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x)/ZRP催化剂的CH_(4)-SCR脱硝性能研究
1
作者 林世静 王龙帅 +7 位作者 马宇彤 张丽芳 钟绍轩 汪澈 王轩 卢毅 卢学斌 王虹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为消除氮氧化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以甲烷为还原剂进行选择性催化脱硝(CH_(4)-SCR)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研发高活性的CH_(4)-SCR脱硝催化剂成为该技术的研究重点。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o(x)/ZRP催化剂,考察了钴负载量对Co(x)/ZRP催... 为消除氮氧化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以甲烷为还原剂进行选择性催化脱硝(CH_(4)-SCR)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研发高活性的CH_(4)-SCR脱硝催化剂成为该技术的研究重点。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o(x)/ZRP催化剂,考察了钴负载量对Co(x)/ZRP催化剂CH_(4)-SCR脱硝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等对Co(x)/ZRP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评价了Co(x)/ZRP催化剂的CH_(4)-SCR脱硝性能。结果表明:Co(x)/ZRP催化剂中钴物种为Co_(3)O_(4),钴负载量增加,Co_(3)O_(4)晶粒变大,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NO的吸脱附性能均得到改善。随着钴负载量的增加,Co(x)/ZRP催化剂的CH_(4)-SCR脱硝活性先增强后降低,与催化剂中的中强酸量在总酸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Co(20)/ZRP催化剂的中强酸量较多,CH_(4)-SCR脱硝性能较好,T_(m)为342℃,X_(No)^(max)为39.2%。催化剂表面的L酸位以及中强酸量对催化剂的CH_(4)-SCR催化脱硝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 NO ZRP分子筛 甲烷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ZnO/Fe^(3+)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荣华 王诗雨 +4 位作者 卢春柳 燕秋辰 吴晓敏 林世静 佟拉嘎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12,共7页
以ZnSO_(4)、NH_(4)HCO_(3)、Fe_(2)(SO_(4))_(3)为反应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0.0%~4.6%掺杂量的Fe^(3+)-ZnO微/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FSEM、BET、ED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以掺杂微/纳米材料为光降解催化剂对甲基橙稀溶液进行光... 以ZnSO_(4)、NH_(4)HCO_(3)、Fe_(2)(SO_(4))_(3)为反应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0.0%~4.6%掺杂量的Fe^(3+)-ZnO微/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FSEM、BET、ED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以掺杂微/纳米材料为光降解催化剂对甲基橙稀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探究焙烧温度(200~400℃)与Fe^(3+)掺杂量对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材料光催化性能影响不大,而Fe^(3+)掺杂量对光催化性能影响显著。焙烧温度为300℃、Fe^(3+)掺杂量为0.40%时粉体颗粒分布最小,比表面积达到了71.9 m^(2)/g,光催化降解效果最佳,紫外光下150 min内光降解率达96.1%,自然光下6 h光降解率达97.4%。同时,对掺杂Fe^(3+)-ZnO微/纳米粉体光催化活性提高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掺杂微/纳米ZnO 光降解 催化活性
下载PDF
La掺杂Bi_(2)O_(3)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4-氯酚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世静 王杰 +3 位作者 刘策 郭威 张建国 张春颖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6,21,共7页
采用醇介导法制备了La离子掺杂改性的氧化铋,并通过SEM、IR、PL、BET、XRD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离子掺杂导致氧化铋的禁带宽度由2.984 eV降低为2.940 eV,加大了氧化铋的光吸收范围并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掺... 采用醇介导法制备了La离子掺杂改性的氧化铋,并通过SEM、IR、PL、BET、XRD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离子掺杂导致氧化铋的禁带宽度由2.984 eV降低为2.940 eV,加大了氧化铋的光吸收范围并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几率。掺杂La提高了Bi_(2)O_(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25℃可见光下4-氯苯酚光照8h的降解率可达92.24%。此外,控制实验表明空穴是La-Bi_(2)O_(3)可见光催化降解4-氯苯酚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O_(3) La离子掺杂 微/纳米材料 可见光催化 4-氯苯酚
下载PDF
花朵状形貌的镧钴复合氧化物微/纳米材料的制备
4
作者 林世静 赵优 +5 位作者 荣华 佟拉嘎 焦鑫鑫 赵悦 杜梦嘉 田烨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多元醇介导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花朵状形貌的镧钴复合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该物质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镧和硝酸钴摩尔比为1∶1(以硝酸钴的用量0.02mol为基准)、尿素... 采用多元醇介导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花朵状形貌的镧钴复合氧化物微/纳米材料,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该物质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镧和硝酸钴摩尔比为1∶1(以硝酸钴的用量0.02mol为基准)、尿素质量为2.2g、四丁基溴化铵质量为6g、乙二醇用量为150mL,用磁力搅拌在170℃下加热反应60min时,制备出的前体具有规则的花朵状形貌。将前体在马弗炉中600℃下焙烧2h即得到镧钴复合氧化物,该复合氧化物较好地保持了前体的花朵状形貌。利用SEM-EDX、XRD和BET对产物的形貌、晶体特性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规则形貌产物是由纳米粒子组装而成的微米级结构,既具有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的优点,又克服了纳米粒子容易团聚失活的缺点,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钴复合氧化物 花朵状形貌 微/纳米材料 多元醇介导法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改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磊 王萍 +2 位作者 林世静 佟拉嘎 刘姗姗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329-330,共2页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此基...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到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中。改革课程现有教学模式,从整体上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工科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MoO_(3)用量对5%TiO_(2)-nMo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贺友 林世静 +7 位作者 时正阳 李双 迟姚玲 刘锐宇 张网 卢鸿浩 侯雨良 靳广洲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1期55-60,共6页
