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胁迫对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于婵 张依琳 +4 位作者 李秋莹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黄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2-1892,共11页
以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盐(25,50,75,100,125 mmol·L^(-1)):碱(25,50,75,100,125 mmol·L^(-1))胁迫对牛至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牛至种子育苗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升... 以牛至(Origanum vulgar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盐(25,50,75,100,125 mmol·L^(-1)):碱(25,50,75,100,125 mmol·L^(-1))胁迫对牛至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牛至种子育苗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升高,牛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牛至幼苗中丙二醛含量升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l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为先升高后降低,SOD,CAT活性盐碱浓度均在75 mmol·L^(-1)时达到最大。碱胁迫对牛至种子及幼苗的相对盐害程度大于盐胁迫,在25 mmol·L^(-1)浓度下,碱胁迫对牛至种子的相对盐害率是盐胁迫的2.8倍。综上,盐碱胁迫显著影响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牛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碱胁迫更为敏感,建议牛至种子盐碱育苗时应选择盐碱度较低的土地(盐浓度<50 mmol·L^(-1)_、碱浓度<25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指标
下载PDF
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勇 郭猛 +4 位作者 张红瑞 周艳 李贺敏 高致明 王盼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通过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1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100、150、200和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 通过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1盐胁迫对石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100、150、200和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制石竹种子发芽,且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变强。50、100和150 mmol·L^-1盐胁迫对植株幼苗茎粗有显著促进作用,200 mmol·L^-1盐胁迫对茎粗影响不显著,250 mmol·L^-1盐胁迫显著抑制茎粗生长;叶长、叶宽、根长和单株干重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正常生长,在其余胁迫处理下被显著抑制。幼苗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100 mmol·L^-1盐胁迫下含量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0 mmol·L^-1盐胁迫下活性最大,盐胁迫显著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石竹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可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正常萌发生长,高浓度盐胁迫下石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石竹 种子 萌发特性 幼苗生长 生理特征
下载PDF
水苏碱在乙醇中的纳滤分离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存玉 李贺敏 +3 位作者 支兴蕾 刘莉成 李红阳 彭国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研究水苏碱在乙醇中的纳滤分离行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pH值、膜孔径为影响因素,水苏碱截留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截留行为的影响,膜通量衰减系数表征膜溶胀行为,综合评价水苏碱在乙醇中的分离行为。结果 pH值递增(3... 目的研究水苏碱在乙醇中的纳滤分离行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pH值、膜孔径为影响因素,水苏碱截留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对截留行为的影响,膜通量衰减系数表征膜溶胀行为,综合评价水苏碱在乙醇中的分离行为。结果 pH值递增(3~7)时,水苏碱截留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并随着乙醇体积分数提高而加剧,在30%时最明显,而且衰减系数绝对值与其呈正相关。结论水苏碱作为两性化合物,其存在状态决定了在乙醇中的纳滤分离行为。等电点时该成分的电荷排斥效应弱于解离态,同时在膜分离层溶胀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多样的分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苏碱 乙醇 纳滤分离行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夯基础、强能力的中药类专业学生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房方 朱华旭 +3 位作者 刘健 李贺敏 于海涛 吴啟南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4期149-151,共3页
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化学基础薄弱、专业思想不稳固、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我校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从“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合理组织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早期强基础、后期重岗位胜任;构建... 针对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化学基础薄弱、专业思想不稳固、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我校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从“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合理组织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早期强基础、后期重岗位胜任;构建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入手,逐步优化有机化学教学体系,希望为困扰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学生发展的普遍问题提供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类专业 有机化学 教学体系 优化
