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河西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一丹 姚晓军 +1 位作者 李宗省 胡家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河西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优先区,而且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段,开展该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评估及驱动力定量分析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综合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河西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优先区,而且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段,开展该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评估及驱动力定量分析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综合作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MOD17A3产品数据、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R-贡献率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河西地区植被NPP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覆被和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西地区耕地、水域和居民建筑用地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而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且2010年后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整体动态度显著提高,其中,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主导了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换。(2)河西地区整体植被NPP呈增长趋势,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的变化斜率分别为0.86和1.29,且植被NPP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3)2000—2020年河西地区LUCC对植被NPP的影响逐渐增大,且气候变化对植被NPP的贡献率普遍高于LUCC,但二者对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所起的作用不同,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植被NPP影响因子以气候变化为主导,未利用土地和居民建筑用地的植被NPP影响因子逐步以LUCC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河西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高向龙 冯起 +3 位作者 李宗省 邓晓红 薛健 张百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074-7086,共13页
水源涵养作为三江源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推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模块,结合影子工程法,分析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利用耦合度模型探究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与其影响要素... 水源涵养作为三江源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推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模块,结合影子工程法,分析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利用耦合度模型探究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与其影响要素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1981—2020年三江源的水源涵养价值呈整体上升趋势,平均值为1562.07亿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区域的单元水源涵养价值表现为:澜沧江源>黄河源>长江源。(2)降水量与水源涵养价值在各时段内均存在正相关性,2010年前,降水量与水源涵养价值的相关性显著,2010年后,相关性不显著,水源涵养价值对降水的响应降低。(3)林地和草地的单位水源涵养价值高于区域平均值,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水源涵养单位水源涵养价值较低。林草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是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上升的重要因素。(4)三江源人均水源涵养价值呈波动变化趋势,多年均值为25.02万元/人;三江源区域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速显著高于水源涵养价值增速,水源涵养价值与GDP的比值由15.48下降至2.89,水源涵养价值乘数显著下降,水源涵养稀缺性上升。(5)水源涵养价值与各要素间的耦合度由濒临失调转为初级耦合状态,相互作用逐渐变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气温升高,会成为限制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推动未利用地转化为生态地类,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固提升。此外,三江源区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改变过去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拓展多产业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水源涵养价值 InVEST模型 驱动因素 耦合度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百婷 李宗省 +3 位作者 冯起 陆志翔 张百娟 程文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87-4202,共16页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而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亟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而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亟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开展研究以服务后期生态环境建设。基于此目的,使用1990—2020年祁连山地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测算了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了其动态变化过程,并明确了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草地和荒漠是祁连山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水域>湿地>耕地>荒漠>草地>林地。草地和耕地以及草地和荒漠相互转化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2)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持续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7231.3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836.07亿元,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主体主要为水域、草地和林地,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反映了调节服务是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3)水域、草地和湿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是近3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1990—202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的敏感性总体呈增加态势(1.48%—7.91%),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逐步增强。系统揭示了过去30年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联系,重点阐释了水域、草地、林地和湿地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为祁连山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保护管理等提供基础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模型 祁连山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草甸非生长季碳水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文豹 辛惠娟 +3 位作者 李宗省 张瑜 唐彪 徐崇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88-696,共9页