采用熔融盐焙烧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oO_(3)用量的5%TiO_(2)-nMoO_(3)催化剂,在自制高压微反装置上以二苯并噻吩/环己烷溶液为模型反应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采用XRD,BET,H_(2)-TPR,NH 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试样的物相结构、... 采用熔融盐焙烧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oO_(3)用量的5%TiO_(2)-nMoO_(3)催化剂,在自制高压微反装置上以二苯并噻吩/环己烷溶液为模型反应物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采用XRD,BET,H_(2)-TPR,NH 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试样的物相结构、比表面积、还原性能、表面酸性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4.0 MPa、液时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600∶1的条件下,增大MoO_(3)用量,加氢脱硫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当MoO_(3)用量为15%时,在280℃、300℃、320℃下,对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转化率最大能够达到30.08%、95.35%、97.42%。5%TiO_(2)-nMoO_(3)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脱硫反应主要以直接脱硫途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熔融盐焙烧法 TiO_(2)-MoO_(3)催化剂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六步教学法”实践研究
7
作者 马磊 王萍 +4 位作者 林世静 佟拉嘎 刘姗姗 郭志武 陈赤阳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202-205,共4页
在OBE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有必要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新工科的要求。笔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创造性的提出了... 在OBE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面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有必要进行深入改革,以适应新工科的要求。笔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创造性的提出了“六步教学法”的课程思路。主要通过强化基础,热点问题导引,强化学习方法,课后作业自主解析,自主设计产物路线以及开放式作业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践 有机化学 环境工程专业 六步教学法
下载PD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4-Chlorophenol by Gd-Doped β-Bi2O3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8
作者 lin shijing DU Wutong +2 位作者 TONG Laga JI Tao JIAO Xinxi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Chlorophenols are known a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Therefore,research on the removal of chlorophenol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Hereto,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4-chlorophenol by Gd-doped β-Bi2... Chlorophenols are known a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Therefore,research on the removal of chlorophenols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Hereto,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4-chlorophenol by Gd-doped β-Bi2O3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d-doped β-Bi2O3 materials are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hlorophenols,and 2%(atomic traction)Gd-doped β-Bi2O3 exhibits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4-chlorophenol degradation,because dop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Gd^3+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combination rate of the photogenerated e^-/h^+pairs and then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When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at 25 ℃ for 6 h using the 2% Gd-doped/β-Bi2O3 micro/nano materials of 200 mg and at air flow rate of 40 mL/min,the degradation rate of 4-chlorophenol reached 92.3%.Additio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ducts,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domina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4-chlorophenol by Gd-doped β-Bi2O3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is an oxidative process involving an attack by the hydroxyl rad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Doping Photocatalysis:4-Chlorophen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