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级配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正光 刘安安 +2 位作者 杨宇轩 顾万 王彤 《价值工程》 2018年第36期142-143,共2页
针对旧路面回收料的特点,选择不同再生料掺配率,采用分档利用方式进行级配设计。以C-B-3级配为目标级配,P·O42.5水泥为胶结料,配置再生料掺量为30%和50%的RA(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型和RA-RAP型(由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 针对旧路面回收料的特点,选择不同再生料掺配率,采用分档利用方式进行级配设计。以C-B-3级配为目标级配,P·O42.5水泥为胶结料,配置再生料掺量为30%和50%的RA(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型和RA-RAP型(由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组合而成)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采用重型击实法、振动压实法和静压法三种方式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级配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 最佳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下载PDF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收缩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顾万 肖鹏 +1 位作者 杨宇轩 刘安安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5-100,共6页
以扬州某快速通道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对于原"白加黑"复合式道路铣刨、破碎产生的旧沥青混凝土(RAP)和旧水泥混凝土(RA)进行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适用性研究,将天然骨料(NA)、RA、RAP分别以不同比例掺配设计了9组不同的... 以扬州某快速通道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对于原"白加黑"复合式道路铣刨、破碎产生的旧沥青混凝土(RAP)和旧水泥混凝土(RA)进行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适用性研究,将天然骨料(NA)、RA、RAP分别以不同比例掺配设计了9组不同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干缩试验、温缩试验和弯拉疲劳试验,分析其收缩机理和抗疲劳性能。研究表明,RA材料的掺入会降低材料的收缩性能,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混入RAP材料后能够降低材料对水和温度的敏感性,提升材料的收缩性能。RAP材料中沥青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间的嵌挤作用,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和整体性,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碎石 再生骨料 铣刨料 收缩性能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跨媒体信息检索算法 被引量:9
3
作者 聂为之 王岩 +2 位作者 杨嵩 刘安安 张勇东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9-1538,共10页
随着近年来智能终端设备和多媒体社交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平台用户海量增加的同时,多媒体数据同样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使当今主流的社交网络平台充斥着海量的文本、图像等多模态媒体数据,有效的信息检索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平台多模态数... 随着近年来智能终端设备和多媒体社交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平台用户海量增加的同时,多媒体数据同样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使当今主流的社交网络平台充斥着海量的文本、图像等多模态媒体数据,有效的信息检索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平台多模态数据的利用率及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不同模态间存在显著的语义鸿沟,大大制约了海量多模态数据的分析及有效信息挖局,因此,如何在海量的多模态数据中实现跨模态信息的精准检索就成为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跨媒体信息检索算法.方法基于对抗网络模型框架,通过约束条件的设计,实现了跨模态数据表征的一致性和信息的完整性.首先,该方法构建生成模型实现了文本和图像模态间的互相转换,并基于对抗学习理论,实现跨模态数据在独立空间下语义的一致性约束,保证跨模态数据信息表征的完整性;其次,为了进一步缩小跨模态数据的语义鸿沟,提出了循环交叉熵损失函数,增强跨模态数据在独立空间下表征的一致性,进一步确保信息表征的完整性;最后,通过多模异构数据共嵌特征空间构造引导跨模态数据在共嵌空间下的一致性表征,消除跨模态数据的语义鸿沟,实现跨媒体数据的精准检索.本文针对算法的优势在公开数据库Flickr30k和MSCOCO上的对比实验和相关实验分析,相关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本文所提算法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检索 图文检索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测定土壤中的硼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安安 王文杰 张廷忠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1期168-169,共2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土壤中总硼的含量。研究了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条件,并对仪器分析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方法对硼元素的检出限为0.50mg/kg。方法的精密度(RSD,n=12)为0.78%~3.14%;回...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土壤中总硼的含量。研究了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条件,并对仪器分析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方法对硼元素的检出限为0.50mg/kg。方法的精密度(RSD,n=12)为0.78%~3.14%;回收率为96.5%~104.5%。方法用于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403、GBW07428等中的硼,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土壤
下载PDF
高压密闭消解处理草酸-草酸铵浸提剂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冬 刘彤彤 +1 位作者 刘安安 钱银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8-201,共4页
采用高压密闭消解处理草酸-草酸铵浸提剂后,能充分破坏草酸盐及有机质,用酸量小,样品空白值低,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样品污染,挥发损失。土壤样品经草酸-草酸铵浸提后,吸取上清液于高压密闭消解罐中,经电热板上处理,再加入2mL浓硝酸,于18... 采用高压密闭消解处理草酸-草酸铵浸提剂后,能充分破坏草酸盐及有机质,用酸量小,样品空白值低,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样品污染,挥发损失。土壤样品经草酸-草酸铵浸提后,吸取上清液于高压密闭消解罐中,经电热板上处理,再加入2mL浓硝酸,于180℃烘箱中保温至少3h,开盖,定容,采用ICP-MS测定有效钼。方法检出限(3s)为0.014μg/g,相对标准偏差(n=12)为4.4%~7.6%。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以及利用本法与NY/T1121方法比对,两者之间数据相吻合。本方法可行性强,适合批量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压密闭消解 草酸-草酸铵 有效钼
下载PDF
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安安 徐济益 徐桂林 《巢湖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3-68,共6页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食品愈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藉此引发的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备受瞩目。目前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监管模式单一、第三方平台义务缺失、食品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信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食品愈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藉此引发的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备受瞩目。目前我国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监管模式单一、第三方平台义务缺失、食品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信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构建政府、第三方平台、网络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落实第三方平台的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信用评价机制和政府回应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食品安全 第三方平台 监管困境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碳纳米管技术在胰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卓 纪伟平 +2 位作者 刘安安 欧阳柳 马洪运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783-786,共4页