高寒草甸作为主要的高寒生态系统之一,其非生长季的碳水平衡地位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季节碳水通量的环境驱动因素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基于涡动观测与气象梯度塔,探讨祁连山高寒草甸非生长季(2022年11月—2023年4月)的碳... 高寒草甸作为主要的高寒生态系统之一,其非生长季的碳水平衡地位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季节碳水通量的环境驱动因素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基于涡动观测与气象梯度塔,探讨祁连山高寒草甸非生长季(2022年11月—2023年4月)的碳水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整个非生长季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co)分别为-18.0574mg CO_(2)·m^(-2)、27.3565 mg CO_(2)·m^(-2)和9.2991 mg CO_(2)·m^(-2)。总蒸散发(ET)为74.8762 mm,比总降水量低15.0762 mm,该生态系统水循环较为平衡。在非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度是影响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的主要因素。而相对湿度、降水和净辐射是影响非生长季蒸散发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祁连山高寒草甸非生长季的二氧化碳通量和水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该地区碳收支过程和水平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蒸散发 涡度相关 高寒草甸 非生长季
下载PDF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missile based on suboptimal method 被引量:4
5
作者 li zongxing ZHANG R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700-710,共11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to address nonlinear missile body kinematics based on the suboptimal control theory.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suboptimal time-varying sliding surface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a time-varying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to address nonlinear missile body kinematics based on the suboptimal control theory.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suboptimal time-varying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boptimal control law ar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state-dependent Riccati equation analytically.Then,the Lyapunov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otion trend in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validated.The suboptimal control law is transformed to the form of pseudo-angle-of-attack feedback.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control law can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optimal control Riccati equation analytic solution sliding mode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下载PDF
Indosinian Supergene Karsts in the Qaidam Basin,NW China:Evidence from Paleo-tectonics,Paleoclimates and Paleo-fluids
6
作者 li zongxing PENG Bo +5 位作者 QI Kening liU Dapeng MA Yinsheng ZHANG Wang HU Junjie WANG Jiaq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86-399,共14页
In the Qaidam basin,Northwest China,karstic fissures and caves are developed in many places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Chengqianggou Fm.and Huaitoutala Fm.and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Keluke Fm.,in which are found typi... In the Qaidam basin,Northwest China,karstic fissures and caves are developed in many places of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Chengqianggou Fm.and Huaitoutala Fm.and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Keluke Fm.,in which are found typical karstic marks.Several suites of transgressive carbonate rocks formed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 epoch are preserved as reservoir properties in the Qaidam basin,with paleokarst-related cave-fractured diagenetic structures,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cavefractured development.Carbonate and clastic samples covering or infilling caves and fractures in Carboniferous str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to focus on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karst and infilling materials.Based on this study of the Caledonian diagenetic sequence,and bitumen-infilled inclusion temperature and burial history,there existed a continuous atmospheric freshwater leaching process,which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supergene paleokarsts.