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growth and nitrogen use in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被引量:8
1
作者 YIN Min-hua li yuan-nong XU Yuan-b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062-2072,共11页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universally common for achieving high crop yields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it has potential impacts on food safety,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universally common for achieving high crop yields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it has potential impacts on food safety,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ptimal management of fertilization is thus necessary for maintaini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wo-year(2013–2015)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Yangling(108°24′E, 34°20′N, and 521 m a.s.l.),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N) applications on biomass accumulation, crop N uptake, nitrate N(NO_3~–-N) distribution, yield, and N use with a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The N applications consisted of conventional urea(U)(at 80(U80), 160(U160), and 240(U240) kg N ha^(–1); 40% applied as a basal fertilizer and 60% top-dressed at jointing stage) and 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at 60(C60), 120(C120), 180(C180), and 240(C240) kg N ha~(^(–1)); all applied as a basal fertilizer) with no N application as a control(CK). The continuous release of N from CRU matched well with the N demands of crop throughout entire growing stages. Soil NO_3~–-N content varied less and peaked shallower in CRU than that in urea treatments. The differences, however, were smaller in winter wheat than that in summer maize seasons. The average yield of summer maize was the highest in C120 in CRU treatments and in U160 in urea treatments, and apparent N use efficiency(NUE) and N agronomic efficiency(NAE) were higher in C120 than in U160 by averages of 22.67 and 41.9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yield of winter wheat was the highest in C180 in CRU treatments and in U240 in urea treatments with C180 increasing NUE and NAE by averages of 14.89 and 35.62% over U240,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yields under the two N fertilizers were the highest in C120 and U160.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RU as a basal fertilizer once could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of urea as split application in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olled-release urea nitrogen availability soil fertility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soil productivity
下载PDF
慕课和微课背景下的遥感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智韬 杨江涛 +1 位作者 李援农 崔晨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4期110-113,共4页
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引发了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新的变革。文章针对当前遥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各自的特点为基础,构建遥感课程内容教学体系,设计基于慕课和微课背景下的遥感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 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引发了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新的变革。文章针对当前遥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各自的特点为基础,构建遥感课程内容教学体系,设计基于慕课和微课背景下的遥感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遥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和方法对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金宇 李援农 +3 位作者 王凯瑜 杜利 方恒 张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2-452,共11页
