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福岛来源^(134,137)Cs在海洋多介质体系中演变特征解析——以福岛港口区为例
1
作者 林武辉 张翊邦 +3 位作者 杜金秋 罗柱 曹少飞 拓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2-2031,共10页
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大量人工放射性核素持续泄漏进入海洋,造成严重海洋核污染。福岛来源人工放射性核素也可作为示踪剂,指示核素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本研究聚焦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港口区,系统分析日本经济产... 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大量人工放射性核素持续泄漏进入海洋,造成严重海洋核污染。福岛来源人工放射性核素也可作为示踪剂,指示核素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本研究聚焦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港口区,系统分析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东京电力公司等1 000多份监测报告,同时重建2011年4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港口区海水、沉积物、鱼类等多介质中^(134,137)Cs的演变历史,提出海水三阶段演变、沉积物四阶段演变、鱼类三阶段演变模式,计算不同阶段^(134,137)Cs活度水平和有效半衰期。本文发现了沉积物中^(134,137)Cs长期记忆效应及其对鱼类的持久影响,揭示了不同介质中高度一致的福岛来源^(134,137)Cs初始活度比值特征指纹,并解析了海洋鱼类对^(137)Cs富集吸收动力过程,可以为福岛核电站修复进程和核污水排海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海水 沉积物 鱼类 放射性核素 核污水
下载PDF
近海主要天然与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与迁移研究
2
作者 张翊邦 杜金秋 +3 位作者 林武辉 刘晨 路波 姚子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5-2057,共13页
为科学评估近海环境的辐射风险,有必要深化对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与认识。本文在分析渤海北部沉积物中主要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固液分配系数分析量化放射... 为科学评估近海环境的辐射风险,有必要深化对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研究与认识。本文在分析渤海北部沉积物中主要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解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固液分配系数分析量化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不同海域的迁移扩散能力,进而初步评估近海辐射风险。结果表明:1)在物理/化学吸附作用的影响下,沉积物细颗粒含量和有机碳(TOC)含量均与放射性核素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不同放射性核素在中国近海的迁移扩散能力不同(迁移扩散能力大小顺序为^(40)K>^(137)Cs>^(226)Ra>^(232)Th),同一核素在不同海域的迁移扩散能力也存在差异(对于^(226)Ra,海域的扩散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渤海>黄海>南海>东海,对于^(137)Cs,该顺序为渤海>南海>黄海);3)中国近海鱼类的辐射风险整体较低(总风险系数<1),但渤海底栖鱼类相对较高的^(226)Ra辐射风险仍需警惕(风险系数为其他近海海域鱼类的2~4倍);4)采用实测数据评估所得的辐射风险系数往往高于依据ERICA内置参数模拟评估的结果(^(226)Ra的评估结果相差1~6倍)。综上可见,近海环境复杂多变,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扩散能力与辐射风险评估尚存在不确定性,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近海 吸附 迁移扩散 辐射评估
下载PDF
基于海洋放射性核素时空演化体系的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
3
作者 林武辉 杜金秋 +5 位作者 拓飞 曹少飞 张翊邦 祁第 陈立奇 余克服 《核安全》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本文指出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基石,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并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核心海区——港口区,定量剖析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 本文指出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基石,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并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核心海区——港口区,定量剖析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历史与现状,有利于评估过去12年以来日本福岛核电站修复进程中相关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之后,本文在利用海洋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对应提出从寻找人类核活动历史的可靠“档案馆”、健全海洋放射性核素的基准/标准限值和探索长期低剂量生物辐射效应与风险三个角度展望未来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需求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核安全评估与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核安全 放射性核素 福岛核事故 国家安全 数字孪生
下载PDF
基于放射性核素的沉积物源识别技术探索与优化——以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系统为例
4
作者 林武辉 杜陨峰 +5 位作者 余克服 杜金秋 莫珍妮 李英花 何贤文 莫敏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8-66,共9页
