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灰色关联分析优化ICEEMDAN的VP倾斜仪信号降噪模型
1
作者 庞聪 孙海洋 +3 位作者 刘天龙 姚瑶 李忠亚 马武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4-660,共7页
VP倾斜仪固体潮信号受仪器监测复杂环境限制,多含有大量环境噪声。为获得真实固体潮曲线,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优化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VP倾斜仪信号降噪模型(GRA-ICEEMDAN)。该方法首先将含噪信号进行I... VP倾斜仪固体潮信号受仪器监测复杂环境限制,多含有大量环境噪声。为获得真实固体潮曲线,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优化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VP倾斜仪信号降噪模型(GRA-ICEEMDAN)。该方法首先将含噪信号进行ICCEMDAN处理,得到若干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并依次排列与标记;然后基于这些IMF分别计算相关系数、互信息、R^(2)、Adj-R^(2)、MSE、SSE、RMSE、MAE、MAPE、样本熵等10个评价指标值,构建IMF可信度评价指标矩阵;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GRA)计算各评价指标与不同IMF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依据关联度大小对各个IMF进行排序,将排名靠前的IMF进行线性重构,即可完成信号降噪。仿真去噪实验和实测去噪实验均表明,GRA-ICEEMDAN模型优于卡尔曼滤波、70阶低通FIR滤波、Savitzky-Golay等经典降噪模型,能显著区分噪声成分和有效成分,原始信号分解后的重构误差与信号损失极小,可推广至其他仪器的复杂信号降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倾斜仪 信号降噪 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灰色关联分析 固有模态函数 样本熵 互信息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与震前重力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敏章 郝洪涛 +12 位作者 韩宇飞 赵云峰 刘金钊 郑兵 张新林 张毅 李忠亚 王嘉沛 汪健 尹鹏 吴云龙 韦进 吴桂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5-3149,共15页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和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T_(e)为0~100 km,横向差异明显,且与块体构造关系密切.巴颜喀拉块体以北的柴达木块体T_(e)值高达50~80 km,以南的羌塘块体大部分区域的T_(e)大于20 km,五道梁以南出现局部大于30 km的高值区,玉树—德格地区出现局部大于40 km的高值区.巴颜喀拉块体T_(e)为0~20 km,较其南北块体明显偏小,更易于发生形变,从而在南北“夹持”下发生物质东向运动,是青藏高原中部物质东流的主要区域.地震易发生在岩石圈强弱变化的过渡地带(T_(e)变化梯度带),以及T_(e)较小区域的断裂带上.本次地震即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T_(e)低值区,震中附近有效弹性厚度约为15 km.震前流动重力变化分析表明,2015年以来3~5年的累积重力变化自西向东呈负-正-负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大致以震中为界形成了垂直于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物质东流过程中出现的深部构造运动态势.2018年以来的重力变化主要呈围绕震中形成西正-东负的弱区域性变化特征,显示震中地区已处于高应力应变的“固化”状态,地震即发生在重力变化零值线拐弯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 重力均衡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重力场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敏章 金涛勇 +3 位作者 郝洪涛 李忠亚 王嘉沛 张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9-987,共19页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基于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和SIO V15.1地形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0~100 km,四川盆地和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最大,达50~100...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基于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和SIO V15.1地形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0~100 km,四川盆地和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最大,达50~100 km;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川滇菱形块体大部、滇西等地区岩石圈强度弱,有效弹性厚度一般小于15 km;羌塘块体东部的玉树—德格附近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于40 km;滇南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10~30 km,大于云南北部地区.研究区域有效弹性厚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圈结构关系密切.四川盆地、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内部结构稳定,因而岩石圈强度大.川滇菱形块体等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小的地区与壳内低速、低阻/高导层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推测壳内岩石的部分熔融软化可能是造成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强度较弱的重要原因.羌塘块体东部的局部高力学强度岩石圈则可能是高原形成过程中的残留克拉通.根据本文计算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特征,结合地震学、大地电磁等研究成果,认为青藏高原物质向东南缘挤出后受四川盆地等阻挡,造成下地壳软弱物质在理塘—稻城—丽江一带堆积,少部分物质可能穿过鲜水河断裂带的康定—道孚地区向北运动,但大部分物质向南运动,在受到滇南块体阻挡后一支流向西南的腾冲方向,另一支流向东南的攀枝花—东川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下载PDF
云南地震流动重力监测网建设与映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青华 郝洪涛 +3 位作者 汪健 刘少明 李忠亚 胡敏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7-324,共8页
