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AHP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防范建议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庆康 崔剑 李喆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75-179,共5页
以马泰壕煤矿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模糊AHP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此方法主要分别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煤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权重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分析,再通过综合权值法对主观、客观权重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认煤... 以马泰壕煤矿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模糊AHP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此方法主要分别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煤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权重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分析,再通过综合权值法对主观、客观权重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认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权重指标。同时,此方法还可以基于煤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以及气象特征,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获取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防范建议 AHP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庆康 李喆 崔剑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41-245,共5页
根据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目标,结合现有煤矿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区环境改造案例,合理介绍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基本模式与设计内容,进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以某煤矿为设计案例... 根据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目标,结合现有煤矿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区环境改造案例,合理介绍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基本模式与设计内容,进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以某煤矿为设计案例,结合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提出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从生态稳定性恢复、增强矿区环境整体性、展现矿业文化独特性3个角度实施具体设计分析。根据设计结果确认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方法具有较强可行性,可作为后续其他煤矿生态修复与环境改造设计中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生态修复 环境改造 设计方法 方法实践
下载PDF
郑州市第四纪沉积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
3
作者 王永成 章秉辰 +4 位作者 李庆康 任利平 许连峰 宋磊 范小磊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郑州市第四纪沉积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研究,与探明人类早期文明在黄河沿岸,特别是在郑州周边地区的诞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对现代城市规划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郑州市开展... 郑州市第四纪沉积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研究,与探明人类早期文明在黄河沿岸,特别是在郑州周边地区的诞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对现代城市规划布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郑州市开展了地质旅游与地质文化资源调查工作,在主城区及周边不同地貌单元的第四纪沉积覆盖区实施了38个沉积钻孔,其中有9个为钻穿第四系的深部钻孔。根据深部钻孔分析,结合已有的HKGA孔勘探成果,在准确划分各钻孔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种地貌单元的标椎地层柱;通过分析对比这些不同地貌单元沉积地层的变化特征,取得了在东部平原区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普遍存在风成沉积,晚更新世转为河流与湖沼相沉积的认识和实证;沉积物物源特性分析结果,从侧面证实了黄河沉积物在区内的沉积时间可能始于晚更新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沉积地层 钻孔 空间分布 冲积平原 郑州市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西藏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文力 李庆康 +1 位作者 杨潇 王景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266-7277,共12页
入侵植物通常由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能够快速繁殖扩散,影响本土物种的生长繁殖,进而威胁到当地生态安全、景观格局和农业生产等。西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发生恶性物种大面积入侵,生态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探究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Tage... 入侵植物通常由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能够快速繁殖扩散,影响本土物种的生长繁殖,进而威胁到当地生态安全、景观格局和农业生产等。西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发生恶性物种大面积入侵,生态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探究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Tagetes minuta L.)对西藏东南生态安全的影响趋势,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应用R语言平台对模型和数据进行优化筛选,探讨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模拟预测了当代及2种气候变化情景(RCP 4.5、RCP 8.5)下,其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均为0.997,模拟效果较好;底层土壤酸碱度、最暖季降水量、土壤有效含水量、最暖月最高温度为影响印加孔雀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贡献率总和超过90%。(2)加查县、朗县是印加孔雀草分布密集区域,米林县、林芝市区、察隅县、墨脱县等地为入侵高风险地区。(3)中短期(2050年)内印加孔雀草适生面积增加明显,2070年时面积则会减少;印加孔雀草适生区在藏东南地区进一步向东北区域扩张,分布质心由当前的墨脱县域向波密县域转移。总体而言,印加孔雀草分布受土壤环境、温度和降水影响较大,气候变化将使其向西藏东部、南部扩张。研究结果对于西藏自治区制定植物入侵防控管理办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风险 模型模拟预测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andy Plant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被引量:6
5
作者 li Chao XU Wenli +1 位作者 li qingkang WANG Jingshe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1期11-21,共11页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is an important populated area in Tibet, and its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pattern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is an important populated area in Tibet, and its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pattern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lant divers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mpacting it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are revealed and discussed through sample surveys and climate and habita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types according to the dominant species: Artemisia minor + Stipa purpurea, Artemisia wellbyi + Festuca ovina, Potentilla fruticosa + Orinus thoroldii, Trikeraia hookeri + Artemisia frigida, Kobresia pygmaea, Sophora moorcroftiana + Artemisia hedinii, and Sophora moorcroftiana + 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Plant diversity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longitude, increasing latitude, and increasing altitude;and the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study area has distinct zonal characteristics. Water and heat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The explanation rates of water and heat for the plant diver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were 19.3% and 5.7%, respectively, while the spatial variation explained by these two factors together was 60.8%. Therefore, the coupling effect is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rlung Zangbo River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patter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