下载PDF
ICP-MS法分析不同种质荒漠肉苁蓉矿质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猛 黄勇 +5 位作者 陈欣 张治峰 张红瑞 周艳 李贺敏 郭玉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52-2455,共4页
矿质元素是中药材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中药材功效物质合成及其功效的发挥密切相关,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受其种质、采收时期、药用部位、产地等因素的影响。荒漠肉苁蓉是我国著名补益中药,也是药食同源类药材,其矿质元素含量越来越... 矿质元素是中药材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中药材功效物质合成及其功效的发挥密切相关,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受其种质、采收时期、药用部位、产地等因素的影响。荒漠肉苁蓉是我国著名补益中药,也是药食同源类药材,其矿质元素含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应用ICP-AES法测定了黄花、白花、紫花三种类型荒漠肉苁蓉不同部位4种常量矿质元素和8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荒漠肉苁蓉均含有K、Ca、Mg、Na、Fe、Mn、Cu、Zn、Cr、As、Pb和Cd元素,但不同类型荒漠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黄花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低于白花肉苁蓉和紫花肉苁蓉;白花肉苁蓉K、Ca、Mg、Na、和Cu含量高于紫花肉苁蓉,而Zn、Cr和Cd含量低于紫花肉苁蓉。(2)荒漠肉苁蓉中12种矿质元素分布特征差异明显,K、Ca、Mg、Na和Cu主要分布在上部。(3)荒漠肉苁蓉不同部位矿质元素比值差异显著,三种类型荒漠肉苁蓉K/Na值均为下部>中部>上部;Mg/Fe值紫花、白花类型中部最高,黄花类型上部最高;Zn/Mn比值紫花和黄花类型中部最高,而白花类型下部最高;Cu/Cr值白花和黄花类型上部最高,紫花类型中部最高。研究结果将为荒漠肉苁蓉的良种选育和质量控制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肉苁蓉 种质 矿质元素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红花不同花色变异类型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怡宁 毕光耀 +3 位作者 胡赛文 周艳 李贺敏 夏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271,共10页
目的 以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不同花色变异类型为材料,比较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与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中药材红花种质资源鉴定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红... 目的 以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不同花色变异类型为材料,比较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其与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中药材红花种质资源鉴定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红花不同花色类型全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红花3种花色变异类型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均为153114bp,完全一致,GC值均为37.8%,具1个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 region,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短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4个区序列长度分别为84 128、25 194、18 598 bp。红花的叶绿体基因组均有130个基因,其中编码蛋白基因、r RNA基因与tRNA基因的数量均为84、8、38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红花3种花色变异类型聚在一支,与菜蓟族的铺散矢车菊构成一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 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支持红花3种花色变异类型来源为同一种,药用植物红花(所在红花属)隶属于菊科菜蓟族的矢车菊亚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叶绿体基因组 组装 系统发育 近缘类群
原文传递
多指标评价有机相中纳滤分离丹酚酸B的适用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存玉 牛学玉 +3 位作者 刘桓妗 李贺敏 李红阳 彭国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8-1333,共6页
目的探索纳滤技术分离有机相中丹酚酸B的适用性。方法以截留率、传质系数、膜通量、膜耐用性和完整性为指标,综合评价大孔树脂洗脱制备的有机相中纳滤分离丹酚酸B的适用性。结果丹酚酸B截留率随着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下降;随着溶... 目的探索纳滤技术分离有机相中丹酚酸B的适用性。方法以截留率、传质系数、膜通量、膜耐用性和完整性为指标,综合评价大孔树脂洗脱制备的有机相中纳滤分离丹酚酸B的适用性。结果丹酚酸B截留率随着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下降;随着溶液中乙醇比例增加,膜通量衰减明显且丹酚酸B传质系数下降。通过膜耐用性和完整性评价发现,随着分离时间的增加,NFG纳滤膜的截留性能稳定;在膜污染、添加剂溶解脱落等多种效应下,膜通量出现先下降进而升高并维持稳定的现象,同时膜分离层荷电特征稳定,但有效分离孔径增加。结论 NFG纳滤膜可以满足低浓度乙醇溶液中丹酚酸B的精制分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以丹酚酸B原料精制为例综合分析有机相中纳滤分离的适用性,为有机相中酚酸类成分的精制富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相 纳滤 丹酚酸B 截留率 耐用性
原文传递
生物碱类成分的纳滤传质行为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存玉 支兴蕾 +2 位作者 李贺敏 李红阳 彭国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63-1967,共5页
