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的头面部观察指标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1 位作者 李咏兰 宇克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对中国53个民族(62个族群)的8项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人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有上眼睑皱褶,上唇皮肤部高多中等,多薄唇,鼻翼较宽,三角形耳垂出现率超过20%,凸鼻背出现率低.北亚类型族群的有内眦褶... 对中国53个民族(62个族群)的8项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人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有上眼睑皱褶,上唇皮肤部高多中等,多薄唇,鼻翼较宽,三角形耳垂出现率超过20%,凸鼻背出现率低.北亚类型族群的有内眦褶率、凸鼻背、宽鼻翼和薄唇的出现率高于南亚类型族群,上眼睑有皱褶率、眼裂高度狭窄型率、三角形耳垂出现率、上唇皮肤部高中等型率低于南亚类型族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比较接近,北亚类型族群的位点明显分散,反映出头面部特征差异较大.汉族族群的位点也比较分散,未形成明显的汉族位点聚集区.中国北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及汉族族群头面部观察指标的差异多受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观察指标 北亚类型 南亚类型 汉族
下载PDF
中国南、北人群体部特征类型的纬度划分
2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12,共16页
本文希望从中国南、北62个人群共44969例样本(男为19883例,女为25086例)的8项体部指数值来探讨南北方体质类型的纬度分界。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在控制变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降水量、年均光照、年平均温度的条件下,纬度与体部指数... 本文希望从中国南、北62个人群共44969例样本(男为19883例,女为25086例)的8项体部指数值来探讨南北方体质类型的纬度分界。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在控制变量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降水量、年均光照、年平均温度的条件下,纬度与体部指数仍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证实中国人群体部特征存在北方类型和南方类型,未出现除南北体质类型外的汉族类型与藏缅语族类型。中国族群之间体部指数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BMI、身高体质量指数和身高胸围指数这3个指数上。综合男性、女性偏相关分析的结果,发现身高体质量指数是最适合进行南北体质类型纬度分界分析的指数。通过纬度与身高体质量指数的散点图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南方人群位点分布在30.0°N左侧下方,绝大多数北方人群位点分布在35.0°N右侧上方;在30.0°N左侧与35.0°N右侧,人群体部特征出现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建议:把30.0°N作为南方类型人群纬度分布的上限,35.0°N作为北方类型人群纬度分布的下限;北纬30.0°N~35.0°N范围内作为中国南、北体部特征类型分布的过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 纬度 体质量 身高 胸围
下载PDF
On Dilemma Analysis and Reasonable Measur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3
作者 li yongl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2期50-52,共3页
English is used an important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stuctents"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to a great extent and it can als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culture knowledg... English is used an important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stuctents"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to a great extent and it can als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culture knowledge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ut in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faces many dilemmas. Only by correctly analyzing these dilemmas will it propose corresponding reasonab!e solutions, which is good for English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mproving English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dilemma analysis reasonable measure.
