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型Blinn遮蔽函数的目标材料表面可见光偏振反射研究
1
作者 刘承麟 战俊彤 +5 位作者 张肃 王超 付强 李英超 段锦 姜会林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2-1174,共13页
为了研究典型目标材料表面的可见光偏振反射特性,本文针对传统“V”型表面结构缺陷,引入改进Blinn型阴影遮蔽函数,综合考虑镜面反射、漫反射和体散射的影响,建立了典型目标材料表面偏振六参量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对不同材料(聚丙烯... 为了研究典型目标材料表面的可见光偏振反射特性,本文针对传统“V”型表面结构缺陷,引入改进Blinn型阴影遮蔽函数,综合考虑镜面反射、漫反射和体散射的影响,建立了典型目标材料表面偏振六参量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对不同材料(聚丙烯塑料板、99氧化铝陶瓷板、铁板、绿漆铝板)目标样板进行可见光600 nm波段的偏振特性测试实验,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反演。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V”型遮蔽模型相比,在入射角为50°,相对方位角为180°,0°~60°观测角对目标材料表面偏振特性的影响中,聚丙烯塑料板模型精度提升最大,RMSE百分比提升了70.61%;在入射角为50°,观测角为50°,DoLP随90°~270°相对方位角变化的过程中,与另两种参考模型相比,本模型精度至少提升了24.73%,线偏振度最小均方根误差值仅为1.29%。对于本文使用材料而言,偏振特性取决于其复折射率的值,当入射角确定,观测角为0°~60°,相对方位角在0°~360°内时,n/k的比值越大,线偏振度峰值越大。在可见光波段,波长对线偏振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特性 材料表面 可见光波段 遮蔽函数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下载PDF
兽药制剂中氯霉素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连彦 王亚芳 +4 位作者 李应超 李蓉蓉 邢维维 杨柳 陶晓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了检测兽药制剂中氯霉素的非法添加,优化反应条件和前处理方法,建立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1 mg/kg,添加回收率为81.00%~112.00%,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国标仪器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本文建立的氯霉素直接竞争E... 为了检测兽药制剂中氯霉素的非法添加,优化反应条件和前处理方法,建立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1 mg/kg,添加回收率为81.00%~112.00%,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国标仪器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本文建立的氯霉素直接竞争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可满足兽药制剂中氯霉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兽药制剂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方法
下载PDF
面向地物混杂背景的偏振光谱图像融合方法
3
作者 李英超 赵喆浩 +4 位作者 王祺 刘嘉楠 史浩东 付强 孙洪宇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8-1111,共14页
针对偏振光谱图像融合方法在地物混杂背景遥感探测中多尺度变换融合图像存在边缘轮廓细节模糊、对比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稀疏表示与引导滤波器相结合的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融合图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首先,... 针对偏振光谱图像融合方法在地物混杂背景遥感探测中多尺度变换融合图像存在边缘轮廓细节模糊、对比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稀疏表示与引导滤波器相结合的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融合图像的质量和视觉效果。首先,该方法通过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对光谱图像和偏振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进而将图像分解成不同子带内的特征信息。其次,低频子带采用稀疏表示融合,从而降低融合图像中物体对比度损失。此外,采用引导滤波器融合高频子带,以增强图像轮廓细节信息。最后,对低频与高频融合系数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逆变换,最终得出融合图像。分析表明融合图像对比度相对于原始光谱图像与偏振度图像分别提升了54.5%和15.4%,更容易区分混杂背景下阴影中的物体。基于此方法对偏振光谱成像仪所采集的不同波长下的光谱与偏振图像进行融合,并实现真彩还原。真彩还原图像证明此融合方法在保留混杂背景下的环境信息的同时实现了物体和背景的有效区分,有效提高了偏振光谱遥感探测成像的图像质量,有助于提升偏振光谱遥感探测成像中图像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扩大其在复杂环境遥感探测和图像识别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探测成像 偏振图像 光谱图像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下载PDF
强光背景下主动偏振成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浩东 许家伟 +6 位作者 张健 吴洪波 王超 刘壮 战俊彤 李英超 付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6,共12页
针对传统光电探测方法在强光背景下目标探测对比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照明的主动偏振成像方法。首先构建激光入射双向反射分布模型、激光入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模型以及激光照明的目标表面偏振度模型,并分析3种典型目标材料... 针对传统光电探测方法在强光背景下目标探测对比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照明的主动偏振成像方法。首先构建激光入射双向反射分布模型、激光入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模型以及激光照明的目标表面偏振度模型,并分析3种典型目标材料偏振特性与束散角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在暗室可控条件下开展逆光观测实验,验证目标偏振特性受激光束散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强光背景下主动偏振成像目标对比度与传统被动强度成像相比提升了86.11%,不同束散角下不同目标材料的可见光偏振特性间存在差异,金属材质相对于非金属材质的线偏振度提升更高,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在室外开展太阳逆光观测实验,验证了研究方法在室外高强光、远距离下依旧具有适用性。本研究为提升强光背景下的目标精准感知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束散角 强背景光 可见光偏振特性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度