【目的】控释氮肥施用模式影响小麦的灌浆和产量构成因素,利用Richards模型模拟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灌浆进程并分析产量构成参数,探究控释氮肥掺混尿素的施肥方式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增产机理及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小偃2... 【目的】控释氮肥施用模式影响小麦的灌浆和产量构成因素,利用Richards模型模拟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灌浆进程并分析产量构成参数,探究控释氮肥掺混尿素的施肥方式和配施比例对冬小麦增产机理及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作物,供试控释尿素的释放期为180天,于2017、2018年在陕西农林科技大学旱区灌溉站进行控释氮肥与尿素配合施用田间试验。共设置3个控释氮肥和普通尿素氮配施比例,依次为8∶2(N2)、7∶3(N3)和6∶4(N4);2种施肥方式,即掺混肥料一次性基施(B,简称基施)和基施控释氮肥+拔节期追施普通尿素(T,简称追施);同时设不施氮肥(CK0)、单施普通尿素(基追比4∶6,CK1)和单施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CK2)3个对照。在分蘖期和返青期统计分蘖数;在成熟期统计穗数,测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从冬小麦开花结束第5天开始,每隔5天取1次样,共取9次,计算千粒重。以花后时间t为自变量,以该时间测得的千粒重(W)为因变量,采用方程W=A/(1+Be^-Kt)^1/E,计算灌浆参数和生长势。【结果】施氮能显著提高籽粒千粒重和产量,追施氮可保证灌浆物质来源更加充分,追施氮比例增加,起始生长势增大。适量追氮能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最大延长11.83天,促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日提前,最早提前3.791天;各处理在快增期均获得最大生长比率(Pw2),与基施处理相比,追施增加了快增期(Pw2)和缓增期(Pw3)的持续时间和生长比率,持续时间分别延长1.28~2.27天(T2)、4.46~7.49天(T3),生长比率分别增加4.69%~7.80%(PW2)和20.12%~37.25%(PW3)。基施处理的单位面积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高于追施处理,与追施处理相比平均分别增加204.1~264.0个/m2、29.0~97.1穗/m2。施肥方式和配施比例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率具有极显著影响,TN2和BN3产量最高,与CK1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54%和13.09%,与CK2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1.46%和10.85%;其中,TN2处理千粒重较高,为41.32 g,BN3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为546.5穗/m2。【结论】控释氮肥配施普通尿素的比例和施用方法能有效调控灌浆动态和产量构成。本试验条件下,以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7∶3混合后全部基施(BN3)和比例为8∶2时追施普通尿素(TN2)的效果最为理想。BN3主要通过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和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日期提高籽粒物质量,并通过单位面积分蘖数保证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以提高产量。TN2主要通过保证较高的有效穗率,在灌浆期通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和提高缓增期的生长比率提高籽粒物质量累积,并获得较高的千粒重以提高产量。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优先推荐BN3处理的施氮模式,可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节约劳动力和成本,但从千粒重角度考虑,TN2处理为较优施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冬小麦 Richards模型 灌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微喷灌不同供水条件对石羊河春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祥 李援农 +3 位作者 方恒 陈朋朋 申胜龙 谷晓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微喷灌春小麦土壤含水率、耗水量、LAI和产量的规律。结果发现,相同灌溉定额下,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0~40 cm耕层土壤含水率依次递增,40~100 cm耕层含水率依次递减,小麦的LAI和产量均表现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微喷灌春小麦土壤含水率、耗水量、LAI和产量的规律。结果发现,相同灌溉定额下,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0~40 cm耕层土壤含水率依次递增,40~100 cm耕层含水率依次递减,小麦的LAI和产量均表现为9次>7次>5次;相同的灌水次数不同的灌溉定额下,小麦的耗水量表现为M400>M350>M300,LAI和产量均先增大后减小,灌溉定额350 mm时最大。M350N9处理与M350N7和M350N5处理相比,小麦的LAI提高了9.7%和15.8%,产量提高了1.6%和10.2%。微喷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对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明显,当灌溉定额为350 mm、灌水次数为9次时,微喷灌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7 943 kg/hm^2、1.96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灌 春小麦 灌水定额 灌水次数 春小麦产量
下载PDF
覆膜与施氮对花生生育中期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鹏 李援农 +1 位作者 谷晓博 方恒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为探究覆膜与施氮对花生生育中期叶绿素、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不覆膜(B)和覆膜(F)与施氮水平(N0、N1、N2、N3、N4、N5)组合,研究不同组合处理对花生生育中期叶绿素、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花针期,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能提高叶绿... 为探究覆膜与施氮对花生生育中期叶绿素、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不覆膜(B)和覆膜(F)与施氮水平(N0、N1、N2、N3、N4、N5)组合,研究不同组合处理对花生生育中期叶绿素、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花针期,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能提高叶绿素含量,B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F处理下叶绿素含量随施氮水平提高呈先提高后保持稳定的变化趋势;施氮能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施氮水平N4均达到峰值;相同施氮水平,覆膜能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此时期施氮影响的效果较弱,覆膜发挥主导作用。结荚期,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施氮水平N2均达到峰值,说明0~120 kg/hm^2内,施氮水平和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超过此范围,四者与施氮水平成抑制的关系。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与净光合速率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同施氮水平,覆膜能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但较施氮影响更加微弱,远低于花针期内的提高效果,覆膜影响的效果减弱,施氮水平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覆膜 施氮:叶绿素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土壤残膜对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曹俊豪 李援农 +1 位作者 谷晓博 陈朋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0,35,共6页
