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师个体化辨证论治失眠诊疗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新龙 刘岩 +6 位作者 王宁 侯爱娟 王世华 周雪忠 张润顺 刘保延 何丽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2-96,共5页
目的基于辨证论治失眠诊疗前瞻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医临床诊疗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方法运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用人机结合方式,通过数据清洗、规则编订、医师审核、规则修订、程序化导入与批量化处理等步骤,对8名中医师前瞻性失... 目的基于辨证论治失眠诊疗前瞻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医临床诊疗数据的预处理方法。方法运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用人机结合方式,通过数据清洗、规则编订、医师审核、规则修订、程序化导入与批量化处理等步骤,对8名中医师前瞻性失眠诊疗数据库进行数据预处理。结果制订中医师个体化辨证论治失眠症状类规则27 534条、诊断类规则1036条、治法类规则841条、处方名称规则540条、中药名称规则885条。结论预处理后各类术语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规范,同时保留了医师个体化辨证论治的特点,可用于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诊疗数据个体化与标准化研究,为数据挖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数据挖掘 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 辨证论治 失眠
下载PDF
从治未病谈“武昌模式”在突发性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晓东 刘保延 +8 位作者 王辉 邵建柱 宋斌 何丽云 连凤梅 李修洋 王涵 赵林华 仝小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对服药结果进行反馈,专家根据反馈对药方进行微调或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通治方是“武昌模式”决胜的关键,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同步实施使得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瘥后防复是“武昌模式”独特善后之法。故“武昌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思维及技术紧密结合,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为社区传染病防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武昌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下载PDF
基于症状—中药—诊断模型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中医证治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世波 刘保延 +2 位作者 周雪忠 倪青 张小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0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基于首诊住院病例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证治特征。方法运用"症状—中药—诊断"模型对来自7家医院323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诊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所有数据均为实时、现场采集。结果总样本数3238例,男1539例,... 目的基于首诊住院病例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证治特征。方法运用"症状—中药—诊断"模型对来自7家医院323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诊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所有数据均为实时、现场采集。结果总样本数3238例,男1539例,女1699例。年龄最大者89岁,最小者24岁。年龄分布:<40岁199人; 40岁~59岁之间(含40岁和59岁) 1291人,≥60岁1748人。根据主题间距离系数(KL)确定最优分类结果,并对其中的3个主题进行分析。第1类主题的症状概率值、主题概率值分别为0. 627 04、0. 065 45。以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步履不稳、语言蹇涩、口舌歪斜、表情淡漠、手震颤、呛咳为主要特征;中药使用以活血化瘀、醒脑化痰、安神定志为主。符合脑血管病的特征性表现。对应疾病为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提示以脑梗死及相应症状群为特征的患者有相当占比,且代表一类患者首诊特征,是临床决策时优先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第2类主题的症状概率值、主题概率值分别为0. 666 3、0. 084 97。以脉数、发热、咽痛、恶寒、咽后壁充血、咽干、脉浮、扁桃体肿大、神疲、唇色淡白等为主要特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固有表现,属于中医感冒或发热范畴。相对应的中药功效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符合急则治其标的中医治疗法则。第3类主题的症状概率值、主题概率值分别为0. 742 21、0. 086 18。症状以纳差、脉滑、恶心、尿急、尿痛为特征表现,伴呕吐、苔厚、腰痛、腹部胀满、小便灼热、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返酸等其他症状。提示该类患者以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为主要矛盾,中医属于淋证范畴。相应中药以清热化湿、利水通淋为主,同时兼以化浊止呕、理气养阴。结论 3个主题代表了三类不同的住院患者群体,即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2型糖尿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以及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无论是症状组合,还是中药特点均与疾病诊断相符,真实反映了临床实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标本、缓急原则。研究揭示了具有不同疾病特征患者群的个体化证治特征,对于临床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症状-中药-诊断模型 真实世界数据 辨证论治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兼论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
4
作者 陈少宗 刘保延 +1 位作者 景向红 方剑乔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0-64,共5页
讨论了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以及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针灸学目前还是二级学科,这一地位与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并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但针灸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外部的认知只能算是从属条... 讨论了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以及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针灸学目前还是二级学科,这一地位与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并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但针灸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外部的认知只能算是从属条件,最根本的条件取决于针灸学的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是否独立于其他一级学科。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针灸学从实践体系到理论体系,再到治疗原理的深层次本质,处处都与以中医内科学为代表的中药治疗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体系间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针灸学具备作为一级学科的内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针灸学 现代针灸学 一级学科 内在条件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凌香 刘保延 +3 位作者 周雪忠 舒梓心 牟梓君 何丽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6-791,共6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为中医药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7个常用数据库中有关症状群生物机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代、研究内容、作者、高频关键词等。结果:共纳... 