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1234yf在板式蒸发冷凝器中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赵红霞 王奇 +1 位作者 刘光弟 李东东 《制冷技术》 2024年第3期21-28,35,共9页
通过建立板式蒸发冷凝器的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新型制冷剂R1234yf在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过程,总结了冷却水温度、空气含湿量、制冷剂温度在板式蒸发冷凝器中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冷凝温度、降膜雷诺数及空气湿球温度对板式蒸发冷凝器中... 通过建立板式蒸发冷凝器的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新型制冷剂R1234yf在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过程,总结了冷却水温度、空气含湿量、制冷剂温度在板式蒸发冷凝器中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冷凝温度、降膜雷诺数及空气湿球温度对板式蒸发冷凝器中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板式蒸发冷凝器的换热能力随冷凝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空气湿球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降膜雷诺数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冷凝温度从41℃变化到45℃时,板式蒸发冷凝器的热流密度增加了16.2%;湿球温度从21℃升高到26℃时,板式蒸发冷凝器的热流密度降低了14.6%;在不同冷凝温度下降膜雷诺数由60变化到120,板式蒸发冷凝器的热流密度最大变化率为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234yf 板式蒸发冷凝器 传热传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
2
作者 王子昕 柳广弟 +5 位作者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4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是页岩油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总有机碳测定、氯仿抽提、岩石热解、XRD全岩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回归线性法建立了有机碳与测井曲线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是页岩油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总有机碳测定、氯仿抽提、岩石热解、XRD全岩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回归线性法建立了有机碳与测井曲线的三维电测模型,明确了烃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的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_(1)、长7_(2)和长7_3小层泥页岩样品TOC平均值分别为5.01%,6.04%和6.76%,氯仿沥青“A”的平均值分别为0.63%,0.67%和0.73%,整体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和Ⅱ_(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含油性与可动性均较好,达到较好—极好烃源岩级别。(2)研究区泥页岩样品主要由石英长石与黏土矿物组成,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及有机质收缩缝,但各样品的孔径分布不同。(3)研究区烃源岩TOC下限为1.50%,庆城地区附近长7_(2)小层、庆城与环县地区附近长7_(3)小层为主要有效烃源岩发育区。(4)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影响了页岩油藏的含油性,其中TOC含量直接决定了产油量的高低。距离生烃中心越近越有利于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多元回归 有机碳预测 烃源岩展布 成熟—高成熟阶段 长7段 三叠系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储层焦沥青赋存特征与成因机制
3
作者 牛思琪 柳广弟 +6 位作者 王云龙 宋泽章 朱联强 赵文智 田兴旺 杨岱林 李亿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9,共11页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层内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痕迹,焦沥青也表现出热液蚀变的特征,然而很少有研究去探讨热液活动与天然气成藏演化的关系,导致现今对灯影组油气成藏演化史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然而,热液对灯影组...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层内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痕迹,焦沥青也表现出热液蚀变的特征,然而很少有研究去探讨热液活动与天然气成藏演化的关系,导致现今对灯影组油气成藏演化史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然而,热液对灯影组油气成藏的影响不可忽略,要正确认识灯影组天然气的成藏演化过程并识别勘探有利区,还需要对热液裂解气聚集成藏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基于对焦沥青的充填特征、光学纹理及结构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热液矿物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灯影组—龙王庙组储层内焦沥青的成因,分析了热液活动与原油裂解之间的关系。川中地区灯影组—龙王庙组焦沥青形成于热液活动期间,具有与中间相相同的光学各向异性特征。焦沥青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细粒镶嵌型、中粒镶嵌型、粗粒镶嵌型及流线型,其形成温度过300℃,远超地层最大埋深温度,显示出热液成因的特征。热液活动发生于晚二叠世,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相关,热液流体温度超过300℃,导致了灯影组—龙王庙组储层内的原油裂解。研究发现热液活动将灯影组—龙王庙组古油藏内原油裂解的时间提前到了晚二叠世,打破了灯影组—龙王庙组现有的成藏模式,有助于对天然气成藏演化过程的重新认识和聚集有利区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纹理 焦沥青 热液活动 灯影组 龙王庙组:川中地区
下载PDF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张洁娟 刘光娣 +1 位作者 伍林飞 刘逸文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拔除意外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CVC置管301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VC拔除意外综合征,分为发生组28例和未发生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拔除意外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CVC置管3016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VC拔除意外综合征,分为发生组28例和未发生组298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护理预防措施。结果ICU患者CVC拔除意外综合征发生率为0.93%,年龄≥65岁、置管时间≥7d、冠心病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空气栓塞是ICU患者发生CVC拔除意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利用上述5个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绘制校准曲线图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7.240,P=0.412,模型拟合优度良好。AUC=0.742,灵敏度为69.08%,特异度为79.32%,预测结果较好,DCA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均表明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年龄≥65岁、置管时间≥7d、冠心病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空气栓塞是ICU患者发生CVC拔除意外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于护理工作者早期干预,降低CVC拔除意外综合征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 拔除意外综合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赛丁格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颜珊 刘光娣 +1 位作者 刘逸文 唐梦琳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142-146,153,共6页
