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珍稀树种陆均松幼苗的更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涛 许涵 +5 位作者 李艳朋 林明献 陈巧 杨繁 王灵 何声强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为了摸清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幼苗的更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海南吊罗山、霸王岭和尖峰岭地区的陆均松天然群落及其幼苗的更新状况进行调查,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了影响陆均松幼苗数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结果表... 为了摸清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幼苗的更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海南吊罗山、霸王岭和尖峰岭地区的陆均松天然群落及其幼苗的更新状况进行调查,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了影响陆均松幼苗数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结果表明:(1)吊罗山和霸王岭地区的陆均松存在一定程度的更新限制,而尖峰岭地区的陆均松更新能力极低。(2)陆均松的胸径大小对其幼苗更新具有最好的解释能力,主要表现为中等胸径的母树周围具有更高的幼苗数量;而在包括陆均松生物学特性和陆均松母树所处的环境条件等所有影响因子中,坡度对幼苗更新数量有最好的解释能力,主要表现为幼苗数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均松 幼苗 更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杀植物线虫的Bt菌Cry蛋白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丽婧 林明贤 +6 位作者 颜培玉 李欣欣 张译丹 张雪 符安芸 宋靖雯 张文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47-452,共6页
植物寄生线虫(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农业,生物防治愈发受到关注。Bt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细菌,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线虫具有特异... 植物寄生线虫(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农业,生物防治愈发受到关注。Bt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细菌,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线虫具有特异性的杀虫活性,对人类和非靶标昆虫无害。文章对已报道的Bt菌及其杀植物线虫Cry蛋白种类、结构特征和杀虫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菌 Cry蛋白 植物线虫 杀线虫活性
下载PDF
中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历史和划分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涵 李艳朋 +6 位作者 李意德 洪小江 周璋 骆土寿 陈洁 林明献 张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5-1604,共10页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供探讨。结果表明:(1)尽管针对我国热带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群落特征等都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对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分类体系仍存在争议。(2)尽管我国的热带森林都处于季风气候区带内,但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并不只是受季风影响,而是气候带、关键气候因子、地形、土壤反馈和物种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即非典型性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云雾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热带季雨林植被型包含4种植被亚型[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半落叶(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石灰岩(石山)季雨林]。(4)阐明了上述热带森林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在我国各省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未来有必要对人工恢复后的热带森林进行评估和植被类型划分。综上所述,该文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期为今后基于不同地区开展热带森林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热带雨林 植被型划分 系统性监测 热带人工林
下载PDF
福建甘薯氮磷钾推荐施肥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
4
作者 李娟 张立成 +5 位作者 张华 张世昌 潘住财 张民生 林明贤 章明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8-976,共9页
【目的】提高甘薯施肥效益,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目标,探讨推荐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模式。【方法】根据甘薯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定量确定福建甘薯最佳施肥类别;然后分别建立各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和推荐施肥量,在此基... 【目的】提高甘薯施肥效益,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目标,探讨推荐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模式。【方法】根据甘薯氮磷钾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定量确定福建甘薯最佳施肥类别;然后分别建立各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和推荐施肥量,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的试验研究,并进行田间示范。【结果】甘薯施肥可划分为高产田、中产田、中低产田和低产田等4个施肥类别,高产田的氮肥增产效应明显高于其他施肥类别,但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则反之。基于不同施肥类别的三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甘薯平均经济施肥量为N 160 kg∙hm^(-2)、P_(2)O_(5)62 kg∙hm^(-2)、K_(2)O 212 kg∙hm^(-2),三要素适宜比例为1∶0.4∶1.3,但不同施肥类别的推荐施肥量有明显差异。在推荐施肥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具有最佳增产增收效果,平均比推荐施肥增产13.0%,净增收1802元∙hm^(-2)。在N、P_(2)O_(5)投入比习惯施肥下降16.7%和47.4%以及K_(2)O投入提高94.0%的条件下,79个化肥推荐施肥田间示范比习惯施肥平均增产7.9%,净增收3394元∙hm^(-2);基于推荐施肥量的16个有机肥替代25%化肥的田间示范则平均增产11.3%,净增收4192元∙hm^(-2)。【结论】化肥推荐施肥和在此基础上有机肥替代25%化肥是可供推广应用的甘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后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肥类别 化肥 有机肥 推荐施肥 施肥模式
