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涉及多级临床场景的白内障协作通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管理平台,探索基于AI的医疗转诊模式,以提高协作效率和资源覆盖率。方法:训练和验证的数据集来自中国AI医学联盟,涵盖多级医疗机构和采集...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涉及多级临床场景的白内障协作通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管理平台,探索基于AI的医疗转诊模式,以提高协作效率和资源覆盖率。方法:训练和验证的数据集来自中国AI医学联盟,涵盖多级医疗机构和采集模式。使用三步策略对数据集进行标记:1)识别采集模式;2)白内障诊断包括正常晶体眼、白内障眼或白内障术后眼;3)从病因和严重程度检测需转诊的白内障患者。此外,将白内障AI系统与真实世界中的居家自我监测、初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专科医院等多级转诊模式相结合。结果:通用AI平台和多级协作模式在三步任务中表现出可靠的诊断性能:1)识别采集模式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99.28%~99.71%);2)白内障诊断对正常晶体眼、白内障或术后眼,在散瞳-裂隙灯模式下的AUC分别为99.82%、99.96%和99.93%,其他采集模式的AUC均>99%;3)需转诊白内障的检测(在所有测试中AUC>91%)。在真实世界的三级转诊模式中,该系统建议30.3%的人转诊,与传统模式相比,眼科医生与人群服务比率大幅提高了10.2倍。结论:通用AI平台和多级协作模式显示了准确的白内障诊断性能和有效的白内障转诊服务。建议AI的医疗转诊模式扩展应用到其他常见疾病和资源密集型情景当中。展开更多
目的评估在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减少术后短期炎症和高眼压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分为研究组25例...目的评估在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减少术后短期炎症和高眼压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分为研究组25例(34眼)及对照组29例(35眼)。对照组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眼膏,研究组术前术后联合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同时减少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用量。通过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眼压和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组间对比(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用药方案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例患儿,其中研究组25例,对照组29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眼压(13.44±2.84及14.54±3.01 mm Hg,P=0.123)和中央角膜厚度(554.88±49.42及576.91±49.08μm,P=0.068)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两组患儿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在术后1月下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15.11±5.18及18.70±8.92 mm Hg,P=0.04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周的高眼压患者(> 21 mm Hg)比例分别为8.82%(3/34)和20.0%(7/35);术后1月的高眼压患者比例分别为2.94%(1/34)和5.71%(2/35)。研究组在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后发性白内障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和并发症,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和验证一个涉及多级临床场景的白内障协作通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管理平台,探索基于AI的医疗转诊模式,以提高协作效率和资源覆盖率。方法:训练和验证的数据集来自中国AI医学联盟,涵盖多级医疗机构和采集模式。使用三步策略对数据集进行标记:1)识别采集模式;2)白内障诊断包括正常晶体眼、白内障眼或白内障术后眼;3)从病因和严重程度检测需转诊的白内障患者。此外,将白内障AI系统与真实世界中的居家自我监测、初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专科医院等多级转诊模式相结合。结果:通用AI平台和多级协作模式在三步任务中表现出可靠的诊断性能:1)识别采集模式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99.28%~99.71%);2)白内障诊断对正常晶体眼、白内障或术后眼,在散瞳-裂隙灯模式下的AUC分别为99.82%、99.96%和99.93%,其他采集模式的AUC均>99%;3)需转诊白内障的检测(在所有测试中AUC>91%)。在真实世界的三级转诊模式中,该系统建议30.3%的人转诊,与传统模式相比,眼科医生与人群服务比率大幅提高了10.2倍。结论:通用AI平台和多级协作模式显示了准确的白内障诊断性能和有效的白内障转诊服务。建议AI的医疗转诊模式扩展应用到其他常见疾病和资源密集型情景当中。
文摘目的评估在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减少术后短期炎症和高眼压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拟行白内障手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分为研究组25例(34眼)及对照组29例(35眼)。对照组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眼膏,研究组术前术后联合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同时减少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用量。通过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炎症反应、角膜水肿、眼压和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组间对比(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用药方案的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例患儿,其中研究组25例,对照组29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眼压(13.44±2.84及14.54±3.01 mm Hg,P=0.123)和中央角膜厚度(554.88±49.42及576.91±49.08μm,P=0.068)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两组患儿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在术后1月下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时,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15.11±5.18及18.70±8.92 mm Hg,P=0.04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周的高眼压患者(> 21 mm Hg)比例分别为8.82%(3/34)和20.0%(7/35);术后1月的高眼压患者比例分别为2.94%(1/34)和5.71%(2/35)。研究组在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后发性白内障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和并发症,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