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彬 谷德军 +3 位作者 林爱兰 陈静 屈静玄 朱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68-1480,共13页
通常La Nina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但是2021年La Nina背景下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6候爆发,较常年偏迟。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热带海温异常(SSTA)和季节内振荡(ISO)北传的角度来分析202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的原因。结果表明La Nina... 通常La Nina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但是2021年La Nina背景下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6候爆发,较常年偏迟。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热带海温异常(SSTA)和季节内振荡(ISO)北传的角度来分析202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的原因。结果表明La Nina确实使春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减弱,特别是4月之前;但是由于热带印度洋海温在冬春季持续偏暖的背景下抵消了La Nina的影响,特别是在5月,La Nina的影响小于热带印度洋的作用,导致5月西太副高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此外,受La Nina影响,4月西太副高偏弱,南海地区背景正压南风偏弱,不利于南海地区赤道ISO的北传,这与气候态正好相反;随着热带印度洋SSTA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西太副高逐渐加强,直到5月下旬,背景正压经向南风才扩展到10°N以南地区,导致2021年南海地区赤道ISO北传偏迟,这也是202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的一个重要原因。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SSTA通过“竞争”共同对南海夏季风爆发产生影响,因此关注二者在冬春季的发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爆发 海表温度
下载PDF
Unprecedented East Asian warming in spring 2018 linked to th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2
作者 DENG Kaiqiang YANG Song +2 位作者 lin ailan LI Chunhui HU Chund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4期246-253,共8页
An unusually warm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when exceptionally hig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in large areas of Asia,such as northern China,southern China,and Japan,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RA-Interi... An unusually warm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when exceptionally hig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in large areas of Asia,such as northern China,southern China,and Japan,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The East Asian warming anomalies wer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a tripole mode of North Atlantic SST anomalies,which could have triggered anomalous Rossby wave train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and Eurasia through modulating the North Atlantic baroclinic instability.Atlantic-forced Rossby waves tend to propagate eastward and induce anomalously high pressure and anticyclonic activity over East Asia,leading to a north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As a result,descending motion,reduced precipitation,and increased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due to less cloud cover appear over East Asia,accompanied by remarkably warm advection from the ocean to southern China,northern China,and Japan.The transportation of anomalously warm advection and the feedbacks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ere both favorable for the recordbreaking warmth in East Asia during spring 2018.The seasonal‘memory’of th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from the previous winter to the following spring may provide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East Asian weather and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climat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TELECONNECTIO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1961~2017年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年际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少柔 林爱兰 董彦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5-1340,共16页
本文利用近60年我国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多要素等全球格点资料,基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历史过程定义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RPH),分析影响华南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年际异常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海温因子。主要... 本文利用近60年我国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多要素等全球格点资料,基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历史过程定义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RPH),分析影响华南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年际异常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海温因子。主要结果表明,在华南夏季持续高温偏重年,华南区域对流层高、中、低层均受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控制,在华南上空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深厚的大气动力和热力异常,华南夏季持续性高温的年际异常也与欧亚东传波列和热带大范围环流异常密切联系。热带印度洋、热带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三大洋海温异常共同影响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的年际异常,其中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主要有利于南海—西太平洋反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形成,使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则有利于高层欧亚波列的加强,使南亚高压在东亚地区加强东伸。在各区域海温异常共同作用下,华南在对流层高、低层反气旋性环流的控制下,大气产生强烈的下沉运动,一方面大气绝热增温,另一方面使大气晴空少云、地面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有利于高温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 华南 大气环流 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永治 林爱兰 柯艳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联合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对比两... 目的探讨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联合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语言表达能力、症状程度和自身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PEP-3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各维度ATEC评分、ABC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予以个体化家庭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经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状况,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语言康复,加速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个体化家庭康复 语言表达能力 症状程度
下载PDF
近60年我国东部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2 位作者 彭冬冬 郑彬 李春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2-314,共13页
