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皂苷Ⅱ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赵凯 李勋华 王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Ⅱ(ASⅡ)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该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取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O,随机分为对照组、ASⅡ组和LiCl干预组。对照组仅更换新鲜血清培养基,不进行其他处理... 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Ⅱ(ASⅡ)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该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取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O,随机分为对照组、ASⅡ组和LiCl干预组。对照组仅更换新鲜血清培养基,不进行其他处理;ASⅡ组加入100μmol/L ASⅡ溶液;LiCl干预组先加入10 mmol/L LiCl(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溶液,24 h后加入100μmol/L ASⅡ溶液。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Ⅱ组细胞迁移率降低;与ASⅡ组比较,LiCl干预组细胞迁移率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ASⅡ组穿膜细胞数减少;与ASⅡ组比较,LiCl干预组穿膜细胞数增加(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ASⅡ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ASⅡ组比较,LiCl干预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 ASⅡ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EMT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Ⅱ 肾肿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保留女性内生殖器官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疗效分析
2
作者 蒋在庆 王科 +6 位作者 朱冠群 赵凯 尹心宝 李勋华 杨瀚 王世成 张宗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途径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手术技术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肿瘤学结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性生活质量、排尿控... 目的探讨腹膜外途径保留女性生殖器官的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手术技术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肿瘤学结果。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性生活质量、排尿控制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定期随访患者的肿瘤和功能结局,术后使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评估性功能状况。结果回顾性分析12例平均年龄为51岁的接受保留生殖器官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的女性患者。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23.58±28.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5.00±80.51)ml,术后病理切缘均显示阴性,无淋巴结转移。日间排尿可控制12例(100%),夜间排尿可控制10例(83.3%),患者术后平均FSFI评分为(21.9±1.2)分。结论对于经过筛选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生殖器官保留技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策略。保存生殖器和血管神经束在肿瘤学上可能是安全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途径 腹腔镜 生殖器官保留 膀胱全切 原位尿流改道
下载PDF
伴上尿路扩张的尿崩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学胜 周忠涵 +2 位作者 李兴 李勋华 廖利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2-17,64,共7页
目的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VUDS)和全尿路功能障碍(AUTD)分级系统描述伴上尿路扩张(UUTD)的尿崩症(DI)患者的全尿路特征,归纳总结伴UUTD的D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于201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8例伴U... 目的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VUDS)和全尿路功能障碍(AUTD)分级系统描述伴上尿路扩张(UUTD)的尿崩症(DI)患者的全尿路特征,归纳总结伴UUTD的D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于2010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8例伴UUTD的D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UUTD和AUTD分级系统评估患者的上尿路特征。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检查、VUDS、UUTD、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28例伴UUTD患者中DI患者21例(75.0%),D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7例(25.0%)。除2例DI合并NB患者因膀胱容量小、顺应性差以及肾功能不全行肠道膀胱扩大成形术外,其余26例(92.9%)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联合膀胱颈切开等个体化治疗以及相应的膀胱管理(包括间歇性导尿、留置尿管和规律排尿)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3例(46.4%)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从(269.8±105.7)μmol/L下降到(164.4±90.2)μmol/L。28例患者的48条扩张输尿管的上尿路积水扩张分级明显改善,患者的上尿路积水扩张分级中位数由3级降至2级。结论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小梁形成和感觉减退或消失是伴有UUTD的DI患者的共同特征,个体化药物治疗结合合理的膀胱管理可改善DI患者的上尿路扩张程度和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崩症 膀胱扩张 上尿路扩张 神经源性膀胱 个体化治疗 诊断流程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疗效
4
