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MoS_(2)纳米片剥离油膜机理研究
1
作者 梁拓 王绘鹏 +5 位作者 何琛 杨昌华 屈鸣 侯吉瑞 杨二龙 柏明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但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球形纳米材料的性能上,对于二维片状纳米材料的研究甚少。自主合成了两亲性MoS_(2)片状纳米材料(活性MoS_(2)纳米片)用于大幅度提高水驱后原油采收率,针对活性MoS_(2)纳...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但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球形纳米材料的性能上,对于二维片状纳米材料的研究甚少。自主合成了两亲性MoS_(2)片状纳米材料(活性MoS_(2)纳米片)用于大幅度提高水驱后原油采收率,针对活性MoS_(2)纳米片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规律进行系列研究,阐明了活性MoS_(2)纳米片对固体表面油膜的作用机理。基于气-水-固相接触角的测量,明确了油湿性石英片在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中浸泡120 h后,水滴平衡接触角保持90°不变,石英片表面由油湿转变成中性润湿;地层水和质量分数为0.15%的SiO_(2)纳米流体均无法使油膜在固体表面产生楔形膜,而质量分数为0.005%的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可在油-水-固接触区域形成明显的楔形膜,产生结构分离压力,最终剥离固体表面油膜。研究发现,在质量分数为0.005%的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中,油膜在固体表面的收缩过程中会形成内、外两条接触线,内、外接触线的收缩速度分别是0.6617×10^(-5)和8.5817×10^(-5)cm/s;从热力学角度计算出油膜在收缩过程中油-水-固混合体系Gibbs自由能的增量呈负增长,证明油膜在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中的收缩是自发进行的。该项研究成果说明质量分数为0.005%的活性MoS_(2)纳米片驱油体系具有高效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MoS_(2)纳米片 结构分离压力 润湿性 Gibbs自由能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镁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斌 孙云霞 +2 位作者 梁拓 李天 杨长林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203-220,共18页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基复合材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塑性的降低,而且其室温断裂伸长率通常低于5%,这严重制约了该材料的工业...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基复合材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塑性的降低,而且其室温断裂伸长率通常低于5%,这严重制约了该材料的工业推广与应用。而现有的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强塑性理论不完善是目前导致其强塑性难以同时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完善镁基复合材料强塑性机理、突破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瓶颈成为其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总结了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与增强体、主要的制备技术、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应的强韧化机理,提出了镁基复合材料强塑性调控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力学性能 强塑性调控
下载PDF
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研究进展
3
作者 屈鸣 孙海童 +5 位作者 梁拓 闫婷 侯吉瑞 焦红岩 邓嵩 杨二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纳米颗粒具有尺寸极小、比表面积极大且用量极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油气藏开发,但有关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毛管数、润湿性、温度及净有效压力等因素对纳米流体驱前后相渗曲线形状的影响,对构建相... 纳米颗粒具有尺寸极小、比表面积极大且用量极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油气藏开发,但有关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毛管数、润湿性、温度及净有效压力等因素对纳米流体驱前后相渗曲线形状的影响,对构建相渗曲线的数学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并结合纳米流体特性优选了适用于纳米流体的相渗曲线获取方法。该研究可为纳米流体相渗曲线的准确获取、相渗数值模型的建立及纳米流体驱油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纳米流体 相对渗透率曲线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和应用进展
4
作者 梁拓 杨昌华 +3 位作者 张衍君 黎盼 屈鸣 侯吉瑞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3年第4期29-41,共13页
针对传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溶液在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存在黏度保留率低、吸附损耗量大等问题,介绍了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纳米流体稳定性的评价手段;综... 针对传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溶液在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存在黏度保留率低、吸附损耗量大等问题,介绍了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领域中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纳米流体稳定性的评价手段;综述了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六大主要机理,包括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性、降低原油黏度、提高泡沫稳定性、结构分离压力和降压增注;调研了目前纳米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油田现场应用进展,并提出了限制纳米流体矿场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一是缺乏高效开发非常规油藏的纳米驱油体系;二是关于二维片状纳米流体的研发、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及矿场先导试验三位一体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不成系统,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为解决纳米流体的实践推广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纳米驱油 提高采收率 合成与制备
