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zeolite and microbial fertilizer to improve mining soils in an arid area of Inner Mongolia,China
1
作者 LI Wenye ZHANG Jianfeng +5 位作者 SONG Shuangshuang LIANG Yao SUN Baoping WU Yi MAO Xiao lin yac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9期1067-1083,共17页
Restoration of mining soils is important to the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s in soil nutrient contents,microbial abundance,and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gradients of substrate am... Restoration of mining soils is important to the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s in soil nutrient contents,microbial abundance,and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gradients of substrate amendments in mining soils to select effective measure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Bayan Obo mining reg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M),available nitrogen(AN),available phosphorus(AP),available potassium(AK),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C/MBN)ratio,biomass,and bacteria,fungi,and actinomycetes abundance were assessed in 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Elymus dahuricus Turcz.,and Medicago sativa L.soils with artificial zeolite(AZ)and microbial fertilizer(MF)applied at T0(0 g/kg),T1(5 g/kg),T2(10 g/kg),and T3(20 g/kg).Redundancy analysis(RDA)and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variation of biomass.Results showed that chemical indices and microbial content of restored soils were far grea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The application of AZ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SOM,AN,and AP by 20.27%,23.61%,and 40.43%,respectively.AZ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acteria,fungi,and actinomycetes abundance by 0.63,3.12,and 1.93 times of control,respectively.RDA indicated that AN,MBC/MBN ratio,and SOM were dominant predictors for biomass across samples with AZ application,explaining 87.6%of the biomass variance.SOM,MBC/MBN ratio,and AK were dominant predictors with MF application,explaining 82.9%of the biomass variance.TOPSIS indicated that T2 was the best dosage and the three plant species could all be used to repair mining soils.AZ and MF application at T2 concentration in the mining soils with M.sativa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mea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ndment arid area mining soils RESTORATION soil nutrition
下载PDF
细胞免疫联合手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许立国 冯广森 +1 位作者 林亚超 李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4期295-302,共8页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联合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癌胚抗原(CEA)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简单...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联合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癌胚抗原(CEA)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观察组予以DC-CIK细胞免疫联合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缓解率、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微小RNA(miR)-21、miR-106a表达量、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研发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分(EORTC QLQ-C30)。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缓解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20.59%(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CA242、CEA、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miR-21、miR-106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功能量表、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单项测试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联合应用DC-CIK细胞免疫、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增强对肿瘤杀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癌miR-21、miR-106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 结直肠癌肝转移 CEA
下载PDF
不同表土覆盖方式对种子库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国连 郭小平 +4 位作者 薛东明 林雅超 冯昶栋 罗超 李晓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94,共9页
【目的】研究表土堆存中不同覆盖方式对种子库活力特征的影响,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表土堆存和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密目网覆盖和彩条布覆盖这2种工程上常用的表土覆盖方式,... 【目的】研究表土堆存中不同覆盖方式对种子库活力特征的影响,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表土堆存和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密目网覆盖和彩条布覆盖这2种工程上常用的表土覆盖方式,分析不同表土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温度、种子含水量、埋深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监测种子库损耗情况。【结果】柠条锦鸡儿、沙蒿、羊柴、花棒4种植物种子在堆存4个月后活力均有所下降,彩条布覆盖方式下活力下降速度更快,柠条锦鸡儿、沙蒿种子在密目网覆盖下活力显著高于彩条布,羊柴、花棒种子在两种覆盖方式下无明显差异;温度、种子含水量及埋深是影响种子活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埋深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体现在表层种子萌发率最高,最深层次之,中间层萌发率最低;堆存表土初始土壤种子库多为一年生植物,种子库密度为335粒/m^(2),表土堆存4个月后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下降,密目网覆盖方式下种子库密度为192粒/m^(2),彩条布覆盖方式下种子库密度为249粒/m^(2)。【结论】表土堆存使得种子活力下降,温度、种子含水量及埋深对种子活力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土从冬季堆存到春季期间,彩条布覆盖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较密目网覆盖下损失更低,此期间内可以考虑彩条布作为表土覆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堆存 种子库密度 萌发率 荒漠草原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