作者 李薰华 陈宝龙 刘起赟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TAF治疗,观察组给予TAF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的肝脏脂肪控制衰减指数(CA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ALT、AST活性和CA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肝e抗原(HBeAg)水平和肝脏硬度值(LS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实施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脏脂肪变程度,抑制病毒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双环醇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疗效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爱萍 周香雪 +3 位作者 蒲小勇 何荣兴 李洵桦 梁秀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42-2147,共6页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分别对T2呈像上各部位的高信号和低信号范围和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100%的脑型和80%的肝型WD患者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脑型WD尾状核、丘脑、小脑、中脑、脑桥高信号范围评分高于肝型患者(P=0.024、0.033、0.210、0.036、0.019),程度评分高于肝型(P=0.038、0.044、0.037、0.043、0.020);脑型壳核高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21);脑型WD丘脑低信号范围及程度高于肝型(P=0.001、0.035);脑型壳核低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17)。言语清晰度得分与壳核高信号范围、壳核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87,P=0.047、0.042)。共济失调的程度得分和小脑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13,P=0.042)。震颤程度得分和丘脑高信号范围、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比(r=0.372、0.337,P=0.034、0.039)。影像学评分与血清铜、尿铜无相关性。肝型WD患者头部影像学评分与肝功能等级无相关性。结论 WD头部影像学异常的比例较高。通过对T2高、低异常信号的范围和程度评分的方法,可以分别量化评价WD患者脑部铜沉积、神经损伤的程度。WD患者的神经症状与特定核团的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 量化 神经症状 铜代谢 核团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内科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洵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289-293,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虽然其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异质性,但是无论疾病以任何症状或在任何阶段确诊,均应立即开始规范治疗,以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疾病早期予以排出体内多余的...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虽然其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异质性,但是无论疾病以任何症状或在任何阶段确诊,均应立即开始规范治疗,以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疾病早期予以排出体内多余的铜,建立和维持铜的负平衡,同时减少及阻止食物中铜的吸收,辅以保护受损脏器和对症治疗,可使患者保持脏器功能,维持正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代谢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菌黄保肠合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建洪 陈斌 +4 位作者 铁明慧 李巽华 龚瑞莹 谢招虎 庞永诚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5期785-788,共4页
目的研究菌黄保肠合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11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10只为假手术组,10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分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菌黄保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予双歧杆... 目的研究菌黄保肠合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11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10只为假手术组,10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分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菌黄保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予双歧杆菌粉(5 mg/g),中药组予菌黄保肠合剂低(1.22 mg/g)、中(6.10 mg/g)及高(12.2 mg/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灭菌注射用水,每日2次,灌胃给药。治疗3 d后记录各组大鼠存活率,采用16SrDNA测序法对大鼠结肠组织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菌黄保肠合剂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菌黄保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大肠杆菌含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菌黄保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大肠杆菌含量减少,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菌黄保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PCT、TNF-α及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菌黄保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PCT、TNF-α及IL-6表达水平降低(P<0.05)。菌黄保肠合剂各剂量组间大鼠存活率、肠道菌群(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血清炎症因子(PCT、TNF-α、IL-6)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黄保肠合剂能调节脓毒症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从而发挥治疗脓毒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菌黄保肠合剂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大鼠
