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le fertilization in the root zone facilitates maize yield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by mitigating potential N loss and improving mineral N accumu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HI Wen-xuan ZHANG Qian +3 位作者 li lan-tao TAN Jin-fang XIE Ruo-han WANG Yi-l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84-1198,共15页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improving N utilization are critical to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China.Although root-zone fertiliz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improving N utilization are critical to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China.Although root-zone fertiliz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the effect of controlled-release urea (CRU) applied in conjunction with normal urea in this mode is unclear.Therefore,a 3-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no-N-added as a control and two fertilization modes (FF,furrow fertilization by manual trenching,i.e.,farmer fertilizer practice;HF:root-zone hole fertilization by point broadcast manually) at 210 kg N ha^(–1) (controlled-release:normal fertilizer=5:5),along with a 1-year in-situ microplot experiment.Maize yield,NUE and N los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FF,HF improved the average yield and N recovery efficiency by 8.5 and 22.3%over three years,respectively.HF had a greater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than FF treatment,which led to increases 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total N uptake,SPAD value and LAI.In addition,HF remarkably enhanced the accumulation of ^(15)N derived from fertilizer by 17.2%compared with FF,which in turn reduced the potential loss of^(15)N by 43.8%.HF increased the accumulation of N in the tillage layer of soils at harvest for potential use in the subsequent season relative to FF.Hence,HF could match the N requirement of summer maize,sustain yield,improve NUE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N loss simultaneously.Overall,root-zone hole fertilization with blended CRU and normal urea can represent an effective and promising practice to achieve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and food security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which deserves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yield hole fertilization NUE ^(15)N-labeled blended urea ^(15)N loss
下载PDF
氮肥和播种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生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琦 李岚涛 +2 位作者 张露露 苗玉红 王宜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00-3109,共10页
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生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生态场理论揭示不同小麦群体竞争力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明确冬小麦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播种量,为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温县... 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生长发育和生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生态场理论揭示不同小麦群体竞争力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明确冬小麦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播种量,为冬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温县设置冬小麦氮肥用量和播种量双因素交互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0、90、180、270、360 kg N hm^(–2))和播种量(135、180、225、270 kg hm^(–2))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积累量等的影响,测定小麦株高、冠幅和单株分蘖等生长发育指标,计算个体生态势和群体生态场并分析其与产量间关系。结果表明,两年取得最高产量的播种量均为225 kg hm^(–2),施氮量分别为270 kg hm^(–2)和180 kg hm^(–2),较其他处理平均增产7.5%和18.1%;施氮后小麦氮积累量提高57.3%,生态势提高72.7%;提高播种量后群体茎蘖数提高34.7%,单株小麦发育水平下降,生态势下降11.4%。施氮量和播种量通过共同影响株高和冠幅影响生态势影响距离,其他处理较135 kg hm^(–2)播种量不施氮处理影响距离提高23.0%。冬小麦群体生态场面积与产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施氮和提高播种量,冬小麦群体生态场面积分别提高116.7%和52.5%。