赛丁格技术是一种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介入操作技术,它通过穿刺、导丝插入和导管置入等步骤,实现了血管内插管的安全有效。赛丁格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动脉导管插管、血管介入治疗以及脏器穿刺置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具有操作简... 赛丁格技术是一种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介入操作技术,它通过穿刺、导丝插入和导管置入等步骤,实现了血管内插管的安全有效。赛丁格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动脉导管插管、血管介入治疗以及脏器穿刺置管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风险低、操作灵活性强等特点。本文对赛丁格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应用现状以及优劣势做一综述,以期为医学介入操作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丁格技术 介入操作 血管内插管 血管穿刺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ge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China:Evidence from Biomarker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6
作者 WANG Xiang liu guangdi +6 位作者 SONG Zezhang SUN Mingliang WANG Xiaolin WANG Feilong CHEN Rongtao GENG Mingyang LI Yis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0-240,共21页
Th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remain controversial.To address these i... The organic matter(OM)enrichment mechanism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Bohai Bay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remain controversial.To address these issues,based on Rock-Eval pyrolysis,kerogen macerals,H/C and O/C ratios,GC-M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the Dongying Formation Member(Mbr)3(E_(3)d_(3)),the Shahejie Formation mbrs 1 and 2(E_(2)s_(1+2)),and the Shahejie Mbr 3(E_(2)s_(3))source rocks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 were studied.The above methods were used to reveal their geochemical properties,OM origin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all of which indicate that E_(2)s_(1+2)and E_(2)s_(3)are excellent source rocks,and that E_(3)d_(3)is of the second good quality.E_(3)d_(3)sourc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mainly belong to fluvial/delta facies,the E_(3)d_(3)sediments formed under weakly oxidizing and freshwater conditions.Comparatively,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E_(2)s_(1+2)source rocks were arid and cold climate,representing saline or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and the sediments of E_(2)s_(1+2)belong to anoxic or suboxic settings with large evaporation and salinity.During the period of E_(2)s_(3),the climate became warm and humid,indicating the freshwater lacustrine facies,and E_(2)s_(3)was characterized by freshwater and abundant algae.Moreover,compared with other intervals,the OM origin of E_(3)d_(3)source rocks has noticeable terrestrial input.The OM origin of the E_(2)s_(1+2)and E_(2)s_(3)are mainly plankton and bacteria.Tectonic subsidence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affected the changes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Bozhong Sag,thu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 rocks,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intervals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Overall,these factors are effective to evaluate the pal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 by biomarkers,major and trace elements.The established models may have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in offshore areas with few dril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geology source rock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biomarkers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Bozhong Sag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富集机理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士祥 牛小兵 +4 位作者 柳广弟 李继宏 孙明亮 游富粮 何昊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729,共11页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泥页岩中发育丰富的微纳米孔隙,为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7段页岩油富集的主要机制包括:①高有机物生产力和强还原水体令长7段沉积期的超富营养化湖盆中的有机质得以有效保存,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泥页岩,为页岩油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油能力强、转化效率高、排油强度大,为页岩油的规模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③有机质吸附与孔隙容留双机制的页岩油赋存方式,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富集机理 页岩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3
8