目的:分析国内外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为中医药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7个常用数据库中有关症状群生物机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代、研究内容、作者、高频关键词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75篇,发文量自2012年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以34.29%发文量居首位,语种以英文为主(79.43%),以观察性临床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精神心理领域、癌症、胃肠道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抑郁症、癌症相关症状群、细胞因子及遗传学等方面。结论:症状群生物学机制研究已进入大发展时期,但中医相关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或可借鉴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结合大数据时代带来的良机,以促进中医药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 生物学机制 生物分子网络 辨证论治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挖掘王平辨治失眠经验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波 刘保延 王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4-946,9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和设计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以凝聚王平教授的辨证论治和失眠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结构化病例模块,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王平教授...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和设计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以凝聚王平教授的辨证论治和失眠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结构化病例模块,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王平教授门诊提取146名失眠患者病历和305次就诊记录并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失眠患者常伴见头晕、烦躁易怒、头痛、健忘等,其证候类型主要有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心脾两虚型等,其脏腑主要涉及在心、肝、肾、脾,常见治则为安神、养血、理气、清心,常用方剂为酸枣仁汤、柴胡疏肝散等,其失眠治疗核心药物为合欢皮、川芎、何首乌、当归、牡蛎、黄芪、甘草、酸枣仁、栀子。结论:王平教授认为失眠病性虚实夹杂且多以虚为主,辨证须重视五脏尤以心肝为甚,治疗多用安神、养血、理气、清心之品,擅用酸枣仁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理气与安神药,体现其临证辨治失眠“重视五脏、调理气血、安神为先”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辨证论治 真实世界 数据挖掘 名医经验 王平
下载PDF
4种医学期刊2014-2019年发表的干预性IPD Meta分析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超 刘保延 +1 位作者 何丽云 艾艳珂 《中国药物评价》 2020年第4期245-252,共8页
目的:分析4种医学期刊2014—2019年发表的干预性单个病例数据(Individual Patient Data,IPD)Meta分析的特点及方法。方法:在PubMed上检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2014—2019年间发表的干预性I... 目的:分析4种医学期刊2014—2019年发表的干预性单个病例数据(Individual Patient Data,IPD)Meta分析的特点及方法。方法:在PubMed上检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期刊》2014—2019年间发表的干预性IPD Meta分析,并分析其方法学特点。结果:共检索到52篇文献,最终纳入28篇。纳入文献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及脑血管领域;纳入文献的IPD获得率超过80%的为16篇(57.1%),平均样本量达17202人。共有18篇(64.3%)研究采用一步法综合IPD,18篇(64.3%)研究进行了生存时间数据分析,28篇(100%)研究均进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17篇(60.7%)文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论:IPD Meta分析可更有效研究临床异质性,其统计方法对数据处理也更加灵活,也可以更有效避免文献的偏倚,并更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但IPD Meta分析统计模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统计方法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对4种期刊发表的高质量IPD Meta分析方法的研究,可对未来开展IPD Meta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病例数据(IPD) META分析 系统综述
下载PDF
提升针灸研究质量:现状、问题、思考和展望 被引量:9
8
作者 岗卫娟 费宇彤 +6 位作者 刘建平 赵宏 陆丽明 许能贵 刘保延 张誉清 景向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共5页
对《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针灸专辑“如何提升针灸证据质量”系列文章进行解读。研究显示针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报告质量较低,多因素Meta回归分析未能证实多数通常认为的针灸效应影响因素;分析了针灸RCT面临的方法学挑战,形成... 对《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针灸专辑“如何提升针灸证据质量”系列文章进行解读。研究显示针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报告质量较低,多因素Meta回归分析未能证实多数通常认为的针灸效应影响因素;分析了针灸RCT面临的方法学挑战,形成如何设计高质量针灸RCT方法学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数量巨大但未得到充分应用,大量西医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针灸疗法但推荐意见实用性有待提高。针对该专辑中提到的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分析针灸临床研究目的与研究视角、研究类型以及研究证据与临床决策的关系,提出了针灸临床研究的五阶段研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实践指南 系统评价 研究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国际标准ISO/TS 16843–6:2022的针刺效应本体构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华君 李海燕 +6 位作者 贾李蓉 雷蕾 刘保延 熊婕 韩晨静 刘华云 王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规范针刺效应的信息化表达,实现针刺效应知识的重用与共享,本研究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两方面梳理针刺效应领域相关知识,基于国际标准ISO/TS 16843-6:2022,采用七步法及Protégé5.5.0工具对本体进行构建。共构建了199个类,... 为规范针刺效应的信息化表达,实现针刺效应知识的重用与共享,本研究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两方面梳理针刺效应领域相关知识,基于国际标准ISO/TS 16843-6:2022,采用七步法及Protégé5.5.0工具对本体进行构建。共构建了199个类,包括穴位、针刺疗法、针刺手法、生物过程、基因及基因产物、失调、解剖结构7个大类,12个对象属性,1 108个实例,5 123条公理。建立起具有针灸学特色的语义网络,实现了针刺效应知识的结构化表达,为针灸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效应 本体 对象属性 七步法 PROTÉGÉ
原文传递
转换范式,问题导向、数据驱动,推进中医针灸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保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共1页
今年我国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又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冲锋号,建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成为关键的第一步。中... 今年我国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又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冲锋号,建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成为关键的第一步。中医针灸作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中医针灸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为人民美好与健康生活做出突出贡献就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问题导向 科技强国 数据驱动 自立自强 卫生健康 创新型国家 神圣使命
