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三角洲流体类型转换及控制因素分析——以青海希里沟扇三角洲为例
1
作者 冯烁 李顺利 +3 位作者 于兴河 付超 高明轩 刘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3-660,共18页
【目的】扇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及内部,具有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等特点,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然而,其流体类型转换和控制因素、沉积过程与特征仍尚不清晰。【方法】以青海希里沟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 【目的】扇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及内部,具有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等特点,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然而,其流体类型转换和控制因素、沉积过程与特征仍尚不清晰。【方法】以青海希里沟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露头和探槽剖面的精细刻画描述,综合利用14C测年、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希里沟扇三角洲不同时期沉积物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野外露头探槽剖面的精细刻画描述共划分出9类岩相及7种垂向组合序列,识别出碎屑流、片状洪流和牵引流共3种流体类型。根据AMS14C定年标定沉积界面、沉积物粒度、结构等方面特征,将希里沟湖三角洲划分为SI、SII和SIII共3个阶段,其中SI期为碎屑流粗粒沉积期,SII为片状洪流改造沉积期,SIII期为牵引流改造沉积期。通过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分析,在希里沟湖扇三角洲平面识别出3期朵叶。结合希里沟三角洲沉积地形坡度和青海湖15 ka以来孢粉浓度变化,证实了希里沟扇三角洲流体类型转换受控于沉积坡度与气候的变化,明确了扇三角洲上平原以碎屑流主导,发育碎屑流主水道、片状洪流沉积为主要的构型单元,扇三角洲下平原以片状洪流主导,发育以辫状水道、辫流坝以及洪漫沉积为主要的构型单元,扇三角洲前缘以牵引流主导,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席状砂为主要的构型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沉积过程 流体类型 气候变化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立曲流河地质模型
2
作者 胡勇 高小洋 +4 位作者 何文祥 李顺利 朱建斌 司锦 陆雨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8,共18页
【目的】在传统的河道建模方法中,基于目标的方法难以刻画曲流河点坝且条件化困难,多点地质统计学则难以再现河道的连续形态。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可以生成满足一定条件的复杂图形,可解决曲流河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点坝、河流形态刻画困难... 【目的】在传统的河道建模方法中,基于目标的方法难以刻画曲流河点坝且条件化困难,多点地质统计学则难以再现河道的连续形态。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可以生成满足一定条件的复杂图形,可解决曲流河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点坝、河流形态刻画困难及难以条件化的问题。【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部地区某气田为例,开展了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曲流河三维建模方法研究。在建模过程中,首先采用Alluvsim建模方法根据工区曲流河特征建立了200个曲流河模型;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200个模型进行深度学习,提取模型的特征矩阵,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可以生成曲流河模型的生成器;最后以工区井点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利用生成器建立满足曲流河复杂形态和井点数据的三维模型。【结果与结论】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展现曲流河中河道与点坝的三维形态及对应关系。为明确影响模型结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训练次数与输入数据发现,适当的训练次数(160次)与大量地输入样本(200个)是建立满足工区条件模型的前提。另外,通过对比传统地质建模方法,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模方法可以很好地再现河道沉积体的空间形态,克服传统曲流河建模方法在条件化方面的困难,为曲流河沉积环境的河道砂体建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建立的曲流河模型可为油田开发阶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储层建模 河道砂体
下载PDF
DOC+DPF系统对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顺利 蔡忆昔 +2 位作者 施蕴曦 卢奕睿 朱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对装有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XL)和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TSI EEPS 3090)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 对装有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和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后处理系统的柴油机进行台架试验,利用烟气分析仪(Testo 350XL)和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TSI EEPS 3090)研究不同负荷下柴油机原机、DOC后和DPF后排气中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负荷大于50.0%时,DOC后的NO_(2)体积分数φ(NO_(2))显著增加,柴油机原机氮氧化物中NO_(2)体积分数φ(NO_(2)/NO_(x))随负荷增加而减小,DOC后和DPF后的φ(NO_(2))、φ(NO_(2)/NO_(x))随负荷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柴油机原机PM排放取决于柴油机的运行工况,不同负荷下DOC的PM去除率为15%~30%,50.0%负荷下DOC的PM去除率最高,为26%;DPF的PM去除率超过90%,经过DPF后核态颗粒体积分数明显增加,聚集态颗粒体积分数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颗粒捕集器 颗粒物 排放
下载PDF