下载PDF
中国人的头面部形态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咏兰 张兴华 +3 位作者 孙泽阳 宇克莉 包金萍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0-462,共13页
目前,中国人群头型、面型、鼻型、唇型、耳型尚未见大样本的资料报道。我们测量了中国115个族群的63449例头面部指标值,计算了头长宽指数等7项指数值,进行了指数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年龄组间的方差分析,以及指数与纬度、年平均温度的相... 目前,中国人群头型、面型、鼻型、唇型、耳型尚未见大样本的资料报道。我们测量了中国115个族群的63449例头面部指标值,计算了头长宽指数等7项指数值,进行了指数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年龄组间的方差分析,以及指数与纬度、年平均温度的相关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7个年龄组指数值。相关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头型变得更长一些,更低一些;面变得更窄一些,鼻翼更宽一些,唇更薄些,耳变得更细长些。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种规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纬度的增大,中国人男性、女性头长宽指数、形态面指数值增大,鼻指数、容貌耳指数值减小。随年平均温度的升高,中国人男性、女性头面部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形态面指数值减小,鼻指数、容貌耳指数值增大。中国人头长宽指数的圆头型率、中头型率较高。男性、女性头长高指数均以高头型为主,头宽高指数均以狭头型率最高,形态面指数以超狭面型率最高。超过一半的人鼻指数为中鼻型,其次为狭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头型 面型 头面部指数 年龄
下载PDF
卫藏藏族与康巴藏族的Heath-Carter法体型 被引量:8
5
作者 包金萍 宇克莉 +3 位作者 李咏兰 李翀 张兴华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云南省迪庆400例康巴藏族成人和西藏林芝507例卫藏藏族成人进行了体型研究。卫藏藏族男性(5.0-6.2-1.1)和康巴藏族男性(4.4-5.1-1.6)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卫藏藏族女性(5.7-6.1-0.8)和康巴藏族女性(...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云南省迪庆400例康巴藏族成人和西藏林芝507例卫藏藏族成人进行了体型研究。卫藏藏族男性(5.0-6.2-1.1)和康巴藏族男性(4.4-5.1-1.6)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卫藏藏族女性(5.7-6.1-0.8)和康巴藏族女性(5.6-5.7-1.1)均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体型。总体上看,卫藏藏族和康巴藏族体型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卫藏藏族男、女性和康巴藏族男、女性都属于身体线性度低,骨骼、肌肉发达,体脂丰满的体型。卫藏藏族男性、女性比康巴藏族男性、女性的脂肪更多一些,肌肉、骨骼更发达一些,体态更丰满一些。本文从藏族族源的形成以及生活环境的视角,探讨了同为藏族的卫藏与康巴藏族之间体型的异同,和同为生活在高海拔族群间体型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藏族具有中国北方民族的体型特征。藏族的多脂肪,骨骼肌肉发达,身体粗壮的体型特征也是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 人体测量 藏族 卫藏 康巴
下载PDF
BAI对于中国乡村汉族成人肥胖评价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宇克莉 李珊 +3 位作者 郑连斌 李咏兰 包金萍 张兴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探究身体肥胖指数(BAI)评判中国乡村汉族成人肥胖的可行性,抽样调查了中国22个省36个族群16 491例(男性8 175例,女性8 316例)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臀围、皮褶厚度等8项指标,计算BAI、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PBF),分析BAI与BMI... 为了探究身体肥胖指数(BAI)评判中国乡村汉族成人肥胖的可行性,抽样调查了中国22个省36个族群16 491例(男性8 175例,女性8 316例)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臀围、皮褶厚度等8项指标,计算BAI、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率(PBF),分析BAI与BMI和PBF之间的关系,比较BAI与BMI在判定中国汉族人肥胖方面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汉族男性的BAI与BMI、PBF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女性的BAI与BMI呈正相关,与PBF不具相关性.男性、女性的BAI与4项皮褶厚度之和均不相关.用BAI与BMI分别判断汉族人的超重和肥胖时,结果出现明显矛盾,二者评价结果的一致率低于56%.由此认为,BAI不适合大范围评估中国汉族人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身体肥胖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 体脂率 超重 肥胖
下载PDF
藏族的体质类型和人种学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咏兰 宇克莉 +3 位作者 张兴华 包金萍 李翀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8-711,共14页