本试验条件下,通过氮肥用量和播种量调控冬小麦群体发育质量,控制群体竞争力,构建了理想群体,实现了冬小麦高产与高效生产;冬小麦氮密优化组合施氮量239.8 kg hm^(–2)、播种量228.7 kg hm^(–2),具有适宜的生态场和理想群体,产量较高,可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播种量 产量 生态场 相互作用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兰涛 王爱英 +1 位作者 朱继兰 谭政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120-121,124,共3页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GS)的MSCT动态增强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患者21例,对其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GS是多数位于胃体(69.91%)和胃窦(33.33%)、形态规则(90.48%...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GS)的MSCT动态增强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患者21例,对其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GS是多数位于胃体(69.91%)和胃窦(33.33%)、形态规则(90.48%)、边界清楚(85.71%)的软组织肿块,生长方式有腔外型(57.14%)、腔内型(23.81%)和混合型(19.05%),可见溃疡(19.05%)和瘤周肿大淋巴结(66.67%),平均直径为4.1±0.9cm。平扫密度均匀(85.71%),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90.48%),动脉期多轻度强化(占66.67%),门脉期中度强化(76.19%),实质期明显强化(71.43%)。结论 GS的MSCT动态增强有一定特征性,胃粘膜下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平扫密度较低,增强呈均匀渐进性强化时,可考虑GS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控失尿素减施及不同配比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倩 韩本高 +3 位作者 张博 盛开 李岚涛 王宜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92,共13页
添加纳米矿物类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可通过吸附作用,减少施入土壤后的氮素损失,明确该控失尿素施用量、与常规尿素合理配比在夏玉米上的效应,可为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氮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在不同产量水平(高、中、低产田)土壤上,通过田间... 添加纳米矿物类控失剂的控失尿素可通过吸附作用,减少施入土壤后的氮素损失,明确该控失尿素施用量、与常规尿素合理配比在夏玉米上的效应,可为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氮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在不同产量水平(高、中、低产田)土壤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尿素(纯氮210 kg hm^(-2))、控失尿素常量及减施(减量10%,即纯氮189 kg hm^(-2);减量20%,即纯氮168 kg hm^(-2))、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配比分别为7∶3、5∶5和3∶7)对夏玉米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积累量、光合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可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常量控失尿素施用下夏玉米增产率达22.96%~27.55%,在高、中产田上产量较常规尿素有显著提升。与常量控失尿素相比,控失尿素减施10%和20%通过提升穗粒数使得高、中产田夏玉米产量不降低,控失尿素减施20%处理下高产田氮肥利用率高达41.60%。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7∶3配施下的氮素积累量与常量控失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高产田和中产田夏玉米产量、秸秆干物重均未显著降低,同时可显著提高低产田夏玉米产量、秸秆干物重。综上,控失尿素(纯氮210 kg hm^(-2))一次性施用可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下高、中产田夏玉米产量未显著减产,氮肥利用率显著提升,是高、中产田适宜的氮肥用量;控失尿素常量施用或与常规尿素7∶3配合施用更适宜低产田夏玉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失尿素 氮肥减施 氮肥配比 高产高效
下载PDF
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61
5
作者 荆航 李兰涛 王振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3期61-63,84,共4页
目的: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院内98例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病灶数目、... 目的: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院内98例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病灶数目、大小及强化特点等方面,并计算诊断准确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98例患者共113个病灶,其中<1 cm、1 cm≤病灶大小<3 cm、3 cm≤病灶大小<5cm、≥5 cm病灶分别为15、50、38、10个,位于肝左叶37个、肝右叶76个。MRI动脉期以高信号为主,门脉期和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CT动脉期以高密度特点为主,门脉期和延迟期以低密度或等密度特点为主。MRI扫描病灶可见包膜73个,其中边缘清晰56个,呈现完整环形强化;边缘欠清17个,呈现不完整环形强化。CT扫描病灶可见包膜68个,其中边缘光整49个,呈现明显环形强化;边缘模糊19个,呈现不完整环形强化。CT确诊99个病灶,准确率为87.61%;MRI确诊102个病灶,准确率为90.27%,二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CT检查,MRI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地显示病灶情况,能够更好地显示肝癌血供和包膜强化的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单株定量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娅 刘娇 +3 位作者 尹焕丽 张倩 李岚涛 王宜伦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0,共7页