从太平洋到喜马拉雅的沉积学新航程——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筱敏 陈贺贺 +3 位作者 谈明轩 李顺利 秦祎 杨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49,共24页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和地球科学研究新方法技术。【进展】与往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相比,深时气候演化以及中新生代温室效应和极热事件、新生代亚洲—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机制及沉积响应、特提斯构造与沉积作用、亚洲大陆边缘源—汇系统与沉积机制、碎屑沉积和生物沉积作用、海盆与湖盆混合沉积过程与时空差异、火山沉积学与灾害沉积学、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与碳中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深海油气资源及沉积矿床等相关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结论与展望】国际沉积学大会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综合分析表明,未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沉积地质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为确保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地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沉积学大会 研究热点 深时气候与环境 资源沉积学 沉积地球化学 新技术与新方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Interaction between Downslope and Alongslope Processes on the Margins of Daihai Lake,North China:Implication for Deltaic Sedimentation Models of Lacustrine Rift Basin 被引量:12
5
作者 YU Xinghe li shunli +3 位作者 CHEN Bintao TAN Chengpeng XIE Jing HU Xiaon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932-948,共17页
Daihai Lake, a modern lacustrine rift basin, located in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serves as an important modern analog for understanding deltaic depositional processes in an active rift setting. Two of the deltas ... Daihai Lake, a modern lacustrine rift basin, located in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serves as an important modern analog for understanding deltaic depositional processes in an active rift setting. Two of the deltas (Yuanzigou delta and Bulianghe delta) on the margins of Daihai Lake were surveyed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stacking patterns using aerial photographs, field trenching and sediment sampling. Shallow cores and trench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margins of Daihai Lake indicate that a variety of depositional processes have been active since Daihai Lake formed. Two 3-D sedimentation models which employ chron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echnique were generated. The chronostratigraphic sedimentation models predict and represent the architectures and sand-body continuity of sediments. Stratigraphical coincidence of the broad sheeted drifts and channel erosion suggests a coupling between downslope and alongslope processes. Distributary mouth bars are prevalent in the front of deltas on steeper slopes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down-slope flows. On the contrary, the along-slope currents fav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l bar deposits with sheeted sandbodies on gentle depositional slope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 sedimentary facies associated with highlighting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downslope flows and alongslope curr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sand within these delta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s, with applic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architecture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formed in lacustrine rift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slope flows alongslope currents architectural element spatial extension model Daihai Lake
下载PDF
深时源—汇系统综合研究和沙垒田实例分析
6
