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law and susceptibility of geohazards across a gradient bel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1
作者 li tianbin WANG Jianfeng +4 位作者 HE Chaoyang MENG Lubo li Chaofei MA Junjie WEI Daq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1849-1867,共19页
Across a gradient bel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geohazards have seriously limit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15,673 geohazard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study area.In orde... Across a gradient bel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geohazards have seriously limit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15,673 geohazard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study area.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threat of geohazards to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eohazards and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re necessary.In this paper,a gradient bel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nd its zoning criteria were defined.Subsequently,on the basis of relief amplitude,distance to faults,rainfall,and human activities,three indicators of endogenic process were introduced:Bouguer gravity anomaly gradient,vertical deformation gradient,and horizontal deformation gradient.Thereafter,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eohazard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rcGIS software.By randomly selecting 10,449 hazards,a geohazard susceptibility map was generat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Value(IV)model.Finally,the IV model was validated against 5224 hazards using the Area Under Curve(AUC)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7.6%of the geohazard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zone of steep slope.Geohazards showed strong responses to distance to faults,human activities,and annual rainfall.The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in the gradient bel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is more sensitive to vertical internal dynamics factors(such as vertical deformation gradient and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gradient)without any apparent sensitivity to horizontal internal dynamics factors.The areas of high and very-high risk account for up to 32.22%,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 River faults.According to the AUC plot,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V model for generating the susceptibility map is 76%.This susceptibility map and geohazard distribution patter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preparation of post-disaster emergency measures,and town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dient belt GEOHAZARDS Distribution law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gradient Vertical deformation gradient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综合解译技术研究
2
作者 刘阳飞 李天斌 +4 位作者 孟陆波 罗术 段明杰 蒋宏勋 李天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综合解译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通过大量预报工作实践与持续开挖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隧道掌子面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和电磁波反射法于一体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的综合解译规则。其中,一级综合解译基于掌子面... 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综合解译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通过大量预报工作实践与持续开挖验证,建立了一套基于隧道掌子面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和电磁波反射法于一体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的综合解译规则。其中,一级综合解译基于掌子面地质编录一项指标和超前地质预报探测的四项指标分析得到,包含70条一级综合解译结果;二级综合解译在一级综合解译的基础上增加了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的两项指标,包含117条二级综合解译结果;二级综合解译比一级综合解译更详细、具体,降低了多解性出现的概率。同时,选取了70组训练样本,采用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训练解译规则,形成了一套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解译技术。最后,以大巴山脉某公路隧道预报为应用实例,提出方法的预报准确率在80%以上,证明了该综合解译技术的有效性,研究可为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解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 解译规则 BP神经网络 综合解译技术
