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of Larval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and Immun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Positive Clones in Tick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1
作者 ZHAO Hai-ping YIN Hong +8 位作者 li Chun-yi GAO Jin-liang li you-quan GUAN Gui-quan liU Zhi-jie liU Jun-long YANG Fu-he XING Xiu-mei LUO Jian-x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96-902,共7页
A primary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with a titer of 5.0 × 105 PFU mL-1 was constructed from mRNA extracted from larval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ticks in order to identify certain genes,which would then be used as... A primary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with a titer of 5.0 × 105 PFU mL-1 was constructed from mRNA extracted from larval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ticks in order to identify certain genes,which would then be used as candidate molecules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vaccines to control this parasite.Totally 11 positive clones,which designated as HqL01-11,were obtained by immunoscreening of the library using a polyclonal antibody generated in rabbit with larval tick protein extract.Results of sequence analysis from BLASTN searching revealed that 6 of them had no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the adult H.qinghaiensis ticks’ known genes,4 of them had no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all genes deposited in GenBank database.HqL07,HqL08,HqL09,and HqL11 were deposited to GenBank database,and accession numbers were EF605263,EF605264,EF605265,and EF605266,respectively.Subsequently,HqL07 and HqL09 were expressed in vitro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ed products were 60 and 70 kDa,respectively.Western blot analyses showed that HqL07 and HqL09 had immunogenicity.This stud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accines for the immunological control of H.qinghai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val tick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IMMUNOSCREENING immunological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基于特征基函数的柱面共形吸波超材料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家傲 彭世蕤 +1 位作者 李有权 刘立国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1-677,共7页
针对吸波超材料与柱面载体共形时其吸波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均匀单元方案及其优化设计方法.在柱面共形设计中,根据吸波超材料在无曲率变化方向上的周期性建立周期边界条件.基于特征基函数法的子块划分个数通过周期边界条件进行... 针对吸波超材料与柱面载体共形时其吸波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均匀单元方案及其优化设计方法.在柱面共形设计中,根据吸波超材料在无曲率变化方向上的周期性建立周期边界条件.基于特征基函数法的子块划分个数通过周期边界条件进行压缩,降低了矩阵方程求解维度,提高了优化设计速度.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得到一组非均匀单元设计参数,并进行加工和实测.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均匀单元方案改善了柱面共形对吸波超材吸波性能的影响,在2.8~8.0GHz频段内实现了良好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减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基函数 吸波超材料 六边形环 宽带 周期边界条件
下载PDF
青海省四县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的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忠辉 高闪电 +6 位作者 储岳峰 田占成 独军政 李有全 关贵全 罗建勋 殷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2,共5页
从采集的557份牦牛血清样品中,用分层抽样法选择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和刚察县、海南州贵南县和大通县不同年龄和性别牦牛血清232份,用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测定分析流行率,并用RT-PCR扩增BVDV基因组5′-UTR,测... 从采集的557份牦牛血清样品中,用分层抽样法选择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和刚察县、海南州贵南县和大通县不同年龄和性别牦牛血清232份,用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测定分析流行率,并用RT-PCR扩增BVDV基因组5′-UTR,测序进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表明,牦牛总体BVDV真实流行率为82.30%,其中雄性牦牛BVDV真实流行率为90.01%,显著高于雌性牦牛(80.07%),且在成年牦牛2岁~3岁、3岁~4岁及4岁以上各阶段雄性牦牛BVDV流行率均显著高于雌性牦牛。5′-UTR测序结果表明,在青海牦牛至少流行4个基因亚型BVDV,包括BVDV-1a、BVDV-1m、BVDV-1q和BVDV-2a,以BVDV-1m和BVDV-1q为主导基因亚型。阐明了青海不同地区牦牛群体BVDV流行现状,为牦牛BVDV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牦牛 流行率 基因亚型
下载PDF
Design of an Invisible Radome by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Loaded withLumped Resistors 被引量:5
4
作者 liU li-Guo li you-quan +4 位作者 MENG Qing-Zhi WU Wei-Wei MO Jin-Jun FU Yun-Qi YUAN Nai-Cha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94-97,共4页
