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总皂苷调控破骨细胞外泌体中差异miRNA表达抑制成骨细胞铁死亡
1
作者 陶红成 曾平 +5 位作者 刘金富 田照 丁强 李晁辉 韦建杰 李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11-4021,共11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多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所致,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筛选出三七总皂苷干预破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的差异miRNA,在此基础上构建成骨相关铁死亡调控网络,以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多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所致,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筛选出三七总皂苷干预破骨细胞来源外泌体中的差异miRNA,在此基础上构建成骨相关铁死亡调控网络,以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潜在机制及研究方向。方法: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和不同质量浓度三七总皂苷对Raw264.7细胞系的毒性作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三七总皂苷对破骨细胞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从三七总皂苷干预的破骨细胞中提取外泌体,对外泌体进行测序找出差异表达miRNA,通过CytoScape 3.9.1构建并可视化差异表达的miRNA与mRNA间的调控网络;通过GO分析和KEGG分析筛选候选mRNA;最后筛选出铁死亡相关的差异基因,构建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结果与结论:①通过MTT实验确定了适合干预Raw264.7细胞的地塞米松浓度(0.1μmol/L)和三七总皂苷质量浓度(1736.85μg/mL);②三七总皂苷对破骨细胞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③从破骨细胞来源外泌体样本中鉴定出20个差异miRNA,通过靶标mRNA预测出11种成骨相关的差异miRNA,并构建了4个上调的差异表达miRNA对应于155个下调的候选mRNA以及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miRNA对应于238个上调的候选mRNA的调控网络;④在差异基因中筛选出与铁死亡相关的基因24个,最终构建了12个网络(miR-98-5p/PTGS2,miR-23b-3p/PTGS2,miR-425-5p/TFRC,miR-133a-3p/TFRC,miR-185-5p/TFRC,miR-23b-3p/NFE2L2,miR-23b-3p/LAMP2,miR-98-5p/LAMP2,miR-182-5p/LAMP2,miR-182-5p/TLR4,miR-23b-3p/ZFP36,miR-182-5p/ZFP36)。这些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调控破骨细胞外泌体来源miRNA的表达来调节成骨细胞铁死亡,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三七总皂苷 破骨细胞 外泌体 铁死亡 调控网络
下载PDF
基于火-储联合循环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多运行模式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佳 李兴朔 +3 位作者 周国文 颜培刚 刘金福 于达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98-3609,I0022,共13页
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 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究纯电及热电、冷电联产3种典型场景下热能综合利用方式对重要参数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优集成方案下,储能系统的循环效率可提高2.61%。在热电和冷电模式下,循环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77%及70.13%。火-储集成能够显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在多能联产模式下性能提升更为明显。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典型运行模式下热能利用的合理方式。该文结果能够指导火-储耦合集成系统优化设计及运行,可为火电机组与压缩空气-储能高效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火-储联合循环 冷热电联产 热力性能
下载PDF
泛凋亡因子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标记物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强 熊波 +6 位作者 刘金富 田照 容向宾 陈立民 陶红成 李豪 曾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05-4510,共6页
背景:研究推测泛凋亡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但目前尚未有泛凋亡基因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机制研究。目的:分析泛凋亡调节因子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获得GSE56815... 背景:研究推测泛凋亡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但目前尚未有泛凋亡基因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机制研究。目的:分析泛凋亡调节因子在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获得GSE56815数据集,提取泛凋亡基因进行差异分析。通过随机森林树模型筛选泛凋亡关键基因,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运用共识聚类算法、单样本基因组富集分析以及免疫浸润分析探讨不同泛凋亡分子亚型间的差异性。通过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调节泛凋亡关键基因的中药药物。结果与结论:①基于4个泛凋亡关键基因(CASP1、CASP10、MEFV、TNF),确定了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标志物,构建了患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②将骨质疏松患者分为2种不同的泛凋亡亚型(簇A、B和基因簇A、B),且簇B和基因簇B的泛凋亡评分分别高于簇A和基因簇A;③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出人参等能调节泛凋亡关键基因的中药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泛凋亡 预测模型 分子亚型 中药预测
下载PDF
基于“双壁理论”探讨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牛驰程 曾平 +6 位作者 魏秋实 韦标方 刘金富 周树龙 王伟伟 许青源 李豪 《中医正骨》 2024年第9期76-82,共7页
保髋治疗对于青壮年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至关重要,尤其是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被认为是进行保髋治疗的黄金时期。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髋治疗方... 保髋治疗对于青壮年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至关重要,尤其是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被认为是进行保髋治疗的黄金时期。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髋治疗方式并提高疗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双壁理论”根据股骨头的坏死范围是否累及前侧壁和外侧壁将ONFH分为3种类型,即双壁完好型、单壁受累型、双壁受累型,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本文概述了“双壁理论”,并基于该理论探讨了ARCOⅡ期ONFH的保髋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医药治法 外科手术 ARCOⅡ期 双壁理论