下载PDF
隧道围岩分级特征智能识别及可视化研究
3
作者 陈卫东 李天斌 +3 位作者 黄音昊 杨罡 王皓 肖华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6-421,共16页
准确、快速获取隧道围岩级别对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意义重大。结合多个四川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共采集7000余张隧道掌子面图像,并利用数据增广方法将数据集扩充至20000余张。按节理裂隙特征、风化卸荷情况、地下水发育情况3种像特征对数... 准确、快速获取隧道围岩级别对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意义重大。结合多个四川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共采集7000余张隧道掌子面图像,并利用数据增广方法将数据集扩充至20000余张。按节理裂隙特征、风化卸荷情况、地下水发育情况3种像特征对数据集进行分类标注,并按8:2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掌子面围岩分级特征参数提取识别。搭建了VGG系列、ResNet系列、DenseNet系列、GoogleNet、InceptionV3等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并引入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及F1值等多种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多种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围岩特征(掌子面图像的节理裂隙特征、风化卸荷特征以及地下水发育特征)识别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基于DenseNet模型分类识别效果最好,分类准确率分别为:围岩节理裂隙特征87.5%,风化程度特征90%,地下水发育程度特征91.5%,且各特征的F1值均在0.789以上,最高为0.944,平均值为0.852。此外,对DenseNet系列分类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基于CAM以及Grad-CAM对模型进行分类决策可视化研究分析,分类决策热力图结果显示分类结果与标签特征的强度、位置及范围强相关,为掌子面围岩智能分级提供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也证明了分类模型的预测效果理想。研究成果为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围岩特征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可视化 深度学习 隧道掌子面
下载PDF
小型堆核主泵内部流动特性数值计算
4
作者 李天斌 郭喜安 龙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3-439,45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小型堆核主泵内部流动情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4种工况(0.6 Q d,0.8 Q d,1.0 Q d与1.2 Q d)进行内部流动特性分析,并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口中心截面,以三维速度流线、速度分布云...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小型堆核主泵内部流动情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取4种工况(0.6 Q d,0.8 Q d,1.0 Q d与1.2 Q d)进行内部流动特性分析,并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出口中心截面,以三维速度流线、速度分布云图、涡量分布云图等形式,对比考察了不同流量工况条件下泵内部流动规律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叶轮与导叶之间的通道回转面压力、速度分布云图以及叶轮叶片与导叶叶片的叶片压力载荷曲线,解析了叶轮和导叶内部的流动分布和能量转换机制,从而为小型堆核主泵的水力优化设计提供直观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工况1.0 Q d下,小型堆核主泵内部流线平顺稳定,叶片工作面与背面压力载荷较稳定;在小流量工况0.6 Q d和0.8 Q d下,叶轮叶片上高压区增大;在大流量工况1.2 Q d运行时,泵内压力分布变化较大;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不仅阐释了小型堆核主泵内部的流动特性,而且为小型堆核主泵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堆核主泵 水动力特性 内部流动 数值计算 试验
下载PDF
“华龙一号”核主泵泵组转子轴向窜动量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董富弟 李天斌 苏舒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为了研究在自重、外部载荷和受热膨胀等因素下核主泵泵组相关部件对转子轴向窜动量的影响,通过建立某型号轴封型核主泵泵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核主泵泵组的转子轴向窜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在自重、外部载荷和受热膨胀等因素下核主泵泵组相关部件对转子轴向窜动量的影响,通过建立某型号轴封型核主泵泵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核主泵泵组的转子轴向窜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侧电动机支座和密封室区域之间的受热膨胀有利于核主泵机械密封自由补偿间隙,而电动机相关部件受外部载荷变形和受热变形较大,叠加转子自重变形和轴承设计游隙后总的轴向窜动量超过设计预期,将对核主泵泵组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电动机转子部件的液压顶升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降低核主泵泵组转子的轴向窜动量,通过增加垫片和增大部分转子零件设计高度的方法对电动机推力轴承游隙和转子轴向窜动量进行了调整优化,并对调整优化后的核主泵泵组进行全流量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调整优化后的核主泵泵组转子轴向窜动量约为2.2 mm,试验过程中泵组各项性能指标运行稳定,符合设计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核主泵 转子 轴向窜动量 全流量试验
下载PDF
隧道可缩工字钢拱架让压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陆波 李攀 +5 位作者 李天斌 宋涛 陈渤 张文居 王伟成 汪俊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4,61,共8页