物质来源是沉积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放射性核素在沉积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探索仍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同时测量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三大典型生态系统的沉积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 物质来源是沉积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沉积地球化学是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放射性核素在沉积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探索仍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同时测量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三大典型生态系统的沉积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28)Ra、^(40)K),分析3种生态系统的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探索基于放射性核素的一维视角下活度特征、二维视角下核素对与活度比值、三维视角下三角图解的指纹表征技术,识别沉积物中不同物质的来源,并尝试推广至中国不同海域。本研究强调三维指纹表征技术—基于核素活度的^(238)U-^(232)Th(^(228)Ra)-^(40)K/10三角图解可以综合展示3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大小、组成比例、空间分布等信息,指出^(238)U-^(232)Th(^(228)Ra)-^(40)K/10三角图解可能是沉积物中物源识别的一种优化方法,可为沉积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现有代用指标工具库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地球化学指标 沉积物源 红树林 珊瑚礁 海草床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杜金秋 王震 +2 位作者 林武辉 关道明 姚子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6,共10页
地球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对人类和其他物种产生辐射安全风险,成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核与辐射安全复杂的国际形势,放射性核素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饮用水水质标... 地球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对人类和其他物种产生辐射安全风险,成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及核与辐射安全复杂的国际形势,放射性核素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放射性核素限值基于个人辐射剂量标准,评估方法已经建立,并在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得到广泛应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放射性核素限值基于辐射环境、参考生物、个体单位时间内的辐射剂量限值,对此各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开展了放射性核素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并逐步制定相关标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放射性核素指标数量少、修订频率滞后、科学适用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在我国核能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放射性核素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建立健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放射性核素指标体系成为我国水环境研究的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水环境质量标准 风险评价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北部湾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林武辉 冯禹 +5 位作者 余克服 蓝文陆 莫珍妮 宁秋云 冯亮亮 何贤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地区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系统分析北部湾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4种最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28Ra、^40K)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北部湾沉积物中放射性核... 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地区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系统分析北部湾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4种最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28Ra、^40K)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北部湾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低于我国大部分海域的结果,高于珊瑚礁区的极低放射性水平的结果。北部湾沉积物中4种核素都存在"蝴蝶"状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主要源于沉积物粒径的非线性调控,且与沉积物总有机碳浓度存在正相关。此外,利用Mn和210Pb所指示的氧化还原状态和物理/生物扰动过程也可以对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型核素(比如,^238U)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232Th/^238U、^40K/^238U、^226Ra/^238U活度比值角度,发现北部湾沉积物具有典型的陆源沉积物特征,且显著不同于南海珊瑚礁区中生源沉积物特征。本研究有利于掌握滨海核电发展背景下的北部湾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揭示核素的"蝴蝶"状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探索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新指标在海洋沉积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核电站 氧化还原敏感型元素 地球化学指标 沉积
下载PDF