A novel radome is presented,which is transparent at operating frequency and is invisible out of band.In order to prevent reflection of the incoming power,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loaded with the lumped resistors a... A novel radome is presented,which is transparent at operating frequency and is invisible out of band.In order to prevent reflection of the incoming power,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loaded with the lumped resistors are employed.To obtain the pass-band properties in lower frequencies,the convoluted slots are utilized.By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oth by full wave analysis and by the measuremen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radome is verified.It performs with high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band,and broadband absorbing properties out of band simultaneously.The oblique incidenc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for both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nd reflection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ARENT utilized absorbing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fectivity of Theileria luwenshuni and Theileria uilenbergi in Chinese Kunming mice 被引量:1
5
作者 li you-quan GUO Peng-fei +8 位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i-jie HAN Yuan li Xuan liU Ai-hong GUAN Gui-quan liU Guang-yuan LUO Jian-xun YIN 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88-492,共5页
Theileria luwenshuni and Theileria uilenbergi are important tick-borne pathogens and cause substantial losses to the sheep industry in China. The improvement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ha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 Theileria luwenshuni and Theileria uilenbergi are important tick-borne pathogens and cause substantial losses to the sheep industry in China. The improvement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ha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homing parasitism in Theileria parasites. Herein we evaluated the experimental infectivity of T. luwenshuni and T. uilenbergi in Chinese Kunming mice by screening blood samples of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mice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ME) and PCR. T. luwenshuni infected Chinese Kunming mice and 20 mice inoculated with this parasite were positive by ME and PCR. In addition, T. uilenbergi infected mice and 20 mice inoculated with this species were positive by ME and PCR. However, th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 of 40 infected mice had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multi-homing parasitism of T. luwenshuni and T. uilenbergi, which were believed to be parasites of sheep and goats.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he infection of T. luwenshuni and T. uilenbergi in Kunming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leria luwenshuni Theileria uilenbergi infection mouse PC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下载PDF
环形泰勒虫重组TA0438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ELISA的建立
6
作者 曹天行 刘军龙 +6 位作者 张志刚 史康妍 石苗 关贵全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目的 表达环形泰勒虫的重组TA04380蛋白(r TA04380)并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初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MHMM和SignalP对TA04380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环形泰勒虫TA04380核苷酸序列设计引... 目的 表达环形泰勒虫的重组TA04380蛋白(r TA04380)并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初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MHMM和SignalP对TA04380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环形泰勒虫TA04380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TA04380基因的截短片段(1~636 bp),构建pET30a (+)-TA04380表达质粒,转化至Rosetta (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并纯化r TA04380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r TA04380蛋白的反应原性及其与其他牛梨形虫的交叉反应性。以r TA04380蛋白为靶抗原建立检测抗环形泰勒虫抗体的ELISA方法,筛选确定最佳的抗原包被量、血清和二抗的稀释度、孵育时间以及最优的封闭剂;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56份标准环形泰勒虫阴性牛血清和76份标准环形泰勒虫阳性牛血清以确定该检测方法的阈值;分析r TA04380蛋白包被后第1、 2、 3周ELISA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用建立的ELISA检测125份牛血清,并与已报道的基于子孢子表面抗原(SPAG)蛋白的ELISA方法作比较,计算符合率;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571份来自9个省(自治区)的牛血清,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环形泰勒虫TA04380蛋白无信号肽序列,在212~413 aa存在4次跨膜区,与东方泰勒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55%;PCR扩增片段长636 bp。SDS-PAGE结果显示,r TA04380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纯化后的r TA04380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31 940;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r TA04380蛋白能与抗His的单克隆抗体和环形泰勒虫阳性牛血清反应,与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阳性牛血清和健康牛血清无交叉反应。以r TA04380蛋白为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1%牛血清白蛋白封闭1 h,1∶100稀释的血清孵育1 h,1∶6 000稀释的兔抗牛HRP-IgG孵育1 h;检测阈值为16.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4%和96.4%,假阳性率为3.6%。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与基于SPAG蛋白的ELISA方法检测牛血清样品的阳性率分别是54.4%(68/125)和49.6%(62/125),符合率为85.6%。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来自9个省(自治区)的571份牛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43.1%(246/571),其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吉林(85.7%,24/28)、宁夏(54.2%,13/24)、贵州(50.0%,13/26)、河南(8/16)、甘肃(43.8%,57/130)、内蒙古(42.2%,35/83)、辽宁(41.1%,30/73)、云南(38.2%,42/110)和青海(29.6%,24/81)。结论 成功表达了r TA04380蛋白,建立的ELISA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高,稳定性和符合性良好,具有大规模现场应用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TA04380蛋白 原核表达 特异性 ELISA方法