原文传递
外科安慰手术应用指南及其对针刺临床研究中假针刺应用的借鉴
11
作者 刘晓玉 孙承颐 +8 位作者 孙重阳 孙驰雲 辛泽垠 扈雨植 王跃 郭义 刘保延 刘存志 闫世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410,共7页
合理、规范地应用假针刺对照是决定针刺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亦是针刺临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联合发表了随机化评价中外科安慰手术应用指南——ASPIRE指南,包括合理性与伦理、设计、实施、转化4个部... 合理、规范地应用假针刺对照是决定针刺临床研究质量的关键,亦是针刺临床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联合发表了随机化评价中外科安慰手术应用指南——ASPIRE指南,包括合理性与伦理、设计、实施、转化4个部分,为外科安慰手术的应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同为操作性干预措施,针刺干预与外科手术有相似之处,故ASPIRE指南也可为假针刺对照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对ASPIRE指南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假针刺对照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其对假针刺对照应用的启示与借鉴。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假针刺对照合理性与伦理问题的考虑,规范地设计假针刺对照,并以合适的描述向患者传递假针刺相关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假针刺对照 外科安慰手术应用指南 安慰对照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维及方法学亟待创新——运用细胞行为组学进行中医药研究的探讨
12
作者 曾以德 陈少宗 +4 位作者 刘保延 周雪忠 兰天 薛玺情 赵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6-1051,共6页
组学技术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生理或病理状态是由生命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行为表现聚合而形成的,所以凭借各种组学所产生的分子信息必须在细胞层面加以整合,并延展到人体整体层面才能体现中医学理论的精... 组学技术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生理或病理状态是由生命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行为表现聚合而形成的,所以凭借各种组学所产生的分子信息必须在细胞层面加以整合,并延展到人体整体层面才能体现中医学理论的精髓。细胞行为是细胞内蛋白网络中所有蛋白活性受到外界调控后在细胞层面的总体表现。精细量化细胞的各种行为可以解析不同蛋白通路在细胞行为上的占比,并将各种分子组学信息和细胞行为紧密连结。笔者首次倡导基于细胞行为组学来研究中医药生物学基础的策略,旨在探寻适合中医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全面体现中医学理论内涵及其实践在现代科学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理论 中医药 研究方法 细胞行为组学
原文传递
Discussion on Collection of Clinical Questions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被引量:2
13
作者 WU Xiao-dong ZHAO Nan-qi +4 位作者 DING Nan YUAN Jing-yun DONG Guo-feng WANG Xin liu bao-y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53-360,共8页
The clinical question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Mox)guidelines are complicated,including not onl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Mox intervention measures,but also the operational elements of Acup-Mox.This paper a... The clinical question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Mox)guidelines are complicated,including not onl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Mox intervention measures,but also the operational elements of Acup-Mox.This paper aimed to put forward the idea and process of collecting clinical questions in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The experience was collected and the idea of collecting clinical questions of Acup-Mox was formed through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discussion in combination with expert opinion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p-Mox disciplin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collecting elements of clinical questions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population-outcome-control(I-P-O-C)inquiry process,according to the discipline of Acup-Mox.It was emphasiz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clinical questions,"treatable population"and"alleviable outcome indicators"for a specific Acup-Mox intervention with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should be focused on,so as to highlight the pertinence of clinical questions of AcupMox guidelines in terms of population and outcom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moxibustion intervention Chinese medicine I-P-O-C inquiry process suitable population outcome evaluation
原文传递
Placebo Response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Sham Acupuncture for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14
作者 XIONG Zhi-yi liu Xiao-yu +6 位作者 MA Pei-hong SUN Chong-yang SUN Cheng-yi liu Ting-lan liu bao-yan liu Cun-zhi YAN Shi-y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1-950,共10页
Background: Low back pain(LBP) is a prevalent and debilitating condition that poses a significant burden on healthcare systems. Acupuncture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intervention for LBP, but the evidence suppo... Background: Low back pain(LBP) is a prevalent and debilitating condition that poses a significant burden on healthcare systems. Acupuncture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intervention for LBP, but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its specific effect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use of sham acupuncture as a control in clinical trials presents challenges due to variations in sham acupuncture technique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placebo effe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placebo response of sham acupuncture in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nonspecific LBP, and to assess whether different types of sham