作者 朱筱敏 刘强虎 +3 位作者 谈明轩 李顺利 陈贺贺 聂银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1797,共17页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 【意义】源—汇系统研究是当今沉积地质学关注热点,其重建对理解区域构造、气候、海(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搬运通道和分散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与规模性砂体预测均具有重要作用。【进展】源—汇系统可以根据时间尺度、成因机制、级次等要素进行分类,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源体系、搬运通道及沉积体系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涉及碎屑矿物年代学定量示踪、源区地貌重建与定量古地貌分析、地貌比例关系分析、沉积物通量定量估算和地层正演模拟综合表征等;源—汇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定量的收支平衡关系,基于收支平衡模型可预测砂体规模和有利储层分布。沙垒田地区源—汇系统研究表明,均一母岩组成与边界条件约束下汇水高差和汇水面积较大以及地形坡度较陡通常对应形成规模和厚度较大的扇体。【结论与展望】未来源—汇系统研究应加强基于盆地类型和成因的源—汇系统类型和级次划分,加强源—汇系统参数定量研究,不断提高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表征精度,建立具有预测功能的深时源—汇系统要素耦合模型,有效预测砂体时空分布,不断实现多学科与多方法交叉融合,建立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源—汇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源—汇系统 分类和要素表征 耦合关系模型 沙垒田凸起 发展趋势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Cretaceous Shallow-Water Delta in the Songliao Basin,China
7
作者 ZHU Xiaomin li shunli +2 位作者 ZENG Hongliu DONG Yanlei ZHU Shif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89-2290,共2页
Shallow-water deltas are now a research focus of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y. Researchers have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water depth is an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llow deltas, and that si... Shallow-water deltas are now a research focus of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y. Researchers have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water depth is an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llow deltas, an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shallow-water deltas and the traditional Gilbert deltas. The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shallow-water deltas are critica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eltas. In continental basins, especially China's Mesozoic and Cenozoic continental basins, shallow-water deltas are widely developed. Thus, this work took the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to analysis this kind of delt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fication Marks of Cretaceous Shallow-Water Delta in the Songliao Basin China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层序演化过程与其控制下的聚煤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付超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李顺利 李树新 何发岐 彭子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8-1608,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煤层气产地,其较为复杂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为陆表海背景下聚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以鄂尔多斯东部晚古生代沉积为例,建立统一标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且提出对应的层序叠置样式;在此基...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煤层气产地,其较为复杂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为陆表海背景下聚煤环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对象。以鄂尔多斯东部晚古生代沉积为例,建立统一标准的层序地层格架,并且提出对应的层序叠置样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陆表海聚煤规律,揭示不同层系间聚煤范围的差异,厘清垂向上的层序叠加样式和平面含煤沉积体展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从井—震精细解释出发,定量刻画出不同平面范围内沉积物供给量(S)与可容纳空间变化量(A)。最终归纳出三种短期层序的叠加演化样式:持续进积型层序,持续暴露型层序,沉积转化型层序。其中,持续进积型层序主要发育中厚煤层,受地形影响较大;持续暴露型层序发育煤层较薄,分布范围有限;沉积转化型层序,沉积供给方向不断变化,导致泥炭局部聚集为厚煤层,但是平面发育范围有限。针对上述三种层序样式,结合成煤环境确定对应主控因素,提出持续进积型层序与持续暴露型层序主要受控于可容纳空间变化,而沉积转化型层序受控于沉积供给速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供给 聚煤响应
下载PDF
