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n Workability for Cold Pressure Forming of Sheet Metal Part with Step Cross-se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LU Xianfeng li hufeng +1 位作者 ZHANG Yuerong ZHOU Y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1-165,共5页
In modem manufacturing, a new type of sheet metal part with step cross-section in both inner hole and outer edge is proposed. The traditional stamping separating processes can only produce sheet metal part with vertic... In modem manufacturing, a new type of sheet metal part with step cross-section in both inner hole and outer edge is proposed. The traditional stamping separating processes can only produce sheet metal part with vertical cross-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eveloping theory and potential of cold pressure forming: combination of pressure and cold forging, a new flow control forming of sheet metal(FCF) is excogitated based on blanking process of general stamping and combined with cold forging processes such as extrusion and coining, etc, which is aiming at the above-mentioned new type of sheet metal part. With utilization of this new process, the new type of sheet metal parts can be manufactured.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testing perio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DEFORM-3D software, and both deformation and mechanics rul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both punching part and blanked parts of this new type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n a new conception of optim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tep walls of inner hole and outside edge was proposed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for its numerical value was inferred. Furthermore, a mold set for combination of stamping & cold forging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which the technologic experiments were taken for validation with Aluminum plate of thickness 2.35 mm for power battery cover board, which verified the principl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ep walls. The research of cold pressure forming of thin sheet metal with step cross-section is significant, not on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mechanical manufacture, but also to metal plastic forming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t metal step cross-se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distance between walls technologic experiment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赖启福 李虎峰 +1 位作者 李春硕 冯鑫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间动态关系,并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滞后期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 基于2006—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间动态关系,并对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滞后期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自身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已有资本积累、发展成果等能够不断形成新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较为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可能存在劳动力要素流失现象。据此,建议做好定点对接帮扶工作,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推进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通过优化政策破除农村劳动力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帮扶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升中西部地区发展能力,吸引劳动力要素重新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经济 面板脉冲响应
下载PDF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慧琳 赖启福 +2 位作者 李春硕 李虎峰 黄杰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4-95,共12页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以第1~11批37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算法、标准差椭圆、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以第1~11批37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算法、标准差椭圆、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京津冀-鲁西南、四川盆地、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反映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示范村镇产业结构不尽相同,主要以初级产品和第一产业为主,休闲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自然与人文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示范村镇的形成与分布,地方财政支出、路网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类指标与示范村镇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高端农业品牌打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虎峰 赖启福 +1 位作者 苏慧娟 黄杰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5-65,共11页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SSD模型,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0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度各城市2010—2019年旅游竞争力。得出结论:(1)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形成并强化了以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赣州为龙头,以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地...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SSD模型,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0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度各城市2010—2019年旅游竞争力。得出结论:(1)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形成并强化了以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赣州为龙头,以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地为两翼,串联带动轴线其他城市发展的网状格局;(2)区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阻碍,有诸多旅游竞争力“低地”,行政区经济现象较为明显;(3)涓滴效应和马太效应并存,加剧了区域间旅游竞争力发展不平衡现象;(4)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开发建设无法有效拟合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差距,发展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问题。基于此,从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区域内合作机制、寻求周边合作机会和打破路径依赖四个角度对提升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主成分分析 粤闽浙赣 旅游竞争力 城市群
下载PDF
生态补偿视角下的林农与政府演化博弈研究
5
作者 陈舒莹 李虎峰 +1 位作者 赖启福 兰玉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53-60,共8页
森林生态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林农为主要参与者,但因现有政策支撑体系不齐全、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成果巩固难等导致了森林生态补偿效果不佳。以林农和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补偿中,政府和林农... 森林生态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林农为主要参与者,但因现有政策支撑体系不齐全、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成果巩固难等导致了森林生态补偿效果不佳。以林农和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构建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补偿中,政府和林农的初始意愿、林农的额外支出及额外收入、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对于生态建设的支出、政府对林农不参与森林生态保护行为的处罚力度等会影响系统演化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林农生态保护意识、改进生态补偿政策等来提高林农初始参与意愿,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兼顾林农生计,对林农的生态保护行为合理实施奖惩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林农 政府 演化 博弈
