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9年9月收治35例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Ⅲ级19例,Ⅳ级16例。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目的:探讨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9年9月收治35例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Ⅲ级19例,Ⅳ级16例。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18例采用了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通常Ⅲ级以上癌栓需要阻断第一肝门和肝上下腔静脉。根据以往经验,直到完全切除癌栓并缝合下腔静脉后才解除第一肝门阻断,并在手术结束前停止体外循环。而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针对以往的血管阻断策略做了相应的改良。在血管阻断确切后,首先将癌栓近心端取出;当癌栓近心端低于肝静脉水平后,立即在第二肝门下方阻断下腔静脉,并提前恢复肝脏血供,停止体外循环;然后,继续将剩余的癌栓完整切除并缝合下腔静脉;最后,依次解除其余血管阻断并完成根治性肾切除。结果:与以往的血管阻断策略相比,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显著缩短了术中肝脏中位热缺血时间(19.0 Vs 45.5 min,P<0.001)和体外循环转机时间(63.5 Vs 87.0 min,P<0.05),显著降低了术后Ⅱ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27.8%Vs 64.7%,P<0.05),并显著改善了术后的肝、肾及凝血功能指标,其中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173.2 Vs 518.9 U/L,P<0.001)、谷草转氨酶(250.7 Vs 790.8 U/L,P<0.001)肌酐(127.2 Vs 215.6μmol/L,P<0.05)、尿素氮(7.2 Vs 9.7 mmol/L,P<0.01)以及血浆D二聚体(6.0 Vs 19.4 mg/L,P<0.001)。结论: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伴Ⅲ级以上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安全可行,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对该技术的评价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和长时间随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9年9月收治35例肾癌伴Ⅲ~Ⅳ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Ⅲ级19例,Ⅳ级16例。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18例采用了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通常Ⅲ级以上癌栓需要阻断第一肝门和肝上下腔静脉。根据以往经验,直到完全切除癌栓并缝合下腔静脉后才解除第一肝门阻断,并在手术结束前停止体外循环。而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针对以往的血管阻断策略做了相应的改良。在血管阻断确切后,首先将癌栓近心端取出;当癌栓近心端低于肝静脉水平后,立即在第二肝门下方阻断下腔静脉,并提前恢复肝脏血供,停止体外循环;然后,继续将剩余的癌栓完整切除并缝合下腔静脉;最后,依次解除其余血管阻断并完成根治性肾切除。结果:与以往的血管阻断策略相比,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显著缩短了术中肝脏中位热缺血时间(19.0 Vs 45.5 min,P<0.001)和体外循环转机时间(63.5 Vs 87.0 min,P<0.05),显著降低了术后Ⅱ级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27.8%Vs 64.7%,P<0.05),并显著改善了术后的肝、肾及凝血功能指标,其中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173.2 Vs 518.9 U/L,P<0.001)、谷草转氨酶(250.7 Vs 790.8 U/L,P<0.001)肌酐(127.2 Vs 215.6μmol/L,P<0.05)、尿素氮(7.2 Vs 9.7 mmol/L,P<0.01)以及血浆D二聚体(6.0 Vs 19.4 mg/L,P<0.001)。结论:改良的序贯血管阻断策略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伴Ⅲ级以上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安全可行,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围手术期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对该技术的评价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和长时间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