为研究软岩隧道可缩工字钢拱架让压装置的缩动规律,在侧压大拱压小的对称荷载(侧压比为1.5)和左拱腰偏压荷载两种工况下,进行室内整榀可缩工字钢拱架模型加载试验,分析其让压装置的让压过程及拱架变形等规律。结果表明:可缩工字钢拱架... 为研究软岩隧道可缩工字钢拱架让压装置的缩动规律,在侧压大拱压小的对称荷载(侧压比为1.5)和左拱腰偏压荷载两种工况下,进行室内整榀可缩工字钢拱架模型加载试验,分析其让压装置的让压过程及拱架变形等规律。结果表明:可缩工字钢拱架在两种工况下的让压过程可划分为弹性变形阶段、适应荷载-变形协调阶段、稳定让压阶段、荷载-让压变形同步增加阶段和让压完成后刚性阶段,其中稳定让压阶段,荷载呈现出小范围“增荷—卸荷—再增荷”的让压特点。稳定让压阶段、荷载-让压变形同步增加阶段的转折点可作为可缩工字钢拱架让压装置的增阻时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判断参数k。让压装置位移和拱架关键位置变形随总荷载的增加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在左拱腰偏压工况下拱顶让压装置产生平面外的错动变形,而其边墙处的让压装置和侧压大拱压小工况下的全部让压装置均未发生此类错动变形。研究成果提供了可缩工字钢拱架在侧压力大以及偏压荷载下让压缩动规律的新认识,可为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现场应用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可缩工字钢拱架 让压规律 模型实验 让压过程 偏压荷载
下载PDF
基于位移控制的双排桩桩后滑坡推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德敏 李天斌 张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9-1986,共8页
工程实践中,普遍以极限状态下的传递系数超载法获取单排桩桩后滑坡推力后再人为分配双排桩桩后滑坡推力,这与实际处于非极限状态的前后排桩的受力情况不符。从桩土变形协调出发,考虑位移与土拱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莫尔圆坐标平移法... 工程实践中,普遍以极限状态下的传递系数超载法获取单排桩桩后滑坡推力后再人为分配双排桩桩后滑坡推力,这与实际处于非极限状态的前后排桩的受力情况不符。从桩土变形协调出发,考虑位移与土拱效应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莫尔圆坐标平移法和斜微分单元法,建立了基于竖向土拱理论和水平土拱理论的非极限状态下双排桩桩后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与室内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相比,前排桩桩后土体位移7,21 mm对应的前排桩桩后滑坡推力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等,而后排桩桩后滑坡推力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为1.08%,6.42%,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计算方法可以为任意桩后土体位移下双排抗滑桩桩后滑坡推力的计算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抗滑桩 推力 位移 土拱理论
下载PD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Phyllite under the Effects of THM Coupling and Unloading 被引量:1
8
作者 MENG Lubo li tianbin +3 位作者 XU Jin CHEN Guoqing MA Hongming YIN Hongy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6期788-797,共10页
Although the study of TM(Thermo Mechanics),HM(Hydraulic-Mechanics) and THM(Thermo-Hydraulic-Mechanics) coupling under a loading test have been under development,rock failure analysis under THM coupling and unloading i... Although the study of TM(Thermo Mechanics),HM(Hydraulic-Mechanics) and THM(Thermo-Hydraulic-Mechanics) coupling under a loading test have been under development,rock failure analysis under THM coupling and unloading is an emerging topic.Based on a high temperature triaxial unloading seep test for phyllit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phyllites under the "H M,T→H,T→M" incomplete coupling model with unload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initial permeability decrease and the Poisson's rati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the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and the Poisson's ratio and initial permeability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water pressure.During the unloading process,rock penetrability is small at the initial elastic deformation phase,but the penetrability increases near the end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phase;mechanisms involving temperature and water pressure affect penetrability differently.Phyllite failure occurs from the initial thermal damage of the rock materials,splitting and softening(which is caused by pore water pressure),and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which is formed from the loading axial pressure and unloading confining pressure.The phyllite failure mechanism is a transtensional(tension-shearing)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IT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Penetrability Failure mechanism Loading test Thermo-Hydraulic-Mechanics(THM)
下载PDF