藏族的体质类型和人种学特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018-2021年,我们测量了1530例卫藏、康巴和安多三个藏族人群的体质数据,统计结果发现,藏族男性、女性均为超中等身材,体质量超重,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中躯干型、宽... 藏族的体质类型和人种学特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018-2021年,我们测量了1530例卫藏、康巴和安多三个藏族人群的体质数据,统计结果发现,藏族男性、女性均为超中等身材,体质量超重,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中躯干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中腿型,多有上眼睑皱褶,有内眦褶。对中国15个族群测量指标均数的主成分分析显示,藏族与东亚类型的汉族位点距离近于多数北亚类型族群,更近于多数南亚类型族群。藏族数据与国外资料中的东亚、南亚、北亚、北极类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藏族与东亚类型位点最为接近。研究证实,当代藏族具有东亚蒙古人种类型的体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体质 人种学 蒙古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理分区人群的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咏兰 于会新 +3 位作者 张兴华 宇克莉 包金萍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3-806,共14页
本文对近年来测量的45254例(男19892例,女25362例)中国人的18项头面部测量数据,按地理分区进行统计与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东北、华北人群男性耳较长,两眼外角距离较近、鼻较狭,头、面较宽;华南人群耳较短,眼、鼻较宽,头较狭,面较狭;东... 本文对近年来测量的45254例(男19892例,女25362例)中国人的18项头面部测量数据,按地理分区进行统计与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东北、华北人群男性耳较长,两眼外角距离较近、鼻较狭,头、面较宽;华南人群耳较短,眼、鼻较宽,头较狭,面较狭;东北、华北人群女性面较高,面较宽,两眼距离较大,耳较长;华南、西南人群女性面较低,面较狭,两眼距离较近,耳较短。对中国人群和外国人群头面部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中国人群男性、女性头面部特征都相对接近于高加索人种的波斯人、北美白人,与尼格罗人种的非裔美国人差距较大,与南亚人差距也较大;中国男性容貌耳长,眼内角间宽、鼻宽、头宽、形态面高值多小于尼格罗人种的4个人群,形态面高值多小于高加索人种的波斯人;中国女性鼻宽、口宽值小于非裔美国人,容貌面高、眼内角间宽、面宽多大于北美白人、伊朗人。中国地理分区人群头面部特征的共性与人群间长期的融合、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有关,环境因素是其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头面部 遗传 环境
下载PDF
黎族的体成分与体质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金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7,共11页
1982年和1988年已经有学者报道了黎族体质人类学研究资料,近年来又报道了黎族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目前未见关于黎族身体组成成分的研究,也没有当前黎族的体质人类学数据。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5个黎族村寨进行607例(男为308例... 1982年和1988年已经有学者报道了黎族体质人类学研究资料,近年来又报道了黎族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目前未见关于黎族身体组成成分的研究,也没有当前黎族的体质人类学数据。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5个黎族村寨进行607例(男为308例,女为299例)黎族成人的人体测量。研究发现,黎族人偏瘦,肌肉较发达。随年龄增长,黎族男性体脂率的增加,主要是躯干脂肪率增大造成的,与四肢脂肪率关系不大。男性由于骨量、躯干和四肢肌肉量的下降造成瘦体质量的逐渐减小。随年龄增长,黎族女性的体脂率呈线性增大,总肌肉量呈线性减小。体脂率的逐渐增大是由于躯干和四肢的脂肪率逐渐增加造成的,总肌肉量的逐渐减小是左下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逐渐下降造成的。黎族男女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中躯干型、中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中腿型。与30年前黎族头面部资料相比,本文测量的黎族头宽、面宽值较大,头更圆些、更阔些,面更阔些,红唇较薄,形态面高值较小,男性鼻宽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体脂率 肌肉量 体成分 黎族
下载PDF
中国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2 位作者 张兴华 宇克莉 于会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4,共8页
为了解中国人的体型特点,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115个族群共计63449例(男性29418例,女性34031例)中国人的体质数据,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计算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结果如下:①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和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与... 为了解中国人的体型特点,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了115个族群共计63449例(男性29418例,女性34031例)中国人的体质数据,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计算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结果如下:①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和中因子与年龄呈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②男性30岁左右和80岁左右是体型变化的年龄节点.男性30岁以后体脂、肌肉和骨骼量增多,身体线性度下降,80岁以后体脂、肌肉和骨骼量减少,身体线性度增大.女性40岁左右和80岁左右是体型变化的年龄节点.女性40岁以后体型比较稳定,体脂、肌肉和骨骼量较大,体型较为丰满,80岁以后体脂明显减少,肌肉和骨骼量减少,身体线性度增大.③中国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70岁以前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70岁以后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④与已经发表的世界其他族群体型资料相比,中国男性的体脂较多,肌肉和骨骼欠发达,身体线性度较小,中国女性体脂较多,肌肉和骨骼及身体线性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中国人 脂肪 骨骼 肌肉