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生存期很短。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化疗药物更快更高效地到达肿瘤部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包括... 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生存期很短。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化疗药物更快更高效地到达肿瘤部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包括医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同时出现利用包括碳纳米管在内的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进行抗癌治疗的动物实验报道,并展示了较好的初步疗效。因此,本文就碳纳米管作为药物载体的脂质体在胰腺癌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碳纳米管 临床治疗
下载PDF
基于流域单元的环巢湖综合景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刘安安 +2 位作者 张俊武 陈青松 杨慧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14-3224,共11页
考虑流域特征差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河流监测点水质、气象、地形、土壤与遥感影像等数据,通过数字地形分析划分各监测点的流域单元,综合利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探究... 考虑流域特征差异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河流监测点水质、气象、地形、土壤与遥感影像等数据,通过数字地形分析划分各监测点的流域单元,综合利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了流域单元的综合景观特征(包括土地利用、气候、地形、土壤等)对环巢湖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环巢湖河流水质空间差异大,主要污染物为总氮与氨氮,大多数河流总氮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污染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合肥市区及周边河流以及丰乐河和杭埠河中下游.②流域单元综合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中,建筑用地比例、斑块密度、散布与并列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指标呈正相关,而林草地比例、蔓延度指数与水质指标呈负相关.③在不同季节,流域单元的综合景观特征在湿季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干季,这主要是由干湿季降水的差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单元 综合景观特征 冗余分析(RDA) 氮磷污染 巢湖流域
原文传递
Rational Design of Capping Ligands of Quantum Dots for Biosensing
9
作者 XU Xinran liu an-an PANG Daiwe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Quantum dot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biosensing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optical properties.The emissions of quantum dot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ir composition and size,as described by the Brus’s equation.So... Quantum dot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biosensing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optical properties.The emissions of quantum dot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ir composition and size,as described by the Brus’s equation.Somehow,in this case,their emissions are hardly regulated reversibly and responsively,which are unsuitable for biosensing and biodetection.In the last decade,capping ligands have been used for designing biosensors because of their responsive regulation 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quantum dots.Here,we first summarize the advances i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lculation specific for ligands,which have help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hotoluminescence process and energy band theory of quantum dots.We then review two ways of ligand design that influence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quantum dots:affecting the process of photoluminescence,or the orbital/electronic structure.In the latter case,the atoms on both the ligand and the surface of the quantum dot interact to affect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 of the quantum dot core.Examples are presented of how these quantum dots that possess responsive properties due to the design of the ligands have been applied to sensing.With further exploration,we hope to see advances in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quantum d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dot LIGAND Photoluminescence RESPONSIVENESS Sensor
原文传递
功能红曲米中的吡啶类色素化合物
10
作者 刘冰语 郑晓明 +3 位作者 刘安安 徐飞 魏茜 胡友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2-2447,共6页
对功能性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索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运用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进行分离,应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红外(infrared radiati... 对功能性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索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运用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进行分离,应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红外(infrared radiation,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进行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两个新颖的吡啶类红曲红色素成分,分别为monascopyridine G(1)和monascopyridine H(2)。通过CDOCKER分子对接实验探究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活性,发现其与受体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并进一步对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测,为选择性生产该类潜在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米 色素 分子对接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