为探求夏玉米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在河南省滑县和鹤壁两地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株定量施肥位置及施肥量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产量均以两侧定量施肥7.0 g最高,平均较两侧定量施肥5.8 g显著增产8.4%,... 为探求夏玉米简化高效施肥技术,在河南省滑县和鹤壁两地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株定量施肥位置及施肥量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地产量均以两侧定量施肥7.0 g最高,平均较两侧定量施肥5.8 g显著增产8.4%,较株间定量施肥7.0 g增产6.0%,较常规施肥增产3.8%;滑县和鹤壁采用两侧定量施肥7.0 g磷素积累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5.4%和21.6%,且保持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较高的叶片SPAD值和成熟期高生物量;鹤壁两侧定量施肥7.0 g较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8.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夏玉米苗期在两株玉米中间两边间隔15 cm左右各施一粒7.0 g粒片状肥料实现了高产、高效和简化施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定量施肥 粒片状肥料 夏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大豆和玉米影响后茬作物氮素供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耿赛男 李岚涛 +2 位作者 苗玉红 谭金芳 王宜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32,共14页
【目的】为提高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我们从作物根系形态、残留养分有效性和土壤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大豆和玉米生产对土壤物理特性和后茬作物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机理及原因。【主要进展】大豆根系呈网状分布,分枝侧根多... 【目的】为提高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我们从作物根系形态、残留养分有效性和土壤结构等方面,综述了大豆和玉米生产对土壤物理特性和后茬作物氮素供应能力的影响机理及原因。【主要进展】大豆根系呈网状分布,分枝侧根多,生长过程中新老根频繁更替,收获后土壤团聚体由原来的简单形态变为多级复合形态,团聚体内部孔隙增多,利于后茬作物的根系发育。大豆形成的稳定土壤团聚结构也是土壤氮素循环的良好基础,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氮的总矿化和转化量,增强土壤对后茬作物的供氮潜力。玉米生产一般氮肥施用量较高,故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相对较多。残留氮以NO;-N和微生物氮形态存在的比例高,由于NO;-N在土壤中不稳定、易损失,因此,不易于为后茬利用。大豆秸秆C/N低,翻压还田后易于被土壤微生物利用,加速土壤氮循环,易于后茬作物的吸收利用。加之豆科作物生长过程中死亡的根瘤和根形成的沉积物数量大,根系分泌物含有较高的甘氨酸和丝氨酸,且根际沉积物C/N较低,更易矿化转化为后季作物的重要氮源。因此,大豆较玉米更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和氮素营养。【展望】为更好地利用轮作优势,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提高大豆残留氮素高效利用的关键驱动因素比例;减少玉米收获后土壤残留氮素损失的氮素管理方法;残留氮素转移转化过程中的根–土–微生物互作机制。由于秸秆腐解会加快土壤有机碳的释放,因此减少大豆秸秆还田带来的轮作周年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土壤的碳汇功能也将成为今后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根系形态 根际沉积氮 氮素循环 土壤培肥
下载PDF
施氮量对菊芋块茎产量、品质与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岚涛 张铎 +4 位作者 盛开 耿赛男 石纹碹 苗玉红 王宜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目的】氮肥不合理施用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会影响菊芋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研究施氮量对成熟期菊芋块茎产量、品质和生育期生理特性影响,确定关键营养指标,为菊芋高产高效施用氮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菊芋氮肥... 【目的】氮肥不合理施用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会影响菊芋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研究施氮量对成熟期菊芋块茎产量、品质和生育期生理特性影响,确定关键营养指标,为菊芋高产高效施用氮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菊芋氮肥梯度田间试验于2019年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0年在南阳市方城县开展,2019年设N 0、60、120、180、240和300 kg/hm^(2)6个氮处理,2020年则分别设N 0、90、180、270和360 kg/hm^(2)5个氮处理。于菊芋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中期、营养生长末期和开花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地上部植株氮含量、叶片绿原酸含量、SPAD值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等理化指标,并于成熟期测定菊芋块茎产量和菊糖、还原糖含量等品质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各理化指标与产量、品质间关系,确定关键营养指标。【结果】1)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2019和2020年度菊芋块茎产量均呈“线性+平台”趋势变化,2019和2020年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32和270 kg/hm^(2)。2)成熟期菊芋块茎菊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氮处理菊芋块茎菊糖和还原糖含量两年度增幅分别平均为19.4%和47.3%,效果显著。3)各生育期菊芋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叶片绿原酸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等指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明显提高,木质素含量则逐步降低。4)PLS模型结果显示,菊芋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叶片绿原酸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等理化指标与块茎产量、菊糖和还原糖含量间表现出较好的回归关系,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0.648、0.618和0.629,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 deviation,RPD)分别为1.676、1.638和1.659,模型精度较为理想。此后,基于PLS模型中各指标无量纲评价指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确定叶片SPAD值为影响菊芋块茎产量和还原糖含量的关键指标,影响块茎菊糖含量的关键指标则为叶片绿原酸含量,VIP值均高于临界值1.0。【结论】合理施氮可显著提高菊芋成熟期块茎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各生育期生理活性,本试验条件下菊芋适宜施氮量为230~27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施磷水平对菊芋块茎产量、品质、植株生理特性与磷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铎 李岚涛 +6 位作者 林迪 郑龙辉 耿赛男 石纹碹 盛开 苗玉红 王宜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9,共11页