下载PDF
长脐红豆幼苗生长对不同土壤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反馈 被引量:3
5
作者 解亚鑫 林明献 +2 位作者 许涵 王中清 李意德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2期56-66,共11页
以热带豆科树种长脐红豆(OrmosiabalansaeDrake)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苗期控制试验,共设置了5个添加氮(N, N1—N5)和2个添加磷(P, LP—HP)梯度,观察长脐红豆在不同土壤N、P添加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及对土壤养分的反馈。测定的植物和土壤响... 以热带豆科树种长脐红豆(OrmosiabalansaeDrake)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苗期控制试验,共设置了5个添加氮(N, N1—N5)和2个添加磷(P, LP—HP)梯度,观察长脐红豆在不同土壤N、P添加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及对土壤养分的反馈。测定的植物和土壤响应指标包括:植株地上和地下生长量、叶面积、叶和根的N、P含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N、P含量等。结果表明:(1)从苗高、总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这6个指标总体来看,在低磷(LP)条件下,中、高浓度的N添加(N4、N5)对长脐红豆生长有抑制作用;高磷(HP)条件下,高浓度的N添加(仅有N5)对长脐红豆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长脐红豆的最适生长N浓度会随P添加浓度增加而升高;(2)随着N添加浓度的增加,根和叶的全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4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根和叶的全P含量却呈现相反趋势,符合元素稀释效应。叶的N:P>16,且P浓度<1.0 mg·g^(-1),表明长脐红豆生长受P限制;(3)基于氨态氮、硝态氮和有效P这3个肥力指标,长脐红豆苗期非根际土壤肥力>根际土壤肥力,表明豆科树种长脐红豆在其幼苗期共生根瘤尚未明显形成时期,需补充适量N、P养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长脐红豆 生长指标 组织氮磷含量 氮磷比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下载PDF
1957-2018年海南尖峰岭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气象数据月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璐颖 张春生 +3 位作者 林明献 周璋 李意德 陈德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2期234-241,共8页
世界热带森林复杂多样,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中难度最大和了解最不透彻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尖峰岭生态站”)是我国地理上分布最南端、最早开始森林生态... 世界热带森林复杂多样,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中难度最大和了解最不透彻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尖峰岭生态站”)是我国地理上分布最南端、最早开始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定位研究站。本文将尖峰岭生态站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区内气象观测场1957-2018年共62年间连续采集的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日照等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评估,以月为尺度公开,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以及热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与利用,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提供气象数据方面的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半落叶季雨林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气象数据 长期动态
下载PDF
Biomass and carbon dynamics of a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in China 被引量:20
7
作者 CHEN DeXiang LI YiDe +5 位作者 LIU HePing XU Han XIAO WenFa LUO TuShou ZHOU Zhang lin mingxia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798-810,共13页
Biometric inventories for 25 years,from 1983 to 2005,indicated that the Jianfengling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in Hainan,China,was either a source or a modest sink of carbon.Overall,this forest was a small carbon ... Biometric inventories for 25 years,from 1983 to 2005,indicated that the Jianfengling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in Hainan,China,was either a source or a modest sink of carbon.Overall,this forest was a small carbon sink with an accumulation rate of(0.56±0.22) Mg C ha-1yr-1,integrated from the long-term measurement data of two plots(P9201 and P8302).These findings were similar to those for African and American rain forests((0.62±0.23) Mg C ha-1yr-1).The carbon density varied between(201.43±29.38) Mg C ha-1 and(229.16±39.2) Mg C ha-1,and averaged(214.17±32.42) Mg C ha-1 for plot P9201.Plot P8302,however,varied between(223.95±45.92) Mg C ha-1 and(254.85±48.86) Mg C ha-1,and averaged(243.35±47.64) Mg C ha-1.Quadratic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heavy rainstorms and dry months.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re two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nfengling tropical mountain rain forest BIOMASS carbon storage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