下载PDF
基于阵列光学的快速多维度成像制导光学系统设计
5
作者 史浩东 卢琦 +4 位作者 赵义武 王稼禹 赵晓 李英超 付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8-1430,共13页
针对传统偏振光谱成像方法难以适用于弹载平台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光学的快速多维度成像制导光学方案。构建了通道分辨率与望远放大倍率的关联模型,实现了微透镜阵列、光谱滤光阵列和微纳偏振阵列探测器参数的精准匹配和高效... 针对传统偏振光谱成像方法难以适用于弹载平台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光学的快速多维度成像制导光学方案。构建了通道分辨率与望远放大倍率的关联模型,实现了微透镜阵列、光谱滤光阵列和微纳偏振阵列探测器参数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利用。基于常规导引头和工业偏振探测器,设计了包含球形整流罩的多维度成像制导光学系统。系统采用4×4光场分割布局,在可见光波段内形成16个光谱通道,光谱分辨率为16 nm,实现了单光路、单探测器条件下同时高效获取0°、45°、90°、135°4个偏振方向偏振光谱图像数据。系统整体焦距为150 mm,筒长为145 mm。仿真结果表明,系统16个通道下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奈奎斯特频率处均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满足弹载目标多维度探测与识别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像素成像系统 微透镜阵列 偏振光谱成像 孔径分割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含量
6
作者 李应超 高婷 +6 位作者 王亚芳 孙丹 周艳飞 杜继红 巩浩 王旭 张小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含量的HPLC方法。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pH 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示,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分别在25~400μg/mL和...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中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含量的HPLC方法。采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pH 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示,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分别在25~400μg/mL和5~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回收率在97.83%~101.95%范围内,RSD在0.3%~1.2%范围内,精密度、稳定性和耐用性RSD均小于2.0%。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环保,可用于测定该制剂中2种主药的含量,并能有效提升该制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甲氧苄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养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可溶性粉中磺胺二甲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7
作者 孙丹 高婷 +5 位作者 周艳飞 李应超 杜继红 巩浩 张小飞 王亚芳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5-23,共9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可溶性粉中磺胺二甲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可溶性粉中磺胺二甲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显示,磺胺二甲嘧啶钠和甲氧苄啶2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1%和9925%,精密度、稳定性和耐用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符合方法学要求。该方法简便、稳定、准确,可用于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可溶性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磺胺二甲嘧啶钠 甲氧苄啶
下载PDF
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在定量估计降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寇蕾蕾 李应超 +1 位作者 楚志刚 徐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的观测资料,结合南京龙王山SA天气雷达数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综合观测基地的OTT Parsivel雨滴谱仪数据、南京市地面雨量计数据,分析NUIST-CDP探测资料的质量及定量降... 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NUIST-CDP)的观测资料,结合南京龙王山SA天气雷达数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综合观测基地的OTT Parsivel雨滴谱仪数据、南京市地面雨量计数据,分析NUIST-CDP探测资料的质量及定量降水估计(QPE)精度情况。将NUIST-CDP与SA雷达的回波强度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NUIST-CDP回波强度偏弱;将滴谱仪上方NUIST-CDP测量的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与滴谱仪数据对比,雷达参量Z_H、Z_(DR)与滴谱仪数据变化趋势一致,但整体略偏小;比较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与Z_H的变化情况,由差分传播相移Φ_(DP)经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的K_(DP)与Z_H数据一致性很好。利用南京地区2015年夏季(5—8月)收集的滴谱数据计算偏振雷达参数,拟合测雨方程,进行两次降水过程个例的QPE分析,并与南京地区雨量计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R(K_(DP))测雨精度最高,R(K_(DP),Z_(DR))次之,使用偏振参量能明显提高降雨估算精度;R(Z_H)、R(Z_H,Z_(DR))方法测雨反演结果低于地面雨量计雨量值,且低于SA雷达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雨滴谱 数据质量分析 定量降水估计(QPE)