点物源扇三角洲的岩相与构型特征:以希里沟湖现代扇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洪伟 周新茂 +3 位作者 李顺利 于兴河 马嫡 高明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2-733,共12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扇三角洲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分布规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和野外剖面观察技术,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等方法,对青海省乌兰县希... 扇三角洲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扇三角洲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分布规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和野外剖面观察技术,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等方法,对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湖现代点物源扇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8种垂向序列和8种构型单元。点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主水道(MCH)、分支辫状水道(DCH)、片状洪流沉积(SF)、辫流坝(CB)、洪漫沉积(OF)、水下分流河道(UCH)、河口坝(RMB)以及间湾/席状砂(SS)共计8种典型构型单元,以分支辫状水道和辫流坝构型单元为主。分支辫状水道构型单元厚度1.5~2.0m,宽厚比30~70。辫流坝厚度2.0~3.0m,宽厚比50~70。同一沉积时期,点物源扇三角洲发育5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SF-MCH-SF、OF-DCH-CB-DCH-OF、SS-UCH-RMB-UCH-SS、SS-RMB-SS和SS-UCH-SS。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分布表现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在横向上的重复和垂向上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探地雷达(GPR) 点物源扇三角洲 岩相 垂向序列 构型单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障壁迁移样式及控制因素
10
作者 彭子霄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李顺利 齐荣 付超 姜龙燕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0-1346,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历经多次海侵,发育广阔陆表海沉积,其东南部地区碎屑障壁体系的展布特征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基于现场岩心、电测井等资料,研究建立障壁体系的沉积序列,恢复宏观古地貌特征,并刻画障壁砂体的平面展布,明确本...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历经多次海侵,发育广阔陆表海沉积,其东南部地区碎屑障壁体系的展布特征和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基于现场岩心、电测井等资料,研究建立障壁体系的沉积序列,恢复宏观古地貌特征,并刻画障壁砂体的平面展布,明确本溪组障壁体系的迁移样式和控制因素。研究识别出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中的障壁岛—冲溢扇、潮汐水道—三角洲、潮坪—潟湖和沼泽4类沉积序列,刻画本1段底部台阶式陡坡地形和本2段底部连续性缓坡地形2类古地貌特征。障壁沿多期平行岸线方向展布,沿岸线方向砂体连续性高,垂直岸线方向呈现多期迁移特征。障壁体系表现出2类平面迁移模式,本1段以滚动连续式迁移为主,垂向叠置程度低,横向连续性较强;本2段以跳跃间隔式迁移为主,叠置程度高,横向连续性较弱。海侵过程促进了障壁体系的保存,但其展布和迁移主要受古地貌控制,其中岸线轨迹控制障壁的优势长轴展布方向,陡缓坡分别主导障壁的迁移样式差异。研究同时强调海平面上升、古地形在建立古代障壁体系演化模式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本溪组 沉积特征 障壁体系 迁移样式 控制因素
下载PDF
珠三坳陷珠海组海陆过渡相沉积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
11
作者 钟玉婷 董艳蕾 +3 位作者 李顺利 孙连浦 闾伟 齐昕胧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6,106,I0003,I0004,共21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中国南海北部大陆地区的主要产油区之一,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油气不集中。根据珠三坳陷珠海组岩心、钻井、测井和岩石薄片等资料,结合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分析珠三坳陷珠海组沉积微相类型及储层特征,明确储层物...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中国南海北部大陆地区的主要产油区之一,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油气不集中。根据珠三坳陷珠海组岩心、钻井、测井和岩石薄片等资料,结合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分析珠三坳陷珠海组沉积微相类型及储层特征,明确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受潮汐作用控制,珠三坳陷珠海组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潮坪沉积体系,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河道间及混合坪为主,其中河口坝物性最好,混合坪和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次之,分流河道间物性最差。沉积微相的砂岩厚度、岩石粒度及沉积构造不同,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也存在差异;成岩作用决定储层后期改造,珠海组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该研究结果对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后续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三坳陷 珠海组 沉积微相 沉积特征 物性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超大间距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群开采时保护层选择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玉德 李顺利 +1 位作者 曹书卿 李福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7-19,22,共4页
开采保护层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防突的主要措施之一,阳泉矿区七元矿井开采煤层群,其中主采15号煤层与上部82号煤层平均间距80 m,为合理选择超大间距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群的保护层,从保护层的突出危险性大小、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及下保护... 开采保护层是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区域防突的主要措施之一,阳泉矿区七元矿井开采煤层群,其中主采15号煤层与上部82号煤层平均间距80 m,为合理选择超大间距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群的保护层,从保护层的突出危险性大小、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及下保护层开采对上部煤层的安全开采影响程度等进行分析论证,确定15号煤层为相对理想的保护层,预计15号煤层开采后,对其上部的81、82号煤层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间距煤层群 煤与瓦斯突出 保护层 开采顺序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在锂硫电池隔膜中的应用综述
