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菌种混合发酵神农架猕猴桃果醋的工艺优化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学娜 林聪聪 +1 位作者 刘睿 鲁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以神农架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酒精、醋酸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分析果醋的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 以神农架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猕猴桃果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酒精、醋酸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别分析果醋的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最佳酒精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0.9%,乳酸菌接种量7%,初始可溶性固形物19°Bx,发酵温度27℃。在此优化条件下,酒精度为(8.82±0.57)%vol,乳酸含量为(12.15±0.73)mg/mL。最佳醋酸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8 d,醋酸菌接种量12%,初始酒精度7%vol,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条件下,醋酸含量为(4.34±0.17)g/100 mL,感官评分为80分。多菌种混合发酵猕猴桃果醋共检出15种氨基酸,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共检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17种,酸类5种,醛类2种,酮类5种,苯类2种,醇类4种,酚类1种,其他类1种。综上,多菌种混合发酵有利于促进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从而提升果醋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果醋 多菌种混合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天然药物化学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
2
作者 蔺聪聪 王立波 +2 位作者 李畅 王琦 甘春丽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927-930,共4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思政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形式等教学要素,构建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新...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思政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形式等教学要素,构建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并进一步结合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通,相互补充的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全方位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CT表现与肾周间隙受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蔺丛丛 林永开 +2 位作者 李远章 陈永强 梁健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7-41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相关肺损伤的CT影像学特征,探究AP的严重程度、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肾周间隙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1日~2022年7月31日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P的402例患者的临床及胸...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AP)相关肺损伤的CT影像学特征,探究AP的严重程度、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肾周间隙受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1日~2022年7月31日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AP的402例患者的临床及胸部、上腹部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严重指数将AP分为轻症AP(MAP)、重症AP(SAP);根据高分辨率CT形态学将肺损伤程度分为正常肺组织、轻度肺损伤、中度肺损伤和重度肺损伤;根据肾筋膜厚度判别肾周间隙受累情况。结果根据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402例AP患者中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为82.34%(331/402),包括轻度肺损伤264例、中度肺损伤34例、重度肺损伤33例。AP相关肺损伤表现:258例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46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48例表现肺内斑片状实变影或伴胸腔积血、积液。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脂肪酶>300 U/L、胰腺CT分级、是否累及肾周与肺损伤程度相关(P<0.05)。逐步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无肺损伤为对照,年龄为轻度肺损伤的危险因素(OR=1.04,95%CI:1.02~1.06);年龄(OR=1.05,95%CI:1.03~1.08)和累及肾周(OR=6.69,95%CI:2.40~18.66)为中度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淀粉酶>110 U/L为保护因素(OR=0.24,95%CI:0.06~0.97);年龄(OR=1.04,95%CI:1.01~1.07)和累及肾周(OR=34.86,95%CI:7.03~172.94)为重度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女性(OR=0.23,95%CI:0.07~0.78)和轻度肺损伤分级(OR=0.09,95%CI:0.01~0.76)为重度肺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在评估AP肺损伤严重程度及其发展过程中,肾周间隙受累可能比CT严重指数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肾周间隙 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Na_(2)O含量对钠铝硅盐玻璃的化学强化性能及软化点的影响
4
作者 彭利欢 朱润桐 +3 位作者 林聪聪 李春风 王楠 贺玉娣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S01期106-109,共4页
采用溢流下拉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钠铝硅酸盐玻璃,采用一步强化法对样品进行化学强化,探究了Na_(2)O含量对铝硅酸盐玻璃的特征温度点及化学强化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化学强化过程,随着组分中Na_(2)O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离子... 采用溢流下拉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钠铝硅酸盐玻璃,采用一步强化法对样品进行化学强化,探究了Na_(2)O含量对铝硅酸盐玻璃的特征温度点及化学强化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化学强化过程,随着组分中Na_(2)O含量的增加试样的离子交换深度随之增加;且适当提高强化温度、延长强化时长可促进Na^(+)—K^(+)交换,在强化温度为415℃,强化时长为330 min时,试样抗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为774 MPa和0.34 J。随玻璃组分中Na_(2)O含量的增加,玻璃网络结构中出现非桥氧数增加,使玻璃NLS的软化点温度随组分中Na_(2)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铝硅酸盐玻璃 化学强化 离子交换 应力层深度 软化点
下载PDF
LAS玻璃化学强化熔盐失活的监测方法探究
5
作者 朱润桐 彭利欢 +4 位作者 李春风 林聪聪 王楠 韩慢慢 贺玉娣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S01期31-33,共3页
随着化学强化熔盐使用次数的增加,熔盐中的Na^(+)和Li^(+)增多,K^(+)减少,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熔盐失活现象,影响化学强化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可以用于监测熔盐失活点的方法,本文以自制标准溶液作为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试标准,通过... 随着化学强化熔盐使用次数的增加,熔盐中的Na^(+)和Li^(+)增多,K^(+)减少,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熔盐失活现象,影响化学强化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可以用于监测熔盐失活点的方法,本文以自制标准溶液作为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试标准,通过分析不同化学强化组数下,熔盐中Li^(+)浓度的变化趋势,并以玻璃的CS与DOL值作为强化效果验证,探究一种适用于LAS玻璃熔盐失活点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玻璃 盖板玻璃 化学强化 熔盐失活
下载PDF
锂铝硅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韩慢慢 唐冰杰 +4 位作者 朱润桐 范影强 彭利欢 林聪聪 雷钰洁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S01期103-105,共3页