下载PDF
空间光到少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超 范雪冰 +5 位作者 佟首峰 李英超 江伦 刘壮 史浩东 姜会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共8页
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空间光-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理论模型.以两模光纤为例分析了相对孔径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当相对孔径为0.17时,耦合效率最高为82.96%.研究了倾斜、离焦、随机角抖动等因素对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实验测得当横向偏移... 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空间光-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理论模型.以两模光纤为例分析了相对孔径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当相对孔径为0.17时,耦合效率最高为82.96%.研究了倾斜、离焦、随机角抖动等因素对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实验测得当横向偏移量为4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0.23%;当轴向偏移量为125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1.24%;当随机抖动幅度标准差为5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2.1%.结果表明少模光纤对信号光接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倾斜、离焦和随机角抖动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通信 耦合效率 光纤耦合 少模光纤 前置光放大 相对孔径 随机角抖动
下载PDF
虚拟仿真内镜联合CBL教学在ERCP培训中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米琛 厉英超 +1 位作者 王云 许君望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6期25-28,共4页
为了探索虚拟仿真内镜联合CBL教学在ERCP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肝胆病院ERCP培训基地进修的ERCP医师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CBL+虚拟内镜教学,对照组采用CBL教学。... 为了探索虚拟仿真内镜联合CBL教学在ERCP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肝胆病院ERCP培训基地进修的ERCP医师4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CBL+虚拟内镜教学,对照组采用CBL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员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并发症处理尤其是手术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方面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读片能力、术中应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虚拟仿真内镜联合CBL教学在ERCP规范化培训中有助于提升学员的临床思维及学习曲线,协助学员更快更好地掌握ERCP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内镜 CBL教学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颗粒中腺苷的含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亚芳 钟昆芮 +6 位作者 李应超 周艳飞 张小飞 高婷 秦俊杰 王海军 战皓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7期59-63,共5页
建立了兽用板蓝根颗粒中腺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ymmetry C18柱为固定相,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流速为1.2 m L/min,柱温30℃。采用外标法定量计算含量。腺苷的线性范围为4~20μg/m L... 建立了兽用板蓝根颗粒中腺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ymmetry C18柱为固定相,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流速为1.2 m L/min,柱温30℃。采用外标法定量计算含量。腺苷的线性范围为4~20μg/m L,回归方程y=71169x-6732,R2=0.9999;平均回收率96.62%,RSD为1.08%。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板蓝根颗粒中腺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板蓝根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天基空间碎片光电探测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强 史浩东 +3 位作者 王超 刘壮 李英超 姜会林 《空间碎片研究》 2020年第4期49-55,共7页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发太空资源、维护太空环境已成为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空间碎片对我国太空资产安全的威胁和对空间碎片探测的迫切需求,对比了国内外差距,提出了未来天基空间碎片光电探...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发太空资源、维护太空环境已成为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空间碎片对我国太空资产安全的威胁和对空间碎片探测的迫切需求,对比了国内外差距,提出了未来天基空间碎片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梳理了包括光学超分辨成像、光谱偏振探测、测侦通一体化在内的核心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应用在空间碎片探测上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天基空间碎片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 空间碎片 光电探测 新技术
下载PDF
