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钙掺杂对Ⅰb型金刚石沿不同晶面生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珈希 张喜云 +9 位作者 李尚升 郭明明 胡美华 宿太超 黄国锋 李战厂 周振翔 聂媛 王蒙召 周绪彪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3-2059,2066,共8页
作为天然金刚石生长环境的碳酸盐,研究其掺杂对人造金刚石晶体生长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运用高温高压下的温度梯度法,将碳酸钙(CaCO_(3))按照不同比例掺杂到金刚石合成腔体内的碳源中,用以研究其掺杂对金刚石分别沿(100)... 作为天然金刚石生长环境的碳酸盐,研究其掺杂对人造金刚石晶体生长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运用高温高压下的温度梯度法,将碳酸钙(CaCO_(3))按照不同比例掺杂到金刚石合成腔体内的碳源中,用以研究其掺杂对金刚石分别沿(100)或(111)晶面生长行为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成像对掺杂合成金刚石晶体形貌的表征表明:随着碳酸钙掺量的增加,沿(100)面生长的金刚石晶形由塔状变为板状且出现了裂晶、连晶现象,晶体颜色先变浅再变黑,内部出现了包裹体;同样,沿(111)面生长的金刚石晶形由板状逐渐变为塔状且出现了裂晶、孪晶现象,晶体颜色逐渐变黑,内部包裹体增多。用激光拉曼光谱对掺杂金刚石晶体质量的表征表明:随着碳酸钙掺量的增加,沿(100)或(111)面生长的掺杂金刚石的拉曼峰位偏移量均增大,半峰全宽均变大。这说明碳酸钙掺杂使得金刚石晶格畸变增加、内应力变大。本文对碳酸钙掺杂影响沿两不同面生长金刚石的晶形、颜色、内部质量等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本课题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b型金刚石 掺杂 碳酸钙 温度梯度法 晶体生长 高温高压 晶格畸变
下载PDF
FeNi、NiMnCo及其复合触媒中Ⅰb型金刚石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蒙召 许安涛 +9 位作者 李尚升 高广进 胡美华 宿太超 黄国锋 李战厂 周振翔 聂媛 陈珈希 周绪彪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60-2066,共7页
本文以Ni_(70)Mn_(25)Co_(5)和Fe_(64)Ni_(36)合金及其复合合金作为触媒,采用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在5.6 GPa压力下,对不同温度下沿(100)晶面生长的Ⅰb型金刚石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Fe_(64)Ni_(36)触媒合成出的金刚石在以(111... 本文以Ni_(70)Mn_(25)Co_(5)和Fe_(64)Ni_(36)合金及其复合合金作为触媒,采用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在5.6 GPa压力下,对不同温度下沿(100)晶面生长的Ⅰb型金刚石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Fe_(64)Ni_(36)触媒合成出的金刚石在以(111)晶面为主的晶形高温生长范围内出现了一段约50 K范围的裂晶生长区,而以Ni_(70)Mn_(25)Co_(5)触媒合成的金刚石在生长温度范围内,特别是在以(111)晶面为主的晶体生长高温区域内容易出现连晶缺陷;高温下Fe_(64)Ni_(36)触媒过度熔融可能是晶体容易产生裂晶的原因,Ni_(70)Mn_(25)Co_(5)触媒熔体黏性较低可能是容易形成连晶的原因;采用两种触媒复合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裂晶和连晶的产生;拉曼光谱表征发现连晶的晶体内部质量与单晶的晶体质量相近,裂晶中晶格畸变和杂质较多,晶体内应力较大,复合触媒体系合成的金刚石晶体内应力小,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b型金刚石 高温高压合成 温度梯度法 触媒合金片 裂晶 连晶
下载PDF
以磷化铁为添加剂沿(111)面生长磷掺杂金刚石大单晶 被引量:3
3
作者 聂媛 许安涛 +9 位作者 李尚升 胡美华 赵法卿 赵桂平 黄国锋 李战厂 周振翔 王蒙召 陈珈希 周绪彪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593,共7页
掺杂是调控金刚石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温度梯度法,在5.6 GPa、1312℃的条件下,选用Fe_(3)P作为磷源进行磷掺杂金刚石大单晶的合成。金刚石样品的显微光学照片表明,随着Fe_(3)P添加比例的增加,金刚石晶体的颜色逐渐变深,包裹体... 掺杂是调控金刚石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温度梯度法,在5.6 GPa、1312℃的条件下,选用Fe_(3)P作为磷源进行磷掺杂金刚石大单晶的合成。金刚石样品的显微光学照片表明,随着Fe_(3)P添加比例的增加,金刚石晶体的颜色逐渐变深,包裹体数量逐渐增加,晶形由板状转变为塔状直至骸晶。金刚石晶形的变化表明Fe_(3)P的添加使生长金刚石的V形区向右偏移,这是Fe_(3)P改变触媒特性的缘故。红外光谱分析表明,Fe_(3)P的添加使金刚石晶体中氮含量上升,这说明磷的进入诱使氮原子更容易进入金刚石晶格中。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随着Fe_(3)P添加比例的增加,所合成的掺磷金刚石的拉曼峰位变化不大,其半峰全宽(FWHM)值变大,这说明磷的进入使得金刚石晶格畸变增加。XPS测试结果显示,随着Fe_(3)P添加比例的增加,金刚石晶体中磷相对碳的原子百分含量也会增加,这意味着添加Fe_(3)P所合成的金刚石晶体中有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P 掺杂 (111)面 金刚石大单晶 温度梯度法 超硬材料
下载PDF