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of the tectonic setting,plate paleolatitude and river development intensity also proves that there was abundant rainfall during the Indosinian period,after which the strata undergo a shallow burial process.Because Indosinian period is earlier than the key timing of hydrocarbon-generat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this kind of karst reservoir has potential significance for oil-gas resources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resources geochemistry karst CARBONIFEROUS between Triassic and Jurassic Qaidam basin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过渡型烃源岩有机质组成及生烃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施辉 李宗星 +6 位作者 彭博 孙玉琦 张浩 杨元元 胡俊杰 方欣欣 魏小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96,共1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交互混积型储层中获得良好油气发现,但该层段内烃源岩海陆混合型生物有机质组分及类型、生烃差异性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选择尕海南山南坡柏树沟剖面克鲁克组烃源岩开展有机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欧南凹陷上石炭统克鲁克组海陆交互混积型储层中获得良好油气发现,但该层段内烃源岩海陆混合型生物有机质组分及类型、生烃差异性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选择尕海南山南坡柏树沟剖面克鲁克组烃源岩开展有机地球化学、XRD、岩石薄片、SEM等分析测试,研究了岩性及组分、丰度质量及类型、可溶有机质族组分及生烃母质等,结果表明:克鲁克组烃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原始生烃能力强,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残留腐殖型(Ⅲ型)为主的干酪根,可溶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母质(Ⅱ型),反映出海陆两相混源生物有机质的特征,海相有机质在前次生烃过程中对生烃量的贡献相对高于陆源生物。大量放射虫等浮游硅质生物是克鲁克组烃源岩海相有机质的主要组分,是海相干酪根的主力生烃物质;晚石炭世,欧南凹陷南部古陆和北部海槽分别向凹陷提供陆相高等植物和海洋低等水生生物或富硅上升流,海相有机质的富集与硅质生物活动直接相关。该研究认识为探索石炭系有机质富集机制和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对区域性油气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有机质类型 生烃母质 柴达木盆地 克鲁克组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玉辰 李宗省 +3 位作者 张小平 杨安乐 桂娟 薛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9-233,共15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其生态功能不可忽视。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其生态功能不可忽视。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土地利用、矿产开采和旅游发展数据,利用泰尔-森趋势分析(Theil-Sen趋势分析)、曼-肯德尔检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土地转移概率矩阵和多元残差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的植被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内NDVI和NPP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0053/a和0.0014/a;(2)祁连山国家公园内NPP提高、降低和稳定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87.29%、0.40%和12.30%。降低区域零星分布于整个国家公园,其中在走廊南山和冷龙岭交汇处,靠近甘青两省交界边缘分布最为集中。提高区域分布广泛,尤其以国家公园东部最为明显;(3)祁连山国家公园NDVI与气温呈现显著正相关区域约占40.18%,与降水呈现正相关区域约占25.70%,气温上升、降水增多促进了国家公园植被生长,适宜的水热组合对植被生长更有利;(4)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约有28.91%矿业、旅游和水电站在整改、规范之后植被生长状况仍较差,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成效显著,近3年林地、草地面积增多。(5)祁连山国家公园大部分植被覆盖变化是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归一化指数(NDVI) 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烃特征:来自天然气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施辉 胡俊杰 +3 位作者 杨元元 李宗星 张浩 方欣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82,共11页
推进柴达木盆地东部(以下简称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进程亟待明确其烃类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及其生成过程。为此,通过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测试,探讨了柴东地区欧南凹陷2口关键井上石炭统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上... 推进柴达木盆地东部(以下简称柴东地区)上石炭统油气勘探进程亟待明确其烃类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及其生成过程。为此,通过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测试,探讨了柴东地区欧南凹陷2口关键井上石炭统天然气的成因与来源,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上石炭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生烃过程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上石炭统天然气中烃类气平均含量为94.51%,非烃气平均含量为5.49%,干燥系数介于0.28~1.00,干气为主,湿气仅发育于上石炭统浅层,深层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②浅层气甲烷碳同位素明显偏轻,乙烷碳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分布范围大,低碳烷烃以腐泥型干酪根初次热解为主,早期产出的液态烃经微生物降解形成生物甲烷,高碳烷烃与原油裂解作用密切相关,腐殖型干酪根初步热解的煤成气多以吸附态形式赋存;③深层低碳烷烃为裂解反应较充分的原油裂解气混入部分煤型游离气,高碳烷烃可能与腐泥型干酪根二次活化裂解有关;④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不仅存在干酪根热降解有机成因类型,也发育碳酸盐矿物化学反应释放的无机成因类型。结论认为,上石炭统烃源岩混合了海洋、陆地两种环境来源的生物有机质,海相腐泥型有机质因热化学活化能低而优先进入生烃门限生成液态烃及伴生油型湿气,原油裂解和陆相腐殖型干酪根生气在高成熟阶段逐步启动,在过成熟阶段2种生气机制的作用愈发突显,残余腐泥型干酪根也因高温条件发生二次活化裂解并生成少量高碳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上石炭统 海陆过渡相 烃源岩 生烃演化 天然气 碳同位素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定量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安乐 张小平 +2 位作者 李宗省 李玉辰 南富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4-1792,共9页