本文基于纳滤分离中的电荷排斥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针对常见生物碱小檗碱、苦参碱和水苏碱,基于纳滤传质数学模型,分析传质行为与溶液环境、分子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n[(1-R_o)·J_v/R_o]与J_v呈线性相关,回归系数均大于0.9。... 本文基于纳滤分离中的电荷排斥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针对常见生物碱小檗碱、苦参碱和水苏碱,基于纳滤传质数学模型,分析传质行为与溶液环境、分子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n[(1-R_o)·J_v/R_o]与J_v呈线性相关,回归系数均大于0.9。相较于符合分子筛分的超滤分离行为,在不同pH溶液环境中,3种生物碱的传质系数呈现出:pH 3.00 <pH 7.00 <pH 10.00,随着酸碱度改变,成分从离子态向游离态过渡,在电荷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作用下,溶质易接近膜表面进而透过纳滤膜,且与膜面吸附趋向性结果相互验证。生物碱的纳滤传质行为与成分存在状态、分子量大小具有相关性。离子状态时,电荷效应主导分离行为;分子状态存在时,与分子量大小相关。本文以酸碱梯度变化的生物碱为例,分析纳滤传质过程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了生物碱类成分纳滤分离机制,为生物碱类成分的常温化精制分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小檗碱 苦参碱 水苏碱 分子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叶表皮特征对25科40种药用植物显微鉴别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贺敏 王森 +3 位作者 张红瑞 黄勇 周艳 夏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331-7338,共8页
目的研究叶表皮形态特征对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意义。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测绘器对25科40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分类和研究,对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种药用植物气孔轴式分为不规则类、不等类、横列类、平列类... 目的研究叶表皮形态特征对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意义。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测绘器对25科40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分类和研究,对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种药用植物气孔轴式分为不规则类、不等类、横列类、平列类和四细胞类5种类型,47.5%的种类属于不规则类;表皮细胞形态分为不规则形、多边形和矩形,其垂周壁分为平直、平滑、V-波形和U-波形4种类型;50%的药用植物气孔指数在10~20,45%药用植物气孔密度为100~200个/mm^(2),70%药用植物叶片气孔器长宽比为1.00~1.50,为宽椭圆形,42%的药用植物气孔面积在401~600μm^(2);77.5%药用植物叶片脉岛数在1.00~10.00个/mm^(2);88.2%药用植物栅表比在1~10。结论单一叶表皮特征在药用植物显微鉴定中虽有物种差异性,但不具有专属性,多个叶表皮特征的结合或基于多个叶表皮特征建立的植纹是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皮 气孔轴式 气孔参数 栅表比 脉岛数
原文传递
有机溶液环境中阿魏酸的纳滤“强化”分离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存玉 陈琪 +3 位作者 刘乃榕 李贺敏 李红阳 彭国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070-5075,共6页
目的研究有机溶液环境中阿魏酸的纳滤"强化"分离行为。方法以阿魏酸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乙醇体积分数、溶液pH值对阿魏酸纳滤截留的影响,筛选乙醇体积分数与溶液pH敏感区... 目的研究有机溶液环境中阿魏酸的纳滤"强化"分离行为。方法以阿魏酸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乙醇体积分数、溶液pH值对阿魏酸纳滤截留的影响,筛选乙醇体积分数与溶液pH敏感区域;采用纳滤传质数学模型拟合传质系数与有机溶剂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有机溶剂对阿魏酸纳滤"强化"分离规律。结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450纳滤膜,pH 8.0,乙醇体积分数由20%升高至40%,传质系数呈下降趋势,阿魏酸出现"强化"截留分离行为,在相同条件下,溶剂更换成甲醇和乙腈,也产生相同的"强化"截留分离效应,3种常见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与"强化"效应呈正相关,表现为乙醇≈甲醇>乙腈。结论纳滤"强化"分离效应与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体积分数相关,以阿魏酸为例探索有机溶液环境下的纳滤分离机制,为有机溶剂环境下中药中酚酸类成分的常温化富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阿魏酸 有机溶剂 强化分离 传质系数 酚酸 富集
原文传递
基于传质模型分析三七总皂苷超滤界面层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存玉 章莲 +4 位作者 杨彤 李硕 李贺敏 彭国平 支兴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330-5337,共8页
目的 基于传质模型,探索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超滤膜界面层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方法 以PNS中4种指标性成分三七皂苷R_(1)(R_(1))、人参皂苷Rg_(1)(Rg_(1))、人参皂苷Rb_(1)(Rb_(1))和人参皂苷Rd_(1)(Rd_(1)... 目的 基于传质模型,探索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超滤膜界面层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方法 以PNS中4种指标性成分三七皂苷R_(1)(R_(1))、人参皂苷Rg_(1)(Rg_(1))、人参皂苷Rb_(1)(Rb_(1))和人参皂苷Rd_(1)(Rd_(1))为检测指标,收集膜通量与指标成分截留率,基于超滤分离系数与膜通量、溶质截留率的相关性,拟合界面层浓度幂函数方程。对比混合溶液、单体溶液、成分组合对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成分组合配比(Rg_(1)-Rd)、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力差对界面层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探讨超滤分离机制。结果 界面层浓度幂函数回归系数均大于0.95,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与溶质浓度、跨膜压力差呈正性相关,随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NS的超滤过程以界面层过滤向溶液过滤分离逐步过渡,表现出界面分布趋向性人参三醇型皂苷>人参二醇型皂苷,其中Rg_(1)可以抑制Rd进入界面层,从而影响其分离过程。结论 构建了皂苷类成分超滤界面层浓度计算方法,初步阐明了PNS界面层分布特征和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浓度 三七总皂苷 超滤 传质模型 人参皂苷Rg_(1)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b1 三七皂苷R1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萹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赛文 丁怡宁 +5 位作者 毕光耀 李翠翠 苏春 窦利军 李贺敏 夏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76-2785,共10页