13
作者 张玉銮 郭璨 +7 位作者 周銮华 姚晓曼 杨仪雯 庄惠芬 王艺蓉 陈宜法 李顺利 兰亚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9-29,共11页
由于硫(S)的高存储容量和多电子转移化学性质,锂硫(Li-S)电池具有理论容量/能量密度高、生态友好和供应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系统最有可能的候选之一。Li-S电池的容量远高于传统金属氧化物阴极基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现阶段固... 由于硫(S)的高存储容量和多电子转移化学性质,锂硫(Li-S)电池具有理论容量/能量密度高、生态友好和供应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系统最有可能的候选之一。Li-S电池的容量远高于传统金属氧化物阴极基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现阶段固态正极材料的最高容量。隔膜作为Li-S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穿梭效应、体积膨胀、导电性差和锂枝晶生长等电池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在Li-S电池隔膜的探索方面,已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报道。其中,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具有孔隙率高、结构明确可设计、功能可调等优点,可为Li-S电池隔膜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综述了Li-S电池隔膜中COFs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应用形式和电池性能。此外,还对COFs在Li-S电池隔膜应用中的挑战提出了简要的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锂硫电池 隔膜 改性
下载PDF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下段多河型地震地貌学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谈明轩 朱筱敏 +3 位作者 刘强虎 刘伟 李顺利 赵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1-419,共9页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 渤海沙垒田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是渤海地区浅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利用地震地貌学方法结合现代河流体系卫星照片,在重点区的若干典型地层切片中识别出顺直河、中—低弯度曲流河(弯曲度1.2~1.8)及辫状河等多种河流地貌类型,并在明下上亚段沉积阶段发现了辫状河、曲流河共存现象。古沉积坡降分析表明,在整体宽缓的沉积背景下,顺直河、曲流河坡降整体偏小,辫状河坡降相对较大。利用地貌—水动力关系进行古流量估算,认为辫状河满岸流量最大可达3 942 m ^3 /s,曲流河满岸流量最小为145 m^ 3 /s,顺直河满岸流量一般小于300 m^ 3 /s。基于坡降—流量进行河流类型的判别,可增进对研究区不同河型发育特征、多河型地貌、辫曲共存现象及复杂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辫曲共存 多河型 明化镇组下段 新近系 沙垒田地区 渤海
下载PDF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5 位作者 韦敏鹏 李顺利 赵瑞星 贾天鹏 关维锋 张亚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敦煌盆地是一个处于石油勘探早期阶段的中生代的断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阐明沉积体系分布是发现油气资源的基础。本文利用露头、钻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综合考虑构造演化、物源体系、岩心特征等多种因素,明... 敦煌盆地是一个处于石油勘探早期阶段的中生代的断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搭建层序地层格架、阐明沉积体系分布是发现油气资源的基础。本文利用露头、钻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综合考虑构造演化、物源体系、岩心特征等多种因素,明确了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中下侏罗统可以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I大致对应于下侏罗统大山口组,SQII对应于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一段。边界断裂的活动形成了箕状断陷结构,使得凹陷的古地形具有南部陡、北部缓的分异特点,充填地层具有南厚北薄的分布特征。敦煌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北山、阿尔金—祁连山和三危山,五墩凹陷的沉积物来自于北部、南部和东部物源。五墩凹陷中下侏罗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该区的两口探井(西参1井和墩1井)在中下侏罗统均只钻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无井钻遇,但是可以通过露头和地震资料识别出来;湖相沉积可以分为滨浅湖及湖底扇两种亚相,滨浅湖亚相主要发育湖泥和滩坝两种微相,湖底扇亚相发育砂质碎屑舌状体和泥质碎屑舌状体两种微相。五墩凹陷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背景和物源的双重控制。北部及北东部受北山和北东部长轴方向物源影响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受三危山物源影响形成扇三角洲沉积,凹陷中央为滨浅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盆地 五墩凹陷 中下侏罗统 物源 沉积类型 沉积展布
下载PDF
气动肌肉力-位移迟滞特性实验与建模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德远 李顺利 +2 位作者 杨林 李艾民 唐超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2-410,共9页
