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晓艳 付娆 +6 位作者 李佳佳 衣葵花 唐朝辉 郭峰 王建国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 为探讨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动态及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为材料,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包括单粒播分别为株距9 cm、12 cm和15 cm,折合播种密度分别为27.8万株·hm^(-2)(S9)、20.8万株·hm^(-2)(S12)和16.7万株hm-2(S15)3个处理,和双粒播27.8万株·hm^(-2)(D18,穴距18 cm)1个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开花习性、果针形成、荚果发育动态、结实范围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相比,不同密度单粒播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花生早开花、多开花,增加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低密度条件下,效果最为显著;从群体指标看,20.8万株·hm^(-2)的单粒精播模式下,花生开花数、有效果针数、结果数最多,荚果体积最大,荚果饱满度高,产量水平最高。不同密度单粒精播改变了花生的结实范围和荚果空间分布,密度降低,结实范围增加,但不同处理荚果干重(95%以上)仍主要分布在半径6.0 cm以内的空间范围内,密度20.8万株·hm^(-2)(株距12.0 cm)的单粒精播条件下,结实范围与半株距接近,更有利于群体间荚果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密度 开花动态 结实特性
下载PDF
Molecular Variation and Application from Aerospace Mutagenesis in Upland Rice Huhan 3 and Huhan 7 被引量:2
2
作者 YU Shun-wu LUO Hua-cheng +1 位作者 li jia-jia YU Xin-qiao 《Rice science》 SCIE 2013年第4期249-258,共10页
To further improve upland rice varieties Huhan 3 and Huhan 7, seed samples were sent to outer space with two recoverable spaceships for approximately 1 and 5 d and were propagated for 7 and 5 generations, respectively... To further improve upland rice varieties Huhan 3 and Huhan 7, seed samples were sent to outer space with two recoverable spaceships for approximately 1 and 5 d and were propagated for 7 and 5 generations, respectively. Phenotyp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the protein and amylose contents of grains changed. Characterization of genomic mutations by the gene-associat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and insertion-delete (InDel) marker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tion pattern was very complex. Most of the mutations occurred at the 3'- or 5'-end of the fragments in th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fragment.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ssay showed that mutations in those parts of the SSR affected their gene expression, indicating that gene associated markers would be helpful to isolate functional genes. Field survey for breeding also revealed that more lines with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drought-tolerance could be selected through aerospace bree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erospace mutagenesis resulted in molecular variation, as well as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for ri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FLIGHT molecular marker MUTATION upland rice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Electroactive Bistetrathiafulvalene-attached Thiacalix[4]arene Assemblies 被引量:1
3
作者 ZHAO Bang-tun li jia-jia +2 位作者 ZHOU Zhen YAN Zhen-ning ZHU Wei-m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28-832,共5页
Tetrabromoalkylthiacalix[4]arenes(1a and 1b) reacted with excess bis(tetraethylammonium)-bis(1,3- dithiole-2-thione-4,5-dithiol)zincate(2) to give thiacalix[4]arene-thiones(3a and 3b) in the presence of Na2S... Tetrabromoalkylthiacalix[4]arenes(1a and 1b) reacted with excess bis(tetraethylammonium)-bis(1,3- dithiole-2-thione-4,5-dithiol)zincate(2) to give thiacalix[4]arene-thiones(3a and 3b) in the presence of Na2S. Two novel bistetrathiafulvalene-attached thiacalix[4]arene assemblies(5a and 5b) formed via triethyl phosphite-mediated cross-coupling of thiacalix[4]arene-thiones(3a and 3b) and 4,5-biscyanoethylthio-1,3-dithiole-2-one(4). All the four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13C NMR, IR, M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Meanwhile, the structures of thiacalix[4]arene-thiones(3a and 3b) were identified by X-ray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cyclic voltammograms of the resulting thiacalix[4]arenes containing electroactive TTF units(5a and 5b) we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ne TETRATHIAFULVALENE X-Ray diffraction Cyclic voltammetry
下载PDF
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佳佳 伍燕平 +3 位作者 张孟孟 王蒙 张平平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6-38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RNA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ETTL14表达在初诊AML患者中的临床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作为AML组,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检测RNA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ETTL14表达在初诊AML患者中的临床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作为AML组,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并收集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ETTL14在两组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ML患者的METTL14表达水平高低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METTL14对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ML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TTL14在AML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低表达组比较,METTL14高表达组患者表现出高龄、高骨髓细胞数、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TL14高表达组的OS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METTL14高表达是影响AM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TTL14在AML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RNA甲基转移酶样14 临床意义 预后