下载PDF
Ⅰ型唾液酸沉积症4例
8
作者 蔡曼斯 李洵桦 +2 位作者 陈子怡 罗玥 陈定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3-548,共6页
唾液酸沉积症(sialid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I型和II型。Ⅰ型又称黏液脂质病,常表现为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眼科检查可见双侧黄斑区樱桃红斑。现报告4例Ⅰ... 唾液酸沉积症(sialid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I型和II型。Ⅰ型又称黏液脂质病,常表现为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眼科检查可见双侧黄斑区樱桃红斑。现报告4例Ⅰ型唾液酸沉积症患者,以肌阵挛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6号染色体NEU1基因均存在c.544A>G突变,其中1例携带新发突变c.596G>A并分析其致病性,最后总结并分析了国内Ⅰ型唾液酸沉积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所有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脂质累积病 肌阵挛 共济失调 樱桃红斑 唾液酸酶 NEU1基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老年男性,四肢僵硬半年余—POEMS综合征
9
作者 李小双 李洵桦 李晶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6-640,共5页
报告1例老年男性患者,既往糖尿病史,主要症状为头面部和四肢关节僵硬、活动困难,主要体征为锥体束征阳性,检查结果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及血钙明显升高。早期予扩容、利尿、血液透析降钙、改善肌张力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血钙未下降,病情无明... 报告1例老年男性患者,既往糖尿病史,主要症状为头面部和四肢关节僵硬、活动困难,主要体征为锥体束征阳性,检查结果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及血钙明显升高。早期予扩容、利尿、血液透析降钙、改善肌张力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血钙未下降,病情无明显好转。进一步行血尿本周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髓流式+活检检查、肌电图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明确诊断为POEMS(polyneuropathy, organomegaly, endocrinopathy, M-protein, skin changes,POEMS)综合征。转入血液科并予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本病例存在多个与经典POEMS综合征相比非典型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提示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关节僵硬易与肌张力增高混淆,对于存在周围神经损害的系统性病变患者,应该注意浆细胞病如POEMS综合征的诊断,POEMS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存在高钙血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高钙血症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恶性浆细胞病 M蛋白 甲状旁腺激素样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的中医治疗概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煦 杨海燕 +3 位作者 向阳 赵春生 李巽华 金艳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24期54-57,共4页
慢性心衰是临床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疾病,由于病情反复、预后欠佳等各种因素,患者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引发出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心衰合并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抑郁上... 慢性心衰是临床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疾病,由于病情反复、预后欠佳等各种因素,患者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引发出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心衰合并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抑郁上有显著进展。文章从内治法(和法、培元通滞法、疏肝解郁法)、外治法(艾灸、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内外联合法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障碍的研究概况,对临床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抑郁 中医药干预
下载PDF
Leprosy without typical skin involvement but with concurrent tuberculosis: a case report
11
作者 liang Yingyin li xunhua +3 位作者 Tian Wei Chen Songlin Luo Diqing ling Jia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Leprosy is characterized by skin lesions and peripheral nerve damage. It may take a long time before the diagnosis can be confirmed if the patients have no typical skin involvements. Here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A ... Leprosy is characterized by skin lesions and peripheral nerve damage. It may take a long time before the diagnosis can be confirmed if the patients have no typical skin involvements. Here 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A 40-year-old male with lepromatous leprosy showed a gradual onset of bilateral symmetrical neuropathies without characteristic skin manifestations seven years after onset an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imultaneously. He was misdiagnosed as having Guillani-Barr6 syndrome and systemic necrotizing vasculitis for 10 years until the skin biopsy was performed. This case indicates that the risk of leprosy exists, though new cases being detected have significantly declined over the last 50 years; neurologist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prosy with various manifestation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ROSY Peripheral nerve lesions Type-2 lepra reaction Concurrent tuberculosis