本文利用经典方程(Johnson-Mehl-Avrami)分析了非化学计量的锂铝硅Li_(2)_O-Al_(2)O_(3)-SiO_(2)透明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采用DSC和XRD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基础玻璃中析出Li_(2)SiO_(3),随着... 本文利用经典方程(Johnson-Mehl-Avrami)分析了非化学计量的锂铝硅Li_(2)_O-Al_(2)O_(3)-SiO_(2)透明微晶玻璃的析晶动力学,采用DSC和XRD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基础玻璃中析出Li_(2)SiO_(3),随着温度升高晶相转化为Li_(2)Si_(2)O_(5)晶相;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出的Li_(2)SiO_(3)和Li_(2)Si2O5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128.64 kJ/mol和254.70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微晶玻璃 析晶动力学 活化能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浙江省古树名木资源综合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谭莹 徐军 +3 位作者 林聪聪 王柯 王文武 陈春雷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8,共10页
在浙江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考虑生态经济、景观美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四大因素,构建古树名木价值评估体系,并按评估指标赋分标准对古树评分,参考市场价值,对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综合价值进行定量评估,进而分析... 在浙江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考虑生态经济、景观美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四大因素,构建古树名木价值评估体系,并按评估指标赋分标准对古树评分,参考市场价值,对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综合价值进行定量评估,进而分析其总体分布情况和市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古树名木的综合价值为7246.05亿元,其中,生态经济价值为787.10亿元,景观美学价值为3548.68亿元,社会文化价值为1091.18亿元,科学研究价值为1819.09亿元,四者之比为1∶4.51∶1.39∶2.31。浙江省古树名木综合价值市域分布总体不均衡,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格局,两个高价值聚集区为绍兴会稽山脉区域及丽水国家公园区域,东部平原及沿海地区为价值洼地。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横纵向比较,可以从价值的视角,揭示古树名木资源分布的特点,可为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制定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发展战略规划及科学决策古树名木保护资金投入提供客观依据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价值 评估 层次分析法 浙江省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蜂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聪聪 赵妍 +1 位作者 刘睿 鲁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77-386,共10页
蜂产品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但蜂产品掺假造假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其生物活性的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完整、全面地描述蛋白质和小分子代谢物的整体特征,近年来在... 蜂产品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但蜂产品掺假造假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其生物活性的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完整、全面地描述蛋白质和小分子代谢物的整体特征,近年来在蜂产品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解决蜂产品掺假造假问题和阐明其生物活性机制的有力手段。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蜂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概述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具有同时鉴定全组分和筛选特征标志物等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在蜂产品成分鉴定、鉴别和鉴伪、生物活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组学技术在蜂产品研究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品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鉴别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健华 李城 +2 位作者 林聪聪 谭莹 钟丹苗 《自然保护地》 2022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以2016年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普查基础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析了古树名木分布特点、乡镇分布、生长场所、树种等资源特征,并采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集中度与均衡度分析的方法,利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桐庐县的古树... 以2016年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普查基础数据作为研究数据,分析了古树名木分布特点、乡镇分布、生长场所、树种等资源特征,并采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集中度与均衡度分析的方法,利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桐庐县的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数量众多、树种多样、珍稀树种丰富,呈现以桐君街道、城南街道为主要核心空间集聚分布,对应的地理集中化指数G为32.10,大于理想状态下的地理集中化指数。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浙江省桐庐县古树名木保护、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资源特征 空间分布类型 空间统计分析 核密度分析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蔺聪聪 王立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4期28-29,共2页
目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改进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从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及课后评估和讨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改革。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长期... 目的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改进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从实验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及课后评估和讨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改革。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长期以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中缺乏主动参与性、探索性等问题提供一剂良方。结论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为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Uvarovite in UHP Serpentinite and Rodingite and its Constraints on Chromium Mobility in the Oceanic Subduction Zone 被引量:2
11
作者 ZHANG Cong SHEN Tingting +7 位作者 ZHANG Lifei lin congcong ZHANG Zhongwei Qin Xueqing HU Han QIU Tian XIANG Zhenqun ZHANG Jianx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56-1471,共16页