下载PDF
分层递进模式在营养专科护士培养中的探索
5
作者 丁清清 吴卓葳 +5 位作者 徐光立 王爱花 丁子钰 李佳佳 邵尚文 刘会范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前,临床营养治疗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营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护理,培养合格的营养专科护士是提高临床营养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国内目前在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起点差异大、教学活动积极... 目前,临床营养治疗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营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护理,培养合格的营养专科护士是提高临床营养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国内目前在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起点差异大、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临床带教师资力量不足等。分层递进培养模式是在差异视角的导引下,根据培养对象的学历、职称、工作科室、工作年限的不同,设置并实施递进上升的阶段性培训目标。其核心目的是提高营养专科护士的临床专业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本文针对营养专科护士培养的特点,探讨了营养专科护士分层递进培训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为提高营养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递进培养模式 营养专科 护士 人才培养
下载PD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for Hyperlipidemia:A Network Meta-Analysis
6
作者 WANG Xue-Song WANG Yue-Shen +3 位作者 li jia-jia YU Chao-Chao WU Miao KONG li-Ho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4期309-326,共18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rank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on hyperlipidemia patients.Methods We used network meta-analysis(NMA)to evaluat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in studies...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rank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on hyperlipidemia patients.Methods We used network meta-analysis(NMA)to evaluat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in studies o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for hyperlipidemia.Databases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the 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anfang Data and the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Database(VIP)were searched to colle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o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a 15.0 and WinBUGS 1.4.3 software after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the literature,extracted the data,and assessed the risk of bias in the included studies.Results We analyzed a total of 36 eligible studies that included 3124 patients,involving 12 types o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and comprehensive therapies.The results of the NMA showed that:for the total cholesterol(TC),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ACE),simple acupuncture(ACU),acupoint injection(AI),electroacupuncture(EA),western medicine of statins(WM),and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combined therapies)were all m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P<0.05).For triacylglycerol(TG),ACU,EA,warming acupuncture(WA),WM and combined therapies were better than placebo(P<0.05),while WA was better than Chinese herb(CH)(P<0.05).Fo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combined therapi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lifestyle modification(LM)(P<0.05).For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auricular acupoint stimulation(AAS),ACE,ACU,AI,CH,EA,LM,moxibustion(MOX),WM,combined therapies and placebo were all worse than WA(P<0.05),while WM and combined therapies were better than ACU(P<0.05).Combined rank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ACU and combined therapies may be the optimal intervention.Conclusions The efficacy of all kinds of acupuncture-related therapi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is better than lifestyle changes.However,for different outcome indicators,all kinds of acupuncture-related therapie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comprehensive rank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ACU and combined therapies may be the optimal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HYPERLIPIDEMIA Network meta-analysis Total cholesterol(TC) Triacylglycerol(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下载PDF
