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刘东海 张智 +5 位作者 梅亮贤 乔艳 刘东伟 肖卓熙 李菲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8-1908,共11页
【目的】探究冬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不同施肥的响应,确定油菜氮肥适宜用量,为土壤培肥和调控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油菜种植区(武穴)开展,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SN0)、N 120 kg/hm^(2)(SN120... 【目的】探究冬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不同施肥的响应,确定油菜氮肥适宜用量,为土壤培肥和调控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油菜种植区(武穴)开展,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SN0)、N 120 kg/hm^(2)(SN120)、N 180 kg/hm^(2)(SN180)、N 240 kg/hm^(2)(SN240)和N 300 kg/hm^(2)(SN300),采用16S rRNA和ITS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变化,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1)与不施氮处理(SN0)相比,施氮处理降低了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24.63%~35.10%)和速效钾含量(39.67%~59.77%),提高了全氮(6.18%~14.60%)和碱解氮含量(7.18%~34.99%)。SN180处理提升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幅度最小,SN300处理提升幅度最大。随着氮肥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呈增长趋势,pH呈下降趋势,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少,SN180产量最高。2)随着施氮量的递增,细菌的Chao1指数呈递增趋势;与SN0处理相比,SN180处理提高了真菌Shannon指数7.20%。施氮肥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SN0处理相比,SN180处理提高了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被孢霉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减缓了鞘氨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属的减少趋势,富集了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与S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均降低了化学异养、固氮、芳香化合物降解和几丁质分解功能菌群的丰度,同时降低undefined saprotroph丰度。3)环境因子与群落关联网络分析和RDA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SOC)、碱解氮(AN)、全氮(TN)和有效磷(AP)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SOC和AP含量是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与SOC含量呈负相关,与AN呈正相关。Emericellopsis与AN和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SOC与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显著正相关,与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显著负相关。【结论】从产量、群落多样性及富集有益微生物角度综合分析,冬油菜施用N 180 kg/hm^(2)是较合理的氮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冬油菜 微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下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2
作者 刘东海 毛庆华 +5 位作者 邓辉 梅亮贤 罗杰 乔艳 张智 胡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为了探明长期秸秆还田下配施化肥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以持续4年的广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秸秆(S,用量为6000 kg/hm^(2),其他处理用量相同)、秸秆+施100%N(S100N,纯N用量为187.5 kg/hm^(2),其他施肥处理用量按... 为了探明长期秸秆还田下配施化肥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以持续4年的广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秸秆(S,用量为6000 kg/hm^(2),其他处理用量相同)、秸秆+施100%N(S100N,纯N用量为187.5 kg/hm^(2),其他施肥处理用量按此用量折算)、秸秆+施80%N(S80N)、秸秆+施60%N(S60N)、秸秆+施80%N+菌剂(S80Nm,秸秆腐熟菌剂用量为30 kg/hm^(2))、秸秆+施60%N+菌剂(S60Nm,菌剂用量同S80Nm)6个处理,测定了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结果显示,与S相比,S100N和S80N小麦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82.82%和179.55%(P<0.05);秸秆腐熟菌剂的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与S100N相比,S80N增加了土壤磷酸酶(Phos)、硫酸酯酶(Sul)、β-葡萄糖苷酶(βG)、β-木糖苷酶(βX)、α-葡萄糖苷酶(α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活性;冗余分析(RDA)显示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含量是土壤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从减肥增效角度来看,S80N是提升土壤质量较适宜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秸秆还田 化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下载PDF
疏浚工程悬挂式防污帘防污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东海 张新明 +2 位作者 刘星璐 袁海滨 张功瑾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12期10-16,共7页
悬挂式防污帘常应用于疏浚工程中的防污方案,以避免悬浮泥沙的扩散和保护周边生境。依托惠州港东联作业区进港航道扩建工程开展悬挂式防污帘分层防污效果评估研究,通过现场悬挂式防污帘周边含沙量测量与悬沙采样,总结防污帘分层防污效... 悬挂式防污帘常应用于疏浚工程中的防污方案,以避免悬浮泥沙的扩散和保护周边生境。依托惠州港东联作业区进港航道扩建工程开展悬挂式防污帘分层防污效果评估研究,通过现场悬挂式防污帘周边含沙量测量与悬沙采样,总结防污帘分层防污效果历时变化与整体防污效果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防污帘各部位表层与中层防污效果大于0,且中层防污效果明显大于表层,起到正面防污作用,底层防污效果均小于0,底层悬沙含量增大;疏浚船作业时段,随着横流输沙的增加,表层与中层的防污效果达到峰值,底层的负面影响也达到峰值,同时防污效果与流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受防污帘作用影响,横流方向上下游悬沙粒度差异明显;悬挂式防污帘整体效果为防污帘受掩护侧含沙量大于未受掩护侧,净防污效果表现为负面作用,防污帘中间的净防污效果从整体效果来看负面作用小于两侧。研究结果可为防污方案的选择与悬挂式防污帘的参数设计布置形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疏浚 悬沙测量 悬挂式防污帘 防污效果