下载PDF
中国人群的体部指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8-861,共14页
本文通过对63452例18~97岁的中国人体部12项指数值的统计分析,得出目前该年龄段中国人的体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人总体体型为长躯干型、中肩型、中骨盆型、中腿型。男性为中胸型,女性为宽胸型。随着年龄增长,上半身会显得更短一些... 本文通过对63452例18~97岁的中国人体部12项指数值的统计分析,得出目前该年龄段中国人的体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人总体体型为长躯干型、中肩型、中骨盆型、中腿型。男性为中胸型,女性为宽胸型。随着年龄增长,上半身会显得更短一些,上半身与下半身比例更小一些,胸部更显宽厚一些,躯干下部显得更宽一些,腿显得更长一些。与南方族群相比,蒙古语族群、突厥语族群身体更壮实一些,胸部更显得宽厚一些,上身更高一些,上肢显得短一些,躯干的上部(肩部)相对窄一些,躯干的下部(骨盆)相对更宽一些,上肢长和下肢长度比例更小一些。研究还发现,同等身高的男性和女性相比,男性的上肢长度、下肢长度一般都小于女性,而女性比男性有一个更大的坐高值。从躯干长度来比较,女性确实比男性腿短一些。下身长相等的中国男性、女性之间相比,女性的坐高大于男性。同等身高情况下,中国人的坐高比欧亚人种、非洲人种的坐高要大,即有较高的上半身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指数 中国 年龄 族群 人体测量
下载PDF
中国蒙古族的身体肥胖指数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99-702,706,共5页
目的:研究蒙古族的身体肥胖指数及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龄、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测量了蒙古族13个族群的身高、臀围、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血压、心率值,计算身体肥胖指数和体脂率,对蒙古族身体... 目的:研究蒙古族的身体肥胖指数及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龄、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测量了蒙古族13个族群的身高、臀围、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血压、心率值,计算身体肥胖指数和体脂率,对蒙古族身体肥胖指数值进行了性别间、族群间的假设检验,对身体肥胖指数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龄、血压、体脂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蒙古族13个族群中,身体肥胖指数值女性多大于男性,13个族群间身体肥胖指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身体肥胖指数均与经度、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与纬度、年龄呈正相关。身体肥胖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蒙古族身体肥胖指数值大于中国汉族。结论:不同蒙古族族群间身体肥胖指数不同,身体肥胖指数与经度、纬度、年平均温度、年龄血压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身体肥胖指数 血压 体脂率
下载PDF
中国蒙古族的体型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0-460,共11页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中国蒙古族14个族群4810例(男性2117例,女性2693例)的体型。蒙古族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即随年龄增长,身体线性度变小,体型趋于圆粗。蒙古族男性、女性体型都集中...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中国蒙古族14个族群4810例(男性2117例,女性2693例)的体型。蒙古族内因子、中因子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外因子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即随年龄增长,身体线性度变小,体型趋于圆粗。蒙古族男性、女性体型都集中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着年龄增长,这3种体型的出现率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即蒙古族体型有向这3种体型集中的趋势。和汉族人相比,蒙古族身体更粗壮。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三省蒙古族身体线性度小,体脂发达,骨骼和肌肉量较少。在体型图上北方蒙古族的点分布密集,说明北方蒙古族彼此体型比较接近,而南方的云南蒙古族由于内因子值小、外因子大,位点与北方蒙古族相距较远。在已经开展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的中国族群中,蒙古族是体脂最为发达、身体线性度很小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蒙古族 体型 内因子 外因子
下载PDF
四十年来中国人活体测量研究的历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咏兰 于会新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自1980年开始,在吴汝康、吴新智、席焕久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人体测量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四十年来,中国体质人类学工作者对中国各地民族的体质表型做了大量的活体测量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为中国人体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头面部... 自1980年开始,在吴汝康、吴新智、席焕久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人体测量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四十年来,中国体质人类学工作者对中国各地民族的体质表型做了大量的活体测量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为中国人体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头面部特征、体部特征、体质类型、体型、肥胖、体成分等研究方向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后,中国人体测量学工作者须继续开展中国人的活体测量工作,利用体质大数据对活体测量学各个领域开展更加综合的研究,同时初步建成中国人体数据库,使中国人体质数据在医疗卫生、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活体测量 中国 民族