4
作者 林亚超 冯广森 +1 位作者 许立国 余海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4期2518-2521,共4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88位患者(93例患肢)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流分级Ⅰ级19例(20... 目的分析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88位患者(93例患肢)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流分级Ⅰ级19例(20.4%),Ⅱa级59例(63.4%),Ⅱb级15例(16.1%)。37例(39.8%)闭塞部位开始于膝关节以下,56例(60.2%)开始于膝关节以上。患者接受导管抽吸取栓,如果未能恢复理想血流,则额外接受机械血栓切除装置治疗。原则上优先选择顺行通路,如果闭塞段血管距离穿刺点过近(<10 cm),则通过对侧股动脉入路。结果93例患肢中85例(91.4%)取得技术上的成功。90例(96.8%)通过常规导管抽吸取栓。33例(35.5%)通过机械血栓切除装置取栓。88例(94.5%)患肢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9例(9.6%)患肢出现远端异位栓塞,此为主要并发症;5例(5.3%)被不同程度截肢;1位患者在早期随访中死亡。结论介入取栓术是治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介入取栓 机械血栓切除
下载PDF
煤矿排矸场对周边土壤种子库及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
5
作者 林雅超 郭小平 +4 位作者 李文烨 杨帆 罗超 郝嘉航 吴禹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煤矿排矸场的长期占压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然而,排矸场如何影响周边土壤种子库和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宁夏灵武市宁东矿区羊场湾第二排矸场为对象,通过调查排矸场周边不同距离的土壤种子库及地上植被,探究排矸场对土... 煤矿排矸场的长期占压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然而,排矸场如何影响周边土壤种子库和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宁夏灵武市宁东矿区羊场湾第二排矸场为对象,通过调查排矸场周边不同距离的土壤种子库及地上植被,探究排矸场对土壤种子库及地上植被的植物种类和密度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随着与排矸场距离增加,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植物多样性和密度随之增加后趋于稳定,排矸场对土壤种子库影响范围达300~500 m,对地上植被影响范围达100~300 m。排矸场对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种子库及地上植被的水平分布格局影响显著,排矸场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是周边的100~300 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生态恢复 植被动态 干扰距离 相似性指数
原文传递
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灵武排土场边坡减流减沙及植被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李文烨 叶金鹏 +6 位作者 郭小平 林雅超 薛东明 李国旗 杨帆 张伟 顾清敏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宁东煤炭基地现有技术存在许多生态问题,如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效果差、推广价值低、缺乏监测和评价等。本研究在筛选和整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了14个生态恢复地块。14个区由2组重复试验组成,每组包括6种技术模式和CK(未采取... 宁东煤炭基地现有技术存在许多生态问题,如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效果差、推广价值低、缺乏监测和评价等。本研究在筛选和整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了14个生态恢复地块。14个区由2组重复试验组成,每组包括6种技术模式和CK(未采取任何措施)处理组成。6种技术模式包括生态袋、生态棒、铁丝石笼、砾石沙障、活体沙障和麦草沙障模式,观测区建设在宁东羊场湾排矸场,选择累积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侵蚀量、丰富度、覆盖率、生物量和植被类型这8个关键监测指标进行植被生长观测和数据收集。此外,利用TOPSIS法对6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麦草沙障模式区植被恢复效果最好,覆盖率为45%,丰富度为1.23,地上生物量为0.60 kg m^(-2),其监测结果分别比对照组高45.16%、43.02%、71.43%。砾石沙障模式的径流和产沙量最小,其总侵蚀量为133.46 g m^(-2),仅为对照组的26.80%,径流量为863.32 cm^(3)m^(-2),比对照组少50.00%。TOPSIS结果显示,6种技术模式从最佳到最差依次为活体沙障模式、砾石沙障模式、铁丝石笼模式、麦草沙障模式、生态棒模式和生态袋模式。活体沙障模式的综合生态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侵蚀量 径流 覆盖度 丰富度 生物量
原文传递
表土堆存方式对表土可利用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林雅超 冯昶栋 +5 位作者 郭小平 罗超 李文烨 薛国连 张伟 杨帆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3年第4期847-855,共9页
表土资源是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资源,但在实际工程中剥离的表土不能立即用于生态修复,而表土在干旱地区经过一定时期贮存后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使得矿区后期利用表土进行生态恢复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研究表土堆存方式对种子库中种... 表土资源是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资源,但在实际工程中剥离的表土不能立即用于生态修复,而表土在干旱地区经过一定时期贮存后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使得矿区后期利用表土进行生态恢复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研究表土堆存方式对种子库中种子密度及表土养分含量的影响,可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以及生态修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分别用圆台堆体(以下简称为YT)及立方体吨袋(以下简称为DD)两种堆存方式保存混合均匀的表土资源,分析不同表土堆存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损耗及土壤养分损耗情况。在两种堆存模式下,堆体表层的土壤种子密度损耗最大,其损耗率在79.30%-83.65%。在同一取样位置,土壤种子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相比于种子密度的变化,土壤养分损失较少,损失率在8.92%-16.62%之间。(1)两种堆存模式中,堆体表层土壤的种子密度损耗均最大;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两种堆存模式下种子的整体损耗情况并无明显差异;在保存过程中,灌木种子在堆体内部的损耗情况最为严重。(2)吨袋堆存模式的养分保存效果优于圆台堆存模式,且堆体表层土壤养分损耗最大,其他土层土壤养分损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露天煤矿 表土堆存 种子库密度 损失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