下载PDF
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东海 乔艳 +5 位作者 谢和平 陈云峰 张智 钟家成 李双来 胡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7-242,共6页
为研究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在柑橘主产区采集了41个土壤和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园土壤pH均值5.5,偏酸性柑橘园占22%。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处于低量缺乏的比例分别为33.1%、68... 为研究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在柑橘主产区采集了41个土壤和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园土壤pH均值5.5,偏酸性柑橘园占22%。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处于低量缺乏的比例分别为33.1%、68.3%、36.6%和100%,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适宜偏高水平。2)叶片中氮、钾、钙、镁和锌含量缺乏的柑橘园分别占34.1%、87.8%、36.6%、65.9%和95.1%。叶片磷、铁、锰、铜和硼含量在适宜偏高水平。3)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和有效硼的含量与叶片中对应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钾和有效铜与叶片对应元素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钙与土壤pH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镁以及叶片镁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夷陵区柑橘园应有机无机肥配施,增施硼、锌和镁肥,同时可施用适量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陵区 柑橘园 土壤营养元素 叶片营养元素
下载PDF
丹江口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东海 郑守会 +7 位作者 陈云峰 乔艳 张智 郭元成 江龙堤 李双来 李菲 胡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0,共6页
在丹江口柑橘主产区42个柑橘园采集了土壤和叶片样品并进行养分测定,旨在研究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97.6%的柑橘园土壤pH值适宜柑橘生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铜... 在丹江口柑橘主产区42个柑橘园采集了土壤和叶片样品并进行养分测定,旨在研究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97.6%的柑橘园土壤pH值适宜柑橘生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钙和有效锰处于缺乏或低量水平的柑橘园分别占71.4%、95.2%、64.3%、45.2%、100.0%、11.9%、16.7%、26.2%、14.3%、0.0%和0.0%。2)叶片氮、磷、钾、钙、镁、铜、锌、硼、铁和锰含量缺乏的柑橘园分别占31.0%、71.4%、81.0%、38.1%、83.3%、97.6%、95.2%、40.5%、0.0%和0.0%。3)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硼的丰缺状况与叶片中对应元素显著正相关,其它土壤营养元素与叶片相应元素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建议柑橘园在营养管理上应因地制宜,增施有机肥及硼肥,合理施用氮、磷和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 柑橘园 土壤营养元素 叶片营养元素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湖北中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东海 陈云峰 +3 位作者 李双来 乔艳 张智 胡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评价中稻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对中稻产量效应、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于2013~2017年期间在湖北省开展了42个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广水市推荐施肥NE比习惯施肥FP施氮肥低18.0%,磷肥高23.9%和钾肥高8.9%情况下,... 为评价中稻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对中稻产量效应、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于2013~2017年期间在湖北省开展了42个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广水市推荐施肥NE比习惯施肥FP施氮肥低18.0%,磷肥高23.9%和钾肥高8.9%情况下,中稻增产1.4%,差异不显著。赤壁市推荐施肥NE比习惯施肥FP施氮、磷和钾肥分别减少8.8%、32.9%和44.1%的情况下,中稻增产6.9%,差异不显著。中稻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5、9.5和1.3 kg/kg,中稻氮、磷和钾肥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9.8%、6.5%和27.9%。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促进了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增产增收效果,氮肥利用效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在中稻种植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NE) 中稻 产量 养分利用率 湖北省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东海 乔艳 +4 位作者 李双来 陈云峰 张智 李菲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0-767,共8页