下载PDF
青海八眉母猪不同背膘厚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国芳 王磊 +10 位作者 周继平 马玉红 韩启春 许发芳 莫华山 马存明 湛守军 马利民 冶占顺 李永兰 胡苍云 《青海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7-50,65,共5页
为研究八眉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对母猪妊娠3个阶段(30,60,90 d)的背膘厚及母猪的产仔性能进行Pearson关联性分析;并对不同妊娠期和不同背膘厚度下的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平均断奶窝重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为研究八眉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对母猪妊娠3个阶段(30,60,90 d)的背膘厚及母猪的产仔性能进行Pearson关联性分析;并对不同妊娠期和不同背膘厚度下的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平均断奶窝重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妊娠30 d,背膘厚与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显著正相关(P<0.05),妊娠60和90 d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相关性不大。妊娠30 d,高背膘厚组(13.9~14.8 mm),总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及产活仔数显著高于低背膘厚组(11.9~12.8 mm)(P<0.05);妊娠60 d,低背膘厚组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中等及高背膘厚组(P<0.05),平均断奶窝重显著高于高背膘厚组(P<0.05);妊娠90 d,中等背膘厚组(12.9~13.8 mm)断奶仔猪数显著低于低背膘厚组(P<0.05)。综上所述,八眉猪妊娠前期30 d适宜背膘厚度为13.9~14.8 mm;60和90 d的适宜背膘厚度分别为11.9~12.8 mm和12.9~13.8 mm,能够获得较好的产仔性能,这为八眉猪妊娠期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眉猪 背膘厚度 相关性分析 繁殖性能
下载PDF
中国人身体质量指数的地理性分布 被引量:6
16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3 位作者 李咏兰 席焕久 张兴华 温有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2009-2013年测量了中国11个汉语方言族群26954例汉族人的身高、体重值,计算了身体质量指数(I_(bm)),将汉族人的I_(bm)与经度、纬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的说来,随年龄增长,11个方言族群I_(bm)值均呈线性增大,并且年龄组间差异... 2009-2013年测量了中国11个汉语方言族群26954例汉族人的身高、体重值,计算了身体质量指数(I_(bm)),将汉族人的I_(bm)与经度、纬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的说来,随年龄增长,11个方言族群I_(bm)值均呈线性增大,并且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个族群中,北方话族群I_(bm)值明显大于南方各族群。乡村男性(r=0.671; p<0.01)、乡村女性(r=0.775; p<0.01)、城市男性(r=0.799;p<0.01)、城市女性(r=0.723; p<0.01)的I_(bm)均与纬度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乡村男性(r=0.402;p<0.05)、城市男性(r=0.368; p<0.05)I_(bm)均与经度呈正相关,乡村女性(r=0.225; p=0.187>0.05)、城市女性(r=0.043; p=0.820>0.05)I_(bm)与经度无相关。按照I_(bm)均数大于24.0、I_(bm)均数在23.1~24.0之间、I_(bm)均数小于23.0,可以将中国方言族群分成3个层次,中国北方话族群均分布在第1、2层次,南方族群主要分布在第2、3层次,也就是说11个族群大致按照纬度高低顺序依次分布在第1、2、3层次。遗传、环境、饮食、劳作强度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身高、体重,也影响中国人的I_(bm)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质量指数 纬度 经度 相关 中国人
下载PDF
中国汉族乡村成年人的身高与体质量的地理性分布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祥君 张兴华 +4 位作者 席焕久 李咏兰 陆舜华 包金萍 郑连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4-495,共12页
目前尚未见大样本的中国乡村汉族人随纬度、经度增长,身高、体质量值的变化规律的报道。为此,2009~2013年测量了16501例汉族人(共36个调查地区)乡村成人的身高、体质量等13项指标值,并计算了3项指数。研究不同纬度、经度地区汉族乡村... 目前尚未见大样本的中国乡村汉族人随纬度、经度增长,身高、体质量值的变化规律的报道。为此,2009~2013年测量了16501例汉族人(共36个调查地区)乡村成人的身高、体质量等13项指标值,并计算了3项指数。研究不同纬度、经度地区汉族乡村成人的身高、体质量值变化规律以及这种规律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与纬度、经度均呈正相关。随纬度增加,男性和女性的躯干、下肢的高度值均增大是身高与纬度呈正相关的原因。随纬度增加,男性身高的增加、躯干的增粗共同促进体质量与纬度呈正相关,女性身高、躯干围度、四肢围度、背部皮下脂肪厚度值的增大是体质量与纬度呈正相关的原因。男性随经度增加,身高增大,躯干部的增粗是导致体质量与经度相关的原因。而四肢和躯干的皮下脂肪、四肢的围度并不随经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经度增加,女性的身高、臀围呈线性增大,这是导致女性体质量与经度相关的主要原因。遗传、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身高、体质量与纬度、经度呈正相关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体质量 汉族 纬度 经度
下载PDF