大豆根茎过渡区弯曲突变体M_(rstz)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苗龙 舒阔 +8 位作者 李娟 黄茹 王业杏 Soltani Muhammad YOUSOF 许竞好 吴传磊 李佳佳 王晓波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103,共13页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特异材料。将该突变体和栽培大豆中黄13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群体中直立和弯曲型后代的RSTZ进行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弯曲型株系比直立型株系的维管形成层较宽、次生木质部细胞层数较多、细胞形状不规则,表明维管组织分化可能是导致RSTZ形态发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对化学组分测定发现,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越高越不易弯曲。选取RIL群体中弯曲型和直立型2种极端株系进行BSA-Seq,采用SNP-index和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鉴定到调控RSTZ形态的关联区域Chr19:43030943~45849854,该区间共含有319个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注释信息和表达丰度分析筛选到7个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9G170200、Glyma.19G201500、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Glyma.19G197000、Glyma.19G179100、Glyma.19G196900。其中,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和Glyma.19G196900在大豆驯化中潜在影响RSTZ形态建成。本研究为解析大豆RSTZ组织形成及其遗传基础提供了材料基础,并为挖掘调控大豆茎秆发育基因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茎过渡区 突变体 BSA-seq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扬子鳄源粘质沙雷氏菌XCYZE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8
作者 朱鹏 周永康 +11 位作者 姜纪 李佳佳 易平四 章松 张雪松 周奎厚 王应超 石涵 陈洪超 卜孝林 王雅婷 徐前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查明一例源于安徽省扬子鳄管理中心的幼鳄死因。方法从幼鳄脑部组织坏死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在葡萄糖、甘露醇、乳糖、柠... 目的查明一例源于安徽省扬子鳄管理中心的幼鳄死因。方法从幼鳄脑部组织坏死灶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在葡萄糖、甘露醇、乳糖、柠檬酸盐和硫化氢等中均呈阳性;PCR扩增其16S rDNA基因,其大小约1500 bp,经遗传进化树分析,与已报道的粘质沙雷氏菌GRD1株在同一分支;其致病性试验可导致实验鼠在36 h内全部死亡,出现严重肺出血、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腹水现象等。结论从扬子鳄脑内分离的病原是粘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多种抗菌药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本试验为野生动物或者人类感染粘质沙雷氏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粘质沙雷氏菌 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肺微循环的影响
9
作者 李佳佳 王燕 齐文杰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对比水合氯醛注射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SAP-ALI)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及微循环的影响,指导SAP-ALI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水合氯醛注射麻醉(注射组,n=12... 目的:对比水合氯醛注射麻醉与异氟烷吸入麻醉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SAP-ALI)大鼠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及微循环的影响,指导SAP-ALI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水合氯醛注射麻醉(注射组,n=12)和异氟烷吸入麻醉(吸入组,n=12)的方法建立大鼠SAP-ALI模型,余6只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大鼠24h死亡率和腹腔内组织大体病理改变,应用ELISA检测血淀粉酶的浓度,应用Moor血流血氧检测仪及激光共聚焦血流血氧检测仪检测大鼠活体肺组织血流量变化,观察肺组织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成功建立大鼠SAP-ALI模型,但与吸入组相比,注射组大鼠死亡率更高,肺微循环血流量更低(P<0.05),肺组织病理表现更重(P<0.05)。结论:应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建立大鼠SAP-ALI造模可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 麻醉方法 肺微循环 大鼠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的动态减污降碳效应——基于二元环境约束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先锋 李佳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6,共15页
前沿文献认识到数字金融对减污或降碳的重要性,却并未厘清其对减污降碳的协同影响,也未识别出国家环境治理“强问责、达底线”所引发的地方环境约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系统阐释了二元环境约束下数字金融赋能减污降碳的内在机制,并基... 前沿文献认识到数字金融对减污或降碳的重要性,却并未厘清其对减污降碳的协同影响,也未识别出国家环境治理“强问责、达底线”所引发的地方环境约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系统阐释了二元环境约束下数字金融赋能减污降碳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技术等做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在切实降低城市碳排放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PM2.5浓度,即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赋能的减污效应强于降碳效应,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积极作用仅出现在城市减污过程中,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只对城市降碳具有正面冲击;数字金融不仅能为城市环境治理直接协同赋能,还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驱动产业升级与激发绿色创新来间接助力减污降碳。进一步基于二元环境约束新视角的分析表明,在减污约束和降碳约束调节下,数字金融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呈现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演化特征;二元环境约束的调节机制存在空间差异,东部、中部地区选择较为严厉的降碳约束策略为宜,而东部、西部地区则应采取较为激烈的减污约束策略最佳;现阶段二元环境约束虽总体有利于数字金融与城市减污降碳的协调发展,但减污约束的正向调节效果呈现“中部>西部>东部”的阶梯化异质特征,降碳约束的积极作用仅体现在东部地区。以上发现为二元环境约束下地方政府科学利用数字金融工具,统筹推进“双碳”战略与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战,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二元环境约束 减污降碳 动态调节
下载PDF
急速增湿条件下湿陷性黄土中桩基的承载性状
11
作者 任文博 李佳佳 +1 位作者 刘云龙 蒋师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16-5524,共9页
