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livering DNA into Plant Cell by Gene Carriers of ZnS Nanoparticles 被引量:4
1
作者 FU Yu-qin li lu-hua +5 位作者 WANG Pi-wu QU Jing FU Yong-ping WANG Hui SUN Jing-ran LÜ Chang-l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72-676,共5页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genetic engineering.However,the nanoparticles as gene carriers have been mainly used in the mammalian cells so far.We observed that ZnS nanoparticles modifie...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genetic engineering.However,the nanoparticles as gene carriers have been mainly used in the mammalian cells so far.We observed that ZnS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positively charged poly-L-lysine(PLL) successfully delivered GUS-encoding plasmid DNA into tobacco cells by means of ultrasound-assisted metho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detection,Southern blot analysis and GUS 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regenerated plants.The stable genetic modified plants mediated by ZnS nanoparticles can be obtained.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great potential of nanoparticles as gene carrier in plant transformation and proves a novel approach for plant genetic dec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nanoparticle Gene carrier TRANSFORMATION TOBACCO Stable expression
下载PDF
新疆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帅 申磊 +6 位作者 王秀媛 刘婷婷 尉雯雯 李鲁华 王家平 程志博 张伟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作用。人们主要利用化肥和除草、除虫剂等方式,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林复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抑制杂草、提高氮素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改善果园小... 在农业生产中,田间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作用。人们主要利用化肥和除草、除虫剂等方式,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林复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抑制杂草、提高氮素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改善果园小气候、防治虫害、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等作用。本文主要从新疆农林复合系统作物类型、主要功能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农林复合系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农林复合系统在新疆农业生产中的研究和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杂草控制 土壤质量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新疆枣棉间作下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涛 段志平 +7 位作者 石岩松 刘天煜 栾鹏飞 张永强 焦超 朱芸 李鲁华 张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了解枣棉间作模式中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通过在棉花的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利用Li-6400光合仪测量单作、间作下棉花的光合特性,分析比较单作、间作产量及经济产值。结果表明:单作、间作光合特性差异在花铃期最大,间作棉花... 为了解枣棉间作模式中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通过在棉花的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利用Li-6400光合仪测量单作、间作下棉花的光合特性,分析比较单作、间作产量及经济产值。结果表明:单作、间作光合特性差异在花铃期最大,间作棉花在花铃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比单作棉花分别低31.33%、15.13%、22.39%,而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棉花高8.90%;产量上间作棉花的收获株数、总成铃数、皮棉产量比单作棉花分别低28.26%、32.7%、41.61%;枣棉间作在土地利用率和总经济产值上具有明显优势,表现在枣棉间作模式提高了35%的土地利用率,比同面积单作棉花提高了41.27%的经济产值,比同面积单作枣树提高了30.63%的经济产值。枣棉间作下,间作对棉花光合的不利影响随着枣树和棉花的共进生长逐渐增大,间作造成棉花的减产,但是具有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经济产值
下载PDF
枣棉间作系统棉花产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志平 刘天煜 +8 位作者 张永强 焦超 栾鹏飞 杨涛 石岩松 田钰泉 郝向东 李鲁华 张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100,共8页
枣棉间作条件下,通过设置两行枣树之间种植4行棉花(Int-4)与2行棉花(Int-2)两种不同的间作模式,研究一年生枣树对间作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棉花在盛花期前LAI、SPAD及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盛花期后差异... 枣棉间作条件下,通过设置两行枣树之间种植4行棉花(Int-4)与2行棉花(Int-2)两种不同的间作模式,研究一年生枣树对间作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棉花在盛花期前LAI、SPAD及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盛花期后差异显著。与单作棉花相比,Int-4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5.85%、10.40%、15.51%、13.26%、9.18%和41.61%,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4.18%;Int-2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3.10%、5.39%、11.80%、9.25%、6.09%和47.74%,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0.84%;SPAD差异不显著。而经济收入表现为间作4行棉花模式>间作2行棉花模式>单作棉花,4行枣棉间作与2行枣棉间作相比,株高、LAI和干物质质量分别显著下降2.85%、5.29%和6.85%,Int-4产量比Int-2显著增加11.73%,而SPAD值和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枣棉间作系统中,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有利于棉花高产,同时有利于经济收入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间作模式 光合特性 经济效益 产量
下载PDF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农业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桂英 李鲁华 +1 位作者 李智敏 帕尼古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5期124-125,共2页
本文结合农林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要求,主要探索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协同创新 实践育人
下载PDF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桂英 李鲁华 +1 位作者 李智敏 帕尼古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9期89-90,共2页
本文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农学专业分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课外教育体系等四个板块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农学专业 方案改革 分类培养
下载PDF
《农业环境保护》混合课程建设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江丽 刘建国 +3 位作者 张伟 帕尼古丽.阿汗别克 李鲁华 王家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6期146-147,共2页