The uvarovite-andradite and uvarovite-andradite-grossular solid-solution series are rare in nature.The discovery of uvarovite-andradite in serpentinite and rodingite from the ultra-high pressure(UHP)metamorphic belt i... The uvarovite-andradite and uvarovite-andradite-grossular solid-solution series are rare in nature.The discovery of uvarovite-andradite in serpentinite and rodingite from the ultra-high pressure(UHP)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its behavior in the subduction zone.Uvarovite(defined as chromiumgarnet)from serpentinite is homogeneous in a single grain,covering compositions in the uvarovite-andradite solid solution series of Adr_(58-66)Uv_(33-41),with few grossular components.Uvarovite from rodingites contain various Cr_(2)O_(3) contents(1.7-17.9 wt%)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being in the range of Adr_(21-31)Uv_(41-50)Grs_(22-37),Adr_(52-90)Uv_(5-25)Grs_(0-21) and Adr_(19-67)Uv_(3-63)Grs_(13-42).Discontinuous chemical variation of uvarovite from core to rim indicates that uvarovite formed by consuming andradite and chromite,which could provide Ca,Cr,Al and Fe.Raman signals of water were identified for uvarovite from both serpentinite and rodingite,with high water content in uvarovite from serpentinite.The high pressure mineral assemblage,as well as the association with perovskite,indicated that the studied uvarovite from serpentinite and rodingite was formed through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during the subduction zone serpentinization and rodingitization.High alkaline and highly reduced fluids released from serpentinization or rodingitization in the oceanic subduction zone promote the mobility of chromium and enable its long-distance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AROVITE SERPENTINITE RODINGITE chromium migration oceanic subduction zone
下载PDF
基于数字汇流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平台的信息化探索
12
作者 林聪聪 王柯 +1 位作者 王豪翔 陈晟 《林业勘察设计》 2022年第1期20-24,28,共6页
浙江省以数字汇流思想为基础,从架构、接口、安全等方面进行设计,建立了浙江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简称“一张图”平台),实现了野外调查创新、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森林资源可视化表达、主要业务模块协同机制和天空地一体化巡查监管模式,形... 浙江省以数字汇流思想为基础,从架构、接口、安全等方面进行设计,建立了浙江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简称“一张图”平台),实现了野外调查创新、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森林资源可视化表达、主要业务模块协同机制和天空地一体化巡查监管模式,形成一个高集成度、综合性的管理平台,提高了林业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张图”平台 森林资源管理 数字汇流 林业数字化 林业现代化
下载PDF
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构型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与边界条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丛丛 李秀凤 +1 位作者 张庆红 王荣松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8,共12页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员工主动行为对于企业快速把握市场机遇,并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型(发展型和维持型)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研究数据...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员工主动行为对于企业快速把握市场机遇,并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型(发展型和维持型)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研究数据来自国内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64个分支机构中64名主管和434名员工,多层次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发展型和维持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主动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这些影响的边界条件存在差异。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具有高学习目标和高绩效追求目标员工的主动行为,对低学习目标和低绩效追求目标员工的主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维持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则仅对绩效追求目标较低的员工的主动行为具有积极作用。研究从组织管理和个体差异交互视角,深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主动行为的关系研究,并为企业有的放矢地提升主动行为提供一定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构型 主动行为 成就目标 资源保存理论
原文传递
互联网情境下工作场所幸福感的异变与重塑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丛丛 罗文豪 杨娜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38,共13页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组织管理情境,给工作场所幸福感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新的机遇。已有对幸福感的学术探讨一方面将仅仅把幸福感操作化为一个变量,另一方面又因...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组织管理情境,给工作场所幸福感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新的机遇。已有对幸福感的学术探讨一方面将仅仅把幸福感操作化为一个变量,另一方面又因为缺乏对情境变化的充分考虑,从而对于当前实践的指导意义愈加受限。本研究根据现实变化的环境、组织和个体特征,分析归纳了当前工作场所幸福感管理的五大挑战:传统雇佣关系被打破、职场协作增加、工作-生活边界模糊、工作内容与方式变化、工作诉求转变。在此基础上,围绕未来工作场所中人与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工作幸福感的管理策略和行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幸福感 互联网情境 挑战 重塑
原文传递
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团队创新:一个跨层次研究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丛丛 李秀凤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164,共15页
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考察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团队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对来自6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名人力资源部门主管、228名团队领导和2 166名员工的配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考察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团队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对来自6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名人力资源部门主管、228名团队领导和2 166名员工的配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1)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团队创新绩效、团队凝聚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团队凝聚力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其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中介作用;(3)团队信息分享正向调节了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团队凝聚力在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团队创新绩效 团队凝聚力 团队信息分享
原文传递
胡椒碱联合用药进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凤琼 王婧 +3 位作者 唐景玲 刘佳欣 蔺聪聪 纪宏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833-2836,共4页
胡椒碱是在多种胡椒属植物果实中存在的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抗炎、抗癌、抗抑郁及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胡椒碱作为一种已知的天然生物利用度增强剂,可通过增强细胞膜通透性、抑制多种药物转运体的外排以及降低共给药物的... 胡椒碱是在多种胡椒属植物果实中存在的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抗炎、抗癌、抗抑郁及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胡椒碱作为一种已知的天然生物利用度增强剂,可通过增强细胞膜通透性、抑制多种药物转运体的外排以及降低共给药物的代谢作用等增强药物疗效。该文综合介绍了胡椒碱增强药物疗效的机制和其联合用药最新进展,以期为胡椒碱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生物利用度增强剂 增强吸收 降低代谢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