acupuncture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esponses. Methods: Four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EMBASE, MEDLIN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were searched through April 15, 2023,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were included if they randomized patients with LBP to receive acupuncture or sham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The main outcomes included the placebo response in pain intensity, back-specifi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Placebo response was defined as the change in these outcome measures from baseline to the end of treatment. Random-effects models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the results,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SMDs, Hedges’ g) were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size. Results: A total of 18 RCTs with 3,32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Sham acupuncture showed a noteworthy pooled placebo response in pain intensity in patients with LBP [SMD –1.43,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95 to –0.91, I2=89%]. A significant placebo response was also shown in back-specific functional status(SMD –0.49, 95% CI –0.70 to –0.29, I2=73%),but not in quality of life(SMD 0.34, 95% CI –0.20 to 0.88, I2=84%). Trials in which the sham acupuncture penetrated the skin or performed with regular needle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cebo response in pain intensity reduction, but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location of sham acupuncture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lacebo response.Conclusions: Sham acupuncture i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placebo response in pain intensity among patients with LBP. Researchers should also be aware that the types of sham acupuncture applied may potentially impact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Nonetheless, considering the nature of placebo response, the effect of other contextual factors cannot be ruled out in this study.(PROSPERO registration No. CRD42022304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back pain sham acupuncture placebo response META-ANALYS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原文传递
Pregnancy Benefit of Acupuncture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15
作者 ZHANG Hao-ran ZHANG Cheng +8 位作者 MA Pei-hong SUN Cheng-yi SUN Chong-yang liu Xiao-yu PU Zhen-qing LIN Yu-han liu bao-yan liu Cun-zhi YAN Shi-ya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21-1032,共12页
Background:Currently,more and more infertility couples are opting for combined acupuncture to improve success rat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However,evidence from acupuncture for improving IVF pregnancy outcomes ... Background:Currently,more and more infertility couples are opting for combined acupuncture to improve success rat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However,evidence from acupuncture for improving IVF pregnancy outcomes remains a matter of debate.Objective:To quantitatively summarized the evidence of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mong women undergoing IVF by means of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ethods:Four English(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and Cochrane Register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and Four Chinese databases(Wanfang Databases,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and SinoMed)were searched from database inception until July 2,2023.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that evaluated the acupuncture’s effects for women undergoing IVF were included.The subgroup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age of participants,different acupuncture types,type of control,acupuncture timing,geographical origin of the study,whether or not repeated IVF failure,and acupuncture sessions.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predefined to explore the robustness of results.The primary outcomes wer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CPR)and live birth rate(LBR),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ongoing pregnancy rate and miscarriage rate.Random effects model with I^(2)statistics were used to quantify heterogeneity.Publication bias was estimated by funnel plots and Egger’s tests.Results:A total of 58eligible RCTs representing 10,968 women undergoing IVF for pregnant success were identified.Pooled CPR and LBR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control groups[69 comparisons,relative risk(RR)1.19,95%confidence intervals(CI)1.12 to 1.25,I^(2)=0],extremely low evidence;23 comparisons,RR 1.11,95%CI 1.02 to 1.21,I^(2)=14.6,low evidence,respectively.Only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CPR(16 comparisons,RR 1.17,95%CI 1.06 to 1.29;I^(2)=0,moderate evidence)and LBR(9 comparisons,RR 1.20,95%CI 1.04 to 1.37;I^(2)=8.5,extremely low evidence).Heterogeneity across studies was found and no studies were graded as high-quality evidence.Conclus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incing evidence levels o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IVF pregnant outcomes were relatively low,and the varied methodological design and heterogeneity might influence the findings.(Registration No.PROSPERO CRD42021232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原文传递