粗糙目标表面红外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柳祎 史浩东 +4 位作者 姜会林 李英超 王超 刘壮 李冠霖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9-471,共13页
红外偏振成像可突显目标、识别真伪,准确掌握目标红外辐射偏振特性可有效提高目标的探测识别概率。针对现有目标红外辐射偏振特性模型未考虑粗糙表面导致的遮蔽效应的问题,本文基于微面元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利用穆勒矩阵构建出含有... 红外偏振成像可突显目标、识别真伪,准确掌握目标红外辐射偏振特性可有效提高目标的探测识别概率。针对现有目标红外辐射偏振特性模型未考虑粗糙表面导致的遮蔽效应的问题,本文基于微面元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利用穆勒矩阵构建出含有遮蔽函数的粗糙表面红外辐射偏振度的斯托克斯解析模型。针对光线表面粗糙度和入射角对金属和非金属目标红外辐射偏振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其红外自发辐射偏振度都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非金属自发辐射偏振度下降的幅度大于金属偏振度;当粗糙度及温度相同时,金属的红外辐射偏振度始终大于非金属;红外辐射偏振度先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在特定入射角下达到峰值,超过一定入射角后,偏振度大幅下降,金属和非金属的红外辐射偏振度间的差异在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将达到最大,这有助于区分金属与非金属。最后,利用长波红外微偏振成像系统和近红外偏振成像系统进行不同场景目标的图像采集,获取目标的红外辐射偏振特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本文对研究目标偏振特性、优化设计红外偏振系统以及后续偏振图像处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 粗糙表面 遮蔽函数 偏振度 辐射
下载PDF
数字微镜器件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装调误差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邢思远 王超 +4 位作者 徐淼 李英超 史浩东 刘壮 付强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4-1201,共8页
目前对于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分辨重建算法方面,光学系统本身的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结果的影响尚未见报道。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的基本... 目前对于超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分辨重建算法方面,光学系统本身的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结果的影响尚未见报道。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的基本成像模型,设计了一个工作波段为8~12μm的DMD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提出了装调误差对超分辨成像质量影响的分析方法。在成像模型中分别引入适当的偏心、倾斜、镜片间隔误差、离焦等装调误差,对超分辨重建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该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装调时的公差范围:该系统在加工装调时X方向总体偏心误差控制在±0.07 mm以内,Y方向总体偏心误差控制在±0.05 mm以内,X方向和Y方向的总体倾斜误差控制在±0.06°以内,总体镜片间隔误差控制在±0.02 mm以内,成像物镜的离焦量控制在±0.04 mm以内,投影物镜的离焦量控制在±0.05 mm以内,在此范围内超分辨成像光学系统可以保证超分辨成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调误差容限 超分辨成像 光学设计 数字微镜器件
下载PDF
偏振光在椭球细粒子中多次散射传输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鹏程 张肃 +4 位作者 申成彪 战俊彤 段锦 李英超 刘壮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7,共10页
为了研究偏振光在椭球细粒子中多次散射的传输特性,建立了以黑碳气溶胶粒子为对象的仿真与实验验证系统。采用T矩阵和蒙特卡罗相结合的方法,对偏振光经随机取向椭球细粒子多次散射后的偏振传输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建立半实物模拟测试平台... 为了研究偏振光在椭球细粒子中多次散射的传输特性,建立了以黑碳气溶胶粒子为对象的仿真与实验验证系统。采用T矩阵和蒙特卡罗相结合的方法,对偏振光经随机取向椭球细粒子多次散射后的偏振传输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建立半实物模拟测试平台对仿真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延长灵芝孢子燃烧时间的方式制备椭球细粒子,分别由马尔文粒度仪和光功率计测试椭球细粒子的尺寸分布和光学厚度,建立实验与仿真间的联系,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黑碳椭球细粒子浓度的增加,水平、垂直、+45°线偏光和右旋圆偏光的偏振度都随之下降,且3种线偏振光的保偏性基本一致;随着浓度的增大,圆偏振光的保偏性逐渐优于线偏振光,且两者保偏性差距越来越大,在光学厚度为3.12时达到最大值,当光学厚度大于3.12时,圆偏光和线偏光的偏振度差值趋于稳定。经计算,仿真与实验结果符合度优于70.84%。本研究结果可扩展偏振探测的适用范围,为非球形颗粒物环境下偏振探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散射 偏振传输特性 蒙特卡罗仿真 T矩阵 椭球细粒子
下载PDF
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潇予 于海燕 +4 位作者 崔艺凡 范思琪 毕泉鑫 李迎超 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4个水分梯度,采用指甲油印迹技术,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气孔变得小而多,趋于旱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分布结构特征;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河南三门峡、山西晋中两个种源相比,河北承德种源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具有小而多的气孔,以及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结论] 3个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趋于旱生结构;河北承德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器比其他2个种源均相对小而多,且调节能力强,属华北地区抗旱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种源 水分胁迫 气孔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自由曲面的空间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艺蓝 史浩东 +5 位作者 王超 李英超 刘壮 张肃 王稼禹 姜会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83-2796,共14页