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菊芋块茎产量、品质、植株理化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实现菊芋高产优质栽培和农田磷素高效利用与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依据。于2019-2020连续两年分别于河南省原阳县和方城县布置磷肥用量田间试验,2019年设0、60、... 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菊芋块茎产量、品质、植株理化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实现菊芋高产优质栽培和农田磷素高效利用与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依据。于2019-2020连续两年分别于河南省原阳县和方城县布置磷肥用量田间试验,2019年设0、60、120、180和240 kg P_(2)O_(5)·hm^(-2)5个磷肥用量水平,2020年则分别设0、45、90、135、180和225 kg P_(2)O_(5)·hm^(-2)6个施磷水平。研究磷肥施用对成熟期菊芋块茎产量、品质(菊糖、还原糖含量)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地上部植株磷素积累量、叶片绿原酸、SPAD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计算分析菊芋收获指数、磷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等肥料吸收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磷肥供应均显著提高2019和2020年菊芋块茎产量,肥料效应呈“线性+平台”趋势变化,适宜施磷量分别为155和107 kg·hm^(-2)。此外,磷肥供应显著提高菊芋块茎菊糖和还原糖含量。与不施磷相比,2019-2020年度块茎总糖含量增幅分别平均为11.6%和18.3%。各生育期菊芋地上部植株磷素积累量、叶片绿原酸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施磷量增加而明显提高。菊芋磷素收获指数(PHI)、磷肥利用率(AUP)和农学效率(AEP)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而明显下降,施磷处理两年平均PHI、AUP和AEP分别为0.813、15.1%和23.9 kg·kg^(-1)。因此,合理施磷可显著提高菊芋成熟期块茎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各生育期生理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菊芋适宜施磷量为105~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产量 品质 生理特性 磷素利用
下载PDF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倩 盛开 +2 位作者 李慧 李岚涛 王宜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236-237,共2页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同时与生产实践密切关联,教学质量要求高,教学难度大。为了适应农业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
下载PDF
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策略探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岚涛 林迪 +2 位作者 盛开 张倩 王宜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52期23-25,共3页
提高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是改善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现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文章分析阐述了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优势及其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作者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新入... 提高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是改善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现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文章分析阐述了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优势及其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作者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新入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技能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菊芋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盛开 李亚蓉 +5 位作者 张铎 司亚坤 楚丽丽 李岚涛 王丹丹 王宜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90,共10页
探究菊芋氮磷钾肥效应及增产增效机理,为菊芋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南菊芋1号’为试验材料,2019年3月~11月于河南省原阳县开展氮磷钾肥配施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磷钾配施(PK)、氮钾配施(NK)、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和高氮... 探究菊芋氮磷钾肥效应及增产增效机理,为菊芋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南菊芋1号’为试验材料,2019年3月~11月于河南省原阳县开展氮磷钾肥配施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磷钾配施(PK)、氮钾配施(NK)、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和高氮-磷钾施肥(HN)6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菊芋块茎产量、叶片光合色素、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与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芋块茎通过施氮增产139.92%、施磷增产34.30%、施钾增产20.07%,氮磷钾配施显著增产263.30%(P<0.05);NPK较NK、PK、CK叶片叶绿素总量分别提高11.84%、22.22%、34.61%,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15.80%、24.67%、40.47%;在菊芋生育期内除HN外,NPK较其他处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增幅为12.67%~114.51%,开花期内增幅为18.53%~185.82%;与CK相比,NPK处理菊芋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强81.69%、50.89%和48.19%(P<0.05),丙二醛积累量减小43.39%。