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ng sea ice albedo feedback in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ing sensitivity experiment
1
作者 liAN Yu li yaosun CAI Lei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6年第4期264-271,共8页
Surface albedo feedback (SAF), or sea ice albedo feedback over the Arctic Ocea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rctic climate, even though it is not the leading contributor to polar amplification. Previous model-ba... Surface albedo feedback (SAF), or sea ice albedo feedback over the Arctic Ocea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rctic climate, even though it is not the leading contributor to polar amplification. Previous model-based studies on SAF have primarily used global climate models to exploit their global coverage and favorable configurations. This study verified the capability of usi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RCMs) to investigate SAF by designing a sensitivity experinaent in terms of sea ice coverage. This study modeled two control cases of the years 1980 and 2012, as well as two sensitivity cases performed by switching the sea ice coverages in the control cases. The results prove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capable of separating and quantifying 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atmosphere and the surface albedo to the surface radiation budget. Supported by the ALL/CLR model, the balanced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absorpt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SAF. The experiments overestimated SAF, largely because of the canceled cloud effect during model initializa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a new possibility of designing experiments for studying climatic sensitivity and feedback using R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lbedo feedback numerical simulation sea ice decline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石春娥 李耀孙 +2 位作者 张浩 杨关盈 周建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8-840,共13页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 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域,探讨了各区域不同等级雾及重度霾出现时地面气象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1)安徽省强浓雾主要是辐射雾。强浓雾、浓雾和大雾空间分布形势大体一致,淮河以北东、西部和江南都属于强浓雾高发区,但各地强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系统不同;重度霾有明显的北多、南少、山区最少的分布特征。(2)强浓雾年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1月和4月,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06时;而重度霾年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1月,日变化为双峰型。(3)在强浓雾的高发时段(02—08时),强浓雾时降温幅度最大,比重度霾平均高1℃,风速显著偏低,超过75%的样本风速低于1.5 m/s,且无明显主导风向;而重度霾时,风速比雾时明显要大,个别区域有超过75%的样本风速大于1.5 m/s,且以西北风到东北风为主。说明重度霾能否演变为强浓雾的关键地面气象因子是风速、风向和降温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浓雾 重度霾 时间一致性 风向风速 降温幅度
下载PDF
云南雨季和干季小时降水的时空特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耀孙 原韦华 +3 位作者 孙绩华 马文倩 陈小华 连钰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1年第3期24-32,共9页
利用云南省2325个国家级台站和区域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2014~2018年云南雨季和干季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键区域的降水日变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受复杂地形影响,云南不同区域降水特征差异显著... 利用云南省2325个国家级台站和区域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2014~2018年云南雨季和干季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键区域的降水日变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受复杂地形影响,云南不同区域降水特征差异显著,且与我国东部地区显著不同。年均降水量大体呈西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对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河谷地区,干、雨季降水均为夜间峰值,降水频次高,但强度较弱。对于云南最西部(99°E以西)的保山德宏地区,该地区累计降水量为云南最大,这一区域各台站日变化峰值均较为一致地出现在上午,在陆地地区较为少见。相邻的普洱和元江河谷位于云南南部(23°N以南),雨季两区域降水相当,但元江河谷在干季与雨季均为突出的夜间至清晨降水峰值,普洱地区雨季则是明显的午后降水峰值。云南中部地区降水量较周边地区明显偏小,该地区降水频次在雨季主要表现为清晨峰值,而在干季却是午后峰值更为突出,这也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降水 干季 雨季 降水日变化 降水强度
下载PDF
云南省副热带高压外围类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何钰 陈小华 +2 位作者 李耀孙 尹丽云 李华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0-462,共13页
统计分析了2014-2016年5-10月国家站共出现的219站次有效短时强降水及云南省7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将云南省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外围的短时强降水进一步细分为两高(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辐合类、单纯副高外围类及副高西侧配合... 统计分析了2014-2016年5-10月国家站共出现的219站次有效短时强降水及云南省7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将云南省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外围的短时强降水进一步细分为两高(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辐合类、单纯副高外围类及副高西侧配合西风槽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8月为云南省副高外围类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期且降水时段集中在午后及前半夜;两高辐合类降水沿着辐合区呈显著的带状分布特征,降水强度强、落区相对集中。单纯副高外围类降水主要位于滇南地区,存在三个强降水中心。副高西侧配合西风槽类降水主要位于云南省的边缘地区,落区较为分散;三类降水回波主体平均强度均在35~45 dBz,平均持续9个体扫;近1/4的回波出现回波倾斜及强回波梯度特征,且降水明显强于未出现的回波,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降水强度的参考依据;三类降水的最强雷达回波顶高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出现的时间均同最强回波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或略有滞后;两高辐合类的垂直风廓线中有近一半的个例在低层存在西南风或西风气流,对应明显的暖平流输送特征。随着降水发展与副高外围晴空区相对应的无资料区的逐渐消失则是单纯副高外围类降水的垂直风廓线表现最为明显的特征。副高西侧配合西风槽类降水开始前后均存在高空西北气流入侵及中层风切变特征,与低槽后部带来的冷平流及冷暖气流交汇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外围 短时强降水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