罕见的地表低辐射水平区域:珊瑚礁区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武辉 余克服 +4 位作者 王英辉 刘昕明 汪建君 宁秋云 李英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相对于陆地辐射水平研究,珊瑚礁区的研究较为匮乏。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南海岸礁和环礁的珊瑚礁区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得到:^(238)U比活度均值为28.96 Bq/kg,^(228)Ra为5.08 Bq/kg,^(226)Ra为3.34 Bq/kg,^(40)K为24.36 Bq/kg。研究... 相对于陆地辐射水平研究,珊瑚礁区的研究较为匮乏。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南海岸礁和环礁的珊瑚礁区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得到:^(238)U比活度均值为28.96 Bq/kg,^(228)Ra为5.08 Bq/kg,^(226)Ra为3.34 Bq/kg,^(40)K为24.36 Bq/kg。研究发现南海珊瑚礁区沉积物的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显著低于国际推荐值,南海珊瑚礁区沉积物的等当量镭指数为其它中国海区、中国均值、世界均值的等当量镭指数的10%左右,是高辐射本底区域的等当量镭指数的1‰,是地表环境中罕见的低辐射水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放射性核素 低辐射水平 南海
下载PDF
海洋中90Sr:日本周边海域与南海的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武辉 何建华 +7 位作者 余克服 杜金秋 邓芳芳 梁林 李俊怡 何贤文 陈宝才 冯亮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8,共12页
90Sr长期被视为最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包括90Sr在内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入海洋,厂区储水罐中冷却废水至今仍然存在大量90Sr。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却繁琐耗时,导致核事故后的90Sr研究较为匮乏,且缺乏系统的认... 90Sr长期被视为最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日本福岛核事故导致包括90Sr在内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进入海洋,厂区储水罐中冷却废水至今仍然存在大量90Sr。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却繁琐耗时,导致核事故后的90Sr研究较为匮乏,且缺乏系统的认识。本研究在2015−2018年期间测量南海海水和多种海洋生物(马尾藻、海虾、牡蛎、红树林植物、造礁珊瑚)中90Sr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域和南海90Sr的比活度水平与环境半衰期。结合文献资料,本研究发现1975−2010年期间日本近岸海水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15.4 a,2011年的核事故后日本周边海洋中90Sr比活度显著升高,基于ERICA软件定量计算核事故后90Sr对海洋鱼类的剂量率比核事故前的结果高5个数量级。南海作为福岛核事故后北太平洋环流的下游海域,本文进一步构建1984−2018年期间南海90Sr比活度的历史曲线,发现核事故前后南海90Sr比活度水平没有可识别的变化,进一步定量计算南海90Sr的环境半衰期为26.7 a,发现边缘海和大洋中90Sr和137Cs环境半衰期格局差异与核素(90Sr和137Cs)的源汇过程(河流输入和海洋生物泵)密切相关。鉴于海洋中90Sr分析方法的挑战性,本文发现在10多种海洋生物中造礁珊瑚骨骼几乎拥有最高的90Sr浓集因子(约1000 L/kg),同时具有较易大量获取、固定附着生长、连续高分辨率记录、前处理简单快速等优点,很可能是海洋中90Sr可靠的指示生物。造礁珊瑚中90Sr研究将有利于揭示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源汇过程,同时为我国海洋放射性监测方案和相关标准导则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事故 放射性 海水 生物 沉积物 造礁珊瑚
下载PDF
广西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水平初步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黄伊林 何贤文 +6 位作者 冯亮亮 彭崇 陈宝才 周花珑 林明媚 林武辉 管永精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8-285,共8页
本文围绕广西境内17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调查,并对280家详查企业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与产品中,锆石和氧化锆、铅/锌、锗/钛、钒等行业238 U、226 Ra、232 Th任一核素比活度大于1000 Bq/kg。在... 本文围绕广西境内17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调查,并对280家详查企业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与产品中,锆石和氧化锆、铅/锌、锗/钛、钒等行业238 U、226 Ra、232 Th任一核素比活度大于1000 Bq/kg。在固体废物中,稀土、锆石和氧化锆、铅/锌、锗/钛、锡、钒等行业238 U、226 Ra、232 Th任一核素比活度大于1000 Bq/kg。花岗岩企业的废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偏高。研究发现,在对矿产开发利用企业开展放射性水平调查时,将γ辐射剂量率现场监测筛选标准下调50 nGy/h,即设定为在固体表面1 m处的γ辐射剂量率超过“当地本底水平”+100 nGy/h时,可更为保守地避免出现遗漏放射性水平较高企业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放射性矿 放射性 筛选标准
下载PDF
海洋沉积过程的铀系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物源识别、沉积、再悬浮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武辉 余克服 +2 位作者 王英辉 刘昕明 陈立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70,共11页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研究。海洋沉积物是许多物质的归宿,海洋沉积过程的研究常关注3个关联问题:物质来源、沉积速率、再悬浮过程。针对这3个问题,在南海9个珊瑚礁区、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珠江口、北冰洋、南大洋等多个...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研究。海洋沉积物是许多物质的归宿,海洋沉积过程的研究常关注3个关联问题:物质来源、沉积速率、再悬浮过程。针对这3个问题,在南海9个珊瑚礁区、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珠江口、北冰洋、南大洋等多个海区利用典型的铀系放射性核素(210Pb、226Ra、234Th、238U)示踪技术开展海洋沉积过程研究。物源识别方面,研究发现珊瑚礁区沉积物具有极低的226Ra/238U活度比值(<0.1),显著低于其他海区的226Ra/238U活度比值(0.5~1.0),该独特性质可以应用于珊瑚礁区的沉积物/悬浮物来源示踪,是其他传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Al、Ti、稀土元素)的补充。沉积速率方面,基于210Pb的恒定通量恒定沉积速率(Constant Flux Constant Sedimentation Model,CFCS)模式,定量计算了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区沉积柱样的沉积速率(3.7±0.6 mm/a),该结果低于中国多个近岸海域的沉积速率(5~96 mm/a)。沉积物再悬浮方面,提出利用“残余234Th”(不同于过剩234Th)示踪海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并成功应用于北冰洋、南海、南大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沉积物 示踪 珊瑚礁 残余234Th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沉积物中物质来源解析——来自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的证据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武辉 余锦萍 +5 位作者 余克服 刘昕明 莫珍妮 宁秋云 李英花 李玉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1-630,共10页
