中部分晚古生代燧石结核灰岩可能与地震作用密切相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拉萨地块西段晚古生代地震事件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陷盆地的发育有关,并为拉萨地块晚古生代演化新增了古地震活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震积岩 地震作用 晚古生代 伸展 地震地层学
原文传递
西藏拉萨地块西段狮泉河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勇 张士贞 +1 位作者 李奋其 秦雅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46-2856,共11页
目前关于拉萨地块西段狮泉河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报道相对较少,限制了对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认识.对狮泉河地区石英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学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寄主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161.1... 目前关于拉萨地块西段狮泉河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报道相对较少,限制了对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认识.对狮泉河地区石英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学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寄主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161.1±1.7 Ma,闪长质包体的年龄为159.8±1.6 Ma和157.0±1.3 Ma,两者为同期形成.寄主石英闪长岩为I型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闪长质包体为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套岩石可能与中侏罗世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有关,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引起幔源物质发生熔融,上涌的幔源岩浆与拉萨地块古老基底重熔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了含闪长质包体的晚侏罗世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石英闪长岩 闪长质包体 锆石U-Pb年龄 狮泉河地区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拉萨地块北缘中晚侏罗世周缘前陆盆地的厘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奋其 张士贞 +2 位作者 李俊 刘函 秦雅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7-404,共18页
研究拉萨地块北缘中晚侏罗世盆地类型、演化对重塑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含油气盆地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那曲县城北部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组一段为陡坡型三角... 研究拉萨地块北缘中晚侏罗世盆地类型、演化对重塑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含油气盆地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那曲县城北部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组一段为陡坡型三角洲沉积,下部的碎屑流显示出向南东流动的特点;二段主要为潮坪-混积陆棚沉积;一段下部的石英杂砂岩、二段下部的石英细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范围分别为2611~216 Ma和2800~152 Ma.综合研究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盆地为受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控制的周缘前陆盆地,具有双物源的特征;152 Ma±,该区经历了由复理石盆地向磨拉石盆地的转换;同时,结合带内部逆冲推覆活动较强,形成以莎木罗组为标志的新的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贡塘组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周缘前陆盆地 物源区 中晚侏罗世 莎木罗组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西藏查孜地区中新世正长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士贞 李勇 +2 位作者 李奋其 秦雅东 巩小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82-2893,共12页
查孜正长岩体是拉萨地块中段新发现的中新世钾质-超钾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角闪正长岩和斑状石英正长岩,有暗色包体发育.对两种正长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7... 查孜正长岩体是拉萨地块中段新发现的中新世钾质-超钾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角闪正长岩和斑状石英正长岩,有暗色包体发育.对两种正长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37±0.24 Ma、11.06±0.39 Ma,代表它们形成于中新世,是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作用的产物.查孜正长岩具有相对高钾(K2O=6.75%~7.39%)、低镁(MgO=1.44%~2.97%)的特征,K2O/Na2O>1,属钾质岩;具有与超钾质岩石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强烈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但Cr(22.7×10^-6~64.6×10^-6)、Ni(18.9×10^-6~46.6×10^-6)含量明显偏低.其中,斑状石英正长岩的SiO2含量相对较高,但MgO、K2O、Cr、Ni、REE和Y等元素含量比石英角闪正长岩的低.综合分析认为,查孜正长岩主要形成于岩浆混合作用,是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的结果,两种岩石的地球化学差异主要是岩浆混合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导致的;它的形成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中段 查孜地区 中新世 正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
原文传递
Early Ordovician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2
11
作者 ZHANG ShiZhen li fenqi +2 位作者 li Yong liU Wei QIN Ya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630-643,共14页
LA-ICP-MS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and rock geochemical analysis were done of the Xarru grani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Zircon 2-6pb/Z38u weighted mean ages of 474.9±2.3 and ... LA-ICP-MS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and rock geochemical analysis were done of the Xarru grani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Zircon 2-6pb/Z38u weighted mean ages of 474.9±2.3 and 478.3±1.7 Ma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wo gneiss granite samples respectively, which represen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granite. This i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Early Ordovician magmatism in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The rocks are high-K calcic-alkalic granite, contain tour- maline but not hornblende, with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 (ASI) of A/CNK〉I.1 (1.10-1.20), and are enriched in Rb, Th and U 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Ba, Nb, Sr, Zr, Ti and Eu. They are strongly peraluminous S-type granite, resulting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rgillaceous components in the crust in a syn-collisional setting.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s well as the analy- sis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the Xarru granite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Andean-type orogeny in the process of subduc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towards the Gondwanaland, and it is a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thickened upper crust as a result of collision between blocks or micro-block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Gondwana supercontinent in the process of oceanic subduction. The Xarru granite is identified as the Early Ordovician granite, indicating that the wall rocks had probably formed in the Cambrian or Pre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rustal basement may exist in the Xarru region.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Early Ordovician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 collisional setting crustal bas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