大型半自磨机衬板的选材与制备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占长 黄雨 +3 位作者 付向上 吕振林 麻日来 邓世萍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在介绍国内外大型半自磨机筒体衬板材质的基础上,研制了?10.37 m×5.19 m半自磨机衬板,并通过衬板尺寸和形状的改变,从而使该半自磨机筒体衬板的使用寿命达到了4个半月,满足了大型半自磨机筒体衬板的使用要求。同时,介绍了该半自磨... 在介绍国内外大型半自磨机筒体衬板材质的基础上,研制了?10.37 m×5.19 m半自磨机衬板,并通过衬板尺寸和形状的改变,从而使该半自磨机筒体衬板的使用寿命达到了4个半月,满足了大型半自磨机筒体衬板的使用要求。同时,介绍了该半自磨机采用橡胶衬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磨机 衬板 选材
下载PDF
低铬铸铁的冲蚀腐蚀磨损机理
5
作者 李占长 黄雨 +1 位作者 付向上 吕振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57,共3页
在自制的冲蚀腐蚀磨损实验装置上测定了低铬铸铁的冲蚀腐蚀磨损性能,并实时测定了冲蚀腐蚀磨损过程中低铬铸铁的极化曲线,分析了其冲蚀腐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浆料pH值的增加,低铬铸铁的腐蚀磨损失重明显减小,pH> 5以后,腐蚀磨... 在自制的冲蚀腐蚀磨损实验装置上测定了低铬铸铁的冲蚀腐蚀磨损性能,并实时测定了冲蚀腐蚀磨损过程中低铬铸铁的极化曲线,分析了其冲蚀腐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浆料pH值的增加,低铬铸铁的腐蚀磨损失重明显减小,pH> 5以后,腐蚀磨损失重的减少变缓慢。在弱酸介质中以析氢腐蚀为主,伴有微弱的吸氧腐蚀。因而表现出在弱酸介质条件下的低铬铸铁的腐蚀磨损失重比中性和弱碱条件下要高。该低铬铸铁的冲蚀腐蚀磨损是电化学腐蚀与固体粒子冲击磨损交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铬铸铁 冲蚀腐蚀磨损 磨损机制
下载PDF
金刚石高压合成腔体内热应力有限元模拟
6
作者 李战厂 黄国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2期36-38,共3页
本文运用有限元中电-热-结构多物理场耦合方法,模拟分析了温度梯度法合成宝石级金刚石的腔体内热应力分布,并考察了在热效应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温过程中,合成装置中热应力分布不均匀。白云石、钢帽、氯化钠管和生长区... 本文运用有限元中电-热-结构多物理场耦合方法,模拟分析了温度梯度法合成宝石级金刚石的腔体内热应力分布,并考察了在热效应对晶体生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温过程中,合成装置中热应力分布不均匀。白云石、钢帽、氯化钠管和生长区域中热应力分布比较大。在石墨与白云石、石墨与氯化钠管和氯化钠管与白云石结合面处热应力很大。金刚石的上表面和晶体的晶角上热应力分布很大。模拟结果与晶体晶裂实验接吻合得很好,证明了金刚石合成腔体里的热应力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为设计腔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级金刚石 热应力 有限元 合成腔体
下载PDF
FEM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balt content on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in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 被引量:6
7
作者 li zhanchang JIA HongSheng +5 位作者 MA HongAn GUO Wei liU XiaoBing HUANG GuoFeng li Rui JIA XiaoPe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639-643,共5页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in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s (PDC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mismatch i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between the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PCD) layer and WC-Co substr...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in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s (PDC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mismatch i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between the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PCD) layer and WC-Co substrate. In the PCD layer, the CTE of cobalt exhibit magnitudes four times larger than those of diamond. Cobalt content in the PCD layer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of PDCs.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cobalt content on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in PCDs were investi- g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balt content (1 vo1.%-20 vol.%), which reaches a minimum value when the cobalt content is about 10 vol.%. The FEM analysis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furthe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PD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 PDC cobalt content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