原文传递
牛结节皮肤病病原传播媒介及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金 阿娜古丽·牙生 +9 位作者 张高峰 罗文蔚 刘佩雯 刁沛文 曹润来 任巧云 刘文阁 李有全 殷宏 刘光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牛结节皮肤病是一种病毒性跨界流行疾病,该病可导致患畜皮肤及器官广泛性结节、淋巴肿大、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高热等。研究显示,该病可短时间内在局部区域或者跨区域长距离传播,这其中媒介和非媒介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厘清牛结节... 牛结节皮肤病是一种病毒性跨界流行疾病,该病可导致患畜皮肤及器官广泛性结节、淋巴肿大、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高热等。研究显示,该病可短时间内在局部区域或者跨区域长距离传播,这其中媒介和非媒介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厘清牛结节皮肤病的生物媒介或者非生物媒介对于该病的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着重就牛结节皮肤病的生物媒介和非生物载体做一综述,为后期该病流行特征的研究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皮肤病 媒介 防控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牦牛泰勒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银银 赵帅阳 +6 位作者 关贵全 李有全 刘爱红 石红梅 殷宏 刘军龙 罗建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9-734,共6页
为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泰勒虫的感染状况,采用可同时检测3种牛泰勒虫感染的重组MPSP蛋白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和玛曲县的32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1.56%... 为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泰勒虫的感染状况,采用可同时检测3种牛泰勒虫感染的重组MPSP蛋白间接ELISA方法,对采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和玛曲县的32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1.56%(229/320),表明该地区牛泰勒虫感染严重。SPSS22.0.0.0软件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族自治州这4个县(市)之间牦牛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11,x2=2.39,df=3),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牦牛之间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9,x2=2.13,df=2;P=0.07,x2=0.02,df=1)。本研究为该地区牦牛泰勒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流行病学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泰勒虫病 MPSP ELISA 血清学调查
原文传递
环形泰勒虫喀什株感染牛淋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全英 李有全 +8 位作者 刘军龙 刘爱红 王锦明 赵帅阳 陈银银 徐建林 殷宏 关贵全 罗建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建立1株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感染的牛淋巴细胞系,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为环形泰勒虫病疫苗研发提供新的细胞系。用环形泰勒虫喀什株感染的小亚璃眼蜱成蜱叮咬健康黄牛,当动物体温升高,体表淋巴结肿大时,用显微镜检查肩前和股前... 建立1株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感染的牛淋巴细胞系,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为环形泰勒虫病疫苗研发提供新的细胞系。用环形泰勒虫喀什株感染的小亚璃眼蜱成蜱叮咬健康黄牛,当动物体温升高,体表淋巴结肿大时,用显微镜检查肩前和股前淋巴结穿刺物涂片,出现裂殖体感染的淋巴细胞时,手术摘取淋巴结,无菌条件下进行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对该细胞进行适应性传代培养,可稳定传代培养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周期,测定细胞系环形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建立了1株可传代培养的环形泰勒虫喀什株裂殖体感染的淋巴细胞系(TaKashi),接种5.0×10~5 mL^(-1)的细胞,经72 h培养周期,细胞浓度可达到(2.8~3.0)×10~6mL^(-1),细胞存活率维持在90%以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3.4 h。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1期占46.2%,G2期占10.4%,S1期占43.4%,TaKashi传50代后仍然保持着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18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抗原基因Tams1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虫株与我国不同省份流行的环形泰勒虫虫株的相似性在91.9%以上,并处于同一个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细胞培养 牛淋巴细胞 细胞系
原文传递
环形泰勒虫SPA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相权珈 关贵全 +7 位作者 刘爱红 王锦明 李有全 王晓星 李志 殷宏 刘军龙 罗建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5,共7页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环形泰勒虫子孢子表面抗原(SPAG)基因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SPAG蛋白跨膜区和抗原表位进行分析。选取基因片段设计表达引物,从环形泰勒虫不同虫株的SPAG基因的保守区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SPAG-pET-30a重组表达载...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环形泰勒虫子孢子表面抗原(SPAG)基因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SPAG蛋白跨膜区和抗原表位进行分析。选取基因片段设计表达引物,从环形泰勒虫不同虫株的SPAG基因的保守区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SPAG-pET-30a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并对SPAG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SPAG基因片段长度为882 bp,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2 ku。反应原性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与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与中华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SPAG蛋白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种特异性,可作为检测环形泰勒虫的候选抗原建立相应血清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SPAG蛋白 原核表达 反应原性
原文传递