针对含有自由曲面的空间光学系统中偏振像差对探测精度和成像质量的影响,基于琼斯表示法,提出以条纹泽尼克多项式为表征函数的自由曲面离轴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方法,构建了自由曲面反射光学系统偏振像差解析模型,分析了条纹泽尼克多项... 针对含有自由曲面的空间光学系统中偏振像差对探测精度和成像质量的影响,基于琼斯表示法,提出以条纹泽尼克多项式为表征函数的自由曲面离轴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方法,构建了自由曲面反射光学系统偏振像差解析模型,分析了条纹泽尼克多项式低阶系数对视场离轴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布的影响;通过全视场偏振光线追迹仿真及系统引入自由曲面前后的对比,揭示了自由曲面对离轴光学系统相位像差、相位延迟和二向衰减3种偏振像差的作用规律;最后,设计了含有自由曲面的大视场离轴三反偏振成像光学系统,并分析了系统全视场的偏振像差。分析结果表明:相位像差分布与自由曲面面形矢高分布一致,自由曲面引起的二向衰减和相位延迟占系统总体二向衰减和相位延迟的52.5%。掌握这种偏振特性变化对于设计深空天文望远镜等甚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偏振像差 琼斯矩阵 自由曲面 偏振光线追迹 离轴光学系统
下载PDF
超分辨望远光学系统像差影响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洪禹 李英超 +3 位作者 王超 史浩东 刘壮 李冠霖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针对大口径光学系统中像差影响超分辨效果的问题,开展泽尼克波前像差对望远超分辨成像系统性能和超分辨局部视场影响的研究。设计四区型位相光瞳滤波器,在理想光学系统出瞳处分别加入离焦、像散、彗差和球差像差,逐渐增加幅值,通过分析... 针对大口径光学系统中像差影响超分辨效果的问题,开展泽尼克波前像差对望远超分辨成像系统性能和超分辨局部视场影响的研究。设计四区型位相光瞳滤波器,在理想光学系统出瞳处分别加入离焦、像散、彗差和球差像差,逐渐增加幅值,通过分析不同类别和幅度的波前像差下焦面光强分布变化,研究超分辨成像性能和局部视场对不同种类像差的容忍程度。结果表明,离焦可以抑制超分辨旁瓣能量,提高超分辨倍率,但对局部视场影响较大;球差可以抑制超分辨旁瓣能量,增大局部视场;像散和彗差使光斑圆对称性明显下降,其中像散对局部视场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加入适量离焦和球差时,超分辨旁瓣能量下降,超分辨倍率提高,且不影响系统局部视场。据此设计了一个F数为10,焦距为12 m的大口径光学系统,通过合理优化球差和离焦剩余量,实现了超分辨倍率由1.21倍到1.31倍的提升,最大旁瓣峰值由0.33下降到0.30,局部视场为38.2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超分辨成像 位相型光瞳滤波器 泽尼克像差 局部视场
下载PDF
基于Zernike模型系数优化的椭球型窗口光学系统像差校正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殿明 王超 +7 位作者 史浩东 刘壮 付强 张肃 战俊彤 余益欣 李英超 姜会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47-154,共8页
传统的半球形窗口难以满足高速飞行器气动力学的需求,采用流线型外表面的非球面光学窗口技术应运而生.这种窗口会随着扫描视场角的变化产生大量动态像差,校正这类像差成为高速飞行器光电成像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扫描视场为±60&... 传统的半球形窗口难以满足高速飞行器气动力学的需求,采用流线型外表面的非球面光学窗口技术应运而生.这种窗口会随着扫描视场角的变化产生大量动态像差,校正这类像差成为高速飞行器光电成像系统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扫描视场为±60°的椭球形窗口光学系统,研究了静态校正和无波前探测器的自适应光学技术相结合的大扫描视场像差校正方法.设计时,首先以减少系统像差种类为导向,进行初始结构设计,消除五阶Zernike像差,从而减少后续自适应优化控制变量数.利用Zernike多项式系数与变形镜驱动器电压之间的转换矩阵,将优化变量由140个驱动器电压减少至Zernike多项式2—9项系数.最后利用基于Zernike模型的遗传算法对变形镜面形进行控制,校正残余像差.仿真结果表明,各典型扫描视场点的优化速度提升95%以上,且光学像质接近衍射极限.该优化方法不仅可以修正异形光学窗口引起的像差,同时还能够校正光学系统装调、加工时引起的误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窗口 ZERNIKE 多项式 变形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酰胺醇类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婷 李应超 +3 位作者 王亚芳 张连彦 张小飞 钟昆芮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9期49-56,共8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中兽药散剂中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3种非法添加药物的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 L/min,检测波长为224和278 nm。...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中兽药散剂中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3种非法添加药物的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0 m L/min,检测波长为224和278 nm。该方法选取4种常见中药散剂:健胃散、止痢散、球虫散、胃肠活。经验证,甲砜霉素的检测限为3 g/kg、氟苯尼考及氯霉素的检测限均为4 g/kg,对照溶液的线性范围为10~500μg/m 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11%、0. 11%、0. 13%。按外标法计算其回收率,三种药物的回收率均在98. 0%~103. 0%,变异系数均在0. 6%~1. 6%。与传统的标准检测方法相比,研究最终完成了几种中兽药制剂中同时检测三种酰胺醇类药物,突破了原有标准中一种药物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对三种药物常规检测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不同类别固体兽药制剂进行实验探索验证,得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为相关检测单位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提高违法添加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散剂 酰胺醇类 非法添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