作者 袁伟 柳广弟 +1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6-334,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异常高值,其有机质的富集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古构造、古气候、古沉积环境和事件作用综合控制的。对这些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在富有机质页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异常高值,其有机质的富集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古构造、古气候、古沉积环境和事件作用综合控制的。对这些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在富有机质页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长7段沉积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对有机质的富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导致盆地整体沉降,湖盆面积扩大,从而使得可容空间增大;另一方面诱发了多期的火山和湖底热液活动,并借此向湖泊中输送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充足的生长空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水生生物异常繁盛(湖泊初始生产力极高),这为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尽管长7段沉积期氧化-亚氧化的底水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是在供给量充足的前提下,仍然使得大量的有机质保存了下来,从而造成了有机质在沉积物中的大量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湖底热液 古构造 古气候 古沉积环境 页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原油物性演化规律新发现及其对页岩油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岗 刘诗局 +6 位作者 靳军 张紫恒 柳广弟 向宝力 黄志龙 康积伦 刚文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1575,共15页
针对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物性随热演化如何变化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下段源储紧邻自生自储页岩油物性、地化特征、成藏特征及原油物性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的分析,综合烃源岩生... 针对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物性随热演化如何变化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下段源储紧邻自生自储页岩油物性、地化特征、成藏特征及原油物性与烃源岩热演化关系的分析,综合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首次确认了咸化湖相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物性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认为页岩油源岩生成的原油密度和黏度具有随热演化程度增强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规律,其中生油高峰附近生成的原油非烃相对含量、密度和黏度最高。该认识不仅是对已有的石油地质学中原油物性随热演化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厘定和修正,而且对页岩油甜点段、甜点区的选择以及页岩油原位转化等都有极为重要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页岩油气 咸化湖相 风城组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光娣 刘逸文 +1 位作者 田永明 唐荔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5期114-118,12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疗效。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预... 目的系统评价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疗效。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预防导管相关静脉血流感染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1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和质量评价后,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中英文文献,包括8773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敷料置于导管穿刺点相比,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静脉血流感染的发生率(RR=0.47,95%CI:0.35~0.63),还能够降低患者导管细菌定植的发生率(RR=0.49,95%CI:0.32~0.57)。亚组分析发现,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氯己定抗菌敷料均能降低相关静脉血流感染的发生。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与普通敷料覆盖导管穿刺点相比,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静脉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敷料 导管相关静脉血流感染 细菌定植发生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系统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光娣 唐荔 +1 位作者 刘逸文 李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7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系统应用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持续有创血压监测通路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0例安置动脉压力监测导管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不同系统应用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持续有创血压监测通路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0例安置动脉压力监测导管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全封闭系统对动脉压力监测进行通路保护,对照组给予一般系统,比较两组术后导管保留时间、导管并发症、动脉测压系统稳定性及舒适度。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单次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渗血率、红肿率、堵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值异常次数与波形异常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封闭系统在保持动脉测压系统稳定性方面与一般系统效果相同,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舒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老年患者 动脉导管 压力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不同超声探头握持技术在外周静脉置管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光娣 刘欢 +1 位作者 唐荔 田永明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7期646-650,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管最佳超声探头握持技术手法。方法 将我科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需要在重症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置管的101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法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执笔式组50例和下午茶式组51例。比较2组技术目标靶血管评...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管最佳超声探头握持技术手法。方法 将我科2020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的需要在重症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置管的101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法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执笔式组50例和下午茶式组51例。比较2组技术目标靶血管评估情况(评估耗时、短/长轴比值测量)、目标靶血管穿刺情况(穿刺置管耗时、总穿刺耗时、穿刺频次、首次穿刺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肿形成、导管脱出、静脉炎等)。结果 下午茶式组目标靶血管评估时间为62.00(42.00,114.00)s、血管横截面直径短/长轴测量比值为0.95(0.92,0.97)、目标靶血管穿刺置管耗时85.00(68.00,102.00)s、总穿刺耗时345.00(313.00,414.00)s、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脱出、血肿形成、静脉炎)方面优于执笔式握持技术组(P<0.05);执笔式握持技术组分别为103.00(83.00,191.25)s、 0.77(0.71,0.85)、97.00(76.50,158.00)s、396.00(320.00,644.00)s,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频次较执笔式握持技术组有减少(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较执笔式握持技术组提高18.2%(P<0.05)。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超声引导的外周静脉置管中使用下午茶式握持技术手法,可以有效稳定探头,明显提高穿刺置管过程中的静脉图像显影质量,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探头 握持手法 重症超声 导管 留置 外周静脉置管