下载PDF
菌黄保肠合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铁明慧 陈斌 +3 位作者 庞永诚 李巽华 刘明 陈维军 《河北中医》 2023年第7期1140-1146,共7页
目的研究探讨菌黄保肠合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菌黄保肠合剂组及双歧杆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开腹分离并暴露盲肠,其余各组开腹后进行盲肠结扎穿刺(CLP)手术,术后24 ... 目的研究探讨菌黄保肠合剂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菌黄保肠合剂组及双歧杆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开腹分离并暴露盲肠,其余各组开腹后进行盲肠结扎穿刺(CLP)手术,术后24 h后切除坏死盲肠并给予盐酸头孢噻呋钠皮下注射建立脓毒症致肠道微生态变化模型,术后48 h各组开始给予相关药物灌胃。菌黄保肠合剂组按4.0 g/(kg·d)予菌黄保肠合剂灌胃,双歧杆菌组按0.1 g/(kg·d)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3 mL纯净水灌胃,共7天,记录给药7天内大鼠存活率。灌胃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结直肠内粪便标本,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大鼠的肠道菌群宏基因多样性分析,计算细菌群落在门分类学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beta多样性,使用R软件绘制出主坐标成分分析图(PCoA),并采用在线分析程序LEfSe寻找组间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物种。结果①7天存活率比较:假手术组存活率100%,模型组存活率55%,菌黄保肠合剂组存活率70%,双歧杆菌组存活率6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菌黄保肠合剂组、双歧杆菌组大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②细菌群落在门分类学相对丰度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上调(P<0.05),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菌黄保肠合剂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上调(P<0.05),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下调(P<0.05),双歧杆菌组仅变形杆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下调(P<0.05);与双歧杆菌组比较,菌黄保肠合剂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下调(P<0.05)。③肠道微生态alpha多样性分析: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hao1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菌黄保肠合剂组及双歧杆菌组Chao1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上升(P<0.05);菌黄保肠合剂组与双歧杆菌组Chao1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肠道微生态beta多样性分析: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在PCoA图上均能各自聚类未发生重叠,说明2组大鼠的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具有差异,而菌黄保肠合剂组和双歧杆菌组的肠道菌群菌落分布距离部分重叠,说明菌黄保肠合剂组与双歧杆菌组beta多样性差异相对较小。⑤肠道菌群种属的LEfSe检测:假手术组中厚壁菌门下的Anaerostipes属、Blautia属和疣微菌门下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富集;模型组中变形杆菌门下的莫拉氏菌属(Moraxella)、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拟杆菌门下的Odoribacter属,普雷沃氏菌Ga6A1(Prevotellaceae_Ga6A1_group)富集;菌黄保肠合剂组中厚壁菌门下的粪球菌属(Copr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毛螺菌科NK4A136(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放线菌门下的放线菌属(Actinomycetaceae)富集;双歧杆菌组厚壁菌门下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罗斯伯里氏菌属(Roseburia),放线菌门下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拟杆菌门下的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富集。表明在菌属水平上4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特定菌属具有差异。结论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菌群多样性下调,条件致病菌菌群种类增加,而菌黄保肠合剂能够上调有益菌相对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减少机会性感染,具有调节脓毒症大鼠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动物实验 大鼠 脓毒症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香雪 何荣兴 +4 位作者 蒲小勇 李洵桦 覃浩玲 黄海威 梁秀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6-811,共6页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D)携带者的临床症状、铜代谢特点、影像学特点,探讨WD携带者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WD携带者40例,WD患者40例,健康对照20名。入选者进行以下检查: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神...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D)携带者的临床症状、铜代谢特点、影像学特点,探讨WD携带者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8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WD携带者40例,WD患者40例,健康对照20名。入选者进行以下检查: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神经症状评分、Child肝功能分级、精神症状量表评分、磁共振平扫、磁敏感呈像(SWI)、金属代谢检查。在SWI上测量ROI相位值(CP)。将WD携带者分为有症状组、无症状组。有症状的WD携带者予以青霉胺2周、葡萄糖酸锌3个月治疗。复查神经症状、肝功能等级、金属代谢指标。结果6例WD携带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5例有神经症状,4例有肝功能异常。有症状的WD携带者HAMA量表得分高于健康对照(P=0.021)。85%携带者铜蓝蛋白低于0.26g/L。80%携带者的血清铜水平介于健康对照和WD患者水平之间。WD携带者游离铜低于WD患者(P=0.012,0.019)。有症状携带者尿铜较健康对照增高(P=0.047)。有症状的WD携带者丘脑、苍白球、壳核相位值较健康对照降低。有症状WD携带者青霉胺治疗后,尿铜较治疗前增高(P=0.036)。经过治疗,有症状WD携带者肝酶恢复正常,改良Young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31)。结论WD携带者有轻度铜代谢异常。少数携带者会出现肢体震颤等神经症状,或肝酶异常等肝脏症状。出现症状的WD携带者,铜代谢异常较无症状的WD携带者更加严重。有症状的WD携带者,可以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血清铜 尿铜 磁敏感成像