【目的】基于武汉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1981—2016年),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为黄棕壤培肥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目的】基于武汉黄棕壤长期定位试验(1981—2016年),探究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为黄棕壤培肥以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综合分析了不施肥(CK)、氮磷钾(NPK)、常量有机肥(OM)、氮磷钾+常量有机肥(NPK+OM)和氮磷钾+高量有机肥(NPK+OMM)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棕壤理化性质、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与CK相比,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而NPK处理只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NPK+OMM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OM和NPK+OM处理,3个有机肥处理间的碱解氮、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OM处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最高,而高量粪肥投入的NPK+OMM处理,细菌多样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各施肥处理间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3)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NPK+OM和NPK+OMM处理细菌群落结构更接近。OM处理提高了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绿弯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的相对丰度。NPK处理降低了放线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相对丰度,提高了酸杆菌纲相对丰度。与NPK+OM处理比较,NPK+OMM处理降低了放线菌纲和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提高了厌氧绳菌纲、绿弯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相对丰度。4)PLS-PM显示土壤有机碳(SOC)、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对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正调控(路径系数=0.36),而pH表现负调控(路径系数=−0.48);但是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都较小;影响产量的理化指标主要是SOC、碱解氮和有效磷。土壤细菌多样性对产量显示正调控(路径系数=0.42)。【结论】土壤有机碳(SOC)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有正调控作用,而pH有负调控作用。与NP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常量有机肥(OM)处理提高了细菌多样性和水稻产量,而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NPK+OMM)会导致细菌多样性和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 长期施肥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对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岳峰 崔丽敏 +3 位作者 张珍 安巨会 刘东海 周文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对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拟狼疮方,比... 目的探讨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对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拟狼疮方,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糖皮质激素用量,随访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持续低热、面手部红斑、脱发、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关节肌肉隐痛、心悸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月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月糖皮质激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激素撤减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6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泼尼松 自拟狼疮方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水稻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东海 张智 +4 位作者 乔艳 李双来 陈云峰 李菲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2-1124,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棕壤水稻土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位于湖北武汉的黄棕壤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包括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常...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棕壤水稻土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绿色农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位于湖北武汉的黄棕壤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包括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化肥(NPK)、常量有机肥(OM)、氮磷钾+常量有机肥(OMNPK)。2020年5月,在各处理小区内取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FUNGuild和生态网络方法,综合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真菌群落结构。【结果】1)与CK比较,N处理降低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NPK处理维持了土壤养分稳定,OM和O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OMNPK处理显著降低了α-葡萄糖苷酶、硫酸酯酶活性,却显著提高了β-纤维二糖苷酶活性;OM和OMNPK处理提高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却降低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N和NPK处理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与之相反。2)与CK相比,N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多样性,而NPK和OM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多样性。菌群结构在N、NPK、OM处理间明显不同,而OM、OMNPK和CK处理比较接近。LEfSe分析结果发现,N处理土壤中的差异物种是Entrophospora属和Sympoventuriaceae科,OMNPK处理的差异物种是Microascales目和Microascaceae科,OM处理的差异物种是盘菌目(Pezizales)、Pyronemataceae科和Pseudaleuria属。