搭建了气动肌肉收缩力测试实验台,通过分析不同压力、行程、收缩速率及频率下气动肌肉收缩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得出气动肌肉的力-位移迟滞现象具有非对称性、非局部记忆性、大压力弱相关性和准率不相关性。针对常见Prandtl-Ishlinskii(... 搭建了气动肌肉收缩力测试实验台,通过分析不同压力、行程、收缩速率及频率下气动肌肉收缩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得出气动肌肉的力-位移迟滞现象具有非对称性、非局部记忆性、大压力弱相关性和准率不相关性。针对常见Prandtl-Ishlinskii(PI)类模型难以准确描述气动肌肉力-位移迟滞曲线的问题,对通用PI迟滞模型的dead-zone算子进行方向上的修正,建立气动肌肉修正PI+Dead-zone迟滞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辨识,并与经典PI模型、经典Bouc-Wen(BW)模型、PI+Polynomial模型、Wang-Wen模型、BW+Polynomial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I类模型性能显著优于BW类模型,且修正PI+Dead-zone模型精度最高,各行程下绝对平均误差不超过1 N、均方差不超过1.5 N,能无差别处理气动肌肉力-位移迟滞曲线非对称性问题。小行程工况下,气动肌肉经典PI模型也具有一定的描述其力-位移迟滞现象的能力,且其模型参数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肌肉 力-位移迟滞 非对称 Prandtl-Ishlinskii模型
下载PDF
碎屑岩沉积从源到汇的“物-坡”耦合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兴河 李顺利 孙洪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7-1057,共21页
碎屑岩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是建立沉积模式与预测其砂体分布的关键,更是沉积学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平面形态和剖面充填型式均与其沉积的地形坡度、粒度粗细有密切的联系,但其定量关系并不清... 碎屑岩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是建立沉积模式与预测其砂体分布的关键,更是沉积学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平面形态和剖面充填型式均与其沉积的地形坡度、粒度粗细有密切的联系,但其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建立不同类型沉积体中粒度和坡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预测沉积体中不同颗粒的运动方式及其分布至关重要。应用“源-汇”系统研究的思路,分析了供源区、搬运(输送)区及汇积区各自的地质特点,从单向水流对不同质量颗粒在静止/运动中的受力分析与沉积前总体地形斜坡设定2个角度,系统分析、推导并模拟了不同碎屑颗粒在纵向剖面上的运动轨迹,其表现为随着设定的坡型呈抛物线变化,反映出沉积物输送营力的变换及其随坡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建立了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纵向剖面的流速与坡度的计算方程,明确指出沉积物的流速或流态决定其沉积方式,阐述了汇积区碎屑颗粒的加积型式与沉积物分布上的总体规律,由此提出碎屑岩沉积体系的“物-坡”耦合效应及其主要内涵,并从多个维度与源-汇的各区段,阐述了“物-坡”耦合效应在各种沉积体系的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形态特征上的地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地形坡降 沉积物输送营力 加积型式 “物-坡” 耦合效应
下载PDF
雨课堂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邵江娟 李顺利 陈瑞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57-58,共2页
雨课堂依托于微信平台,通过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手机,提供课前、课上、课后、课外等方面的实时互动服务,成为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载体。本文以无机化学课程为例,对雨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雨课堂 无机化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玉米田间作业车液压行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19
作者 张红梅 陈博 +3 位作者 李康 李顺利 朱晨辉 王万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5,共7页
为解决玉米田间作业车行驶不稳定、平衡性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双泵双伺服阀控液压马达行驶系统,双泵供油可降低油路干扰,反馈式PID算法控制双伺服阀精准调整驱动轮转速以提高作业车行驶稳定性。利用AMESim软件对单、双泵两种供油方式进行... 为解决玉米田间作业车行驶不稳定、平衡性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双泵双伺服阀控液压马达行驶系统,双泵供油可降低油路干扰,反馈式PID算法控制双伺服阀精准调整驱动轮转速以提高作业车行驶稳定性。利用AMESim软件对单、双泵两种供油方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负载恒定变速直线行驶时,单、双泵供油最大同步误差分别为2.6%、2.2%;单侧负载变化定速行驶时,单、双泵供油最大同步误差分别为16.8%、8%;单侧负载变化变速行驶时,单、双泵供油最大同步误差分别为37.76%、14.3%;负载恒定转弯时,单泵供油马达转速达到设定值较慢且有波动。在液压驱动系统试验台上对双泵双伺服阀控液压马达行驶系统在实际工况下转向和直线行驶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单通道转弯时马达转速接近期望值;双通道控制直线行驶时,两组马达变化趋势相同,系统同步误差为3.06%,验证了双泵双伺服阀控制田间作业车的行驶性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驱动 比例伺服控制 双泵供油 AMESIM仿真
下载PDF
关于电磁场与电磁波坡印亭定理的教学
20
作者 刘蕾蕾 殷晓星 +2 位作者 赵嘉宁 李顺礼 杨梅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9年第5期66-69,共4页
坡印亭定理是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重要的物理概念,但教学过程容易忽视物理背景的引入,变成数学推导,导致学生对电磁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理解的偏差和物理概念的忽视。本文以坡印亭定理的教学为例,就坡印亭定理与... 坡印亭定理是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重要的物理概念,但教学过程容易忽视物理背景的引入,变成数学推导,导致学生对电磁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理解的偏差和物理概念的忽视。本文以坡印亭定理的教学为例,就坡印亭定理与电磁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关系进行分析,导出了不同媒质中电磁场能量密度的表示式,分析其物理意义,并对坡印亭定理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印亭定理 电磁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