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树森 郑越 +5 位作者 肖漓 樊文梅 韩永 毕丽丽 李修彬 李圣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为假手术大鼠并给予川芎嗪15mg/kg,C组为模型大鼠,D组、E组和F组均为模型大鼠分别给...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为假手术大鼠并给予川芎嗪15mg/kg,C组为模型大鼠,D组、E组和F组均为模型大鼠分别给予川芎嗪10mg/kg、15mg/kg和20mg/kg。比较6组血清肌酐、尿素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6组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检测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C组血肌酐、尿素氮、TNF-α含量以及肾脏病理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D组、E组和F组血清TNF-α含量、肾组织匀浆MDA水平及肾脏病理损伤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D组、E组和F组肾组织匀浆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川芎嗪具有改善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存在进一步临床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急性肾损伤 大鼠 Wistar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CYFIP2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哲昆 李修彬 +3 位作者 蔺晨雨 郭欣鑫 成晓龙 蔡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CYFIP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CYFIP2基因在KIR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将KIRC细胞系786-O转染siRNA-CYFIP2对CYFIP2基因进行敲低,并利用携带有CYFIP2基因的病毒颗粒... 目的探讨CYFIP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增殖及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CYFIP2基因在KIR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将KIRC细胞系786-O转染siRNA-CYFIP2对CYFIP2基因进行敲低,并利用携带有CYFIP2基因的病毒颗粒感染786-O细胞构建CYFIP2基因稳定过表达体系。将CYFIP2基因敲低后的786-O细胞作为敲低组(siRNA-CYFIP2,si-CYFIP2),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组siNC;CYFIP2基因过表达后的786-O细胞作为过表达组(over expressionCYFIP2,OE-CYFIP2),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组OE-NC。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析敲低或过表达CYFIP2基因后786-O细胞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 TCGA数据库中CYFIP2在KIR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01),且随肿瘤分期分级进展而降低(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后,CYFIP2基因亦呈低水平表达(PN<0.05,PM<0.01);CYFIP2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明显升高(P<0.05)。细胞增殖活性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si-NC组比较,si-CYFIP2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001),细胞迁移数目明显增多(P<0.0001),而OE-CYFIP2组的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与OE-NC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CYFIP2基因对KIRC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具有潜在的抑癌作用,可作为后续KIRC临床诊疗的候选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CYFIP2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Length of stay in urban areas of circular migrants from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
3
作者 TAN Ming-hong li xiu-bin +2 位作者 YAN Jian-zhong XIN liang-jie SUN Lai-x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947-956,共10页
Currently, there is limited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the length of stay of circular migrants in urban areas (LSCMU),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discussed the phenomenon of migration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Currently, there is limited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the length of stay of circular migrants in urban areas (LSCMU),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discussed the phenomenon of migration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ll that gap using survey data from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is study divided workers into two groups (a young group aged between 16 and 35 years and an old group aged between 36 and 65 years). The average LSCMU values for the young and old groups were 225 days and ~74 days, respectively. Two multi-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LSCMU in th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SCMU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factors in both groups, including gender, age and job training. Family and community factors, including household size, arable land per capita and the distance from market, had much weaker effects o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especially in the older group. It was noticeable that job training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LSCMU in both groups; these findings have spec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migrants URBAN Mountain areas China
下载PDF
中国土地流转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佳月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67-2083,共17页
为了在全国尺度上全面了解中国的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在详细分析中国土地流转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在省级尺度对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提取。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土地流转发展迅速,2007—2015... 为了在全国尺度上全面了解中国的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在详细分析中国土地流转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在省级尺度对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提取。结果表明:1)当前中国土地流转发展迅速,2007—2015年,中国土地流转率由5.2%增至33.3%。但土地流转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部与西部地区流转较慢,规模较小,平原地区流转较快,规模较大。2)土地流转对规模经营(经营规模>3.33 hm^2)的促进效果尚不明显,中国规模经营比例仍然偏低,经营规模在3.33 hm^2以上的农户仅有1.42%。3)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流转交易成本、地权稳定程度、农户流转意愿和交通通达性等方面因素是影响中国土地流转发展的主要因素。4)土地流转条件成熟程度存在区域差异,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最高,贵州、云南、广西最低。政策启示是:交易成本过高阻碍了土地流转效果的实现,土地细碎化是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进行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地承包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流转,可以促进细碎地块的集中,有效降低流转的交易成本,有效地提高农户的耕地经营规模。