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群体培养体系中细菌群落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方道艳 施丽梅 +5 位作者 李朋富 蔡元锋 张民 史小丽 吴庆龙 于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0-1674,共15页
微囊藻藻际细菌影响微囊藻的生长及其水华的生消.然而特定微囊藻群体中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仍不清楚.本文把一株从太湖分离得到的群体铜绿微囊藻,置于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下进行培养,分析各培养体系中不同粒径... 微囊藻藻际细菌影响微囊藻的生长及其水华的生消.然而特定微囊藻群体中藻际细菌群落组成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仍不清楚.本文把一株从太湖分离得到的群体铜绿微囊藻,置于不同温度(15、20、25和30℃)下进行培养,分析各培养体系中不同粒径附生或游离细菌群落组成的异同.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微囊藻群体(>20μm)附生、单细胞小群体(3~20μm)附生和游离(0.2~3μm)细菌群落的组成(PERMANOVA,P<0.01),Sphingomonadales、Pseudomonadales和Cytophagales分别是3组细菌群落中的最优势菌目,相对丰度分别为21.35%、19.74%和33.44%.在3组细菌群落中都存在一些核心优势细菌类群,其丰度相对稳定,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其中在微囊藻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中,优势菌属Brevundimonas和OPB56在20~30℃之间培养时其相对丰度较为稳定;单细胞小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中的核心优势菌属Mariniradius相对丰度也是在20~30℃之间较为稳定,而Gemmobacter相对丰度在4种温度下均较为一致;游离细菌群落中的核心优势菌属Porphyrobacter相对丰度在20~30℃之间时也相对稳定.另外,在15℃时,单细胞小群体附生和游离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都达到最高,总体细菌群落物种相关性网络复杂度最高,但合作性关联最弱.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微囊藻群体的藻菌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群体 细菌群落 温度 附生细菌 游离细菌 太湖
下载PDF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specificity of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other cyanobacteria 被引量:12
2
作者 SHI limei CAI Yuanfeng +4 位作者 YANG Hualin XING Peng li pengfu KONG lingdong KONG Fanx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581-1590,共10页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 and cyanobacteria have been suggested to have a potential to influence harmful algal bloom dynamic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se interaction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 and cyanobacteria have been suggested to have a potential to influence harmful algal bloom dynamic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se interaction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five strain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ree species of other Microcystis spp., and four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non-Microcystis cyanobacteria were compared. Bacterial 16S rDNA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and separ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followed by 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similarities among bacter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cyanobacteria were compared to the digitized DGGE profiles using the cluster analyses.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l cyanobacterial cultures differed.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y values among M. aeruginosa cultu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cyanobacterial cultures. Sequence analysis of DGGE fragment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 including, Alphaproteobacteria, Betaproteobacteria,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 and Actinobacteria in the cyanobacterial cultures. Members of the Sphingomonadales were the prevalent group among the Microcystis-associated bacteria. The results provided further evidence for species-specific associations between cyanoabcteria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hich ar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cystis and their associate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diversity SPECIFICITY MICROCYSTI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静脉渗漏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帆 刘振刚 +4 位作者 李鹏富 刘广臣 朱宇航 朱庆三 张伯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4-1012,共9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系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探索已经十分成熟,经皮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案。即便如此...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系统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探索已经十分成熟,经皮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案。即便如此,骨水泥渗漏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脊柱外科的难题,相对于椎间隙,椎旁,经皮质裂缝等渗漏途径,静脉渗漏是发病率最高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唯一渗漏途径。既往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报导了经椎基底静脉渗漏出现的神经压迫症状,此外,椎旁静脉渗漏引起的医源性静脉压迫及体内脏器的阻塞也不乏少见。对此,国内外学者已经探讨了多种静脉渗漏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但目前为止,这些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较繁杂,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尚无系统性综述归纳。本文就既往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导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历年研究中骨水泥静脉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预防措施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的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旁静脉渗漏 椎基底静脉渗漏
原文传递
基于石墨烯相关材料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振刚 李鹏富 +3 位作者 杨帆 李佳屹 王雪莹 张伯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8-1450,共3页
外周神经损伤(PNI)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周神经损伤后机体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修复速度很慢且功能恢复不充分, 这是外周神经损伤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手术和康复策略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外周神经损伤后的... 外周神经损伤(PNI)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周神经损伤后机体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修复速度很慢且功能恢复不充分, 这是外周神经损伤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手术和康复策略以及新技术的开发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改善轴突的内在生长能力, 这个过程涉及信号传递和各种神经调节因子的正负调节。其次是改善损伤修复环境, 其中施万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各自的作用改善抑制性环境。最后是修复后的神经与被支配组织的成功连接。人们一直在尝试开发基于生物材料的治疗外周神经损伤的方法, 以再生功能失调的神经组织。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强、最轻的材料, 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石墨烯基材料(GBMs)用于神经损伤被认为是一种新兴技术, 为外周神经损伤修复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材料 外周神经损伤 修复 治疗作用 神经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鹏福(综述) 王晓婷 朱华(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73-376,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射性晕厥,易反复发生,虽然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却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及心理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引起家长的焦虑。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确诊主要靠直立倾斜试验,随着转化医学的开展...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射性晕厥,易反复发生,虽然没有直接的生命危险,却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及心理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也引起家长的焦虑。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确诊主要靠直立倾斜试验,随着转化医学的开展,通过其他方法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其他类型晕厥已取得了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对于基层医院开展晕厥诊治的相关工作将更加方便。该文将对血管迷走性晕厥鉴别诊断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迷走性晕厥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