我国羊巴贝斯虫棒状体颈部蛋白RON2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和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建林 王锦明 +5 位作者 刘军龙 刘爱红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关贵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1-559,共9页
用牛巴贝斯虫棒状体颈部蛋白RON2基因序列BLAST我国羊感染的2种巴贝斯虫全基因组数据库,以获得的RON2基因保守序列片段为模板设计PCR引物;从6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和c DNA中扩增RON2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基因结构特征;并通过序列比对和... 用牛巴贝斯虫棒状体颈部蛋白RON2基因序列BLAST我国羊感染的2种巴贝斯虫全基因组数据库,以获得的RON2基因保守序列片段为模板设计PCR引物;从6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和c DNA中扩增RON2基因全长序列,分析其基因结构特征;并通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我国羊巴贝斯虫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该基因无内含子,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敦煌株(BspX J/DH)、莫氏巴贝斯虫天祝株/临潭株(BmTZ/LT)和莫氏巴贝斯虫宁县株/河北株(BmNX/HB)RON2蛋白基因ORF的大小分别为4 029、4 047和4 044 bp,编码1 345、1 349和1 348个氨基酸。RON2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151 ku,等电点为8.91,具有3个跨膜区,N端第1~29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区域。RON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spXJ/DH与BmTZ/LT和BmNX/HB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7.0%~67.4%和69.2%~69.3%,BmTZ/LT和BmNX/HB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2.8%~92.9%和91.1%~91.2%。系统发生树上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和莫氏巴贝斯虫分别位于2大支,莫氏巴贝斯虫又被分为2小支。该结果为开展我国羊巴贝斯虫的分类关系和RON2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巴贝斯虫 棒状体颈部蛋白2 基因结构 序列比对 遗传进化
原文传递
环形泰勒虫DnaJ蛋白C末端(128aa-458aa)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反应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天行 李志 +8 位作者 史康妍 石苗 刘爱红 马全英 关贵全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刘军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40-1547,共8页
为获取DnaJ蛋白多克隆抗体,将截短的环形泰勒虫DnaJ蛋白C末端核酸序列构建在pET-30a(+)质粒并转化至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终浓度1 mmol/L IPTG 37℃诱导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SDS-PAGE... 为获取DnaJ蛋白多克隆抗体,将截短的环形泰勒虫DnaJ蛋白C末端核酸序列构建在pET-30a(+)质粒并转化至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终浓度1 mmol/L IPTG 37℃诱导表达,蛋白可溶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后的蛋白分为2条,其中一条蛋白大小约为41.65 ku,与预期结果相符,另外一条蛋白可能因为翻译提前终止比预期条带位置偏低。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匀乳化后,皮下分点注射BALB/c小鼠,制备小鼠源DnaJ蛋白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验证,发现截短后的环形泰勒虫DnaJ蛋白与抗His单克隆抗体、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和抗DnaJ多克隆抗体均能反应,表明该蛋白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研究环形泰勒虫DnaJ蛋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DnaJ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反应原性分析
原文传递
环形泰勒虫新疆喀什株抗布帕伐醌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刚 赵帅阳 +7 位作者 曹天行 石苗 赵保才 关贵全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刘军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1-1346,共6页
为了解我国是否存在环形泰勒虫耐受布帕伐醌虫株及导致对该药耐受的原因,使用布帕伐醌处理环形泰勒虫不同地方株转化的细胞TaDC(新疆喀什株)和TaNM1(内蒙古株),观察转化细胞的增殖速度、细胞内虫体情况、环形泰勒虫Ta SP基因转录及宿主... 为了解我国是否存在环形泰勒虫耐受布帕伐醌虫株及导致对该药耐受的原因,使用布帕伐醌处理环形泰勒虫不同地方株转化的细胞TaDC(新疆喀什株)和TaNM1(内蒙古株),观察转化细胞的增殖速度、细胞内虫体情况、环形泰勒虫Ta SP基因转录及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确定药物的处理效果并分析比对布帕伐醌靶基因Ta PIN1蛋白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与TaNM1细胞相比,TaDC细胞的增殖速度受布帕伐醌影响较小;环形泰勒虫Ta SP基因的转录水平与TaDC细胞空白对照组相比略低。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TaDC细胞G0/G1、G2/M和S期细胞比例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新疆喀什株TaPIN1存在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V24I,P26A,T53A,K121E,G124E),与国外报道的耐布帕伐醌虫株的TaPIN1蛋白具有相似的突变位点。本研究证实环形泰勒虫新疆喀什株为布帕伐醌耐药虫株,并确定该虫株Ta PIN1基因的突变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我国环形泰勒虫病临床治疗和药物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布帕伐醌 耐药株 TaPIN1
原文传递
环形泰勒虫ETIF2β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苗 李志 +7 位作者 曹天行 刘爱红 马全英 关贵全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刘军龙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3-1258,共6页
为研究环形泰勒虫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 beta(Theileria annulata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 beta,ETIF2β)蛋白的功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环形泰勒虫裂殖体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ETIF2β基因片段。将ETIF2β基因片段... 为研究环形泰勒虫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 beta(Theileria annulata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 beta,ETIF2β)蛋白的功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环形泰勒虫裂殖体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ETIF2β基因片段。将ETIF2β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ETIF2β,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表达系统中表达。表达的蛋白纯化后用来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PCR扩增的ETIF2β基因片段长约为723 bp,重组表达的ETIF2β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8 ku。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该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并能与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纯化的ETIF2β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与ETIF2β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环形泰勒虫ETIF2β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ETIF2β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ETIF2β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羊巴贝斯虫SBP3基因序列分析和诊断标识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照勇 王锦明 +8 位作者 王晓星 孙浩 李余彬 刘军龙 刘爱红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关贵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0-847,共8页