氮磷钾配施可显著促进菊芋生长发育,增强光能利用效率,提高块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配施 菊芋 产量 光合色素 光合有效辐射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红边光谱特征和XGBoost算法的冬小麦叶绿素浓度估算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宇龙 李岚涛 +2 位作者 陈伟强 崔佳琪 王宜伦 《红外》 CAS 2020年第11期33-43,共11页
研究了基于氮肥效应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叶绿素浓度,探讨了XGBoost算法在冬小麦叶绿素浓度估算中的适用性。利用该算法构建了冬小麦叶绿素浓度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将其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以及人工神经网络(Neur... 研究了基于氮肥效应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叶绿素浓度,探讨了XGBoost算法在冬小麦叶绿素浓度估算中的适用性。利用该算法构建了冬小麦叶绿素浓度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将其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以及人工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冬小麦的叶绿素浓度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基于一阶微分光谱(First-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R)数据集的估算模型表现最好。通过对比建模数据集与验证数据集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rivation,RPD)发现,XGBoost算法的效果最佳。(3)通过波段重要性分析发现,XGBoost算法的8个重要波段均在738~753 nm范围内。与8个常用的红边指数相比,通过XGBoost算法筛选到的8个一阶微分光谱波段对叶绿素浓度的准确估算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该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高光谱信息挖掘手段来估算冬小麦的叶绿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绿素浓度 高光谱 XGBoost
下载PDF
海藻酸磷酸二铵对夏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娅 于洪波 +3 位作者 尹焕丽 王丹丹 李岚涛 王宜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30-33,共4页
为探明海藻酸磷酸二铵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和海藻酸磷酸二铵推荐施磷量及减磷20%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磷显著增产10.3%~28.5%;海藻酸磷酸二铵较磷酸二铵处理增... 为探明海藻酸磷酸二铵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和海藻酸磷酸二铵推荐施磷量及减磷20%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施磷显著增产10.3%~28.5%;海藻酸磷酸二铵较磷酸二铵处理增产7.5%,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1.2个百分点、13.1 kg/kg和13.1 kg/kg,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10.2%、15.5%和14.7%;海藻酸磷酸二铵减磷20%与磷酸二铵推荐施磷量处理的玉米产量、氮磷钾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7个百分点,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2.8 kg/kg。豫北潮土中产区海藻酸磷酸二铵具有增产效果,磷肥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施用海藻酸磷酸二铵减磷20%可保证夏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磷酸二铵 夏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高校化学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办法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申凤敏 李岚涛 +2 位作者 姜桂英 刘世亮 柳海涛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216-218,共3页
高校化学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管理大型仪器成为实验室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心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管理情况,总结了普通高校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使... 高校化学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管理大型仪器成为实验室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心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管理情况,总结了普通高校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与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队伍建设、仪器维护、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办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化学实验室 大型精密仪器 管理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开 张倩 +1 位作者 李岚涛 王宜伦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1期389-390,共2页
文章基于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划分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并介绍实验室相关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办法、应急预案,旨在让高校师生树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加强防范,建设平安校园。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 防范措施