地膜残留会改变土壤的湿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及有效性。通过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析土壤湿润锋运行时间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干容重、残膜含量、残膜埋深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土壤干容重和残膜含量是显... 地膜残留会改变土壤的湿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及有效性。通过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析土壤湿润锋运行时间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干容重、残膜含量、残膜埋深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土壤干容重和残膜含量是显著影响湿润锋运移时间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初始含水率>土壤干容重>残膜含量;湿润锋运移时间随土壤干容重和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直线减小。交互效应分析显示:当残膜量大于150 kg/hm2时,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湿润锋运移时间保持稳定趋势;当土壤干容重大于1.41 g/cm3时,湿润锋运移时间随残膜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可见,残膜对土壤湿润锋下移具有一定的阻塞作用,在一定条件还具有导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湿润锋 埋深 干容重 含水率
下载PDF
覆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花生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鹏 李援农 +3 位作者 谷晓博 房云杰 方恒 徐路全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4-108,共5页
为确定关中地区覆膜花生的增产效应,以及覆膜条件下花生的适宜施氮量,设置不覆膜(W0)和覆膜(W1)2种方式,并结合N0(0 kg/hm^2)、N2(60 kg/hm^2)、N4(120 kg/hm^2)、N6(180kg/hm^2)、N8(240kg/hm^2)、N10(300kg/hm^2)6个施氮量,研究了花... 为确定关中地区覆膜花生的增产效应,以及覆膜条件下花生的适宜施氮量,设置不覆膜(W0)和覆膜(W1)2种方式,并结合N0(0 kg/hm^2)、N2(60 kg/hm^2)、N4(120 kg/hm^2)、N6(180kg/hm^2)、N8(240kg/hm^2)、N10(300kg/hm^2)6个施氮量,研究了花生覆膜条件下不同施氮量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农艺性状、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覆膜(W1)处理较不覆膜(W0)处理花生增产显著,在不同的施氮量下增产幅度为17.3%~24.8%,同时也能提高花生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为16.1%~22.9%。另外,花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呈明显的抛物线趋势,在施氮水平N0~N4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N6~N10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施氮水平为N4,二者均达到最大。因此,覆膜条件下的施氮量为120kg/hm^2时,即本实验中的W1N4处理,是关中地区花生的适宜种植和施氮策略,其相比较于W0N0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大,分别为47.2%和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施氮量: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冬小麦土壤养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午阳 李援农 +7 位作者 郭俊文 李旭铮 邹齐芳 杨志超 方恒 张利 余梦 白奚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3,共6页
为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小麦生产高耗水的特征性矛盾,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沟覆膜还田(FMSR)、垄沟不覆膜还田(FNSR)、垄沟覆膜不还田(FMSN)、垄沟不覆膜不还田(CK)4种不同种植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土壤养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变... 为缓解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与小麦生产高耗水的特征性矛盾,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沟覆膜还田(FMSR)、垄沟不覆膜还田(FNSR)、垄沟覆膜不还田(FMSN)、垄沟不覆膜不还田(CK)4种不同种植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小麦土壤养分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较于对照处理,覆膜秸秆还田各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土壤含水率提升了2.73%~29.01%,土壤养分提升了38.41%~40.23%,作物茎干物质量提高了3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49%,氮肥偏生产力显著(p<0.05)增加了21.7%。综合土壤养分和水肥利用效率考虑,秸秆还田垄沟覆膜种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冬小麦的生长,综合考虑节水、增产的目的,在关中地区推荐垄沟覆膜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为较优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土壤养分 水肥利用效率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下载PDF
缓释肥配施对夏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旭铮 李援农 +1 位作者 邹奇芳 丁午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0,101,共8页