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研究其植被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的MOD17A3遥感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 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研究其植被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的MOD17A3遥感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态势及其与降水、气温和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NP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其多年平均值为113.14 g C m^(-2)a^(-1),年均增长量达1.41 g C m^(-2)a^(-1);(2)植被NPP与降水、气温均呈正相关,其中降水对植被NPP影响更为显著;(3)人类活动区植被NPP总体呈增加趋势,与2016年相比,2019年人类活动区植被NPP增加的面积占87%,植被NPP降低的面积占13%;(4)在植被恢复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恢复分别解释了92%和8%;在植被退化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退化分别解释了29%和71%。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祁连山国家公园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残差分析
下载PDF
多年冻土地下水及其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发 李宗省 +2 位作者 贡觉扎西 桂娟 周慧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9-1803,共15页
冻土的低渗透性改变了地表水下渗,导致寒区流域产汇流过程发生改变;其季节冻融及引起的活动层深度变化,改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调蓄流域储水量。过去数十年,气候变暖引起冻土退化重塑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改变了地下水热状况;而多年冻土... 冻土的低渗透性改变了地表水下渗,导致寒区流域产汇流过程发生改变;其季节冻融及引起的活动层深度变化,改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调蓄流域储水量。过去数十年,气候变暖引起冻土退化重塑了寒区水文地质环境、改变了地下水热状况;而多年冻土退化的后果是其所含有的固态冰向液态地下水转化,进而改变多年冻土地下水的时空模态、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基础,影响多年冻土的碳汇功能,以及释放封存于其内的温室气体并进一步加速气候变化。尽管水化学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冻土地下水补径排和循环机理的理解,但冻土区恶劣的环境和直接监测地下水的困难,仍然使冻土地下水研究存在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多年冻土地下水相关文献,刻画了多年冻土地下水的时空模态,探讨了冻土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水化学方法应更加侧重于冻土地下水动态,数值模拟应更加侧重于地下水热过程。另外,还整合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年冻土地下水变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描述了从补给区-排泄区、冻土融化起始-长期退化至消失过程中地下水的赋存、补径排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尝试性探讨了冻土地下水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以期为多年冻土地下水水文、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地下水 水化学 冻土地下水模型 冻土退化 生态水文效应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隆升——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12
作者 王嘉琦 施炜 +1 位作者 李宗星 钟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91-2406,共16页
随着印度与欧亚板块在新生代的持续碰撞,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发生了强烈的地壳缩短变形,形成了一系列北西西走向山脉。由于缺乏系统的沉积学研究,盆地东北缘一系列山脉隆升过程存在不同认识。笔者等选取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怀头他拉剖面,对中... 随着印度与欧亚板块在新生代的持续碰撞,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发生了强烈的地壳缩短变形,形成了一系列北西西走向山脉。由于缺乏系统的沉积学研究,盆地东北缘一系列山脉隆升过程存在不同认识。笔者等选取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怀头他拉剖面,对中新统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及中新统—上新统狮子沟组采集碎屑锆石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测试。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脉隆升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碎屑锆石Th/U值介于0.03~3.3之间,以岩浆锆石为主。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00~300 Ma、400~500 Ma、750~950 Ma、1.6~2.0 Ga以及2.2~2.5 Ga共5个年龄段。结合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图分析表明:上油砂山组沉积中期(14.8~12.5 Ma),研究区发生一次物源转换,指示研究区南边的埃姆尼克山发生隆升,成为研究区物源地。狮子沟组沉积早期(8.6~7.0 Ma),研究区物源再次发生变化,表明南祁连山发生快速隆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据此,笔者等提出青藏高原北东向生长导致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构造隆升依次向北东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新生代 构造隆升 锆石U-Pb年龄 物源分析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vaporating Under the Clouds on the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ibetan Plateau and Arid Region of China 被引量:1
13
作者 GUI Juan li zongxing +3 位作者 DU Fa ZHANG Baijuan XUE Jian CUI Qi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64-778,共15页
Consider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is valuable for investigat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Therefore,correcting the measure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under below-cloud evaporation is necessary... Consider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is valuable for investigat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Therefore,correcting the measure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under below-cloud evaporation is necessary.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e underlying processes affecting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could help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ter cycle.The transitivity between monsoonal and arid climates was reflected by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falling raindrops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a typic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ibetan Plateau and arid region of China.Considering 1310 precipitation event-scale samples,based o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method,the mean below-cloud evaporation rate(f)in the study area was measured as 12.00%during the summer half-year(May-October).The evaporation rate on the northern slopes(12.70%)of the Qilian Mountains in Chi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southern slopes(9.98%).The transition between monsoonal and arid climates was reflected in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falling raindrops during precipitation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of China.Below-cloud evaporation contributed to a noticeable enrichment of stable isotopes in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study area.