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蔬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量检测方法及尿素循环障碍患者食用分析
1
作者 叶新玉 李子樱 +8 位作者 唐淑军 孙丽萍 赵云霞 肖伟敏 顾亚萍 匡慧颖 陈欣 杨国武 黄雅丽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酶解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开发了一种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利用灰色链霉菌蛋白酶酶解样品,并... 本研究基于酶解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开发了一种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利用灰色链霉菌蛋白酶酶解样品,并加入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苯甲醚,再取上清液进行UPLC-MS/MS分析;以甲醇-0.02%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分离,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进行检测,并通过内标法定量。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在1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1.5 mg/100 g,定量限为5.0 mg/100 g,回收率在80.0%~112.8%,相对标准偏差为1.2%~9.1%。对市场常见的49种蔬菜和50种水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蔬菜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的总含量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为豆类、薯芋类、葱蒜类、菌类、瓜类、茄果类、白菜类、绿叶菜类,其中豆类的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总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绿叶菜类(P<0.01);在水果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的总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核果类、西甜瓜类、聚复果类、浆果类、柑果类、香蕉类、壳果类,核果类的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壳果类(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尿素循环障碍患者在日常膳食中可以更多地摄入绿叶菜类、壳果类等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少的果蔬,特别是支链氨基酸与(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含量比值较高的小白菜、木耳、大葱、椰汁、桂圆、柚子等果蔬。另外,应减少对土豆、南瓜、长豆角、香瓜、红李、黄桃等比值较低果蔬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蔬菜 水果 尿素循环障碍 日常膳食
下载PDF
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29 位作者 郭庆银 贺锋 蔡煜琦 钟军 刘武生 邱林飞 刘持恒 纪宏伟 郭建 林锦荣 李西得 田明明 黄志新 衣龙升 王君贤 刘鑫扬 李伟涛 张云龙 何升 张字龙 郭强 欧光习 贾立城 何中波 吴玉 邢作昌 王文全 刘军港 韩美芝 骆效能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砂岩型铀矿 红杂色含矿建造 成矿预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创新重要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明宽 李子颖 +11 位作者 刘章月 黄少华 蔡煜琦 刘祜 叶发旺 李怀渊 葛祥坤 张杰林 程纪星 郭冬发 李博 朱鹏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砂岩型、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思路、找矿方向,引领、支撑了系列找矿重大突破,重塑了铀矿勘查新格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20余年来铀矿地质科研布局的总体思路与演... 新世纪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勘查领域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砂岩型、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思路、找矿方向,引领、支撑了系列找矿重大突破,重塑了铀矿勘查新格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20余年来铀矿地质科研布局的总体思路与演进方向;然后总结了铀矿重大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研究进展,系统凝练了地质、物化探、遥感、钻探工艺、分析测试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核心勘查装备研制成果,梳理了铀资源预测评价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效;最后,在重大基础前沿和成矿理论、先进铀矿勘查技术研发、非常规核能裂变资源勘查技术研究、数字铀矿勘查技术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未来10~15年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在“双碳”目标和核能大发展对铀资源保障需求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并加强铀矿地质科技创新,高质量引领和推动“新区、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铀矿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 勘查技术及装备 预测评价技术 发展趋势和方向
下载PDF
松辽盆地海力锦铀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性质的指示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明明 李子颖 +7 位作者 张云龙 贾立城 邱林飞 邢作昌 宁君 李继木 唐国龙 林效宾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海力锦铀矿床控矿灰色砂岩垂向上具有“两红夹一灰”特征,铀矿体呈多层板状,与传统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明显不同。文章通过对赋矿灰色砂岩中黄铁矿微区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研究,反演海力锦铀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主要获得了以... 海力锦铀矿床控矿灰色砂岩垂向上具有“两红夹一灰”特征,铀矿体呈多层板状,与传统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明显不同。