利用1961—2019年中国2407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在判别华南、长江、黄淮和华北4个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基础上,比较各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跨越季节最长,从5月中旬至10月初均可能出现;... 利用1961—2019年中国2407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在判别华南、长江、黄淮和华北4个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基础上,比较各区域持续高温过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跨越季节最长,从5月中旬至10月初均可能出现;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其增长率最高(3.3 d·(10 a)^(-1))。长江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持续性强,气候平均年累积日数最多,但通常出现区域持续高温过程最迟;长江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存在线性增长趋势。黄淮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的线性增长趋势不明显,但黄淮区域历史上仅有的4次非夏季持续高温过程均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华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气候平均年累积日数少、结束早;华北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存在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线性增长相关系数仅次于华南。长江和华南两区域持续高温指数的相对强弱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1961—1978年长江明显强于华南,1979—2019年则为华南略强于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 持续高温过程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影响华南汛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爱兰 谷德军 +2 位作者 李春晖 郑彬 彭冬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利用1961—201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全球大气多要素和海表温度月资料,分析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诊断并比较与华南前汛期、后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相关的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特征。结果表明,3—12月... 利用1961—2017年中国地面观测站日降水资料、全球大气多要素和海表温度月资料,分析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气候特征,诊断并比较与华南前汛期、后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年际变化相关的大气环流和海表温度异常特征。结果表明,3—12月华南都可能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其中汛期4—9月的占了94.4%。伴随着区域持续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华南本地垂直上升运动显著异常是前汛期和后汛期的共同点,但前汛期、后汛期在华南及周边环流异常、水汽输送来源以及海温异常分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前汛期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赤道西太平洋区域海温偏低,由于大气罗斯贝波响应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热带西太平洋向华南区域水汽输送加强,从而有利于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后汛期华南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年的海温异常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正异常、东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暖池区负异常,海温异常通过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海热带季风强度、水汽输送和垂直环流等多方面,导致后汛期区域持续性强降水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强降水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海温异常 华南
下载PDF
华南黑碳气溶胶浓度与南海夏季风关系的年代际突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彬 黄燕燕 +2 位作者 谷德军 林爱兰 李春晖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7-517,共11页
利用重建的华南区域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浓度资料,分析其与南海夏季风在年际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区域BC浓度与南海夏季风的关系在2000年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由显著负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即由高BC浓度弱季风变为高BC浓度... 利用重建的华南区域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浓度资料,分析其与南海夏季风在年际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区域BC浓度与南海夏季风的关系在2000年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由显著负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即由高BC浓度弱季风变为高BC浓度强季风。通过合成对比分析,发现1988—1999年(第一时间段)的华南BC主要气候效应是间接辐射强迫作用:华南BC使云粒子半径减小,抑制华南区域春季降水,增加了云的生命期,从而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少,表面和低层大气降温。负温度异常激发了异常反气旋,在南海区域即有东风异常。到夏季,东风异常减弱了季风强度,同时抑制了南海地区的降水。2000—2010年(第二时间段)的华南BC主要气候效应是直接辐射强迫作用:春季高BC浓度通过直接气候效应,增暖大气,加强降水,但是雨日减少,从而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增多,表面和低层大气增温。正温度异常激发了异常气旋,在南海区域即有西风异常一直维持到夏季,增大了季风强度,同时增强了南海地区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南海夏季风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华南
下载PDF
南亚高压季节内变化与热带季节内振荡之间的关系
8
作者 林爱兰 LITim +1 位作者 王璐 李春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3-650,共18页
采用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等方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热带季节内振荡(ISO)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量化诊断,探讨其物理过程。主要结果表明:南亚高压ISO与热带ISO活动关系密切,当热带ISO处于印度洋位相(第1、2、3位相),则... 采用观测分析和数值试验等方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热带季节内振荡(ISO)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量化诊断,探讨其物理过程。主要结果表明:南亚高压ISO与热带ISO活动关系密切,当热带ISO处于印度洋位相(第1、2、3位相),则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偏西,当ISO处于太平洋位相(第5、6、7位相),则南亚高压东脊点位置偏东。与热带ISO关系最密切的是南亚高压东部附近区域,即东亚—西太平洋地区(15°~25°N,110°~140°E),该关键区也是南亚高压ISO最显著区域。在热带ISO的调制下,关键区对流层大气垂直结构产生斜压性异常变化,导致高层南亚高压东脊点的东伸(西退)对应中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的东退(西伸)。在南亚高压与热带ISO之间关系中,主要是热带ISO对南亚高压的影响,南亚高压东部关键区ISO强度40%来源于热带ISO的贡献,而南亚高压对热带ISO平均强度的影响很弱。热带ISO影响南亚高压的物理过程如下,热带ISO从印度洋向东传播至西太平洋时,强对流产生分支,部分由于东亚—西太平洋的有利夏季风背景转为向北传播,ISO向北传播过程中对流强度进一度加强,这就相当于存在一个赤道非对称热源。在热源的作用下,大气产生异常响应,在热源的西北侧,即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为气旋性环流异常、位势高度负异常,对流层高层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位势高度正异常,从而导致南亚高压东脊点偏东。而当热带ISO处于印度洋位相时,大气异常响应与上述相反,南亚高压东部位势高度降低,南亚高压东脊点西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ISO) 南亚高压 东脊点 斜压 东伸 西退
下载PDF
Dynamical mechanism of the stratospheric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mpact o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7
9
作者 ZHENG Bin GU DeJun +1 位作者 lin ailan LI Chun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9期1424-1432,共9页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middle atmospheric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 the stratosphere(QBO)on the tropopause and uppe troposphere,and the rela...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middle atmospheric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 the stratosphere(QBO)on the tropopause and uppe tropospher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BO and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is explored through NCEP(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AR,ECMWF(Euro 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monthly mean wind data and in situ sounding data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QBO-induced residual circulations propagate downwards,and affect the tropopause and upper troposphere during the periods of mid-late QBO phase and phase transition Meanwhile,diagnost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anomalous circulation similar to SCSSM circulation is generated to strengthen the SCSSM during the easterly phase and anomalous Hadley-like circulation weakens the SCSSM during the westerly.Though the QBO has effects on the SCSSM by meridiona circulation,it is not a sole mechanism on the SCSSM TBO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ospheric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ropospheric biennial oscil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