为揭示缓释肥配施对夏玉米灌浆过程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施氮量(180 kg/hm^(2))下设置缓释肥(C)与尿素(N)配施比为1∶0(C1N0)、3∶1(C3N1)、1∶1(C1N1)、1∶3(C1N3)、0∶1(C0N1),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共6个处理,研究缓释肥配施对夏玉... 为揭示缓释肥配施对夏玉米灌浆过程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施氮量(180 kg/hm^(2))下设置缓释肥(C)与尿素(N)配施比为1∶0(C1N0)、3∶1(C3N1)、1∶1(C1N1)、1∶3(C1N3)、0∶1(C0N1),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共6个处理,研究缓释肥配施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配施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保证夏玉米后期仍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灌浆能力。缓释肥配施可促进籽粒灌浆的早启动,缩短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百粒重,延长灌浆活跃期,提高快增期、缓增期的持续时间及灌浆速率,进而提高百粒重。缓释肥配施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提高的决定性产量构成因素是百粒重及行粒数,产量随缓释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配施比为3∶1(C∶N)时产量最高,较C1N0、C0N1处理分别提高16.08%、26.56%。综合分析,配施比3∶1(C∶N)在夏玉米种植中应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与尿素配施 缓释氮肥 配施比 夏玉米 灌浆特性 光合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与调亏模式对梨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昱鹏 李援农 陈朋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为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及调亏模式对梨枣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2017年桶栽梨枣树试验,共设置不同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不同调亏模式(充分灌溉、萌芽展叶期胁迫、开花坐果期胁迫、果实膨大期胁迫和果实成熟期胁迫)两个因素... 为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及调亏模式对梨枣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2017年桶栽梨枣树试验,共设置不同覆盖(无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不同调亏模式(充分灌溉、萌芽展叶期胁迫、开花坐果期胁迫、果实膨大期胁迫和果实成熟期胁迫)两个因素共15个处理。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处理均能增加桶栽梨枣的产量,相比无覆盖处理分别提高了41.5%和60.6%(p<0.05),同时,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略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开花坐果期与果实膨大期进行水分胁迫会导致桶栽梨枣的产量显著降低,萌芽展叶期与果实成熟期适当的水分亏缺并不会显著影响桶栽梨枣的产量;果实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可以显著提高桶栽梨枣的水分利用效率,相比充分灌溉处理提高了25.9%(p<0.05);两种覆盖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梨枣的果实品质,且秸秆覆盖的改善效果更好;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梨枣品质的改善作用强弱程度依次为果实成熟期>>果实膨大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综合考虑,秸秆覆盖与果实成熟期对梨枣树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能有效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是本地区较优的梨枣树栽培管理方式。另外,不同处理对枣品质影响的偏好分析发现,在果实成熟期进行胁迫处理,对口感维度的各项因子均产生了较强的正效应,大幅度地提升了梨枣的果实品质,故推荐在果实成熟期进行胁迫处理,以增强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梨枣 产量 品质 偏好分析
下载PDF
不同水肥组合和覆膜方式对移栽蒙古扁桃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昱鹏 李援农 +1 位作者 付广军 李鹏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8,共8页
为了解决蒙古扁桃移栽保护工作中粗放移栽方式导致的移栽成活率低和移栽后苗木生长缓慢的问题,通过2018年在榆林地区的田间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小区排列),分析了不同水肥条件、不同覆盖方式对0~100 cm土壤含水率... 为了解决蒙古扁桃移栽保护工作中粗放移栽方式导致的移栽成活率低和移栽后苗木生长缓慢的问题,通过2018年在榆林地区的田间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小区排列),分析了不同水肥条件、不同覆盖方式对0~100 cm土壤含水率、5~20 cm土层温度以及移栽蒙古扁桃的出芽情况和生理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无覆盖处理,覆盖处理后土壤温度和耕层土壤含水率显著升高(p<0.05),但在夏季高温天气,黑膜覆盖处理可有效防止地温过高。覆盖处理下,移栽蒙古扁桃的出芽率显著提高48.2%~66.4%(p<0.05),提前5~7 d出芽,并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施氮量的增加对移栽蒙古扁桃出芽略有抑制作用。在生理生长方面,覆盖处理下蒙古扁桃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无覆盖处理(p<0.05)(分别增加了76.1%~93.1%和12.6%~46.6%);SLW显著低于无覆盖处理(p<0.05),降低了33.2%~41.7%。综上所述,100%田持灌水、270 kg/hm2施氮和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在榆林地区移栽蒙古扁桃的各项指标中均表现较好,能够有效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促进移栽蒙古扁桃的生长,因此,A3B1C2处理组合是用于榆林地区移栽蒙古扁桃较优的灌水、施氮以及覆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移栽 覆盖方式 出芽率 生长状况
下载PDF
生育后期灌水量对河西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舵 李援农 +2 位作者 王增红 闵迪 杨金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2,共5页
为探索河西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的微喷带灌水定额,以"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生育后期(孕穗期―成熟期)设置5次灌水,4个灌水定额30 mm(W30)、40 mm(W40)、50 mm(W50)及60 mm(W60),研究了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在微喷带灌溉下不同... 为探索河西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的微喷带灌水定额,以"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生育后期(孕穗期―成熟期)设置5次灌水,4个灌水定额30 mm(W30)、40 mm(W40)、50 mm(W50)及60 mm(W60),研究了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在微喷带灌溉下不同灌水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后期灌水量的增加,春小麦株高呈增加趋势,W50和W60处理分别比W30处理高7.3%、9.27%;灌水有利于光合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W50和W60处理千粒重分别比W30处理显著提高12.6%、15.29%;各处理春小麦的穗粒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均在W50处理达到最大,分别比W30显著高11.74%、35.95%和18.24%。