文章通过对赋矿灰色砂岩中黄铁矿微区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研究,反演海力锦铀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主要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海力锦铀矿床含矿层黄铁矿赋存形式包括胶状、草莓状,铀矿物常与草莓状或胶状黄铁矿共伴生于有机质胞腔内或矿物粒间孔隙。(2)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显示,As、Mo、Sb等亲硫性元素从核部到边部含量增高,Mo、Ni、Zn、Cu、Ba等元素与U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这些元素在大气降水中难以沉淀和富集,往往富集于深部还原性流体中。硫同位素δ34SV-CDT值显示从核部到边部明显降低的特征,表明黄铁矿形成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指示海力锦铀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为深部具有一定温度的还原性流体。(3)松辽盆地西南部深部发育厚度大且面积广的富铀烃源岩,海力锦铀矿床东南部F1断裂为沟通深部富铀烃源岩和含矿层的深大断裂,据此认为海力锦铀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深部还原性流体(富铀烃源岩),控矿灰色砂岩为还原性流体对原生氧化沉积建造的还原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硫同位素 成矿流体 海力锦铀矿床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特拉敖包矿产地铀矿石物质组成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字龙 贺锋 +7 位作者 李子颖 刘鑫扬 李华明 王龙辉 刘持恒 李西得 张艳 罗腾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是近期新发现的铀矿找矿“新层位”,文章对特拉敖包矿产地下白垩统环河组赋矿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及拓展区域找矿空间提供较全面、详实的基础地质信息。通...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环河组是近期新发现的铀矿找矿“新层位”,文章对特拉敖包矿产地下白垩统环河组赋矿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旨在为阐明该地区铀成矿机理及拓展区域找矿空间提供较全面、详实的基础地质信息。通过钻孔岩心观察赋矿岩石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及偏光显微镜对不同颜色赋矿岩石中的铀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黏土矿物及有机质等物质成分进行系统观察和鉴定,发现不同颜色赋矿砂岩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有机质主要为少量炭屑和流动态有机质,但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黏土矿物在各色矿石中种类多样且差异明显。认为特拉敖包矿产地及周边地区沉积环境为非典型、高含砂率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铀成矿过程具有多种成矿流体来源,成矿过程复杂,灰绿色砂岩至少经历过还原→氧化→再还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成分 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环河组 特拉敖包地区
下载PDF
Outline of Uraniu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etic Regularity in China 被引量:14
6
作者 CAI Yuqi ZHANG Jindai +6 位作者 li ziying GUO Qingyin SONG Jiye FAN Honghai liU Wusheng QI Fucheng ZHANG Ming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18-937,共20页
Uranium,as one of twenty-six kinds of important minerals in China,is strategic resource and energy mineral,which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Dur... Uranium,as one of twenty-six kinds of important minerals in China,is strategic resource and energy mineral,which has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e project of National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uranium resource in China systematically,through the researche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anium resource,uranium deposits type(genetic and prediction type),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and metallogenic ser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in uranium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 should be divided into 4 classes,9 types,21 subtypes in genetic,and 50 types in prediction;suggests to divide China into 29 uranium metallogenic belts and 20 uranium prospective area,and constructs 20uranium-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series,through summariz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The above resear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and will direct the uranium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deposit uranium deposit type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uraniummetallogenic belt uranium metallogenic series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化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贺锋 武正乾 刘坤鹏 毛宁 李孟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41-56,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镇原、彭阳等地区发现了新的铀矿产地,白垩系铀矿化主要赋存于洛河组与环河组,少部分赋存于泾川组和罗汉洞组,这些赋矿层位原生沉积均处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其中缺乏肉眼可...