通过参加石河子大学组织的《混合课程设计与建设》线上培训,了解了混合课程设计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步骤,发现《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设计,设计可从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三... 通过参加石河子大学组织的《混合课程设计与建设》线上培训,了解了混合课程设计和建设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步骤,发现《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很适合开展混合课程建设,建设之前要进行充分设计,设计可从前期分析、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单元设计三方面开展,可供其他课程的混合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课程建设 前期分析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
下载PDF
《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现状及反思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家平 李鲁华 +3 位作者 刘建国 张伟 王江丽 帕尼古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5期237-238,共2页
本文介绍了农科类高校进行《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阐释了《农业生态工程》教学中授课内容的改变,总结出讲授《农业生态工程》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最后通过对《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介绍了农科类高校进行《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阐释了《农业生态工程》教学中授课内容的改变,总结出讲授《农业生态工程》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最后通过对《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工程》 教学现状 反思
下载PDF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序培养的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桂英 李鲁华 +1 位作者 王江丽 帕尼古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4期111-112,共2页
本文以系统论观点作为指导,针对当前农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探讨如何将系统论应用于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训练"+"创业技能"... 本文以系统论观点作为指导,针对当前农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探讨如何将系统论应用于农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训练"+"创业技能"过程为主体框架,做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系统统一,促进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农学专业 实践能力 有序培养
下载PDF
干旱区盐碱地食叶草根系形态分布适应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志新 郑旭 +4 位作者 陈来宝 于泳鑫 张凤华 李鲁华 王家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7,共13页
为明确食叶草根系应对盐碱胁迫表现的形态适应策略,采用剖面法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盐碱地食叶草进行根系剖面采集,分析不同时期食叶草根系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探究食叶草根系形态分布及对盐碱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食叶草根系显著... 为明确食叶草根系应对盐碱胁迫表现的形态适应策略,采用剖面法对新疆石河子垦区盐碱地食叶草进行根系剖面采集,分析不同时期食叶草根系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探究食叶草根系形态分布及对盐碱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食叶草根系显著降低了根系周围土壤电导率,与根长、根生物量增加显著正相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根长、根生物量、根体积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7-10月,0~20 cm土层根系生长最快,根体积增加了71.26%。水平距离上,25~35 cm内根系较5~25 cm生长缓慢,密集程度低,从而规避高盐区域并提高营养吸收能力。细根(d≤2 mm)是食叶草根长增加的主要体现,占总根长90%以上。食叶草根系在盐碱地中形成了抵抗胁迫并增强自身抗逆性的形态适应策略,主要表现为根系快速向深层拓展,距植株水平距离0~15 cm内侧根密集且快速增加。研究结果为干旱区盐碱地治理过程耐盐植物管理与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形态 盐碱地 食叶草 根系分布
下载PDF
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文雯 李鑫 +1 位作者 李鲁华 王江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0-623,共14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中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方法】研究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后茬青贮玉米选用新饲玉13号作为材料,其中前茬设置4个施氮处理(即纯氮量对照0.0、240.0、360.0、480.0kg/hm^2,用代码Nw0...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中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方法】研究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后茬青贮玉米选用新饲玉13号作为材料,其中前茬设置4个施氮处理(即纯氮量对照0.0、240.0、360.0、480.0kg/hm^2,用代码Nw0、Nw1、Nw2和Nw3表示),后茬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对照0.0、225.0、337.5、450.0kg/hm^2,用代码Nc0、Nc1、Nc2和Nc3表示),并于前茬春小麦3个生育时期,后茬青贮玉米5个生育时期,分别取0~20、20~40和40~60cm三个层次土样,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开花期达到峰值,青贮玉米在吐丝期达到峰值,且前茬硝态氮残留量的增加对后茬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提高的作用;前后茬0~20、20~40和40~60cm三个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氮量(前茬360.0和480.0kg/hm^2,后茬337.5和450.0kg/hm^2)会促进土壤硝态氮向下层土移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上,前后茬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360.0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6713.39t/hm^2,青贮玉米在225.0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88.91t/hm^2(鲜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结论】在北疆地区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下,采用前茬360.0kg/hm^2、后茬225.0kg/hm^2的施氮组合,有利于实现该种植模式的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春小麦-青贮玉米 土壤硝态氮 产量 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贵州小麦品种(系)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等位变异类型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雪敏 李鲁华 +1 位作者 任明见 徐如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71-2081,共11页
【目的】鉴定贵州小麦品种(系)中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的等位变异类型,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为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5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TaCwi... 【目的】鉴定贵州小麦品种(系)中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的等位变异类型,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为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5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利用TaCwi-A1、TaSus2-2B和TaGW2-6A基因的分子标记(CWI22/CWI21、TaSus2-1/TaSus2-2和Hap-6A-P1/Hap-6A-P2)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鉴定分析这3个基因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并结合籽粒性状测定结果,筛选含高粒重基因变异类型的小麦种质。【结果】252份小麦种质材料的粒重平均值为39.87 g,其中,有56份材料属于大粒种质(>45.00 g),仅有13份检测到等位变异;173份材料属于中粒种质(30.00~45.00 g),有24份检测到等位变异;23份材料属于小粒种质(<30.00 g),均未检测到等位变异。