下载PDF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惠宽 陈丽竹 +1 位作者 梁拓 侯斐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 目的分析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老年(年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老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42例患者,其中19例复发,复发率为45.2%。复发组19例,未复发组23例,两组房颤病程、左心房前后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前后径扩大(P=0.045)、房颤病程长(P=0.013)是老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前后径扩大、房颤病程长是老年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尽早手术可能有助于逆转心房重构,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老年人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裂缝中泡沫辅助气驱运移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屈鸣 侯吉瑞 +3 位作者 闻宇晨 梁拓 马什希 杨景斌 《石油科学通报》 2019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泡沫辅助气驱是缝洞型油藏极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作为缝洞型油藏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在岩溶成藏过程中以“等径”和“变径”形式发育。为了系统地研究泡沫辅助气驱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及驱油效果,本文设... 泡沫辅助气驱是缝洞型油藏极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作为缝洞型油藏流体的主要流动通道,在岩溶成藏过程中以“等径”和“变径”形式发育。为了系统地研究泡沫辅助气驱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介质中的流动特征及驱油效果,本文设计了不同开度的等径、变径裂缝相似模型和微观可视化模型,开展泡沫辅助气驱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小开度裂缝中,泡沫辅助气驱容易形成气液段塞,气体被微小压缩后易突破泡沫段塞形成气体优势通道;大开度裂缝中,泡沫以多个微小段塞的形式堆积,产生堆积叠加效应,驱油效果优于比小开度裂缝;在变开度裂缝中,泡沫段塞随裂缝开度变化而发生形变,泡沫堆积程度越高,则稳定性越强,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泡沫前缘有4种类型:微尺度泡沫伴随堆积型、小尺度泡沫堆积型、中尺度泡沫轻微变形型、大尺度泡沫严重变形型,它们的稳定性依次递减。在亲油性裂缝中,泡沫前缘气液界面的流动基本符合Poiseuille速度分布,随着弯曲液面附加压力不平衡逐渐加剧,气相逐渐突破气液界面的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模型 缝洞型油藏 裂缝开度 泡沫驱
下载PDF
2-D智能纳米黑卡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景斌 侯吉瑞 +5 位作者 屈鸣 闻宇晨 梁拓 吴伟鹏 赵梦丹 杨二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10,共6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透性差、孔喉狭小和岩层致密等特点,研制了片状2-D智能纳米黑卡驱油体系。研究了2-D智能纳米黑卡的微观结构、润湿性、界面性质、稳定性、乳化降黏性,通过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纳米黑卡浓度以及原油黏度...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透性差、孔喉狭小和岩层致密等特点,研制了片状2-D智能纳米黑卡驱油体系。研究了2-D智能纳米黑卡的微观结构、润湿性、界面性质、稳定性、乳化降黏性,通过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纳米黑卡浓度以及原油黏度对2-D智能纳米黑卡溶液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黑卡尺寸约为60 nm×80 nm×1.2 nm,其与油水界面形成"面-面"接触,界面作用极强。纳米黑卡比表面积大,能在水相中均匀分散,可发挥润湿反转、乳化降黏、降低界面张力、降压增注等多重功效。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纳米黑卡浓度和原油黏度对驱油效果均有影响。在岩心渗透率为25×10^(-3)μm^2、纳米黑卡加量为0.005%和原油黏度为25 mPa·s时,2-D智能纳米黑卡溶液的驱油效果较好,原油采收率增幅为18.10%。片状2-D智能纳米黑卡可充分发挥"智能找油"功能,适用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驱油效率。图10表2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智能纳米黑卡 低渗透油藏 智能找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2-D智能纳米黑卡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伟鹏 侯吉瑞 +4 位作者 屈鸣 闻宇晨 梁拓 杨景斌 赵梦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2-D智能纳米黑卡是一种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优势的片状纳米材料(尺寸为80×60×1.2 nm,比表面积约57 m^2/g)。本文使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的二维可视化模型,进行2-... 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2-D智能纳米黑卡是一种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优势的片状纳米材料(尺寸为80×60×1.2 nm,比表面积约57 m^2/g)。本文使用不同孔隙度、渗透率的二维可视化模型,进行2-D智能纳米黑卡微观驱替可视化实验。通过分析岩心渗透率、颗粒浓度和注入速率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在微观条件下该纳米材料的微观渗流机理和运移规律。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亲水亲油平衡性,能够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在两相界面产生楔形渗透压,形成微观回旋流,相对于以往如SiO2等球型纳米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接触性。2-D智能纳米黑卡可有效驱替地层剩余油,剥离微小孔喉壁面上的油膜,扩大低渗层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智能纳米黑卡 二维模型驱油 润湿反转 微观回旋流 楔形渗透
下载PDF
2-D智能纳米黑卡稳定乳状液的机理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拓 侯吉瑞 +5 位作者 屈鸣 闻宇晨 RAJ Infant 杨景斌 肖立晓 丁乙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7-304,共8页