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δ^(18)O enrichment rate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of China from May to October was 29.18%,23.35%,25.60%,22.99%,31.64%,and 14.72%,respectively.For every 1.00%increase in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raindrops in Qilian Mountains of China,th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isotope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louds to the ground increased by 0.92‰;however,with an evaporation rate of<5.00%,for every 1.00%increase in the evaporation rate of raindrops the 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isotope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louds to the ground increased by 1.00‰could also be observed.Furthermore,altitud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below-cloud evapo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ow-cloud evaporation stable isotopes transition zone Qilian Mountains of China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意蕴、文明特征及实践要求——以“美好生活”为视角
14
作者 李宗省 王庆西 《大连干部学刊》 2023年第6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科学概念,有着深刻的辩证意蕴、文明特征和实践要求。从辩证意蕴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变”与“不变”两个维度的高度统一,其前进方向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从文明特征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科学概念,有着深刻的辩证意蕴、文明特征和实践要求。从辩证意蕴上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变”与“不变”两个维度的高度统一,其前进方向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从文明特征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生活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活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活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境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视野和内在特质。从实践要求看,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推进实现“美好生活”必须弘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必须发扬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作风;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补足短板,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注意工作方法,树立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辩证意蕴 文明特征 实践要求 美好生活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双重意蕴
15
作者 李宗省 《大连干部学刊》 2023年第12期23-29,共7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明晰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意蕴。从理论意蕴上讲,“美好生活”强调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奋斗实现美好生活、实干通往美好生活;从实践意蕴上看,“美好生活”强调坚持幸福指向,始终致力于推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明晰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意蕴。从理论意蕴上讲,“美好生活”强调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奋斗实现美好生活、实干通往美好生活;从实践意蕴上看,“美好生活”强调坚持幸福指向,始终致力于推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致力于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之路;强调坚持共同富裕,始终致力于不断实现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理论意蕴 实践意蕴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与隆升历史--多种古温标与沉积学证据的制约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奎 李宗星 +4 位作者 施小斌 魏小洁 任自强 杨小秋 彭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3-1421,共19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周缘造山带内保存有较完整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记录,但盆地内至今仍未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为探讨柴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有无沉积及隆升历史等关键地质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古温标法恢复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随后,通过物... 柴达木盆地东部周缘造山带内保存有较完整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记录,但盆地内至今仍未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为探讨柴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有无沉积及隆升历史等关键地质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古温标法恢复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随后,通过物源分析法获得印支期柴东北缘隆升的沉积学证据.结果表明,印支运动前,柴东地区残留石炭系顶界面埋深普遍超过2500m,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为2100~4300m,剥蚀量从南往北逐渐减小.柴东地区曾沉积了2000~3000m的二叠系-三叠系,随后被整体剥蚀.晚二叠世以来,随着古特提斯洋往北俯冲,盆地周缘开始隆升.早三叠世柴东北缘经历了一次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并为宗务隆南缘的隆务河群砾岩沉积提供物源.