沉积物的物质来源问题是海洋沉积学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沉积柱样为例,在过剩^(210)Pb法构建良好的年代框架基础上,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解析沉积物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来源问题。结果显示:基于... 沉积物的物质来源问题是海洋沉积学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沉积柱样为例,在过剩^(210)Pb法构建良好的年代框架基础上,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解析沉积物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来源问题。结果显示:基于δ^(13)C指标获得的沉积物中海源和陆源有机物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95.0%和5.0%;基于Al、Cu、^(40)K、^(226)Ra多种代用指标的端元混合模型计算沉积物中生物成因和碎屑成因的无机物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64.1%和35.9%;而沉积物中Pb分布无法满足端元混合模型的结果,说明存在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进一步构建沉积柱样中基于δ^(13)C的陆源有机物和基于^(40)K的生源无机物的贡献比例的年代变化趋势,发现该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总之,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核素多种方法综合解析沉积物中物质来源问题,尝试探索多种物源识别的代用指标,为北部湾涠洲岛海域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来源 ^(210)Pbex定年 ^(40)K δ^(13)C 珊瑚礁
下载PDF
南海岛礁工程中建筑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及辐射水平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武辉 陈肖霞 +4 位作者 余克服 刘昕明 莫珍妮 冯亮亮 何贤文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南海15个不同岛礁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珊瑚砂和珊瑚骨骼碎屑中的放射性水平。结果表明,珊瑚砂中238U、226Ra、228Ra、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24.8 Bq/kg、2.38 Bq/kg、2.10 Bq/kg、11.6 Bq/kg;珊瑚骨骼碎屑中2... 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南海15个不同岛礁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珊瑚砂和珊瑚骨骼碎屑中的放射性水平。结果表明,珊瑚砂中238U、226Ra、228Ra、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24.8 Bq/kg、2.38 Bq/kg、2.10 Bq/kg、11.6 Bq/kg;珊瑚骨骼碎屑中238U、226Ra、228Ra、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28.7 Bq/kg、3.47 Bq/kg、12.6 Bq/kg、10.9 Bq/kg;南海岛礁珊瑚砂和珊瑚骨骼碎屑的放射性水平仅为国际推荐限值的1%~10%。通过对比国内外多种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南海岛礁珊瑚砂和珊瑚骨骼碎屑拥有很低的放射性水平。珊瑚砂和珊瑚骨骼碎屑作为低放射性水平的建筑材料,可能可以应用于低本底实验室的建设,也可以作为高放射性建筑材料(煤灰渣、矿渣)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稀释剂),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岛礁工程 建筑材料 珊瑚 煤灰渣 低本底实验室
下载PDF
新规下预制菜的发展及包材新要求
13
作者 林武辉 李俊 匡江 《包装前沿》 2024年第3期36-37,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预制菜的新趋势以及对上游包装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最后介绍几款海顺新材开发的预制菜包装。
关键词 包装企业 预制 包材
原文传递
人工放射性核素在珊瑚岛礁系统中的富集与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武辉 张帆 +6 位作者 余克服 马豪 杜金秋 莫珍妮 李英花 何贤文 莫敏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我国多处滨海核电站周边存在造礁珊瑚,而南海珊瑚岛礁也是未来海上漂浮核电站重要的潜在应用场景。基于在珊瑚礁中^(14)C、^(90)Sr和^(137)Cs的... 珊瑚礁生态系统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我国多处滨海核电站周边存在造礁珊瑚,而南海珊瑚岛礁也是未来海上漂浮核电站重要的潜在应用场景。基于在珊瑚礁中^(14)C、^(90)Sr和^(137)Cs的已有研究,分析了珊瑚礁中关键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研究动态,提出了基于核素在珊瑚骨骼与海水分配系数的分类原则,探索了低度(^(137)Cs)、中度(^(129)I)和高度(^(14)C>^(239+240)Pu>^(90)Sr,^(236)U)富集的三大类核素在珊瑚骨骼中的富集规律,利用欧盟的ERICA模型开展上述人工放射性核素和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o对珊瑚虫的辐射剂量评估,定量计算不同核素对珊瑚虫的剂量率排序依次为^(14)C>^(90)Sr>^(137)Cs>^(239+240)Pu>^(236)U>^(129)I,发现珊瑚虫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总剂量率(4.73×10^(-4)μGy/h)显著低于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o产生的剂量率(6.60μGy/h)和无影响的筛选基准水平(10μGy/h),说明人工放射性核素不会对珊瑚虫种群产生显著的电离辐射危害。系统探讨了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水和珊瑚骨骼中的活度水平、分配系数和剂量率,定量揭示了珊瑚岛礁系统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富集特征,可为滨海核电对周边造礁珊瑚的影响评估和未来海上漂浮型核电站在南海珊瑚岛礁应用场景下的珊瑚礁生态安全和岛礁居民辐射环境安全评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人工放射性核素 核电站 辐射剂量 南海