下载PDF
国家级品牌乡村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苏慧娟 兰玉凤 +1 位作者 李虎峰 赖启福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选取2010-2021年期间评选出的19026个各类国家级品牌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算法、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全局角度把握国家级品牌乡村的特征情况。研究发现:国家级品牌乡村在总体上满足聚集分布,且由... 选取2010-2021年期间评选出的19026个各类国家级品牌乡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邻近算法、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全局角度把握国家级品牌乡村的特征情况。研究发现:国家级品牌乡村在总体上满足聚集分布,且由于评价标准的关联性,不同国家级品牌乡村间均表现出中等程度以上的相关关系。各类国家级品牌乡村的重心全部位于华中地区,并按中国传统村落为核心,沿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顺序依次向外扩展,形成“中心—外围”结构。除国家森林乡村,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各类国家级品牌乡村的重心都在向东部地区偏移,要素基本上呈现先离散后集中,方向性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并在最终形成东北—西南方向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品牌 乡村 空间分布 时间演化
下载PDF
“两山”转化实现路径:从生态价值激活到共建共治共享 被引量:7
7
作者 赖启福 李虎峰 +2 位作者 苏慧娟 黄杰龙 张慧琳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与相关案例分析,从“两山”转化的路径选择依据、现实要求和实现路径3个层面对“两山”转化的发展思路、兼顾因素、最终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回答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转?”“何时转?”“向哪转?”等现...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与相关案例分析,从“两山”转化的路径选择依据、现实要求和实现路径3个层面对“两山”转化的发展思路、兼顾因素、最终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回答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转?”“何时转?”“向哪转?”等现实问题。研究表明:在“两山”转化路径选择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政策要求、发展基础和风险效益等因素;“两山”转化必须从限制性要求、发展性要求和保障性要求3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正视资源约束带来的发展限制,统筹收入分配、产业培育和区域协调的多维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可以遵循“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系统地解决保护修复、资源活化及生态价值规模化利用等问题,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转化 实现路径 生态价值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黄芪多糖的结构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范信晖 李科 +3 位作者 杨一丹 李虎峰 李雪琴 秦雪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60-267,共8页
黄芪是多年生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等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氧化、延缓衰老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黄芪... 黄芪是多年生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等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氧化、延缓衰老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在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黄芪多糖是黄芪药材中含量最多、免疫活性最强的一类物质。多糖的化学结构是其发挥生物活性的基础,而多糖的结构分析一直是糖化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结构表征 单糖组成 糖连接方式
下载PDF
仿野生黄芪与移栽黄芪的糖谱差异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虎峰 李科 +5 位作者 吕弯弯 冯仕红 文雨薇 李震宇 秦雪梅 杜昱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41-148,共8页
目的:建立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多糖、寡糖、单糖特征糖谱,分析二者的糖谱差异,为黄芪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18批仿野生黄芪和12批移栽黄芪的多糖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征,建立2种黄... 目的:建立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多糖、寡糖、单糖特征糖谱,分析二者的糖谱差异,为黄芪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18批仿野生黄芪和12批移栽黄芪的多糖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征,建立2种黄芪多糖的特征图谱,对相对分子质量为10 kDa的多糖组分APS-Ⅱ的峰面积占比进行差异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PS-Ⅱ峰面积占比临界值。采用三氟乙酸(TFA)将APS-Ⅱ进行部分酸水解,基于HPLC-ELSD建立2种黄芪寡糖特征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寡糖特征。采用TFA将2种黄芪的APS-Ⅱ完全酸水解并衍生化处理,基于HPLC建立2种黄芪单糖特征图谱,对2种黄芪单糖峰面积占比进行PCA及OPLS-DA处理,分析二者APS-Ⅱ单糖组成的差异。结果:黄芪多糖特征糖谱表明,APS-Ⅱ的峰面积占比为主要差异,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APS-Ⅱ峰面积占比分别为89.17%~97.17%和80.14%~91.96%。ROC曲线确定2种黄芪APS-Ⅱ峰面积占比差异的临界值为92.28%;对APS-Ⅱ寡糖组分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聚合度≥10的寡糖峰面积占比为主要差异,仿野生黄芪为11.835%~19.092%,移栽黄芪为2.778%~7.017%;单糖特征糖谱分析结果表明,2种黄芪均由6种单糖组成,葡萄糖和阿拉伯糖为差异单糖组分,仿野生黄芪中葡萄糖和阿拉伯糖峰面积占比分别为85%~93.9%、2.7%~5.8%,移栽黄芪为74.3%~87.3%、5.3%~10.7%,提示2种黄芪多糖组分APS-Ⅱ的结构可能有所不同。结论:仿野生黄芪和移栽黄芪间的糖谱差异可能与APS-Ⅱ的含量及结构相关,本研究可为黄芪糖类物质研究及药材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糖 糖谱 寡糖 单糖 品质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安全测度及阻碍因素识别研究——以南方8个省份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赖启福 李虎峰 +2 位作者 苏慧娟 张慧琳 黄杰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5-44,共10页
基于DPSIR模型建立森林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分别计算指标权重与森林生态安全情况,并通过阻碍度模型测算森林生态安全的主要阻碍因素。结果表明:部分省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并不稳定,随时间变化而不断波动... 基于DPSIR模型建立森林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分别计算指标权重与森林生态安全情况,并通过阻碍度模型测算森林生态安全的主要阻碍因素。结果表明:部分省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并不稳定,随时间变化而不断波动;森林生态安全主要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不同省份在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导致“环境倾销”现象的产生。基于此,提出构建新型核算体系、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内省份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测度 熵值法 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 阻碍度模型
下载PDF
2000—2021年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的演进及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虎峰 赖启福 +2 位作者 苏慧娟 黄杰龙 张慧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8-290,共13页
[目的]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通过理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更新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应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等方法对2000—2021年... [目的]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通过理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更新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应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等方法对2000—2021年国内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有关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1)相关研究聚焦国家政策背景、面临主要问题和培育积累建议3个重点。(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农村政策提出后,研究相继进入两个“活跃期”。(3)形成“农村人力资本低效配置—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农村人力资本引导性回流—乡土人力资本开发”的研究演进脉络。[结论](1)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尚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2)尽管农村在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隐性权利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未改变,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培育积累产生不利影响。(3)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应当立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实际、从城乡整体看待问题、结合国家战略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人力资本培育积累 演进趋势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