从节水高产的角度综合考虑灌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50处理可作为河西春小麦生育后期较适宜的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喷带灌溉 春小麦 生育后期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残膜土壤对点源入渗湿润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云杰 李援农 +4 位作者 陈朋朋 黄鹏 方恒 杨金宇 杨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探明含残膜污染土壤对点源入渗湿润体特性的影响,选取360 kg/hm^2残膜量,采用室内土箱模拟的方法,以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滴头流量等3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相应土壤入渗湿润锋过程及不同滴头流量下横纵比特征。结果表明:在... 为探明含残膜污染土壤对点源入渗湿润体特性的影响,选取360 kg/hm^2残膜量,采用室内土箱模拟的方法,以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滴头流量等3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相应土壤入渗湿润锋过程及不同滴头流量下横纵比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入渗时间内,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土壤容重下,水平运移距离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垂直运移距离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入渗湿润体特征值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湿润锋水平和垂直向运移距离的预测模型。横纵比与流量呈负相关,随着灌水历时增加,横纵比逐渐减小,不同滴头流量下,横纵比与入渗时间也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在0.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滴灌 湿润体 湿润锋运移
下载PDF
Ridge-furrow rainwater harvesting with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to improve seed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2
14
作者 GU Xiao-bo li yuan-nong +1 位作者 DU Ya-dan YIN Min-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62-1172,共11页
Ridge-furrow rainwater harvesting (RFRH) planting pattern can lessen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s throughout all crop growth stages, but water shortage would remain unavoidable during some stages of crop growth in a... Ridge-furrow rainwater harvesting (RFRH) planting pattern can lessen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s throughout all crop growth stages, but water shortage would remain unavoidable during some stages of crop growth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ould still be needed to achieve a higher productio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wo growing seasons (2012-2013 and 2013-2014)to determine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to be applied to winter oilseed rape at the stem-elongation stage with RFRH planting pattern. Four treatments, including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amount of 0 (I1), 60 mm (I2) and 120 mm (I3) with RFRH planting pattern and a control (CK) irrigated with 120 mm with flat planting pattern, were set up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n aboveground dry matter (ADM), nitrogen nutrition index (NNI),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U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and seed yield and oil content of the oilseed rape. Results showed that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improved NNI, RUE, seed yield and oil content, and WUE. However, the NNI, RUE, seed yield and oil content, and WUE did no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or even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ith excessive irrigation. Seed yield was the highest in 13 for both growing seasons. Seed yield and WUE in 13 averaged 3235 kg ha^-1 and 8.85 kg ha^-1 mm-1,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WUE was occurred in 12 for both growing seasons. Seed yield and WUE in 12 averaged 3089 kg ha^-1 and 9.63 kg ha^-1 mm^-1,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13, 12 used 60 mm less irrigation amount, had an 8.9% higher WUE, but only 4.5 and 0.4% lower seed yield and oil content, respectively. 12 saved water without substantially sacrificing yield or oil content, so it is recommended as an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and irrigation schedule for winter oilseed rape at the stem-elongatio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dge-furrow rainwater harvesting (RFRH)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nter oilseed rape seed yield oil content water use efficience (WU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