目的以药用植物萹蓄Polygonumaviculare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技术测定基因组DNA序列,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药用植物萹蓄的群体遗传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 目的以药用植物萹蓄Polygonumaviculare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技术测定基因组DNA序列,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药用植物萹蓄的群体遗传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其全基因组DNA建库测序,测定萹蓄的基因组DNA序列,用NOVO 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萹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63461 bp,GC值37.5%,具1个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 region,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短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序列长度分别为88023、31066、13306 bp。萹蓄的叶绿体基因组共有130个基因,其中编码蛋白基因、r RNA基因与t RNA基因的数量分别为83、8、37个。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萹蓄与木蓼属的额河木蓼构成一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萹蓄隶属于蓼科的蓼属,与木蓼属的额河木蓼亲缘关系较近。萹蓄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序列特征、间隔区的筛选及系统进化分析为后续开展群体遗传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萹蓄 蓼属 叶绿体全基因组 组装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洋金花与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13
作者 毕光耀 丁怡宁 +5 位作者 王丽 胡赛文 李贺敏 雷明 张占江 夏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191-7200,共10页
目的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 目的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5934bp和155939bp,分别包含131和130个基因,GC值32.3%,具有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各区域序列长度分别为86354、86278、25609、25720、18362、18221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洋金花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构成1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而木本曼陀罗属与曼陀罗属构成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结果支持洋金花隶属于曼陀罗属,与曼陀罗亲缘关系较近,木本的木曼陀罗属从曼陀罗属分出,独立为一个属。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为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 木本曼陀罗 叶绿体全基因组 组装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Bufotenine and its derivatives:synthesis,analgesic effects identification and computational target predic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ZHAO Chao CHEN Min +8 位作者 SUN Shan-liang WANG Jiao-Jiao ZHONG Yue CHEN Huan-Huan li he-min XU Han li Nian-Guang MA Hong-Yue WANG Xiao-L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54-463,共10页
Natural product bufotenine(5)which could be isolated from Venenum Bufonis,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tool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studies.We present here its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6)which was synthesized with ... Natural product bufotenine(5)which could be isolated from Venenum Bufonis,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tool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studies.We present here its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6)which was synthesized with high yields using 5-benzyloxyindole as raw materials,and we firstly discover its analgesic effects in vivo.The analgesic evaluation showed that compounds 5 and 6 had stronger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formalin induced pain in mice.Moreover,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6 and morphine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We intended to explai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is effect.Therefore,36 analgesic-related targets(including 15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6 enzymes,13 ion channels,and 2 others)were systemically evaluated using reverse docking.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ufotenine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orα_(4)β_(2)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This study provides practitioners a new insight of analges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fotenine ANALGESIC Reverse docking Target prediction Binding mo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