原文传递
迟发型和非迟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香雪 覃浩玲 +5 位作者 何荣兴 陈定邦 吴超 冯黎 李洵桦 梁秀龄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7,共7页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拟通过对迟发型与非迟发型WD患者临床症状、金属代谢、影像学、基因类型、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对比,探讨有些WD患者症状迟发的原因。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治疗的WD患者80例(迟发型40例,非...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拟通过对迟发型与非迟发型WD患者临床症状、金属代谢、影像学、基因类型、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对比,探讨有些WD患者症状迟发的原因。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治疗的WD患者80例(迟发型40例,非迟发型40例),正常对照20例。所有患者进行以下检查或评价:改良Young量表进行神经症状评分、Child肝功能分级、精神症状量表评分、基因测序、磁共振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金属代谢状况。在SWI上测量感兴趣区(ROI)的相位值。二巯丙磺钠治疗2周后,复查神经症状评分、肝功能分级、金属代谢指标。结果迟发型WD患者神经症状总评分低于非迟发型患者[(13.00±6.87)分比(21.13±5.53)分,P=0.033]。迟发型患者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Hamilton焦虑、抑郁量表(HAMA)得分低于非迟发型患者。在T2成像上,迟发型患者黑质、丘脑、尾状核、苍白球、壳核的T2高信号比例低于非迟发型患者(P=0.022,0.037,0.490,0.032,0.029)。迟发型患者苍白球、壳核的SWI的相位值较非迟发型患者低(P=0.020,0.038)。迟发型患者1708-1G>C、1168A>G、3140A>T基因突变比例高于非迟发型患者。迟发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铜高于非迟发型患者(P=0.040,0.036)。治疗后,迟发型患者震颤、步态异常得分降低(P=0.037,0.044),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比例为10%,3例迟发型患者肝功能等级下降。结论基因突变可能与某些WD患者症状迟发有关。与非迟发型WD患者相比,迟发型患者脑部以金属沉积为主,细胞损伤不明显;临床症状特点是肝脏损伤明显,而神经、精神症状较轻;迟发型患者对排铜治疗反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迟发 磁敏感加权成像 铜代谢
原文传递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被引量:124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吴志英 +4 位作者 李洵桦 王柠 梁秀龄 杨任民 王训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本指南在2008年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由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领域内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并执笔成稿,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讨论定稿。内容包括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 本指南在2008年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由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领域内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并执笔成稿,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讨论定稿。内容包括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修订
原文传递
尿动力学检查中液体和气体传导系统压力测定的真实世界数据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函 廖利民 +9 位作者 李兴 吴娟 王越 刘庆刚 王学胜 周忠涵 庞冬清 李勋华 万小萍 梁雅楠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液体测压导管(WFC)和气体测压导管(ACC)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差异以及检查结果是否可以互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2147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共有膀胱测压数据2538次。WFC组1299次,... 目的探讨采用液体测压导管(WFC)和气体测压导管(ACC)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差异以及检查结果是否可以互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2147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共有膀胱测压数据2538次。WFC组1299次,男856次,女443次;年龄37(24,50)岁;病程1.2(0.4,5.0)年;神经源性膀胱(NB)1130次,其中创伤性脊髓损伤(SCI)534次、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167次;非神经源性膀胱(N-NB)169次,其中特发性122次、前列腺增生19次。ACC组1239次,男773次,女466次;年龄37(24,55)岁;病程1.5(0.5,6.0)年;NB 1040次,其中创伤性SCI 122次、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118次;N-NB 199次,其中特发性41次、前列腺增生40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充盈前、充盈末和排尿后的膀胱内压(Pves)、腹压(Pabd)、逼尿肌压(Pdet),逼尿肌过度活动(DO)时的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DO),自主排尿时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流率对应的逼尿肌压(Pdet.Qmax),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时的最大尿道压(MU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以及初始咳嗽时Pdet的信号模式(分为Ⅰ、Ⅱ、Ⅲ型)。