下载PDF
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小班授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福杰 宋泽章 +2 位作者 柳广弟 陈冬霞 孙明亮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2期19-21,共3页
创新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创新能力的源头来自创新思维。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以小班授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小班授课的优势,减少小班授课不足的影响;从奋斗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程教... 创新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创新能力的源头来自创新思维。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工作,以小班授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小班授课的优势,减少小班授课不足的影响;从奋斗思维、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方法和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授课 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 高校
下载PDF
“三维四位”专业课程育人模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14
作者 刘钰铭 吴胜和 +4 位作者 朱筱敏 柳广弟 陈冬霞 谢庆斌 李庆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专业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价值引领、需求驱动和多元融合三个维度,实现家国情怀、高阶思维、关键能力、核心知识四个方面的课程教学育人目标,创立了“三维四位”专业课程育... 专业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价值引领、需求驱动和多元融合三个维度,实现家国情怀、高阶思维、关键能力、核心知识四个方面的课程教学育人目标,创立了“三维四位”专业课程育人模式。该课程育人模式的应用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专业和学科发展,并推广应用到全国油气地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 价值引领 需求驱动 多元融合 专业课程
下载PDF
微量元素在混源油类型划分及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哲龙 柳广弟 +4 位作者 王绪龙 任江玲 高岗 马万云 高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63,共14页
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三叠系百口泉组和二叠系原油及烃源岩抽提物样品,利用V、Ni、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原油划分为三类单源油(A1、A2、B)和两类混源油(C1、C2),分析烃源岩抽提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建立混源油... 采用微量元素分析三叠系百口泉组和二叠系原油及烃源岩抽提物样品,利用V、Ni、Co、Mo等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原油划分为三类单源油(A1、A2、B)和两类混源油(C1、C2),分析烃源岩抽提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建立混源油微量元素识别图版。结果表明:原油中普遍富集V、Cr、Ni、Cu、Mo等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REE)含量则普遍较低;V/Ni、Co/Ni、Cr/Mo(元素含量比值)等可以作为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A1类原油来源于风城组碳酸盐岩源岩,A2类来源于风城组泥岩类,B类则主要来源于乌尔禾组源岩,C1类为A1及B类混源,C2类为A2及B类混源;该划分方法进一步证明微量元素可以作为复杂高熟条件下原油类型划分及油源对比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混源油 油源对比 百口泉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构造演化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强 柳广弟 +8 位作者 宋泽章 孙明亮 朱联强 田兴旺 马奎 杨岱林 王云龙 曹玉顺 游富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7-1007,共11页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致密碳酸盐岩是当前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古隆起北斜坡的构造演化决定了成藏演化过程和当前的油气分布。基于单井、地震、分析化验数据,优选盆地模拟软件中的古构造恢复功能,重点恢复了北斜坡和...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致密碳酸盐岩是当前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古隆起北斜坡的构造演化决定了成藏演化过程和当前的油气分布。基于单井、地震、分析化验数据,优选盆地模拟软件中的古构造恢复功能,重点恢复了北斜坡和高石梯—磨溪地区(高—磨地区)寒武系底界的构造演化过程,重建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构造格局。北斜坡在桐湾期末为局部隆起高部位,与更高部位的高—磨地区之间存在古地貌洼地;加里东晚期北斜坡与高—磨地区为似“鞍—穹状”构造格局;印支期磨溪以北地区逐渐北倾形成单斜;燕山早期斜坡区的地层倾角进一步加大,至燕山中期倾角趋于稳定,基本与现今构造格局一致。北斜坡桐湾期的古构造形态为大面积的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台内滩储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在大规模海侵控制下,北斜坡和德阳—安岳裂陷槽部位由于沉积水体更深、局限—缺氧和古生产力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寒武系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发育。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古油藏相对高—磨地区更早发生热裂解,加之源岩特征的差异共同导致北斜坡天然气δ^(13)C_(1)比高—磨地区气藏的更轻。