一种多属性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及在高地应力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曦文 李天斌 +5 位作者 马春驰 韩瑀萱 曾鹏 黄解放 邓科 张彧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967,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场地的建模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指示克里金法(indicator kriging)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构建,以及空间中岩性分布的准确表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复杂地质情况下三维表观模型... 为了解决传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复杂地质条件场地的建模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指示克里金法(indicator kriging)实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构建,以及空间中岩性分布的准确表征;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复杂地质情况下三维表观模型与数值模型的融合。以围岩分级修正与高地应力隧道岩爆灾害预测为例,开展三维地质模型的属性分析。最后,结合地应力属性模型与开挖计算得到的隧道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实现对某隧道岩爆发生区域、等级的工程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通过硬岩段易发生中等至强烈岩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克里金 三维地质模型 多元属性 隧道工程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砂岩的单轴循环荷载微观损伤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昊禹 孟陆波 +1 位作者 李天斌 李攀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的岩石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微观损伤机制,该文以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MTS815试验机开展4种含水率,3种频率条件下的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的横向损伤发生主要集中在每个应力水平阶段的前10个周次,其中第...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的岩石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微观损伤机制,该文以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MTS815试验机开展4种含水率,3种频率条件下的岩石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的横向损伤发生主要集中在每个应力水平阶段的前10个周次,其中第1周次导致岩石横向产生最大损伤。含水率对岩石的横向累计不可逆应变的影响比应力水平大。同一含水状态下,加卸载频率越高,岩石的扩容点提前。揭示含水状态下的岩石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微裂纹扩展机制:裂纹空间在低应力水平循环荷载条件下,产生空间塌缩,体积减小,填充水充满了裂纹空间;随着循环应力水平的不断加大,裂纹内部填充水受到挤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向裂纹两端施压,导致裂纹两端的开展。循环加卸载对裂纹扩展起到主导作用,水的存在对裂纹扩展起到辅助作用。研究成果对富水地区的岩质边坡防护工程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损伤特征 微观损伤机制 循环超孔隙水压效应
下载PDF
西南山区某铁路隧道口高位落石三维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栋 王剑锋 +3 位作者 李天斌 曾鹏 马俊杰 陈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4,共9页
西南山区某铁路隧道口上部广泛分布着高位危岩体,对下部隧道建(构)造物具有严重的威胁。采用Rockfall Analyst软件对该隧道上部五类不同尺寸的高位危岩体进行三维运动轨迹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研究区的高位危岩落石具有弹跳高度大、速度... 西南山区某铁路隧道口上部广泛分布着高位危岩体,对下部隧道建(构)造物具有严重的威胁。采用Rockfall Analyst软件对该隧道上部五类不同尺寸的高位危岩体进行三维运动轨迹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研究区的高位危岩落石具有弹跳高度大、速度快、冲击能量高的特点;弹跳高度、运动速度与危岩落石的质量无关,冲击能量大小与落石质量成正比。分析表明:该地区高位危岩体的防护应避免单一防护措施,建议综合使用多种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高位落石 运动特征 隧道口 防护
下载PDF
背斜核部区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机理及支护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美奔 李天斌 +3 位作者 郑建国 王宝明 孟陆波 任洋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了给背斜核部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文章针对周公山隧道K8+559~K8+527过背斜段开展了专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断面拱顶部位接触压力及变形较拱腰、边墙大;对比分析测试断面和验证断面结果,接触压力有所降低,说明采用... 为了给背斜核部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文章针对周公山隧道K8+559~K8+527过背斜段开展了专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断面拱顶部位接触压力及变形较拱腰、边墙大;对比分析测试断面和验证断面结果,接触压力有所降低,说明采用"先让后抗"、适当增大预留变形量的方案有效合理;结合隧址区地质条件,认为隧道变形由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所决定,欠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各不利因素的组合是其诱发因素;变形破坏过程可概括为:"开挖—卸荷—差异性回弹变形—离层—顶板简支梁式弯折破坏"。研究结果为理论分析提供了计算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积累了复杂应力条件下特长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背斜 监控量测 位移 机理 力学模型 支护
下载PDF
公路隧道微震监测系统构建与微震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天斌 刘天毅 +2 位作者 陈国庆 马春驰 张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8-1196,共9页