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会新 安彩艳 +1 位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我国壮侗语族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头面部指标值,并计算出头面部指数.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有蒙古褶但不发达,眼裂高度多中...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我国壮侗语族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头面部指标值,并计算出头面部指数.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有蒙古褶但不发达,眼裂高度多中等,眼外角高的出现率较高,鼻根高度多中等,颧部多不突出,下颏多直型,红唇厚度中等.壮侗语族族群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和中鼻型.②对壮侗语族族群和亚洲4种体质类型男性的6项体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壮侗语族族群头面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与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相比较,壮侗语族族群鼻较宽、较低,鼻指数较大,面宽中等.③对壮侗语族族群和其他5个语族族群的头面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在南方族群中更接近于苗瑶语族族群.与藏缅语族族群、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汉藏语系的汉族相比较,壮侗语族族群头较狭、鼻较低、面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语族族群 南亚类型 头面部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500 kV电力电缆稳态热路模型分析及载流量计算 被引量:26
19
作者 卞佳音 李永兰 +4 位作者 单鲁平 徐研 杨坤朋 邱漫诗 金海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101,共6页
通过对交流500 kV XLPE电力电缆各层材料进行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测得电缆各层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及电缆稳态工作温度下各层材料的热阻系数,并对电缆各层材料的热阻进行归并处理,然后按IEC 60287-1-1:2006对敷设于隧道中的交流5... 通过对交流500 kV XLPE电力电缆各层材料进行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测得电缆各层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及电缆稳态工作温度下各层材料的热阻系数,并对电缆各层材料的热阻进行归并处理,然后按IEC 60287-1-1:2006对敷设于隧道中的交流500 kV电力电缆建立稳态热路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稳态热路模型可计算分析电缆各层热阻、外界环境热阻、电缆损耗及电缆温升等,同时得到大截面、五分裂的交流500 kV电力电缆在最高允许工作温度(90℃)下的载流量I为2 543 A。通过温升实验表明,电缆载流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验证了该模型对电缆载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500 kV电力电缆 载流量 稳态热路模型 热阻系数
下载PDF
布依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 被引量:3
20
作者 易灿 李咏兰 安彩艳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4,148,共6页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贵州黔西南布依族832例(男338例,女494例)、安顺布依族345例(男163例,女182例)进行了5项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显示,黔西南、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均为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较厚,肱二头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较薄...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贵州黔西南布依族832例(男338例,女494例)、安顺布依族345例(男163例,女182例)进行了5项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显示,黔西南、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均为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较厚,肱二头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较薄.黔西南布依族男性肱三头肌皮褶、女性肱二头肌、肩胛下皮褶年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男性5项皮褶厚度均与年龄无相关,随年龄增长,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增大,肩胛下皮褶厚度减小.安顺布依族男性、女性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值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男性、女性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皮褶厚度减小,男性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女性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也减小.两个族群女性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总体上看,两个族群男性间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而黔西南布依族女性皮褶厚度高于安顺布依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壮侗语族民族中,布依族与侗族皮下脂肪发育水平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褶厚度 体脂率 布依族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