局部构造高点与岩性圈闭的耦合控制了北斜坡地区独立的古油藏—气藏的形成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震旦系—寒武系 成藏演化 川中北斜坡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固态沥青测井评价——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四段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泽章 柳广弟 +9 位作者 罗冰 曾庆才 田兴旺 戴鑫 姜仁 王云龙 李强 赵珺仪 阿比德·阿不拉 臧建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7-211,共15页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 超深、超老地层中的非常规油气成藏及演化、甜点区刻画、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的一大难点,相关定量评价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对推进我国“两深一非”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沥青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对探索古油藏分布、规模、成藏机制及论证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灯四段为研究对象,先综合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图像法定量计算,对固态沥青进行了表征;而后建立了多矿物体积模型,借助常规测井曲线组合(DEN-RT-RXO-CNL-AC),对储层固态沥青进行反演,克服了储层固态沥青分布的强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了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含量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灯四段沥青多以半充填状态存在于孔隙中,储层固态沥青含量可达4.62%,平均为2.20%;纵向上,灯四上亚段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灯四下亚段;2)高石梯—磨溪地区与德阳—安岳裂陷槽紧邻的台缘礁滩体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域,储层固态沥青含量普遍高于东侧的含气区;3)受自西向东油气充注控制,高石梯—磨溪地区南北向固态沥青含量无明显差异。古隆起北斜坡灯四段固态沥青的存在证实了北斜坡古油藏的存在,从侧面印证了北斜坡的油气成藏潜力。从固态沥青的角度,坚定了继续深化川中古隆起北斜坡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沥青 灯影组 超深层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优化的?logR技术及其在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边雷博 柳广弟 +3 位作者 孙明亮 杨岱林 万伟超 张毅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5,共6页
针对利用Δlog R技术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效果较差的问题,依据一一映射原理,利用归一化方法对Δlog R技术进行优化,并引入自然伽马参数,建立优化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可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也可预... 针对利用Δlog R技术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效果较差的问题,依据一一映射原理,利用归一化方法对Δlog R技术进行优化,并引入自然伽马参数,建立优化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可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也可预测浅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引入自然伽马参数,有助于减少非烃源岩高阻段对总有机碳含量预测的影响,增强预测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将所有参数归一化,不仅消除测井仪器不同等因素带来的误差,也降低运算过程中数据的复杂程度。结合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西南部洼陷勘探程度较低,使用测井仪器种类较多和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埋藏较深、声波时差较低的勘探现状,分别利用Δlog R技术和优化的Δlog R技术对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进行预测。相比Δlog R技术,优化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提高了0.371,估计标准误差降低了0.139,表明优化的Δlog R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中—深层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另外,利用优化模型预测东濮凹陷西南部洼陷总有机碳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为有利烃源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的ΔLogR技术 烃源岩 总有机碳含量 西南部洼陷东濮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高伽马砂岩测井识别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游富粮 柳广弟 +5 位作者 孙明亮 李超正 刘祥柏 安成 王子昕 李亿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内发育大量的砂岩夹层,这些砂岩夹层常伴有自然伽马值异常高的现象,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可高达330.5 API,在测井剖面上极易与泥页岩混淆。为识别高伽马砂岩,按照粒度和结构特征将该区延长组长...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内发育大量的砂岩夹层,这些砂岩夹层常伴有自然伽马值异常高的现象,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可高达330.5 API,在测井剖面上极易与泥页岩混淆。为识别高伽马砂岩,按照粒度和结构特征将该区延长组长7段碎屑岩划分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页岩,并应用常规测井数据运算组合成2个新参数——参数A和参数B,参数A和参数B组成的交汇图版以及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有效区分识别出长7段中的正常砂岩和高伽马砂岩。长7段高伽马砂岩的累计厚度平面展布图表明,高伽马砂岩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南部;高伽马砂岩由湖盆边缘向湖盆中心呈指状发散展布的特征指示,其形成可能与长7段沉积期间的火山喷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伽马砂岩 岩性识别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实验与分形FHH模型分析页岩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段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成 柳广弟 +3 位作者 孙明亮 游富粮 王子昕 曹玉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586,共11页
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对页岩油的赋存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7段的10块泥页岩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合分形FHH模型,计算分形维数,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化表征,并... 孔隙结构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点,对页岩油的赋存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长组7段的10块泥页岩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合分形FHH模型,计算分形维数,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化表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含油性参数的关系,确定长7段泥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华池地区长7段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属于好—极好烃源岩,含油性与可动性较好,多达到中含油级别,主要由石英与黏土矿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及少量有机质孔为主,孔隙形态有两类,分别为平行板状狭缝形+单边狭缝形及墨水瓶形+平行板状狭缝形,孔径以微孔和中孔为主,宏孔发育较少。多数样品具有分形特征,表征小孔隙的分形维数D_(1)介于2.264 7~2.714 9之间,表征大孔隙的分形维数D_(2)介于2.373 3~2.777之间。其中,D_(2)同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及S_(1)的相关性较好,可以表征孔隙结构发育特征和页岩的含油性;而D_(1)仅可表征页岩油的可动性。泥页岩的孔隙发育主要受控于有机碳及石英含量,与长石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FHH模型 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实验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