冗余分析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β-木糖苷酶、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硫酸酯酶和pH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3)施肥提高了病理营养型(pathotroph)真菌的相对丰度,减少了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真菌的相对丰度。与CK比较,N、NPK、OM和OMNPK处理的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90.5%、141.4%、71.5%和250.2%,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30.6%、33.3%、19.4%和49.5%,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真菌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310.8%、956.8%、424.3%和435.1%。各施肥处理相比,OM处理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最低,而OMNPK处理最高。病理营养型中,OMNPK、N、NPK和OM处理的动物性病原体丰度比CK分别提高了322%、184%、105%和85%;N和NPK处理较CK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植物性病原体丰度,OMNPK和OM处理对植物性病原体丰度无显著影响。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真菌网络的边数、正相关数、平均加权度、图密度、网络直径和连接部件,增强了网络的复杂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培肥地力,增加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交互复杂性,减少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但也增加了动物性病原体丰度,增加了病害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棕壤水稻土 长期施肥 真菌群落结构 FUNGuild 生态网络
下载PDF
紫色土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东海 乔艳 +4 位作者 李晓 李双来 张智 李菲 胡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3,共7页
为了探明长期秸秆不同还田量下紫色土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以持续12年的四川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秸秆不还田(CK)、30%还田(RMW30)、50%还田(RMW50)和100%还田(RMW100)4个处理,测定了土壤各种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 为了探明长期秸秆不同还田量下紫色土区土壤酶活性及其主要驱动因子,以持续12年的四川紫色土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设置:秸秆不还田(CK)、30%还田(RMW30)、50%还田(RMW50)和100%还田(RMW100)4个处理,测定了土壤各种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与CK处理比较,RMW10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pH。秸秆不同还田量处理均降低了β-纤维二糖苷酶(CBH)、纤维素酶(CL)、酚氧化酶(PhOx)和过氧化物酶(Perox)活性,提高了磷酸酶(Phos)、硫酸酯酶(Sul)、β-葡糖苷酶(βG)、α-葡糖苷酶(αG)、β-木糖苷酶(βX)、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β-纤维二糖苷酶(CBH)活性呈现降低趋势。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pH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子,解释了方差变异的60.20%,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紫色土区秸秆还田主要是通过土壤pH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秸秆100%还田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壤pH,是提升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最优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秸秆还田量 土壤酶 速效养分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东海 冷陪 雷亮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00-1302,1379,共4页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联合依那普利,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案联合沙库巴曲缬...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联合依那普利,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案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2 w后的心动图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心功能血清学指标(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T))、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MWT))、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FS、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高于对照组,NT-proBNP、cTn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实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心动图指标及心功能血清学指标,提高运动耐力,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心肌损伤 运动耐力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根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东海 张学江 +4 位作者 王鹏 胡诚 乔艳 张智 李双来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30-34,50,共6页
设置不施肥(T1)、习惯施肥(T2)、推荐施肥(T3)和有机肥替代50%化肥(T4)4个处理,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根系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T4、T3、T2、T1。T3... 设置不施肥(T1)、习惯施肥(T2)、推荐施肥(T3)和有机肥替代50%化肥(T4)4个处理,旨在研究不同施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小麦根系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T4、T3、T2、T1。T3处理平均产量为5 878.95 kg/hm^2,比T2处理仅减少66.45kg/hm^2,比T4处理增产1 111.80 kg/hm^2。施用化肥降低了土壤pH以及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禾谷镰刀菌的相对丰度从大到小依次为T2、T4、T3、T1,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相对丰度和根腐病病情指数均表现为T4较低。因此,在推荐施肥量下,适当降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才能保障产量,同时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根际土壤 真菌多样性 根腐病