浮针疗法临床适宜病种的系统整理与分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贾文 雒琳 +5 位作者 何丽云 王钏 刘保延 刘佳 符仲华 李洪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浮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采用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对临床文献中涉及的疾病进行分类总结,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浮针...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浮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采用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对临床文献中涉及的疾病进行分类总结,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浮针临床应用和研究中的问题对浮针专家进行咨询。结果共纳入412篇浮针疗法临床研究文献,疾病谱统计结果表明浮针被用于治疗11个系统65种疾病,其中与骨骼肌系统相关的躯体痛症为其主要临床适宜病种。符仲华教授认为浮针临床医师应选择与肌肉相关的疾病作为主要的临床研究对象,并且采用规范化的浮针操作进行治疗。其次,浮针疗法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对浮针疗法的疗效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适宜病种 计量学分析 专家咨询
原文传递
对STRICTA清单几个关键问题的梳理
17
作者 谢依璇 刘晓玉 +3 位作者 马培宏 刘保延 刘存志 闫世艳 《针刺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661-666,共6页
STRICTA清单是针对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报告的指南。作为CONSORT清单的扩展版,STRICTA清单促进了针刺临床研究干预措施报告质量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研究范式不断更新,现有的STRICTA清单能否继续指导当下及未来的临床研究的报... STRICTA清单是针对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报告的指南。作为CONSORT清单的扩展版,STRICTA清单促进了针刺临床研究干预措施报告质量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研究范式不断更新,现有的STRICTA清单能否继续指导当下及未来的临床研究的报告,是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STRICTA清单的发展与更新过程,对STRICTA清单的效用特点及有待改进之处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遇到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促进STRICTA清单的进一步更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ICTA清单 针灸临床研究 报告规范 指南
原文传递
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3
18
作者 李晓彤 许焕芳 +3 位作者 刘保延 杨会生 尚洁 房繄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6-1739,共4页
目的: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抗缪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安全性相关指标,进行... 目的:调经促孕针刺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抗缪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安全性相关指标,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间比较,FSH、AFC、SAS评分差值变化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FSH、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AFC显著升高(P<0.05)。针刺组2例出现滞针,4例出现皮下瘀血,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调经促孕针刺法可以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FSH值,增加AFC,改善焦虑情绪,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经促孕针刺法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探讨针刺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窦卵泡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会生 房繄恭 +4 位作者 刘保延 李晓彤 郑晨思 尹雅倩 郝鸣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6-2281,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究针刺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窦卵泡计数(AFC)的影响,为针刺增加AFC数量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登记平台(IPRPAM,www.amreg.org),收集真实世界中针灸治疗POI的临床诊疗数据...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究针刺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窦卵泡计数(AFC)的影响,为针刺增加AFC数量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登记平台(IPRPAM,www.amreg.org),收集真实世界中针灸治疗POI的临床诊疗数据。建立POI人群的回顾性队列,按照针刺刺激量不同暴露水平分为强暴露组和弱暴露组,以至少增加2个AFC作为主要结局事件,评价指标为增加AFC的有效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暴露针刺刺激量的最优节点,用未调整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调整Cox比例风险模型、倾向性评分1∶1匹配法和逆概率处理加权法等多种模型来平衡纳入分析病例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199例POI患者,针刺刺激量12次为最敏感划分节点,≥12次为强暴露组,强暴露组125例,弱暴露组74例。强暴露组增加AFC的有效性是弱暴露组的2.46倍(HR=2.46,95%CI[1.41,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治疗人数(NNT)为3.33;各种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的结果一致,主要结局事件HR均>1。结论:针刺在增加POI患者AFC数量方面具有优势,每4例POI患者接受至少12次针刺治疗可使1人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注册登记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 针刺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窦卵泡计数 循证医学证据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艾艳珂 刘志顺 +9 位作者 刘保延 张艳宏 李杨 孙海舒 曹雪 刘佳 杨卓欣 于海波 黄杏贤 何丽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既往两项随机对照试验中813例接受针刺治疗的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校标法[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第28条... 目的:评估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既往两项随机对照试验中813例接受针刺治疗的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通过校标法[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第28条“对以往治疗满意度”为校标]和分布法,对患者平均每周完全自主排便(CSBM)次数和自主排便(SBM)次数的MCI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平均每周CSBM和SBM次数的MCID分别为1.3次和1.6次(校标法)。结论: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在治疗后平均每周CSBM较治疗前增加≥1.3次、SBM增加≥1.6次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 针刺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 自主排便次数 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