252份小麦材料中,含有TaCwi-A1、Ta Sus2-2B和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的材料37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14.7%,其中TaCwi-A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材料12份(包括TaCwi-A1a变异类型8份,Ta Cwi-A1b变异类型4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8%;TaSus2-2B基因等位变异类型材料16份(包括TaSus2-2BH变异类型材料2份,Ta Sus2-2BL变异类型材料14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6.4%;TaGW2-6A基因等位变异类型材料10份(包括Hap-6A-A变异类型4份,Hap-6A-G变异类型6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0%;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仅有1份材料(惠光2-2-2),为TaCwi-A1b/HAP-6A-A,占供试材料总数的0.4%。平均粒重最高的变异类型为TaCwi-A1b,其次是HAP-6A-G变异类型。对于平均粒重,TaCwi-A1b变异类型显著高于TaCwi-A1a变异类型(P<0.05,下同),Hap-6A-G变异类型显著高于Hap-6A-A变异类型,TaSus2-2BH变异类型也高于TaSus2-2BL变异类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从贵州小麦品种(系)检测到的粒重基因等位变异整体较少,表明贵州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低,高粒重品种的选育工作开展不够,今后应重视小麦粒重基因等位变异综合效应研究。鉴定出含有TaCwi-A1、TaSus2-2B和Ta GW2-6A基因等位变异类型、粒重>45.00 g的品种(系)13份,可应用于贵州小麦粒重的遗传改良和高粒重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基因 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 毛细管电泳 鉴定
下载PDF
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的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鲁华 王文新 +4 位作者 王怀玉 徐如宏 孙鲁龙 任明见 HE Fang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4期88-91,共4页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与能量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调节机制与调控方式以及植物适应内外界环境的科学。依据"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农科专业学生的教学应与农业生产实际紧...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与能量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调节机制与调控方式以及植物适应内外界环境的科学。依据"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农科专业学生的教学应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接轨的特点。文章从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及综合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改革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以期为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通过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农业创新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研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植物ABI5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鲁华 王忠妮 +3 位作者 王文新 王怀玉 任明见 徐如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7-541,共5页
植物脱落酸不敏感蛋白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ABI5)为碱性亮氨酸拉链类型(Basic leucine zipper,bZIP)的转录因子,在ABA信号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报道的ABI5功能研究主要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 植物脱落酸不敏感蛋白5(Abscisic acid-insensitive ,ABI5)为碱性亮氨酸拉链类型(Basic leucine zipper,bZIP)的转录因子,在ABA信号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报道的ABI5功能研究主要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对象,而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等农作物中的研究报道极少。本文概述了植物中ABI5在种子发育、植物生长(特别是蔗糖信号途径和蛋白质泛素化过程)、花青素积累等生物学过程以及植物对干旱、低氮等逆境胁迫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在农作物中开展ABI5分子网络调控解析工作的重要性,以期为选育具有种子萌发可控(如抗穗发芽)、抗逆性强(如低氮)以及高产量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作物分子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5 转录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鲁华 徐如宏 任明见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6期60-63,共4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以及提升科研素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通常具有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方法重复、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亟须...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于促进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以及提升科研素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通常具有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方法重复、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围绕农科专业特点,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设计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农科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间作对油莎豆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慧杰 王秀媛 +5 位作者 申磊 李鲁华 刘建国 王家平 程志博 张伟 《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找出最适合与油莎豆间作高产的作物种类,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在北疆地区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种植模式:油莎豆单作,大豆‖油莎豆,玉米‖油莎豆和棉花‖油莎豆,分别测定油莎豆农艺性状及根系参数,阐明间作对油莎豆产量及根系形成的影响,... 为找出最适合与油莎豆间作高产的作物种类,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在北疆地区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种植模式:油莎豆单作,大豆‖油莎豆,玉米‖油莎豆和棉花‖油莎豆,分别测定油莎豆农艺性状及根系参数,阐明间作对油莎豆产量及根系形成的影响,进而揭示油莎豆高产群体与其他作物的种间关系及其根系的分布规律,最终达到油莎豆种植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棉花‖油莎豆,玉米‖油莎豆和大豆‖油莎豆均有间作优势,大豆‖油莎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油莎豆 根系分布 产量
下载PDF
垄上栽培对盐碱地食叶草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旭 李斌 +4 位作者 张万银 刘婧 张凤华 李鲁华 王家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0-478,共9页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垄上种植模式对盐碱地食叶草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垄作和平作根系生长均呈现近似对数特征。②一年生食叶草垄上种植模式根长为2 217.9 cm,较平作增加10.47%;平均根直径为2.41 mm,较平作增加5.63%;根体积为101.18cm3,较平作增加34.69%;食叶草产量为0.803 kg·m^-2,较平作增加20%。③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上栽培能够促进食叶草地下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提高食叶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 盐碱地 栽培方式 根系生长 产量 石河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