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镇原、彭阳等地区发现了新的铀矿产地,白垩系铀矿化主要赋存于洛河组与环河组,少部分赋存于泾川组和罗汉洞组,这些赋矿层位原生沉积均处在干旱环境条件下,其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但在钻孔岩心中,铀矿化砂岩中往往富含浸染状的有机质,这类有机质的性质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铀矿化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的原生沉积炭屑有机质十分稀少,有机质主要为充填于砂岩微孔隙中、具有流动特征、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有机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延7”段烃源岩。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而主要与“可溶性”流动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研究区白垩系铀成矿特征具有“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状有机质 风成砂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黔西南雄武地区铀矿化与有机流体的成因联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林飞 吴玉 +8 位作者 李子颖 蒋宏 徐伟 韩文文 解波 郭建 孙祥 黎丕林 邱锦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67,共16页
在黔西南地区,前人针对构造演化、油气流体、金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铀矿床研究方面还十分薄弱,尤其针对有机流体与铀成矿的关系还未开展研究。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黔西南雄武地区大际山铀矿床... 在黔西南地区,前人针对构造演化、油气流体、金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铀矿床研究方面还十分薄弱,尤其针对有机流体与铀成矿的关系还未开展研究。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黔西南雄武地区大际山铀矿床及大梨树铀矿床中典型的矿石与蚀变围岩样品开展了显微岩相学、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研究。宏观上,铀矿体的中心部位往往呈黑色,矿体两侧呈灰色、灰褐色,矿体中心向两侧颜色逐渐变浅。镜下研究发现,铀矿物、黄铁矿等金属矿物与黑色的有机质紧密共生。激光拉曼分析指示,这些有机质经历的最高温度为185~237℃,等效镜质体反射率指示有机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焦沥青的特征。铀矿体外围蚀变带中饱含显示强浅蓝色荧光的轻质油,指示富烃类有机流体与成矿物质可能为同一来源,均为含铀有机流体演化而成。铀矿石中黑色有机质的^(13)C值与其赋矿碳酸盐岩表现出明显的异源特征,且与当地古油藏的C同位素具有相似性,指示焦沥青可能来源于深部侵位的古油藏。铀矿物微区年代学与有机质Re-Os年代学的研究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均为喜山期,进一步指示铀矿物和有机质是同时代地质作用的产物。黔西南雄武地区铀的沉淀应该与油气裂解‒分异作用相关,其铀矿成矿作用既不是以往认为的沉积成岩型,也不是沉积成岩叠加淋积‒热液改造型,而应该是构造作用下、深部渗出含铀富有机质成矿流体形成的渗出碳酸盐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铀钼等多金属可能以微纳米超显微结构的形式随有机流体共同迁移,在温压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含矿的富烃类有机流体发生裂解‒分异作用,致使铀、黄铁矿等金属物质与重质组分(沥青)残留于破碎带或构造裂隙中而发生铀矿化,而轻质组分(轻质油)发生逃逸,部分以包裹体或孔隙流体的形式捕获于构造带或上覆地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流体 裂解‒分异作用 大际山铀矿床 雄武地区 黔西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张字龙 王龙辉 李振成 韩美芝 王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6,共16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类型目前还缺乏研究,铀成矿作用过程还不清楚。本文以特拉敖包铀矿产地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几乎不含炭屑有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顺层沿砂岩孔隙充填、具有流动特征的浸染状有机质,它是一种具有与沥青相似的复杂结构、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混合来源的特点。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主要与浸染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特拉敖包铀矿产地的成矿特征契合“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特点,深灰色、灰褐色铀矿石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深部渗出的有机流体有关。成矿元素可能主要以有机质络合物的胶体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成矿流体发生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铀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Uranium Metallogenic Regionalization and Resource Potential in China 被引量:4
10
作者 li ziying ZHANG Jindai +3 位作者 JIAN Xiaofei CAI Yuqi GUO Qingyin ZHU Peng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47-554,共8页
This paper is comprehensively involved in main types of uranium deposits and their general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fields, provinces, regions and belts, and uranium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G... This paper is comprehensively involved in main types of uranium deposits and their general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fields, provinces, regions and belts, and uranium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good uranium resources potential for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deposit type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ionalization uranium resource potential