总结云南地区流动重力测网建设,根据分形几何原理,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现行测网的空间格网距和空间分辨率,给出最佳格网距为69 km,空间分辨率为61 km。结合近年云南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成果,绘制重力场变化图像,分析2014-08-03鲁甸6.... 总结云南地区流动重力测网建设,根据分形几何原理,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现行测网的空间格网距和空间分辨率,给出最佳格网距为69 km,空间分辨率为61 km。结合近年云南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观测成果,绘制重力场变化图像,分析2014-08-03鲁甸6.5级地震、2014-10-07景谷6.6级地震以及2015年以后大理-保山一带部分5级以上地震相关重力场变化。综合分析认为,云南及周边地区流动重力监测网能识别5级以上地震相关的重力变化,但个别地区监测能力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地震监测 分形几何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后均衡方法在水下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国强 王超凡 +3 位作者 李忠亚 邹鹏 胡昉辰 迟楠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1-67,80,共8页
随着人类进一步推进对海洋的探索,人们对水下通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水下可见光通信(UVLC)具有高速、低延迟和高保密性的优点,吸引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水下可见光通信中,水下信道环境很复杂,湍流、漫射、散射等因素严重影响... 随着人类进一步推进对海洋的探索,人们对水下通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水下可见光通信(UVLC)具有高速、低延迟和高保密性的优点,吸引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水下可见光通信中,水下信道环境很复杂,湍流、漫射、散射等因素严重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同时,由器件引起的非线性失真限制着系统的性能。神经网络能够拟合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开始被应用于可见光通信的信号均衡中。本文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后均衡方法在水下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DNN、DBMLP和TFDNet三种网络在非线性均衡方面的性能,并且讨论了不同计算复杂度对三者的影响,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不同的均衡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可见光通信 非线性失真 后均衡 神经网络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岩石圈重力势能及其产生的偏应力场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忠亚 胡敏章 +3 位作者 王勇 汪健 申重阳 李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4-1228,共15页
岩石圈质量横向分布不均匀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布样式和构造形变特征.本文采用Crust 1.0地壳模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艾里均衡和普拉特均衡两种均衡模式对地幔数据进行约束,计算了青藏高原及邻区重力势能.采... 岩石圈质量横向分布不均匀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布样式和构造形变特征.本文采用Crust 1.0地壳模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艾里均衡和普拉特均衡两种均衡模式对地幔数据进行约束,计算了青藏高原及邻区重力势能.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青藏高原及周缘重力势能差产生的偏应力场,结果显示高重力势能产生应力样式以张裂为主,反之低重力势能产生应力样式则以压缩为主,偏应力数值大小主要集中在10~30 MPa.将重力势能差产生的偏应力和现今GNSS应变进行比较发现,在重力势能横向变化幅度大的区域,如青藏高原内部柴达木盆地和川滇块体中南部,高原周边的塔里木块体西北部、阿拉善块体南部、鄂尔多斯块体西部、华南块体西北部和印度板块北部,偏应力和GNSS应变的压缩张裂分布样式和主轴方向符合较好,两者相关性强.这些结果表明板块运动驱动力在远离欧亚板块边界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边缘以重力势能的形式影响其构造形变,而在喜马拉雅地区,重力势能差与印度板块俯冲两种机制作用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势能 地球重力场与构造应力场 青藏高原 GNSS应变率
下载PDF
利用球谐分析方法研究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前重力场变化
7
作者 李忠亚 胡敏章 +1 位作者 郝洪涛 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953,共5页
推导地表重力变化数据球谐展开计算公式,并根据该方法分析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前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04~2017-04九寨沟地震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明显。2015-10~2016-04、2016-04~10和2016-10~2... 推导地表重力变化数据球谐展开计算公式,并根据该方法分析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前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04~2017-04九寨沟地震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明显。2015-10~2016-04、2016-04~10和2016-10~2017-04这3个时段内,研究区内出现重力正负变化过渡带,九寨沟地震震源位于这3个时段过渡带的交会区域内部。震源附近2016-10~2017-04正负重力变化过渡带的空间走向与2015-10~2016-04和2016-04~10时段结果相比发生了约90°旋转,九寨沟地震发生时间在过渡带空间走向旋转之后。流动重力观测数据较好地反映了九寨沟地震的前兆现象。2)采用球谐方法分析重力变化数据可以有效突出研究范围内大尺度重力场动态演化规律,抑制局部细节特征,有利于识别主要重力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重力场 球谐分析 九寨沟M_(S)7.0地震
下载PDF
SVM for Constellation Shaped 8QAM PON System 被引量:1
8
作者 li zhongya CHEN Rui +4 位作者 HUANG Xingang ZHANG Junwen NIU Wenqing LU Qiuyi CHI Nan 《ZTE Communications》 2022年第S01期64-71,共8页