为揭示二维纳米片状材料(黑卡)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扶余油田长春岭和三队区块原油为例,在水油体积比为7∶3的条件下,研究质量分数为0.005%的2-D智能纳米黑卡流体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稳定性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表征乳状液... 为揭示二维纳米片状材料(黑卡)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扶余油田长春岭和三队区块原油为例,在水油体积比为7∶3的条件下,研究质量分数为0.005%的2-D智能纳米黑卡流体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稳定性分析仪和界面流变仪表征乳状液稳定性大小和界面膜强度,通过观察乳状液的微观形状和粒径分布分析黑卡增强乳状液稳定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黑卡尺寸约为70×100(nm),厚度为0.65数1.2 nm。在原油和0.01%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的乳状液中加入黑卡后形成Pickering乳状液,乳状液的析水速度变慢,乳状液的稳定析水率从75.71%数78.57%降至65.71%数72.86%;乳状液稳定性提高,稳定性指数(TSI)值由4.73数5.64降至2.71数3.84;乳状液膜的强度增强,体系流变学特征由黏性转变为明显的弹性。黑卡作用的Pickering乳状液的背散射光曲线可分为乳状液破乳区、过渡区和乳状液聚并区3个区域。黑卡能改变稳定剂亲水-亲油平衡,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形成液滴尺寸为0.1数5μm大小的乳状液,大幅降低原油黏度。黑卡同时具有亲水-亲油两亲性质,可通过自吸附定向排布于液膜上,增加液膜强度,提高乳状液稳定性。图21表3参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智能纳米黑卡 Pickering乳状液 稳定性 扶余油田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研究状况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家瑞 刘冲 +5 位作者 詹新立 莫森 陈立艺 梁妥 马元 王泽群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759-2764,2771,共7页
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健康和经济困扰。结核杆菌是主要的结核致病菌,不同人群对结核抗酸杆菌的易感性不同。基因多态性作为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免疫与易感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较为重要,可... 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健康和经济困扰。结核杆菌是主要的结核致病菌,不同人群对结核抗酸杆菌的易感性不同。基因多态性作为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免疫与易感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较为重要,可通过影响人体对结核杆菌的识别与杀伤等作用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以及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尚无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关系的明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2-D纳米黑卡室内评价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矿场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拓 侯吉瑞 +2 位作者 屈鸣 张炜 吴文明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3期402-411,共10页
塔河油田是国内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针对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缝、洞介质发育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底水开发过程中易形成水锥;注水开发过程中,驱替介质易从裂缝窜进并产出,导致... 塔河油田是国内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针对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缝、洞介质发育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底水开发过程中易形成水锥;注水开发过程中,驱替介质易从裂缝窜进并产出,导致井间富集大量剩余油,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注气过程中,易发生气窜等问题。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自主合成了具有亲水—亲油性的纳米黑卡材料并开展了纳米黑卡调驱潜力室内实验研究。纳米黑卡具有95 nm横向尺寸,0.5~1.5 nm的厚度。借助Turbiscan多重光散射仪筛选出体系最稳定的纳米黑卡浓度为50 mg/L;室内静态实验证明纳米黑卡能够寻找油水界面并形成黑卡吸附层,改变界面性质。再者,当纳米黑卡浓度为50 mg/L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0.6 m N/m,将模拟油乳化成10~50μm的稳定乳状液,也能够将油湿石英片(116°)转变成中性润湿(91.2°)。根据二维可视化微观模型和细管模型证明纳米黑卡具有调驱的作用机理,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表明纳米黑卡流体可使驱油效率增加9.2%。基于室内评价结果,初步在塔河TK779井组开展纳米黑卡调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在注入4900 m^3纳米黑卡后(纳米黑卡浓度50 mg/L),三口邻井显著受效,注入井组受效井累计增油2233.9 t,平均含水从82%降低至25.7%。纳米黑卡调驱作为一种高效、低廉的调驱技术,有望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后期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黑卡 界面性质 乳化 润湿反转 调驱结合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下载PDF
有机解堵剂和非酸解堵体系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立晓 侯吉瑞 +4 位作者 李婕 张宁 张九然 梁拓 赵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8-664,共7页