以紫荆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钻爆法施工过程建立了紫荆隧道微震监测系统。通过现场仪器设备的安装布设、信号采集识别及分析处理和围岩微震特性的分析,对交通隧道钻爆法施工开挖岩体微破裂萌生、发育、扩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实现了微震... 以紫荆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钻爆法施工过程建立了紫荆隧道微震监测系统。通过现场仪器设备的安装布设、信号采集识别及分析处理和围岩微震特性的分析,对交通隧道钻爆法施工开挖岩体微破裂萌生、发育、扩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实现了微震活动的全天候全时段监测,并采用RFPA2D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岩体破裂行为,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隧道钻爆法施工的微震监测体系与技术方法。微震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拱顶和右拱脚区域微震活动活跃、震级较大,其余区域零散的分散着微震事件,微震事件在拱顶区域更为集中。模拟结果显示,开挖后拱顶区域破坏事件较多,声发射能力较大,最终发生似"X"型破坏,且破坏前出现了事件数量的突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微震监测 RFPA2D 钻爆法施工
下载PDF
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极限抗力系数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冲 李天斌 +4 位作者 梅松华 陈骅伟 陈兆 刘霖 沙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116,共6页
为了研究单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土抗力系数特性,首先,建立了考虑桩侧土体受力状态的基坑桩侧土压力力学模型和位移模式;其次,根据虚功原理和位移场模式,建立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土体功和速度场计算公式,引入极限上限方法,提... 为了研究单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土抗力系数特性,首先,建立了考虑桩侧土体受力状态的基坑桩侧土压力力学模型和位移模式;其次,根据虚功原理和位移场模式,建立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桩侧土体功和速度场计算公式,引入极限上限方法,提出了考虑桩-土界面粗糙度系数的排桩支护明挖隧道基坑排桩的水平承载力系数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计算实例,通过与已有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分析了桩间距、桩-土接触面系数以及埋置深度对基坑排桩水平抗力系数的规律.结果表明:排桩的水平承载力随着桩距的减小而减小,直到达到一个最小值.排桩的水平承载力系数Np随着桩-土界面粗糙度系数α的增大而增大;当桩-土界面粗糙度系数α一定时,水平承载力系数Np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埋置深度率Z/D>7时,水平承载力系数Np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趋于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极限侧向荷载 隧道
下载PDF
基于圆形薄板力学模型的隧道隔水岩墙弯曲破坏涌水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勇顺 付振华 +1 位作者 李天斌 孟陆波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隧道施工突水灾害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的安全。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存在突水致灾构造时,留足一定厚度的隔水岩盘——最小安全隔水岩盘,对确保突水致灾构造中水不至突出以及加固隔水岩盘和处理突水致灾构造至关重要。文章以沪蓉高速公路垫... 隧道施工突水灾害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的安全。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存在突水致灾构造时,留足一定厚度的隔水岩盘——最小安全隔水岩盘,对确保突水致灾构造中水不至突出以及加固隔水岩盘和处理突水致灾构造至关重要。文章以沪蓉高速公路垫邻段明月山隧道K5+398处突水事件为例,基于隧道断面形式和隔水岩层为近直立泥岩层实际情况,将掌子面隔水岩墙简化为圆形薄板,以弹性力学薄板理论为基础,通过隔水岩墙受力分析,推导出临界隔水岩墙(盘)厚度——最小安全隔水岩盘厚度计算公式,并计算得出明月山隧道K5+398处突水位置最小安全隔水岩盘厚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明月山隧道K5+398处掌子面隔水岩墙临界厚度为1.4~1.55 m,与实际涌突水情况总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涌突水 圆形薄板 地质力学模型 临界隔水层厚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来自贺兰山北段小松山地区辉长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新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强 曾佐勋 +2 位作者 李天斌 王成 刘更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5-1086,共12页
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山北段小松山地区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35.5±5.3Ma,即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总体上略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 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山北段小松山地区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侵位结晶年龄为835.5±5.3Ma,即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总体上略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La,略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Zr、Hf等;具有较高的εHf(t)值(5.83~7.87),其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075~1155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76~1289Ma。综合研究发现,辉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富集型地幔,形成于华北陆块西缘的板内伸展环境,说明华北陆块响应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也是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元素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Rodinia裂解 华北陆块 新元古代
下载PDF
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期大变形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天斌 何怡帆 付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7,共9页