同时,在制定政策推动土地流转时,还应重视土地流转条件成熟程度和土地流转主要限制因素的区域差异,分区制定政策解决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鼓励适合当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适度规模经营 因子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专家笔谈: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鸿烈 郑度 +14 位作者 夏军 陈发虎 成升魁 沈镭 王艳芬 林家彬 江源 董锁成 崔彬 左其亭 雷加强 何希吾 闵庆文 李秀彬 康跃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设想或实施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各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文章认为任何重大资源开发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必须结合国家... 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设想或实施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各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文章认为任何重大资源开发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缘政治关系,开展前期深入的系统性综合调查,进行生态安全与资源工程安全评价和交叉学科论证,并对其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未来的资源环境工程建设要谨防"大跃进",要科学认识自然资源系统规律,守护好美丽的地球家园;要切实履行资源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提倡基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的学术争鸣,科学问题最好还是由科学家去讨论;一些争议大的科研课题慎用公益性研发经费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资源环境 生态文明 综合调查与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地块尺度的黑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兴媛 胡敏悦 +3 位作者 李秀彬 谈明洪 赵相伟 郑璐倩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6-397,共12页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1%,2014年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且蔬菜、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数量较2001年有所上升。2)由种植小麦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1%)转变为种植制种玉米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8.7%);套作转单作。2001年,共有58个套作种植地块,占调查总地块数的22%,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最多,有47个地块;而在2014年,作物套作地块数锐减为2个,"小麦和玉米套作"全部转换为其他单作,其中51%转为制种玉米;水稻种植消失,主要转为普通玉米。3)地块层面上,种植地区的海拔、灌溉定额、河源来水量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达到1%),地下水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水平达到5%)。4)农户层面上,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收益"是影响其种植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务农劳动力与劳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变化 LOGISTIC模型 地块尺度 张掖市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缩小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吗?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2-385,共14页
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的平行面板数据,论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范围内,农业劳动生产率对... 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的平行面板数据,论文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存在鲜明的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范围内,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存在不同的影响。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小于4 372.19元/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一门槛值4 372.19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缓解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效应减弱;而当农业劳动生产率跨越第二门槛值6 023.46元/人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扩大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当前我国已跨越劳动生产率第二门槛值,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应受到各方的关注,这关系到农村低收入群体扶持政策的选择和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面板门槛模型
原文传递
耕地地块细碎程度及其对山区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58-2672,共15页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 在务农成本持续上涨和省工性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山区地块细碎化逐渐成为抑制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厘清山区耕地细碎程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有指导价值。基于重庆市武隆区、巫山县和酉阳县的101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从地块权属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测算耕地细碎程度,并采用半对数经济计量模型评估耕地细碎差异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细碎程度严重,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分别为0.71和0.19,户均耕地面积6.19亩、地块数8.89块,地块与家庭平均相距430 m,即呈现出“块数多、规模小和距离短”的特征;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当辛普森指数和地块距离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时,单位产量总成本依次上升33.8%和16.6%;具体到各单项成本,耕地细碎程度加剧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化肥和种子成本,而限制机械及其他要素的使用。分作物的实证显示,耕地细碎化效应存在明显的作物异质性。此外,优质耕地能缓解地块细碎带来的成本上升,同时扩大地块面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政策启示: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建立低成本的农地流转网络,并鼓励农户或村庄之间的土地互换,提高地块规模和减少耕作距离,同时政府还应推广和普及适合山区农业的微耕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山区 农业成本 撂荒 土地流转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及其优化 被引量:90
9
作者 魏小芳 赵宇鸾 +2 位作者 李秀彬 薛朝浪 夏四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0-1079,共10页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如何促进国土空间有序、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通过熵权法和功能评价分析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并利用空间功能比较... 国土空间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如何促进国土空间有序、适度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三生功能"视角,通过熵权法和功能评价分析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并利用空间功能比较优势指数、系统聚类等方法,探讨其国土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城市群"三生功能"呈"少强多弱"的特征,空间上城市生产、生活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区向外围区域呈递减的趋势,且低值区总体成片分布;(2)生态功能测度值自核心城市向外围区域总体呈递增的趋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经济发展矛盾明显;(3)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划分为4种优势功能区,并提出了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城市群 国土空间 三生空间 比较优势 空间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