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技术:融合式教学中课堂氛围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乔伟峰 李曼丽 李睿淼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41,187,188,共19页
在推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数字技术勾画了跨越时空边界和群体差异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蓝图。新冠疫情期间,大学校园推出的“融合式课堂”即显示出数字技术对跨群体、跨时空教学的巨大塑造力。本文对清华大学克隆班... 在推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数字技术勾画了跨越时空边界和群体差异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蓝图。新冠疫情期间,大学校园推出的“融合式课堂”即显示出数字技术对跨群体、跨时空教学的巨大塑造力。本文对清华大学克隆班和全球融合式课堂内两类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课堂氛围的学习者个体维度、师—生人际维度、机构维度的因素均显著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但是三者影响程度不同,人际因素大于机构因素,机构因素大于学习者个体因素,且个体因素中的信息素养和机构因素中的技术辅助支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弱;机构因素在个体因素与人际因素影响高阶认知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本文建议,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是重视“技术为人”的理念,避免陷入唯技术论,让技术嵌入更好地赋能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式教学 课堂氛围理论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的人文性
下载PDF
谷子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基因的筛选及低氮胁迫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路瑶 李瑞淼 +4 位作者 张晓霞 杨宇琭 唐中伟 王兴春 高建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2,共14页
[目的]木质素在保持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水分输送、机械支撑以及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物种间木质素合成途径、木质素单体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谷子(Se⁃taria italica)中参与... [目的]木质素在保持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水分输送、机械支撑以及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起着关键作用。不同物种间木质素合成途径、木质素单体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谷子(Se⁃taria italica)中参与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的多种酶家族候选基因;利用晋谷21号的超早熟突变体xiaomi转录组数据,比较其时空表达模式,并进一步筛选各家族中的关键成员;最后,利用xiaomi低氮胁迫前后各候选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明确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可能响应低氮胁迫的关键基因。[结果]本研究筛选到参与木质素单体合成的PAL、C4H、4CL、HCT、C3'H、CCoAOMT、F5H、COMT、CCR、CAD和CSE家族成员分别为10、4、6、3、1、5、1、11、13、17个,其中有21个基因被推测真正参与谷子的木质化过程,有32个基因参与谷子的低氮胁迫。[结论]谷子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家族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以及氮胁迫响应基因的筛选,为开拓通过调节谷子木质素组成,改善谷子茎秆机械强度、抗逆性能和生物质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木质素单体 生物合成 转录组 低氮胁迫
下载PDF
谷子组蛋白H3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霞 李瑞淼 +3 位作者 张路瑶 雷翠云 杨宇琭 杨致荣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144-1152,共9页
组蛋白(Histone)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蛋白,其中组蛋白H3的氨基酸序列十分保守,并且其在维持染色质结构稳定性、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谷子组蛋白H3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为谷子组蛋白H3的生... 组蛋白(Histone)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蛋白,其中组蛋白H3的氨基酸序列十分保守,并且其在维持染色质结构稳定性、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谷子组蛋白H3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为谷子组蛋白H3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从xiaomi和豫谷1号(YG1)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15个组蛋白H3基因,并依次命名为SiH3.1~SiH3.15;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并分析SiH3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保守结构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亚细胞定位及组织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除xiaomi中的SiH3.2和SiH3.13、YG1中的SiH3.10.1和SiH3.11.1外,其他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均一一对应。进化关系结果显示,SiH3分属4类,其中,xiaomi的4个类别中依次有6、1、6、2个基因,YG1依次有4、2、7、2个基因;2个品种亚组内基因间结构、保守基序、结构域相似,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逆境响应相关。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同属于H3.3亚组的SiH3.7和SiH3.15在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高表达,且在穗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说明二者在谷子全生育期,特别是生殖生长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暗示其在谷子生产实践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xiaomi 组蛋白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眼部毛母质瘤3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善雨 马娜娜 +3 位作者 李瑞淼 王晓冰 任明玉 刘立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观察眼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4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眼部毛母质瘤患者共33例(33只眼),其中1例为外院术后复发病例。年... 目的观察眼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4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眼部毛母质瘤患者共33例(33只眼),其中1例为外院术后复发病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0岁,平均年龄5.94岁,中位数年龄4岁;男性18例,女性15例,右眼18例,左眼15例,病程15 d至9年,中位数病程2个月,研究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肿物均表现为眼部皮肤结节样隆起,直径5~20 mm,表面皮肤颜色表现为正常、红色、青灰色或紫黑色等多样,病变与皮肤结合紧密,32例位于上睑及眉弓部,1例位于下睑,13例入院时诊断为其他疾病:皮脂腺囊肿(6例),皮样囊肿(4例),表皮样囊肿(2例)和血管瘤(1例)。26例行眼眶CT示病变内为软组织至高密度影,CT值40~1400 Hu不等。3例行MRI检查,T1均表现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混杂信号、高信号各1例。术中发现病变外为一层薄而脆的包膜,其内为多石灰渣样物,2例病变内有液体。术后随访2个月至5.5年,未见复发。结论眼部毛母质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多发生于眉弓及其附近,易误诊,CT出现高密度影为其诊断标准之一,完整切除包膜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眼部 临床特点 影像特点 治疗
下载PDF
Beyond Tech:The Impact of Hybrid Classroom Climate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5
作者 QIAO Weifeng li Manli li ruimiao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23年第3期288-309,共22页
In the context of the highly demanding trend of equitable and quality education,digital technology has outlined a blueprint for sharing resources across spatial and temporal boundaries and learner differences.The hybr... In the context of the highly demanding trend of equitable and quality education,digital technology has outlined a blueprint for sharing resources across spatial and temporal boundaries and learner differences.The hybrid classroom implemented on university campuses during the pandemic demonstrates the tremendous shaping power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ross different groups,time,and spac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wo types of learners,Clone Classroom and Global Hybrid Classroom at Tsinghua University,and finds that 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and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of classroom climate all significantly affect learners’learning outcomes.However,the influences at the three dimensions differ in degree,with interpersonal factors outweighing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utweighing individual factors.Furthermore,in individual factors,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ch-assisted support in institutional factors have the weakest impact on learning outcomes;institutional factors mediate individual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higher-order cognition development.To avoid the pitfalls of techno-centrism,this study suggests promoting an insight of technology for humanity and embedd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to better empower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classroom classroom climate theory evalu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humanistic education
原文传递
域外四国教育优质均衡的议题及政策旨趣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睿淼 李曼丽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1,共9页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的优质均衡指标,选择芬兰、日本、韩国、美国四个国家分析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及政策旨趣。研究发现:一是四国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特征,芬兰采取“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日本采用“政府主... 依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构建的优质均衡指标,选择芬兰、日本、韩国、美国四个国家分析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及政策旨趣。研究发现:一是四国呈现出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特征,芬兰采取“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日本采用“政府主导下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向多样化转型”,美国则将“资源配置市场化与政府问责相结合”;二是四国均经历了入学机会均等阶段、教育过程公平与优质资源均衡配置阶段、教育结果公平与个性化教育阶段;三是各国政策主要关注资源投入与配置方式、教师发展与教师流动、学校治理模式、弱势群体补偿四大议题。综合来看,四国教育优质均衡政策是在均衡本位和质量本位两种旨趣中不断调适,动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优质均衡 芬兰 日本 韩国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