简单实用的隧道大变形风险评估方法对灾害防治和工程应用有重要价值。本文应用指标打分法建立了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期大变形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应用指标体系打分法建立了包括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3项一级指标和岩石强度、围岩完... 简单实用的隧道大变形风险评估方法对灾害防治和工程应用有重要价值。本文应用指标打分法建立了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期大变形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应用指标体系打分法建立了包括地质因素、设计因素和施工因素3项一级指标和岩石强度、围岩完整性等18项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经统计分析确定各指标影响权重。通过现场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对照大变形风险可能性等级标准,确定风险可能性等级;通过专家调查对直接经济损失、工期延误进行估计,确定严重程度等级;综合考虑风险发生可能性及损失严重程度,应用风险矩阵法得到风险等级。将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在建汶马高速公路米亚罗3号隧道,评估结果与实际开挖结果一致,验证了此套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该风险评估方法可为隧道施工期大变形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大变形 动态风险评估 指标打分法
下载PDF
瓦斯沟至康定段铁路崩塌落石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剑锋 李天斌 +2 位作者 曾鹏 陈伟 王栋 《高速铁路技术》 2020年第5期25-30,62,共7页
瓦斯沟-康定段铁路崩塌落石灾害突出,严重威胁下部铁路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同时也为铁路选线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探究该区域崩塌落石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本文根据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从灾害的高程、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和断层... 瓦斯沟-康定段铁路崩塌落石灾害突出,严重威胁下部铁路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同时也为铁路选线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探究该区域崩塌落石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本文根据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从灾害的高程、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和断层距离四个方面,采用贡献率法分析灾害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程主要分布在2000~2500 m,坡度坡向优势方向为245°∠58°,平面分布主要沿瓦斯沟两岸分布,坡体结构主要是似层状顺向坡,与断层相距2 km为敏感区域。此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选线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崩塌落石 发育分布规律 铁路选线
下载PDF
大容量往复式与涡轮机组并列运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程 周声结 +3 位作者 李天斌 梁德炽 米季炯 肖仕武 《电气应用》 2019年第5期28-33,共6页
海上石油平台发电机容量较小,且大负荷容量与发电机容量接近,系统抗冲击性能差。近年来低成本的往复式发电机组的广泛使用,使得暂态特性完全不同的往复式发电机组与涡轮发电机组并列运行越来越普遍,将导致海上石油平台电力系统稳定性存... 海上石油平台发电机容量较小,且大负荷容量与发电机容量接近,系统抗冲击性能差。近年来低成本的往复式发电机组的广泛使用,使得暂态特性完全不同的往复式发电机组与涡轮发电机组并列运行越来越普遍,将导致海上石油平台电力系统稳定性存在问题。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对往复式发电机组与涡轮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建立了详细的模型,对两种机组分别运行与并列运行时突加突卸负荷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录波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实验和仿真计算表明,暂态特性完全不同的大容量往复式机组和涡轮机组并列运行,在合理设置机组运行模型下进行负荷突加突卸测试时,两台机组能够保持同步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速系统 频率稳定 往复式发电机组 并列运行 突加突卸
下载PDF
传统瞬变电磁法的改进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伍小刚 李天斌 +1 位作者 张中 薛德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掌握掌子面前方含水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较为常用的探测含水不良地质体的物探方法为传统瞬变电磁法。由于以往没有重视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耦合关系,传统瞬变电磁法沿单一测线进行... 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掌握掌子面前方含水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较为常用的探测含水不良地质体的物探方法为传统瞬变电磁法。由于以往没有重视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耦合关系,传统瞬变电磁法沿单一测线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只能从单一角度发射磁场从而获得单一角度的探测结果,因此一直存在预报不准、漏报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文章对传统瞬变电磁法进行了改进。基于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良-强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能从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多角度探测的共轴偶极法,通过转动探测装置从多个角度发射磁场,使单一角度无法探测的地质体也能与磁场达到良-强耦合效果,从而降低预报不准、漏报的可能性。共轴偶极法具有多个角度的探测结果,多个结果相互印证,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准确性。在九绵高速公路天池隧道里程为YK223+135—YK223+035段内进行传统方法和共轴偶极法预报,开挖验证表明共轴偶极法对含水节理裂隙和岩溶裂隙等含水不良地质体的预报准确性比传统方法高,可为类似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瞬变电磁法 共轴偶极 含水不良地质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