下载PDF
数字化施工下高心墙堆石坝结构性态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东海 陈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8-456,共9页
为考虑实际施工质量对堆石坝结构性态的影响,提出了数字化施工下高心墙堆石坝结构性态精细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数字化施工技术估计得到了大坝任意位置处的坝料压实质量。其次,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坝料压实质量与力学模型参数的... 为考虑实际施工质量对堆石坝结构性态的影响,提出了数字化施工下高心墙堆石坝结构性态精细数值模拟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数字化施工技术估计得到了大坝任意位置处的坝料压实质量。其次,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坝料压实质量与力学模型参数的回归关系模型,从而实现大坝任意位置处模型参数的空间估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程序开发,实现了任意单元计算模型参数的精细赋值。最后,采用精细有限元模型实现了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的数值模拟,并采用精细扩展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心墙蓄水期可能水力劈裂的预测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坝施工过程的变形情况,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大坝实际施工质量下坝料力学参数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克服了传统方法采用同分区相同坝料力学参数而导致的计算精度不足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数字化施工 参数空间估计 精细模拟 扩展有限元 心墙劈裂
下载PDF
基于水稻养分专家系统的控释尿素适宜释放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艳 胡诚 +2 位作者 李双来 刘东海 张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2,共7页
探索不同养分释放期的控释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为区域作物高产高效专用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单季稻主产区,开展控释尿素释放期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肥(FP)、普通尿素一次... 探索不同养分释放期的控释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为区域作物高产高效专用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年在长江中游单季稻主产区,开展控释尿素释放期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肥(FP)、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U)和4个释放期(30、60、90、120 d)的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基于养分专家系统对5个田块进行推荐施肥,研究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对控释尿素不同释放期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农民习惯施肥两年的增产率平均分别为53.2%和41.8%,比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高37.9%和31.4%。与普通尿素一次性施用相比,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增产率普遍可以达到10%以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释放期超过60 d时,产投比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随着控释尿素释放期的延长,两年水稻产量均以60~90 d释放期产量水平更高,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差异,对应的60~90 d释放期氮肥农学效率同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根据肥效模型推算得出,控制尿素释放期为70 d时,水稻产量可达到理论最高水平,两年分别为7.11和9.43 t/hm^(2)。因此,在长江中游地区,实现一季中稻高产和氮肥高效的控释尿素适宜释放期为7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释放期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佛手山药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东海 乔艳 +4 位作者 李双来 张智 李菲 徐为 胡诚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79-84,共6页
采集轮作和连作3年的佛手山药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种模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山药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作富集了土壤速效养分,降低了佛手山药的产量以及土壤细菌、真菌... 采集轮作和连作3年的佛手山药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2种模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山药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作富集了土壤速效养分,降低了佛手山药的产量以及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土壤细菌、真菌和线虫群落组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连作显著提高绿弯菌门丰度,使其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同时降低了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2种模式下真菌优势种群都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连作降低了子囊菌门,提高了担子菌门和毛霉菌门。连作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类群的丰度。与山药连作比较,轮作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了山药产量,是武穴山药种植区较好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山药 种植模式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跳源法测量启明星Ⅱ号反应堆次临界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东海 张巍 +4 位作者 章秩烽 马骁笛 朱庆福 刘洋 刘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跳源法测量启明星Ⅱ号反应堆次临界度的方法原理、系统组成。基于LabVIEW平台完成了两种不同次临界度情况下的跳源实验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将实验得到的keff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LABVIEW 跳源法 启明星Ⅱ号