以GenBank中公布的巴贝斯虫球状体蛋白3(spherical body protein3,SBP3)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我国分离的6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SBP3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结构特征分析... 以GenBank中公布的巴贝斯虫球状体蛋白3(spherical body protein3,SBP3)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我国分离的6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SBP3基因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结构特征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以阐明我国羊巴贝斯虫SBP3基因特性和各虫株间的分类关系;以SBP3基因作为靶标基因,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评价其作为诊断标识基因的潜力。结果显示,羊巴贝斯虫SBP3基因无内含子,其中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敦煌株、莫氏巴贝斯虫宁县株/河北株和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天祝株的SBP3基因全长分别为3195 bp、3351 bp和3348 bp;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分离的6株羊巴贝斯虫可分为2个种,其中莫氏巴贝斯虫可能存在2个亚种;以SBP3为靶标分子建立的巢式PCR可特异性鉴别检测羊巴贝斯虫未定种和莫氏巴贝斯虫,且与吕氏泰勒虫、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无交叉反应,检测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最低检测限为5 pg,检测莫氏巴贝斯虫最低检测限为0.5 pg。本试验将为进一步探究羊巴贝斯虫SBP3蛋白功能及羊巴贝斯虫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巴贝斯虫 SBP3基因 诊断标识 巢式PCR
原文传递
我国羊巴贝斯虫bov57基因的结构与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浩 王锦明 +8 位作者 王晓星 吕照勇 刘军龙 刘爱红 李有全 殷宏 罗建勋 赵洪喜 关贵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5-811,共7页
通过对我国羊巴贝斯虫bov57基因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为研究bov57基因功能及我国羊巴贝斯虫分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以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卵形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bov57基因序列BLAST我国2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羊巴... 通过对我国羊巴贝斯虫bov57基因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为研究bov57基因功能及我国羊巴贝斯虫分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以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卵形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bov57基因序列BLAST我国2个羊巴贝斯虫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羊巴贝斯虫bov57基因的保守序列,以此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我国6株羊巴贝斯虫的bov57基因,分析其结构特征,并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这6株羊巴贝斯虫bov57基因均无内含子,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敦煌株/新疆株(BspDH/XJ)和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天祝株(Bm LT/TZ)bov57基因ORF的大小为1608 bp,编码536个氨基酸;莫氏巴贝斯虫河北株/宁县株(Bm HB/NX)bov57基因ORF的大小为1605 bp,编码53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羊巴贝斯虫未定种与莫氏巴贝斯虫bov57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58.84%~61.7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45.93%~50.93%;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天祝株和莫氏巴贝斯虫河北株/宁县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5.29%~85.6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5.19%~75.74%。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这6株羊巴贝斯虫分为2个种,而莫氏巴贝斯虫可能存在2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巴贝斯虫 bov57基因 序列比对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吕氏泰勒虫TlSP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估
17
作者 韩元 郭鹏飞 +9 位作者 李禤 刘军龙 刘爱红 王锦明 关贵全 刘志杰 刘光远 李有全 罗建勋 殷宏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945,共7页
为了评价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 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用150 g/只和300 g/只乳化后的Tl SP蛋白免疫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对照组为等量PBS,每组5只。二免后第14天,每只绵羊用50只青海血蜱饥饿成... 为了评价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 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用150 g/只和300 g/只乳化后的Tl SP蛋白免疫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对照组为等量PBS,每组5只。二免后第14天,每只绵羊用50只青海血蜱饥饿成蜱进行攻蜱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绵羊攻蜱后出现跛行、体温2次升高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0%,染虫率在2.23%~3.50%之间;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免疫后产生的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25 600,发病率均为60%,表现轻度临床症状而未发生死亡,染虫率在1.23%~1.89%之间。上述结果证实,制备的Tl SP重组亚单位疫苗在抗泰勒虫感染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羊泰勒虫病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泰勒虫 TL SP蛋白 染虫率 抗体水平 免疫保护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