稠油油藏黏度高,流动性差,开发过程中极易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机垢沉淀和无机固相堵塞,降低近井地带渗透率,导致地层产量急剧下降。针对渤中油田明化镇组D11和D34-H油井特殊的油藏物性和堵塞类型,通过沥青溶蚀、溶蜡和降黏实验等筛选出TC-... 稠油油藏黏度高,流动性差,开发过程中极易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机垢沉淀和无机固相堵塞,降低近井地带渗透率,导致地层产量急剧下降。针对渤中油田明化镇组D11和D34-H油井特殊的油藏物性和堵塞类型,通过沥青溶蚀、溶蜡和降黏实验等筛选出TC-4有机解堵剂,通过溶蚀碳酸钙、溶蚀黏土和岩心流动实验等评价DH-1非酸解堵体系的性能,并将其用于矿场试验。结果表明,TC-4有机解堵剂对沥青和石蜡的溶蚀能力及降黏效果较好,对储层的伤害小,适于解除有机堵塞;DH-1非酸解堵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和溶垢能力,对岩石骨架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原油的配伍性好,在运移过程中能及时破乳,适于解除无机固相堵塞。在D11井使用TC-4有机解堵剂、在D34-H井用TC-4有机解堵剂进行有机清洗和DH-1非酸解堵体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堵,两井的日产油量、日产液量和含水率基本恢复至解堵前水平。两种解堵体系均能较好地解除稠油油藏堵塞问题。图2表2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有机解堵剂 非酸解堵体系 采收率 渤中油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中的N2运移特征
13
作者 闻宇晨 屈鸣 +4 位作者 侯吉瑞 梁拓 马仕希 吴伟鹏 杨景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296,347,共7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极强,注气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为研究N2在裂缝中的驱油效果以及波及规律,在满足相似准则条件下利用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两套室内物理模型,研究N2在不同开度裂缝中的驱油效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裂缝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极强,注气开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方式。为研究N2在裂缝中的驱油效果以及波及规律,在满足相似准则条件下利用油藏地质资料设计制作两套室内物理模型,研究N2在不同开度裂缝中的驱油效果、波及路径和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度裂缝的驱油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毛管阻力和重力分异作用是影响N2波及路径主要因素。建立无量纲指数ω分析对比毛管力和重力分异作用的相对大小,预判N2在裂缝中的运移特征,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生产动态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裂缝 重力分异 毛管阻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circRNA在脊柱结核患者中表达的初步筛选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莫森 刘冲 +3 位作者 陈立艺 马元 梁妥 詹新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寻对脊柱结核有诊断及治疗价值的特异性环状RNA(circRNA)及分析其功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从中随机抽取3例脊柱结核患者和3... 目的:探寻对脊柱结核有诊断及治疗价值的特异性环状RNA(circRNA)及分析其功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从中随机抽取3例脊柱结核患者和3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RNA,进行circRNA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脊柱结核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随后提取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并用RT-PCR方法验证所筛选的部分差异circRNA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circRNA基因芯片初步筛选出89个表达有差异的circRNAs,其中46个表达上调,43个表达下调。挑选在实验组中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各5条circRNA进行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hsa_circRNA_100632、hsa_circRNA_103747、hsa_circRNA_102051、hsa_circRNA_104375、hsa_circRNA_405571表达上调,hsa_circRNA_104791、hsa_circRNA_400770、hsa_circRNA_403882、hsa_circRNA_104936、hsa_circRNA_404758表达下调,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存在一些特异性的circRNA表达,而且其有可能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 脊柱结核 疾病诊断 标记物
下载PDF
醇醚型高效解堵剂的制备与矿场应用
15
作者 肖立晓 侯吉瑞 +2 位作者 刘常清 梁拓 赵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0-265,共6页
为解除渤海油田在开发中后期由于石蜡、沥青等有机物沉淀造成的油井堵塞,以复合油溶性有机溶剂、醇醚型表面活性剂及渗透剂等制得XL-1高效解堵剂。通过3组正交实验考察各物质加量对洗油率的影响,确定XL-1的最佳配方,研究XL-1对石蜡和沥... 为解除渤海油田在开发中后期由于石蜡、沥青等有机物沉淀造成的油井堵塞,以复合油溶性有机溶剂、醇醚型表面活性剂及渗透剂等制得XL-1高效解堵剂。通过3组正交实验考察各物质加量对洗油率的影响,确定XL-1的最佳配方,研究XL-1对石蜡和沥青的溶蚀效果,并在渤海油田沙河街组58-5油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当醇醚型表面活性剂、复合油溶性有机溶剂、2-甲基-2,4-戊二醇质量比为3∶7∶0.5时,XL-1解堵剂对油污的洗油效果最好,洗油率为98%。对石蜡和沥青的溶蚀效果较好,溶蚀率分别为90%和40%。在58-5油井注入XL-1解堵剂后,储层压降幅度达到23%,解堵效果较好。XL-1醇醚型解堵剂可用于解除低渗油田石蜡、沥青等沉积造成的有机堵塞。图2表3参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堵塞 解堵 醇醚型表面活性剂 渤海油田
下载PDF
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8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患者的疗效随访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振权 罗兵锋 +7 位作者 袁渊 梁伟 张咪 易翔 邢亚平 朱逸飞 梁拓 罗光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44-848,872,共6页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的8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PBMA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例确诊为PBM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0(34~61)岁。...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的8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PBMA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例确诊为PBM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0(34~61)岁。