原文传递
渤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分布及其对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金秋 王震 +5 位作者 林武辉 路波 高会 王宇宁 姚子伟 关道明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03-4516,共14页
为了探讨近百年来,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沉积记录及其对物质输入与埋藏等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γ能谱法对渤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210)Pb、^(40)K和^(137)Cs进行分析.... 为了探讨近百年来,人类活动背景下近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沉积记录及其对物质输入与埋藏等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利用γ能谱法对渤海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210)Pb、^(40)K和^(137)C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渤海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明显,铀衰变系核素^(238)U、^(226)Ra和^(210)Pb不平衡,^(232)Th和^(210)Pb受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影响显著,^(238)U与^(226)Ra、^(232)Th、^(40)K存在显著相关性.^(226)Ra/^(238)U、^(232)Th/^(238)U和^(40)K/^(238)U比值时空差异显著,渤海沉积物陆源输入影响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受河流影响,渤海北部和南部的沉积物输入不稳定,近几十年波动显著.利用^(210)Pbex和^(137)Cs法的测年结果计算获得的渤海近百年来沉积速率在中国近海沉积速率研究背景值范围内;空间上,渤海北部、中部和南部沉积速率处于同一水平,其中北部偏高;时间上,近百年来渤海沉积速率随时间波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80年之后,人类活动影响下渤海沉积速率增加幅度显著,与沉积物输入的波动变化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沉积速率 渤海 沉积环境 演变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浅谈医药软包装(口服制剂)完整性研究(一)
16
作者 符坚 林武辉 邹雀灵 《包装前沿》 2023年第2期30-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测试软包装阻隔完整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对阻隔层和热封层阻隔性进行完整性测试。
关键词 软包装 完整性测试 阻隔层 口服制剂 阻隔性 重要性
原文传递
Radioactive source terms for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被引量:6
17
作者 lin wuhui CHEN LiQi +3 位作者 YU Wen MA Hao ZENG Zhi ZENG Sh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4-222,共9页
A large amount of radioactivity was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fter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FNA) in Japan in 2011. This radioactivity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there was muc... A large amount of radioactivity was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fter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FNA) in Japan in 2011. This radioactivity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there was much public concern about its effects. The subsequent assessment of the FNA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required are proving to be long and complicated tasks. The assessments are based on the radioactive source terms for the FNA, which determine the level of damage caused by the nuclear accident. We investigated the radioactive source term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amoun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radionuclides; the activity and atomic ratio of the radionuclides;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historical events. The total amount of radioactivity, excluding the radioactive noble gases (85Kr and 133Xe), released by the FNA was about 10% of that released by the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 in 1986 and 〈1%o of the global fallout from the atmosphere nuclear explosion. However, the FNA was the most serious nuclear accident in terms of radioactive pollu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e recovery actions carried out after the FNA have been evaluat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FNA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 Global fallout RADIOACTIVITY Atmospheric pollution Marine pol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