入渗增湿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区中桩基的承载性状会因桩周土基质吸力减小和湿陷变形而显著劣化,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为了研究浸水前后湿陷性黄土中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模型桩的入渗试验,同时对桩周土体的变化(包括沉降... 入渗增湿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区中桩基的承载性状会因桩周土基质吸力减小和湿陷变形而显著劣化,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工程问题。为了研究浸水前后湿陷性黄土中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模型桩的入渗试验,同时对桩周土体的变化(包括沉降、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以及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包括桩顶沉降、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进行监测。将入渗过程中桩周黄土基质吸力变化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相关联,从非饱和土力学的角度阐明入渗前后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的桩顶沉降和桩端承载力不断增加,桩身轴力大致呈“D”字形分布,最大轴力出现在入渗过程中。入渗过程中桩周黄土的基质吸力减小,产生湿陷变形,使桩侧摩阻力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桩基承载性状的变化。基于非饱和土力学原理对传统的剪切位移法进行简化和修正,提出考虑桩周黄土湿陷变形影响的单桩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复杂环境荷载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桩基设计理论和工程性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桩基 承载性状 湿陷变形 基质吸力
下载PDF
植物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博聪 吴能森 +2 位作者 李佳佳 徐青 付腾飞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日益重视,植物纤维和石膏作为绿色低碳环保型的建材原料,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备受关注。首先对石膏、植物纤维进行概述,特别是对掺入植物纤维后的石膏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及其机理进行凝练性总...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日益重视,植物纤维和石膏作为绿色低碳环保型的建材原料,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备受关注。首先对石膏、植物纤维进行概述,特别是对掺入植物纤维后的石膏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及其机理进行凝练性总结;其次对竹纤维、菌草纤维在石膏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植物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产业化与工程应用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以产业化为目标导向的结论与建议,指出产业化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石膏基复合材料 性能 竹纤维 菌草纤维 产业化
下载PDF
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达峰分析
13
作者 李佳佳 邹艳 王淑平 《节能》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以西部地区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优化,在合理量化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两个角度探究其达峰情况。结果显示:... 以西部地区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优化,在合理量化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两个角度探究其达峰情况。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量在2000~201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中低、外高”的空间分布特征;西部地区中四川、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地区可能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内蒙古、青海、陕西、广西、宁夏、重庆地区的达峰时间可能晚于203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方面,预测西部地区中仅内蒙古、新疆、青海地区不能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碳排放 排放因子法 BP神经网络 时空特征 碳达峰
下载PDF
机械贯穿件气密性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世界 李佳佳 易永柳 《阀门》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长期以来核电行业对于机械贯穿件的密封性能在测试方法及其配套装置上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不利于机械贯穿件的验收及其质量评估测试。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力变化法原理的气密性试验改进方案,研发出一套专用于机械贯穿件的... 长期以来核电行业对于机械贯穿件的密封性能在测试方法及其配套装置上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不利于机械贯穿件的验收及其质量评估测试。为解决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力变化法原理的气密性试验改进方案,研发出一套专用于机械贯穿件的气密性试验装置。该装置由密封部件、气源系统、监测系统、控制电脑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密封部件内设密封腔可构成密闭性能良好的密封环境,直接连通气源系统执行抽气或充气操作,利用内置压力变送器与温度传感器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控制电脑中,用于实现对现场检测装置的实时调控、生成试验结果。将装配好的试验装置投入使用后,测得机械贯穿件的泄漏率为0.03%,经检验证明该产品密封性较好,符合3级密封箱室规定的泄漏率要求,能够为同类机械贯穿件的气密性检测及产品验收提供良好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贯穿件 气密性试验 结构设计 管线布局 密封罐体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拦污栅应力配筋研究
15
作者 云甲 赵鹏龙 +2 位作者 李佳佳 何燕兰 杜晓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0,61,共5页
为获得更精确、科学的配筋方法,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节省工程造价,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弹性正应力配筋方法,选取某地进出水口的拦污栅框架结构为例,提取其连系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别利用基于规范的小偏心受拉配筋法和基于ANSYS... 为获得更精确、科学的配筋方法,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节省工程造价,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弹性正应力配筋方法,选取某地进出水口的拦污栅框架结构为例,提取其连系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别利用基于规范的小偏心受拉配筋法和基于ANSYS的弹性正应力配筋法进行配筋计算,发现基于ANSYS的弹性正应力配筋法根据结构截面应力分布情况进行钢筋分配,总配筋量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受拉区配筋量更多。为进一步验证基于ANSYS的弹性正应力配筋方法的合理性,对采用两种配筋方法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开展宽度进行验算,并结合ANSYS观测了其裂纹分布情况,发现相同工况下基于ANSYS的弹性正应力配筋法裂缝开展宽度更小,主要受拉区裂纹更少,相比基于规范的小偏心受拉配筋方法可使混凝土承受更大的拉应力。研究结果可为同样工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精确配筋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配筋计算 有限元 裂缝 小偏心受拉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6