下载PDF
全科门诊接诊技能视频教学研究中期访谈
17
作者 李兰涛 张渊 王洁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3期33-34,36,共3页
目的了解在郊县偏远地区通过视频教学法开展全科门诊接诊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参加全科视频教学的学员进行中期定性访谈,深入了解学员对全科视频教学的想法和建议,征求学员反馈意见。结果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以平均分值表示)基本... 目的了解在郊县偏远地区通过视频教学法开展全科门诊接诊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参加全科视频教学的学员进行中期定性访谈,深入了解学员对全科视频教学的想法和建议,征求学员反馈意见。结果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以平均分值表示)基本一致,学员整体满意度平均分为3.12。结论通过对已进行8次视频教学的访谈反映视频教学作为全科门诊接诊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门诊 视频教学 集体访谈
下载PDF
施磷对夏花生产量品质、光温生理特性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18
作者 杨启睿 李岚涛 +3 位作者 张铎 王雅娴 盛开 王宜伦 《作物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41-1854,共14页
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夏花生产量、品质及磷素积累动态、光温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影响效应,为花生高效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支持。2021—2022年在河南省温县布置磷肥用量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豫花22”,设P2O50、30、60、90、120 kg hm^(-... 探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夏花生产量、品质及磷素积累动态、光温生理特性和根系形态影响效应,为花生高效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支持。2021—2022年在河南省温县布置磷肥用量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豫花22”,设P2O50、30、60、90、120 kg hm^(-2)5个磷肥用量处理。于成熟期测定夏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指标,并分别于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测定叶片SPAD值、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冠层温度,采集植株样品分析植株磷素积累量和根系形态。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2年夏花生荚果产量均呈“线性+平台”趋势变化,适宜施磷量分别为94 kg hm^(-2)和95 kg hm^(-2),施磷处理2年平均增产23.68%。成熟期籽粒粗蛋白、含油量和氨基酸含量均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趋势变化。与不施磷相比,施磷90 kg hm^(-2)时籽粒粗蛋白、含油量和氨基酸含量2年度平均增幅分别为11.06%、3.89%和11.58%,效果显著。通过Logistic方程对夏花生磷素积累量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出施磷处理通过提高夏花生磷素最大积累速率(V_(m))和平均积累速率(V),延长快速积累期(Δt)与活跃积累期(T_(aas)),进而提高磷素最大积累量(Y_(m));适量施磷提高各部位磷素吸收积累量,促进磷素向荚果中分配。夏花生冠层最高温、最低温与平均温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叶片SPAD值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APAR)和分量(FPAR)在施磷90 kg hm^(-2)时显著增加;施磷处理夏花生耕层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分别平均增加48.50%、16.25%、37.80%和21.88%。磷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施磷量增加逐渐降低,农学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合理施磷可显著提高夏花生产量、改善品质,促进磷素积累利用并显著改善生育期光温生理性能。本试验条件下夏花生推荐施磷量为90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磷量 产量 品质 光温特性 磷肥利用率 Logistic
下载PDF
不同时期一次性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石纹碹 谭金芳 +2 位作者 李岚涛 张倩 王宜伦 《玉米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5-91,109,共8页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 在河南省鹤壁和原阳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CK)、种肥同播(T1)、5叶期一次性施肥(T2)和10叶期一次性施肥(T3),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明确夏玉米包膜尿素1∶1配施普通尿素适宜的一次性施肥时期。结果表明,鹤壁和原阳T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2700 kg/hm^(2)和10945 kg/hm^(2),但与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较T3处理分别提高14.2%和10.9%;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25.1%和1.6%~21.2%。不同生育期T1处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均达最高。鹤壁和原阳T1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5.2%和35.5%,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5.6~14.7个百分点和3.2~13.6个百分点;氮素积累量较其他施氮处理分别提高13.8%~34.5%和14.5%~41.5%。T1处理土壤氮素依存率低于T2和T3处理。综上,种肥同播提高了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叶片SAPD值和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速率,降低了土壤氮依存率,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氮素需求,实现了夏玉米高产和高效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包膜尿素 一次性施肥 产量 氮肥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