定性诊断有4例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CS),另外4例为ACTH非依赖性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CS)。完善内分泌、生物化学、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行多学科讨论,手术先切除增生明显或者增生体积较大的一侧肾上腺,围手术期和术后均予以激素替代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钾、肾上腺相关激素水平与功能试验、垂体及肾上腺MRI/CT等。结果8例均行后腹腔途径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右侧5例,左侧3例,手术顺利,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前肾上腺增强CT提示7例患者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且伴有多发结节,1例患者6年前切除左侧肾上腺故表现为右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伴结节。病理结果提示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平均随访30.5个月,2例典型CS临床表现和体征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8例患者术后的血压和体重指数(BM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4 h的尿皮质醇水平及血钾均正常,双侧肾上腺均被切除的1例患者术后行终身激素替代治疗。结论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PBMAH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CS临床症状,推荐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若行双侧肾上腺全切术,术后需要终身激素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库欣综合征 腹腔镜单侧 肾上腺切除术
下载PDF
Imbibition mechanisms of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microemulsion system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and tight reservoirs
17
作者 XIAO Lixiao HOU Jirui +4 位作者 WEN Yuchen QU Ming WANG Weiju WU Weipeng liang tu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398-1410,共13页
Lower-phase microemulsion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microemulsion dilution method.Th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systems were screened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la... Lower-phase microemulsion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microemulsion dilution method.Th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systems were screened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mechanism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and tight oil reservoirs,and to direct the field microfracture huff and puff test of oil well.The microemulsion system(O-ME)with cationic-nonionic surfactant as hydrophilic shell,No.3 white oil as oil phase core has the highest imbibition recovery;its spontaneous imbibition mechanisms include:the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wettability reversal significantly reduce oil adhesion work to improv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the nanoscale“core-shell structure”formed can easily enter micro-nano pores and throats to expand the swept volume,in addition,the remarkable effect of dispersing and solubilizing crude oil can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crude oil.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 microfracture huff and puff test of O-ME was carried out in Well YBD43-X506 of Shengli Oilfield.After being treated,the well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daily fluid production to 5 tons from 1.4 tons,and an increase of daily oil production to 2.7 tons from 1.0 ton befor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ight oil MICROEMULSION imbibition mechanism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EOR
下载PDF
Chemogenetic activation of 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glutamatergic neurons alleviates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symptoms in a chronic rat model of Parkinson disease
18
作者 DU Li-da XU Lin-hao +3 位作者 liang tuo Yun-Kwok WING KE Ya Wing-Ho YU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1-1031,共1页