下载PDF
二连盆地赛汉高毕铀矿床渗出成矿作用和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武生 李子颖 +2 位作者 刘持恒 纪宏伟 李西得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通过探讨二连盆地赛汉高毕铀矿成矿作用,构建铀成矿模式,总结成矿特征,提炼关键控矿要素,可指导矿床外围、深部和类似地区铀矿找矿。文章基于赛汉高毕铀矿床构造、建造、油气演化、铀矿化、铀成矿时代等分析,详细阐述了矿床矿石矿物、... 通过探讨二连盆地赛汉高毕铀矿成矿作用,构建铀成矿模式,总结成矿特征,提炼关键控矿要素,可指导矿床外围、深部和类似地区铀矿找矿。文章基于赛汉高毕铀矿床构造、建造、油气演化、铀矿化、铀成矿时代等分析,详细阐述了矿床矿石矿物、矿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认赛汉高毕铀矿床产于赛汉组上段建造间古河道中,受准宝力格深切断陷、贯通性断裂、赛汉晚期深切河道联合控制,形成透镜状或板状铀矿体,铀成矿作用与区域油气逸散活动、挤压构造活动密切相关;铀矿石中CaO+Al_(2)O_(3)和P_(2)O_(5)与铀含量呈正相关,Co、Ni、Zn含量高,Fe^(2+)/Fe^(3+)总体小于0.8;各类砂岩中酸解烃含量均比较高,Th/U均小于2,表明赛汉组上段原生环境主要为红杂色的氧化环境,灰色含矿砂体主要是渗出还原成因;矿石中铀是以多种铀矿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黄铁矿-铀矿物型、地沥青包裹铀矿物型和微粒碎屑铀矿物型。赛汉高毕铀矿床主要为渗出成矿作用,赋存于深部的富含有机质和四价铀的流体沿贯通断裂或高角度不整合和下切河道运移至上部赛汉组上段氧化砂体中,流体被分解形成黄铁矿、富含铁铝等杂质的磷钙铀矿、地沥青,粒径大的地沥青将已先结晶的黄铁矿和富含铁铝等杂质的磷钙铀矿包裹其中,大部分铀矿物就位于较小的地沥青的外侧和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成矿 渗入成矿 成矿模式 赛汉高毕铀矿床 二连盆地
下载PDF
Early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Hengjian Uranium Deposit: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SIMS U-Pb Dating 被引量:1
12
作者 HE Sheng li ziying +4 位作者 GUO Dongfa WANG Yongjian ZHANG Chuang GUO Jian FAN Zeng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12-213,共2页
Objective The Hengjian uranium deposit is a typical hydrothermal deposit in the Xiangshan uranium ore field.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ges of the Xiangshan deposits are poorly constrained,and only a few mineralizatio... Objective The Hengjian uranium deposit is a typical hydrothermal deposit in the Xiangshan uranium ore field.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ges of the Xiangshan deposits are poorly constrained,and only a few mineralization ages using the pitchblende U–Pb method have been published.These ages are commonly discordant and dispersed for abundant inclusions and an open U–Pb system.Zircon grains after stro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mmon Pb contents,and their U–Pb isochron ages recorded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event without interference of common Pb components.The Hengjian gray/grayish-green granite porphyry experienced strong alteration by hydrothermal fluids during the pervasiv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Xiangshan uranium ore field.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the Hengjian deposit may had different stages,and strong hydromicatization alteration occurred at a relatively early stage.Their altered zircon U–Pb isochron ages possibly represent relatively early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Xiangshan uranium deposits.Altered zircon grains from the Hengjian granite porphyry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SIMS)U-Pb method in this study,and U–Pb isochron ages were measured to constrain the relatively early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Hengjian uranium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SIMS U-PB DATING EARLY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Hengjian Uranium Deposit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隆升与中国西北及中亚邻区砂岩铀成矿作用
13
作者 李子颖 郭强 +2 位作者 秦明宽 蔡煜琦 郭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59,共24页
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是现今地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在中国西北部及邻区中亚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盆地和山脉体系,且在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产生了世界著名的砂岩型铀矿集中区,探明的铀资源量以百万吨计。文章研究探讨了青藏... 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是现今地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在中国西北部及邻区中亚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盆地和山脉体系,且在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产生了世界著名的砂岩型铀矿集中区,探明的铀资源量以百万吨计。文章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碰撞隆升与中国西北及中亚邻区盆山形成过程和特点、对沉积盆地建造响应和改造影响,构造沉积演化与砂岩铀矿形成的关系,阐述了不同类型砂岩铀矿的特点和模式、砂岩铀成矿事件、时空分布规律。青藏高原碰撞隆升演化对砂岩铀矿形成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中亚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形成大规模砂岩铀矿,且深度较浅,浅层的砂岩型铀矿是勘查的重点。中国环青藏高原造山带受影响较大,浅部和深部砂岩型铀矿均是下一步勘查的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隆升 砂岩铀矿 沉积盆地 青藏高原 中亚地区