中三叠世海水往北和往东退出研究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地体强烈碰撞挤压使得东昆仑-柴达木地体下地壳显著缩短和增厚,柴东地区被整体抬升,并且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古地貌格局,在古气候与水系作用下,二叠系-三叠系与部分石炭系被全部剥蚀并搬运至宗务隆、南祁连及松潘-甘孜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 晚海西-印支期 剥蚀量 隆升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演变过程:来自化学风化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俊杰 马寅生 +4 位作者 吴祎 李宗星 彭博 魏小洁 刘大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7,共10页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陆相地层记录了该时期一系列重大的构造气候环境耦合演化事件,然而针对该套地层的古气候、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还很薄弱。为了恢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文章研究对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标准剖面的...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陆相地层记录了该时期一系列重大的构造气候环境耦合演化事件,然而针对该套地层的古气候、古风化作用等方面研究还很薄弱。为了恢复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文章研究对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标准剖面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综合采用多种化学风化指数判定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条件及演变过程。元素比值(Rb/Sr、K/Na、Na/Al和Na/Ti)和化学风化指数(CIA、CIW、PIA和ICV)均显示,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化学风化过程和古气候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早侏罗世早中期和中侏罗世中期,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古气候处于温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早侏罗世晚期和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受到区域降水减少影响,盆地化学风化作用显著减弱,整体处于干旱、半干旱环境。以上结果与前人基于沉积物和植物群面貌研究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过程相吻合,为盆地及区域陆相侏罗纪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相对完整而连续的地球化学证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纪 古气候变化 化学风化指数
下载PDF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成林 张禹 +6 位作者 杨晟颢 李宗星 田继先 彭博 马寅生 杨元元 孔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5-307,共13页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键参数的确定采用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等多种方法,利用油气运移聚集模拟和不同运聚单元资源量计算结果划分有利勘探区带,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评价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上石炭统发育有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等4类烃源岩,下石炭统发育泥岩和泥灰岩等2类烃源岩;上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克鲁克组多数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TOC含量分别为大于1.0%、6.0%~10.0%、大于60%、大于0.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少量的Ⅰ型,成熟度均已达到成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石炭系发育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并发育有多套盖层,生储盖组合类型有自生自储自盖式、下生上储上盖式和上生下储上盖式,石油地质条件总体较好;石炭系主要生烃时期为石炭纪晚期—三叠纪中期,生烃高峰时期为二叠纪中期—三叠纪中期;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的油气资源量达到3.83×108 t(油当量),石油资源量为1.63×108 t,天然气资源量为2760.21×108 m 3,油气主要分布于欧南凹陷和欧龙布鲁克凸起两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坳陷 石炭系 烃源岩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博 刘成林 +5 位作者 祁柯宁 刘大鹏 王嘉琦 李宗星 马寅生 胡俊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泥盆系/石炭系是广泛的不整合界面。在我国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呈现明显的沉积分异,这种差异代表着晚泥盆世以来沉积环境巨大变迁。为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本次利用岩石学研究手段,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 泥盆系/石炭系是广泛的不整合界面。在我国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呈现明显的沉积分异,这种差异代表着晚泥盆世以来沉积环境巨大变迁。为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本次利用岩石学研究手段,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的岩石组合、分布及岩相对比,刻画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沉积物质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质背景讨论了沉积物质分布差异内在因素。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物质特征、古地貌特征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尽管二者存在沉积间断,但早石炭世早期沉积物质仍呈现对前者地貌特征的继承性。受加里东末期南北向应力作用影响,晚泥盆世区内地貌开始呈现南北分异的格局,发育冲积扇火山为特征的沉积体系。早石炭世早期地貌格局呈现更为清晰的继承性,其沉积岩石基本组分与晚泥盆世相似。但造山作用减弱使夷平作用主导,加之气候进一步湿润使其又有所不同,岩石组合自底部氧化色向上演化成灰色、灰黑色,岩相从辫状河转变为混积潮坪,并伴有小规模海侵成因泥灰岩,含生物泥灰岩夹层。早石炭世晚期更多表现为差异性大于继承性,至早石炭世晚期,夷平作用结束。受全球性大规模海侵以及全球冰雪消融、气候回暖、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扩张和海水向北漫至该区影响导致全面海泛。加之此时柴达木地处低纬度地区温暖气温有助于海洋生物繁盛,最终促使柴东地区大规模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泥盆统—下石炭统 沉积分异 主控因素 继承式沉积
下载PDF
影响保山氢气测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20
作者 刘翔 付虹 +1 位作者 李琼 李宗兴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53-54,共2页
地震学家与工作者一直认为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断裂带裂隙发育广泛,是流体运移和聚集的有利通道和场所。因此,在我国的许多断裂带上或附近布设了大量前兆观测台站,捕捉断层活动的信息,以此作为预测破坏性地震的重要依据。由于... 地震学家与工作者一直认为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断裂带裂隙发育广泛,是流体运移和聚集的有利通道和场所。因此,在我国的许多断裂带上或附近布设了大量前兆观测台站,捕捉断层活动的信息,以此作为预测破坏性地震的重要依据。由于气体具有迁移速度快、穿透能力强的特点,观测断层中气体(如:气Rn、H2、气Hg等)浓度的变化作为反映地震活动水平强弱的重要手段。氢在大气圈中的含量很低,但地球深部却存在大量的氢,到中下地幔和地核则主要是H、H2和氢化物,近年来氢气的观测与预测工作逐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 气测值 地震活动水平 保山 断层活动 前兆观测 破坏性地震 地震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