分别对创伤性SCI和特发性两个亚组的测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不考虑病因的前提下,充盈前、充盈末和排尿后ACC测得的Pabd均显著高于WFC[18(10,26)cmH2O(1 cmH2O=0.098 kPa)与15(11,21)cmH2O;23(16,31)cmH2O与20(14,26)cmH2O;23(15,31)cmH2O与18(12,24)cmH2O],Pdet均明显低于WFC[0(0,0)cmH2O与0(0,1)cmH2O;5(1,13)cmH2O与9(4,17)cmH2O;6(1,12)cmH2O与7(3,14)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咳嗽状态ACC测得的Pves和Pabd增高值均显著低于WFC[22(12,36)cmH2O与23(14,38)cmH2O;20(10,33)cmH2O与21(12,36)cmH2O,P<0.05]。充盈前和排尿后ACC测得的Pves显著高于WFC[18(10,27)cmH2O与16(11,21)cmH2O;30(22,39)cmH2O与26(20,36)cmH2O],MUP和MUCP均明显高于WFC[91(69,118)cmH2O与81(64,106)cmH2O;77(55,103)cmH2O与68(48,9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det.max-DO、Pdet.max和Pdet.Q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性SCI亚组中,仅充盈前ACC测得的Pves显著高于WFC[15(10,24)cmH2O与14(10,20)cmH2O,P<0.05];尿道压测定中,仅MUP明显高于WFC[95(71,119)cmH2O与85(65,112)cmH2O,P<0.05],Pdet.max-DO、Pdet.max、Pdet.Qmax和MU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亚组中,充盈前和排尿后ACC测得的Pves均显著高于WFC[25(20,29)cmH2O与18(11,23)cmH2O;35(29,44)cmH2O与28(20,38)cmH2O,P<0.05],Pdet.max-DO、Pdet.max、Pdet.Qmax、MUP和MU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初始咳嗽时Pdet信号模式,ACC更易测得Ⅰ型,WFC更易测得Ⅱ型和Ⅲ型。结论与WFC相比,ACC在静息状态测得的Pves和Pabd更高、Pdet更低,在初始咳嗽状态测得的Pves和Pabd增高值更低。WFC和ACC测定的各压力值和信号模式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互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液体测压导管 气体测压导管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Gene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a novel SPG3A mutation causes severe phenotypes of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被引量:2
17
作者 CHEN Suqin ZHOU Yan +6 位作者 li xunhua Labu HUANG Shuang HUANG Weijun ZHOU Chunlong MAXWELL Patrick H WANG Yi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6期2038-2040,共3页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 is a group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 of HSP are extremely heterogenous. SPG3A is one of the identified genes underlying HSP, and codes for a GTPase...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 is a group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e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 of HSP are extremely heterogenous. SPG3A is one of the identified genes underlying HSP, and codes for a GTPase, atlastin. Mutations in SPG3A are currently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early onset and mild phenotypes. And most structura predictions could not detect gross changes in the mutant protein. However, in a severely affected HSP family we have identified a novel SPG3A mutation, c.1228G>A (p.G410R), in a Tibetan kindred. The mutation occurred at the highly conserved nucleotide and co-segregated with the disease, and was absent in the control subjects. Structural predictions showed that the Tibetan mutation occurred at the linking part between the guanylate-binding protein domain (GB, the ball region) and the transmembrane helices (TM, the rod region) at the start point of an α-helix, which may disrupt the helix, and cause changes i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ransmembrane region of the molecul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vere pheno- types can also arise from SPG3A mutations and the linking part of the guanylate-binding protein domainand the transmembrane helices might be crucial in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not only presents the first SPG3A mutational report from the Chinese population, but also provides po- tential evidence for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the phenotypes of HSP with the ex- tens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protein structures of atlas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孪性截瘫 HSP SPG3A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