Nonlinearity impairments and distortions have been bothering the bandwidth constrain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system for a long time and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acity in the PON system.Unlike other works ... Nonlinearity impairments and distortions have been bothering the bandwidth constrain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system for a long time and lim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acity in the PON system.Unlike other works concentrating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mplex equalization algorithm,we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constellation shap-ing joint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classification scheme.At the transmitter side,the 8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8QAM)constellation is shaped into three designs to mi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oise and distortions in the PON channel.On the receiver side,simple multi-class linear SVM classifiers are utilized to replace complex equalization method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bandwidth of 25 GHz and overall bitrate of 50 Gbit/s,at 10 dBm input optical power of a 20 km standard single mode fiber(SSMF),and under a hard-decisio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threshold,transmission can be realized by employing Circular(4,4)shaped 8QAM joint SVM classifier at the maximal power budget of 37.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eometrically shaping con-stellation classificati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下载PDF
高速相干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辅助管理和控制通道传输与性能
9
作者 申王伟 王佳叶 +6 位作者 李国强 邢思哲 颜安 李忠亚 施剑阳 迟楠 张俊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在保持帧结构完整性的同时,低代价地传输管理和控制信号,提出面向高速频分复用相干无源光网络(FDM-CPON)的两种传输管理和控制信号传输机制,即数字端辅助管理和控制通道(AMCC)和数据通道的相加和相乘。通过将AMCC传输的通断键控(OOK... 为了在保持帧结构完整性的同时,低代价地传输管理和控制信号,提出面向高速频分复用相干无源光网络(FDM-CPON)的两种传输管理和控制信号传输机制,即数字端辅助管理和控制通道(AMCC)和数据通道的相加和相乘。通过将AMCC传输的通断键控(OOK)信号映射为数据通道信号幅值的变化,完成数据通道信号幅值再调制,成功将AMCC与数据通道相结合,实现了管理和控制信号与数据通道信号的同步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16QAM传输20 km光纤的200 Gbit/s FDM-CPON系统中,当AMCC的带宽和调制因子(MI)相同时,乘性AMCC对于信号性能的影响更小,自身传输信号的质量也更高。在AMCC的MI为26.1%、带宽为24.4 MHz时,乘性AMCC对信号灵敏度的惩罚比加性AMCC小3 dB。以上研究为未来高速相干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AMCC传输与系统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相干无源光网络 相干光通信 光纤通信 频分复用 辅助管理和控制通道
原文传递
云南区域重力基准统一对重力场变化速率的影响
10
作者 张新林 汪健 +2 位作者 李忠亚 王嘉沛 胡敏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61,共6页
绝对重力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同一台仪器完成的多期观测数据,会因为激光波长和原子钟频率波动等自身因素导致的性能改变,造成观测数据出现轻微偏差;此外,同一测点各期使用不同仪器测量,不同仪器之间的互差也会导致多期观测数据之间存在... 绝对重力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同一台仪器完成的多期观测数据,会因为激光波长和原子钟频率波动等自身因素导致的性能改变,造成观测数据出现轻微偏差;此外,同一测点各期使用不同仪器测量,不同仪器之间的互差也会导致多期观测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程度偏差,当后期计算重力变化趋势时,必须通过统一重力基准处理,将这种因测量仪器性能改变引起的基准偏差予以剔除.通过对2010至2020年云南区域内的陆态网络9个重力基准点的历期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统一重力基准的方法,对比了重力基准统一前后,短期(期与期之间)和长期的重力变化趋势,虽然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改变量也小,但也存在部分测点的短期变化趋势反转、长期变化速率改变量大的现象,重力基准的统一对于研究重力场变化速率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基准 绝对重力测量 绝对重力仪比对 重力变化速率 陆态网络
原文传递
武汉九峰地震台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嘉沛 张新林 +3 位作者 张毅 李忠亚 胡敏章 申重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4-971,共8页
长期的重力变化和地壳形变观测是研究地下物质运动的重要手段。基于武汉九峰地震台2013—2020年的绝对重力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数据,计算了长期的重力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变化趋势,并以1年、... 长期的重力变化和地壳形变观测是研究地下物质运动的重要手段。基于武汉九峰地震台2013—2020年的绝对重力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数据,计算了长期的重力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变化趋势,并以1年、2年和3年的时间间隔分段,进行线性趋势拟合,分别获得不同时间段的绝对重力年变化率、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以及对应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武汉九峰地震台长期的重力年变化率为0.4799μGal/a,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1.2 mm/a,两者的比值为-0.3999μGal/mm,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与该区域的地下水活动有关。将不同时间段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数据展布在一张图中,发现数据点离散分布在不同区域,由此可初步判断地下物质运动过程,为区域动力学机制解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变化 地壳垂直形变 比值 物质运动 武汉九峰地震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