Rapid eye movement(REM)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is a parasomnia that is featured by elevated motor behaviors and dream enactments during REM sleep.Clinical observations show that RBD bears significant relevance wit... Rapid eye movement(REM)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is a parasomnia that is featured by elevated motor behaviors and dream enactments during REM sleep.Clinical observations show that RBD bears significant relevance with several synucleinopathies such as Lewy body dementia and Parkinson disease(PD),and often develops prior to their diagnosis.Being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PD,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RBD symptoms and their emergence in developing PD would provide insight intoits pathogenesis.Here,in a chronic model of PD,rats with daily rotenone treatment exhibited key RBD features,including elevated sleep muscle tone,sleep fragmentation and EEG slowing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Based on detectedearly alpha synuclein aggregation and neural apoptosis in the 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SLD),an area known to promote REM sleep and maintain sleep muscle atonia,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SLD glutamatergic neurons was interrogated.Via chemogenetic activation of SLD glutamatergic neurons,key RBD symptoms and EEG slowing in REM sleep were alleviated.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in REM sleep promoting pathways.Our findings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into RBD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glutamatergic neurons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下载PDF
改性片状纳米流体的洗油效率及机理
19
作者 梁拓 杨昌华 +4 位作者 王绘鹏 张永伟 王辰 屈鸣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已然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利用研发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在自制的可视化模型中研究固体界面油膜在接触到质量浓度为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后的收缩规律,并开展油砂洗油实验,明确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已然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利用研发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在自制的可视化模型中研究固体界面油膜在接触到质量浓度为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后的收缩规律,并开展油砂洗油实验,明确50mg/L的改性片状纳米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洗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地层水环境下,固体界面油膜收缩速率较慢,并未出现楔形区域;改性片状纳米流体环境下,固体界面油膜在收缩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楔形区域,且出现两条接触线:外接触线和内接触线,外接触线的收缩速率为8.5817×10^(-5)cm/s,内接触线的收缩速率为0.6617×10^(-5)cm/s。油砂洗油实验表明,改性片状纳米流体的洗油效率随油砂尺寸的增大和温度的提升逐渐增加,随着油砂浸泡时间的延长先急剧增加后缓慢上升,存在最佳浸泡时间(8±2)h,油砂洗油效率可高达95.7%。该项研究成果突破了只有高浓度球形纳米颗粒才能形成结构分离压力的限制,为片状纳米流体在矿场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也为矿场施工工艺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改性片状纳米流体 结构分离压力 洗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消融指数与压力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率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拓 祁学文 +4 位作者 陈丽竹 高惠宽 刘霄燕 于善栋 张鹤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8期3875-3880,共6页
目的:比较消融指数(AI)和压力导管(CF)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共7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 目的:比较消融指数(AI)和压力导管(CF)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60岁阵发性房颤患者共7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I组(40例)和CF组(37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单圈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成功率、安全性、复发率,并分析与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77例患者,年龄(68.5±6.4)岁,男40(51.9%)例。AI组单圈PVI成功率[52.5%(21例)比29.7%(9例), P=0.011]高于CF组,消融时间[(24.5±1.7)min比(33.7±2.2)min, P<0.001]及总手术时间[(136.6±6.1)min比(139.7±7.4)min, P=0.048]均短于CF组。术后随访1年,生存分析显示AI组房颤累积复发率低于CF组(22.5%比40.5%, 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F指导射频消融( HR=3.272,95% CI:1.319-8.114, P=0.011)、左心房直径扩大( HR=4.233,95% CI:1.511-11.862, P=0.006)及合并冠心病( HR=4.829,95% CI:1.399-16.666, P=0.013)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结论:与CF相比,AI指导的射频消融提高了PVI单圈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复发率。CF指导射频消融、左心房前后径扩大及合并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老年人 消融指数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