下载PDF
“启明星Ⅱ号”实验装置中子源位置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东海 张巍 +3 位作者 马骁笛 章秩烽 朱庆福 刘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9-763,共5页
基于UbVIEW平台,设计了“启明星Ⅱ号”实验装置中子源位置监测系统。通过在中子源运动的管道中分别布置3个接近开关传感器,利用程序判断中子源是否经过布置的传感器的位置,并把信息反馈给操纵员。测试结果表明:“启明星Ⅱ号”中子源位... 基于UbVIEW平台,设计了“启明星Ⅱ号”实验装置中子源位置监测系统。通过在中子源运动的管道中分别布置3个接近开关传感器,利用程序判断中子源是否经过布置的传感器的位置,并把信息反馈给操纵员。测试结果表明:“启明星Ⅱ号”中子源位置监测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接近开关 中子源 "启明星II号"
下载PDF
血清CXCL10、肾酶的水平变化与狼疮性肾炎病情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珊珊 刘东海 岳英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肾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确诊的LN患者87例(LN组)、慢性肾炎患者90例(对照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肾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确诊的LN患者87例(LN组)、慢性肾炎患者90例(对照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将LN组分为活动组57例,非活动组30例;根据肾脏穿刺活检结果:Ⅲ型21例,Ⅳ型39例,Ⅴ型27例。检测LN组和对照组、不同疾病活动情况LN患者、不同LN分型LN患者的血清CXCL10、肾酶水平。结果LN组的血清CXCL10、肾酶测定值为(8.84±1.63)μg/L、(164.5±33.0)ng/mL,均高于对照组[(6.60±1.50)μg/L、(89.2±14.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LN患者的血清CXCL10、肾酶测定值为(9.30±1.61)μg/L、(175.5±30.6)ng/mL,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8.11±1.50)μg/L、(140.0±28.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的LN患者血清CXCL10、肾酶水平为(9.41±1.52)μg/L、(177.7±26.7)ng/mL,显著高于Ⅲ型[(8.22±1.46)μg/L、(130.8±24.8)ng/mL]、Ⅴ型[(8.35±1.55)μg/L、(158.4±28.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血清CXCL10、肾酶测定值与SLEDAI-2000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557、0.605,P<0.05)。结论LN患者血清CXCL10、肾酶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疾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趋化因子配体10 肾酶
下载PDF
启明星Ⅱ号双堆芯零功率实验装置仪控系统设计
19
作者 张巍 朱庆福 +2 位作者 刘东海 罗皇达 刘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18,共5页
启明星Ⅱ号双堆芯零功率实验装置是重金属冷却反应堆工程化设计及新型核能系统集成研发的综合性实验平台,包含水堆和铅堆两个堆芯。基于该装置的特点设计了启明星Ⅱ号双堆芯零功率实验装置仪控系统,对水堆和铅堆两个堆芯的运行实施监测... 启明星Ⅱ号双堆芯零功率实验装置是重金属冷却反应堆工程化设计及新型核能系统集成研发的综合性实验平台,包含水堆和铅堆两个堆芯。基于该装置的特点设计了启明星Ⅱ号双堆芯零功率实验装置仪控系统,对水堆和铅堆两个堆芯的运行实施监测、控制和保护功能。本文介绍了该仪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 启明星Ⅱ号 双堆芯零功率实验装置 仪控系统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陈洁 梁国庆 +4 位作者 周卫 王秀斌 孙静文 刘东海 胡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以湖北武汉地区长期稻麦轮作制度下施肥试验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为优化稻麦轮作体系下施肥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施肥试验... 【目的】以湖北武汉地区长期稻麦轮作制度下施肥试验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活性碳氮组分的影响,为优化稻麦轮作体系下施肥措施,实现土壤固碳减排,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施肥试验开始于1981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化学氮肥(N)、施化学氮磷肥(NP)、施化学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PKM)。收集2017年小麦收获后耕层(0—20 cm)土壤,测定各小区土壤中的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氮(MBC、MBN)、水溶性碳(D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SC)、颗粒有机碳氮(POC和PON)、轻组有机碳氮(LFOC和LFON)及氯化钾浸提氮(KEN,即水溶性无机氮)的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除KEN外,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耕层土壤的各碳氮组分含量,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SOC的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POC> LFOC> HWSC> MBC> DOC,各氮组分占TN的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PON> LFON> MBN>KEN,其中POC占SOC的24.04%~37.64%,PON占TN的12.09%~20.24%,且有机肥处理下POC/SOC、PON/TN显著高于其余处理。3)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的对施肥的敏感性分析可得,各活性碳敏感性指数均显著高于SOC,且DOC的敏感性最高。4)通过各组分间相关性分析可知,除KEN外,各碳、氮组分间显著正相关,其中DOC与SOC、PON与TN关系更为紧密,表明DOC及PON可较好地反应出SOC、TN的变化情况。【结论】在湖北稻麦轮作地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碳库及氮库,促进了土壤碳、氮的积累,尤其是颗粒有机碳和有机氮(POC和PON)。水溶性碳(DOC)对施肥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指示该地区有机物早期变化的指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稻麦轮作 活性碳 活性氮 敏感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