下载PDF
On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Latin America Policy
14
作者 li ziying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0年第6期116-130,共15页
Unlike his predecessor George W.Bush whose Latin America policy is characterized with strong unilateralism,President Obama,while putting Latin America higher on his foreign policy agenda,has adopted an accommodating a... Unlike his predecessor George W.Bush whose Latin America policy is characterized with strong unilateralism,President Obama,while putting Latin America higher on his foreign policy agenda,has adopted an accommodating approach to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美国总统 外交政策 拉美国家 布什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Beijing Line 10 Subway Living Circle Based on Multi-source Big Data
15
作者 SUN Shuai li zi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In the first-tier cities,subwa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life focus of people’s daily travel activities.By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I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round Metro Line 10,using GIS to q... In the first-tier cities,subwa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life focus of people’s daily travel activities.By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OI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round Metro Line 10,using GI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urrounding formats of subway stations,discussing the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subway stations,and discus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functions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is paper provided guidance and adv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ource big data Subway living circle BEIJING GIS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Security
16
作者 SUN Shuai GAO Debin li zi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4期33-38,共6页
Taking 5 types of cases affecting public security in District B of City A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cases in diffe... Taking 5 types of cases affecting public security in District B of City A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cases in different cases.The paper collected cases from 2018 to 2020 in the study area,extracted effective information through BML,combined cluster analysis and OLS analysis,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generate cases according to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nd criminal geography.It was concluded that case occurr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correlated in District B of City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security CASE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物源定量分析研究
17
作者 刘持恒 李子颖 +4 位作者 贺锋 张字龙 李振成 凌明星 刘瑞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99,共20页