作者 王瑶 李佳佳 +1 位作者 吴昀枫 吴作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5-627,640,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对乳腺囊肿进行分型为乳腺囊肿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5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囊肿的患者行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其中对诊断为分隔型囊肿行囊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观察囊肿造影剂的灌注情况,对诊断为单纯性囊...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对乳腺囊肿进行分型为乳腺囊肿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5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囊肿的患者行外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其中对诊断为分隔型囊肿行囊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观察囊肿造影剂的灌注情况,对诊断为单纯性囊肿及单纯分隔型囊肿行囊肿硬化治疗,对诊断为厚壁型囊肿行手术切除治疗,对诊断为导管扩张症行随诊观察。结果:45例患者中,20例为单纯性囊肿,25例为复杂囊肿,复杂囊肿中19例为分隔型囊肿并对其行囊内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例导管扩张症、16例单纯分隔型囊肿),6例为厚壁型囊肿(其中4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6例囊肿行硬化治疗,6例行手术切除治疗,3例导管扩张症行随诊观察。结论: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的评判乳腺囊肿的分型,对指导乳腺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囊肿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医学院校新媒体健康科普信息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李佳佳 黄茂源 +2 位作者 武慧媛 刘皓冉 李卓群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4-1069,1074,共7页
目的分析医学院校新媒体发布的健康科普信息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方法基于10所医学院校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和短视频发布的健康科普信息,采... 目的分析医学院校新媒体发布的健康科普信息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方法基于10所医学院校于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和短视频发布的健康科普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科普信息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829条健康科普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微博为参照,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优质健康科普信息综合传播度、传播认同度和传播参与度更高,OR值分别为474.081(95%CI:112.392~1999.719)、220.319(95%CI:29.045~1671.215)和115.424(95%CI:86.044~542.146);以标题字数>27字为参照,≤10字标题的优质健康科普信息综合认同度更高,OR值为1.635(95%CI:0.698~3.829);以综合科普内容主题为参照,药物知识内容主题的优质健康科普信息综合传播度、传播认同度和传播参与度更高,OR值分别为60.056(95%CI:1.942~1856.936)、8.586(95%CI:1.496~49.291)和58.256(95%CI:1.864~1820.216)。结论传播渠道、内容主题和标题字数是影响医学院校健康科普信息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未来医学院校应建立以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为核心的多媒体矩阵进行分众传播,根据受众健康新观念、新需求,构建对话与共建型健康科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健康科普 传播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阻抗重塑的三相四线弱电网高频振荡抑制
18
作者 吕飞 胡柏胜 +1 位作者 李佳佳 吴頔杰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11期100-104,119,共6页
由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与输电线路组成的电网呈现出弱电网特性。为应对三相四线制逆变并网系统的LCL高频滤波器和电网交互引起的高频谐振,此处提出一种基于负二阶微分器的阻抗重塑方法。首先... 由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与输电线路组成的电网呈现出弱电网特性。为应对三相四线制逆变并网系统的LCL高频滤波器和电网交互引起的高频谐振,此处提出一种基于负二阶微分器的阻抗重塑方法。首先对三相四线制逆变器的高频部分建立序阻抗模型,并根据建立模型分析弱电网的高频谐振机理;其次引入二阶高通滤波器、负二阶微分元件以及延时补偿模块对逆变器的正序、负序和零序阻抗进行重塑,提高了逆变器系统阻抗幅值,实现了对高频谐振抑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建立的序阻抗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所提阻抗重塑策略抑制三相四线制弱电网高频振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三相四线制 负二阶微分器 阻抗
下载PDF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NF-κB p65、IL-6、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晓璇 朱江 +4 位作者 李佳佳 焦光美 单海雷 赵亮 窦志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25-1828,1834,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NF-κB p65、IL-6、TNF-α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40、60 mg/kg)。模型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采用...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NF-κB p65、IL-6、TNF-α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40、60 mg/kg)。模型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栓线操作。采用Bederson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NF-κB p65入核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大鼠脑组织IL-6、TNF-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脑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F-κB p65入核显著增加,IL-6、TNF-α水平显著增加( 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脑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NF-κB p65入核显著减少,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 P <0.05)。结论: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脑组织NF-κB p65活化,降低脑组织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NF-ΚB P65 IL-6 TNF-α
下载PDF
基于国家级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20
作者 刘键 王庆 +1 位作者 李佳佳 朱理想 《现代测绘》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将基础地理数据、规划数据和现状等专项数据在“一张图”上显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需求为导向,适应规划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的要求,促进国土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南京江北新区实际,探索提出了“一张图...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将基础地理数据、规划数据和现状等专项数据在“一张图”上显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需求为导向,适应规划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的要求,促进国土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南京江北新区实际,探索提出了“一张图”数据建库、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等内容,详细阐述了多规审查、土地潜力评估等应用场景,为自然资源管理与再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并作为提升规划业务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有效支撑规划全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信息平台 系统设计 多规审查 土地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