下白垩统是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的一个重要构造层,同时也是近年来新发现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层位。恢复该时期的源汇系统对认识燕山运动晚期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构造沉积响应、古气候转变和盆地内砂岩铀矿的富集规律均有较大的帮助。本文... 下白垩统是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的一个重要构造层,同时也是近年来新发现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层位。恢复该时期的源汇系统对认识燕山运动晚期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构造沉积响应、古气候转变和盆地内砂岩铀矿的富集规律均有较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进行古流向测量、不同层位碎屑锆石U-Pb测年,优化周缘潜在物源区锆石U-Pb年龄数据集的汇编方案,定量计算出各物源区对盆内的碎屑贡献比例,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白垩世的源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中碎屑锆石具有1.79~1.64 Ga、2.02~1.82 Ga和2.58~2.45 Ga 3个稳定的前寒武纪年龄峰值,以及336~257 Ma和476~425 Ma两个稳定的显生宙年龄峰值。定量的物源分析结果表明,阴山、狼山、桌子山贺兰山和阿拉善地区以不同的贡献比例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具多物源同时供给的特征。阴山在整个早白垩世一直是主要的物源供给区,与狼山共同向盆地内部提供河流相沉积。阿拉善地区则通过原地风蚀将物质从桌子山北部和贺兰山顶以风沙搬运的方式带入鄂尔多斯盆地,在洛河罗汉洞沉积期共同构成了研究区风成与水成交替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锆石U-PB年龄 物源分析 古流向 砂岩型铀矿 源汇系统
下载PDF
松辽盆地乾安地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天文旋回识别及对铀矿化砂岩沉积时代的限定
18
作者 王君贤 李子颖 +4 位作者 邢作昌 刘军港 史清平 田明明 贾立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2-190,共9页
旋回地层学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是沉积学量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松辽盆地乾安地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四方台组具有40.2、10.6~13.1、3.... 旋回地层学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是沉积学量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松辽盆地乾安地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四方台组具有40.2、10.6~13.1、3.6~3.8、1.79~2.4 m的沉积旋回,旋回周期之比近似晚白垩世天文轨道周期之比20∶5∶2∶1,对应沉积旋回周期依次为405 ka长偏心率、约106 ka短偏心率、约38 ka斜率和约21 ka岁差。相关系数法(COCO)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四方台组地层沉积速率约为9.78 cm/ka,与该天文周期相吻合。对应于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的沉积旋回进行滤波,识别出8个沉积旋回,利用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对GR数据序列进行天文调谐进而建立浮动天文年代标尺,获得四方台组的沉积持续时间为3.23 Myr。以盆地北部松科-1井白垩纪明水组和四方台组年代地层格架为参考,确定了研究区含铀砂体的沉积时限,乾安地区铀矿化砂岩发育在四方台组下部,砂体沉积时限约为((75.36~76.09)±0.40)Ma。研究结果表明,旋回地层学分析可以有效应用于砂岩型铀矿勘探层系,并可准确圈定含铀矿砂岩层系沉积时限,是区域目的层系识别与对比、勘探靶区圈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四方台组 旋回地层 年代标尺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保康地区钻孔铀矿化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19
作者 董守政 李子颖 +3 位作者 蔡煜琦 刘军港 张云龙 贾立城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7-393,共17页
松辽盆地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一。文章以松辽盆地保康地区姚家组下段为主要研究目标层,采用地球化学和光谱学,针对赋矿砂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和有机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保康地区铀矿化特征和成矿前景。分... 松辽盆地是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一。文章以松辽盆地保康地区姚家组下段为主要研究目标层,采用地球化学和光谱学,针对赋矿砂岩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和有机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保康地区铀矿化特征和成矿前景。分析结果显示:保康地区矿化段具有脱Si,富Fe、Mn的特征,并且更加富集S和TOC;与铀相伴生的微量元素有Co、Ni、Mo、Cd、Re、Tl、Zr等,其中Mo、Cd、Re富集相对更加强烈,并且与铀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保康地区姚家组下段矿化样品δ^(34)S值为-17.7‰~-2.7‰,低于非矿化样品,说明黄铁矿中硫的主要来源为有机物热解(TDS);光谱学特征显示,样品中的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高,与腐殖酸有一定相似性,推测是由深部烃源岩层演化而来的。综合分析铀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特征,认为保康地区铀矿化特征符合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球化学 激光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保康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古构造指示的构造-沉积过程及砂岩型铀成矿意义
20
作者 刘持恒 李子颖 +4 位作者 贺锋 李西得 刘坤鹏 李元昊 张字龙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多期构造作用下,引起了盆地内部地层的变形和叠加。因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沉积与铀成矿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多期构造作用下,引起了盆地内部地层的变形和叠加。因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沉积与铀成矿过程。文章利用钻孔分层数据和地震剖面解释成果,采用了单一岩性逐步回剥的算法进行地层去压实校正,参考了前人的剥蚀量数据,从而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特征。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图显示,在该时期下白垩统中并不存在现今的天环坳陷结构,华池环河组的顶面古构造特征与下部层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现象表明,华池环河组和罗汉洞组之间存在明显的二级层序界面,其转变的动力背景可能源自六盘山裂谷盆地的初始裂陷和相应的岩浆侵位作用。天环坳陷结构的初步形成可追溯到晚侏罗世末的挤压改造,在中新世晚期再次经历了叠加改造并最终定型。研究区的古构造条件及其演化过程指示了该区域存在“渗出”铀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构造 砂岩型铀矿 构造演化 层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