下载PDF
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旷开金 郑开焰 +4 位作者 洪宇 陈芳 陈博 刘金福 鲍晓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生态效率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县(市)占全样本的比重增加,生态效率出现极化现象并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集聚”空间格局;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变化显著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低生态效率区域呈增加趋势,较高生态效率区域呈减少趋势,生态效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区域生态效率为正向驱动效应,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对区域生态效率为负向驱动效应。为此,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推进闽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协同发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提升流域整体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动态演变 超效率SBM 空间误差模型
下载PDF
福建省牛姆林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组成与结构特征
6
作者 赵芸 江蓝 +6 位作者 李志辉 韦鑫 朱静 何中声 刘金福 郭相亿 张朝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其植被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建立3.0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 【目的】探究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木本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为深入了解其植被多样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建立3.04 hm^(2)长期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该样地物种组成、径阶结构、高度级结构、物种累积曲线、多度累积曲线以及林分结构特征。【结果】(1)牛姆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BH≥1 cm木本植物共121种,隶属于36科64属,重要值排名前三的物种分别为米槠、马尾松和细枝柃,重要值均小于0.1,优势种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样地中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0.41%、23.97%和25.62%。(2)当样地数量小于13时,物种数随样地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后增加速率下降。(3)牛姆林样地的植物径阶结构与高度级结构相似,均为倒“J”型;优势种米槠和细枝柃的径阶结构为增长型,而优势种马尾松为衰退型。(4)除个体密度,19个样地的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单位面积生物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样地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值为270.84 t/hm^(2)。【结论】牛姆林样地的物种组成丰富但优势种不突出,牛姆林属于增长型森林,林分生产力略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随着森林演替发展,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森林结构 径阶结构 生物量 牛姆林
下载PDF
泉州湾湿地碳库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研究
7
作者 陈实 陈丽捷 +5 位作者 洪宇 刘金福 阙翔 李意敏 何东进 赵婧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5,共10页
【目的】根据湿地“碳库”特征,构建湿地碳库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相关部门管理湿地碳库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对象,采用DPSIR模型,筛选出包括... 【目的】根据湿地“碳库”特征,构建湿地碳库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相关部门管理湿地碳库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对象,采用DPSIR模型,筛选出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碳储量在内的32个指标;结合专家法、熵权法等构建泉州湾湿地碳库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技术、统计学方法,基于遥感影像、野外实测数据及政府公开数据评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影响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2012-2021年泉州湾湿地碳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碳储量最低,为168221×10^(6)t,2020年碳储量最高,为654463×10^(6)t。生态始终处于较安全状态,生态安全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为0.399,最高值出现在2021年,为0.451;驱动力指标、影响指标、压力指标、响应指标数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状态指标数值以2015年为分界点,先增加后减少。【结论】利用与保护之间的长期博弈及湿地本身的脆弱性可能是导致泉州湾湿地碳储量和生态安全情况波动的主要原因。人均耕地面积、地表水资源量、单位GDP电耗、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一产业产值是近年泉州湾湿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泉州湾湿地 生态安全 生态评价 碳库
下载PDF
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变化
8
作者 肖嘉文 刘金福 +4 位作者 郑雯 王智苑 方梦凡 洪宇 谭芳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基于福建省1974—2018年共9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分析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并对2014—2018年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总体碳储量从13539... 基于福建省1974—2018年共9期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分析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并对2014—2018年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18年,福建省森林总体碳储量从13539.64×10^(4)t增长到33962.34×10^(4)t,平均碳密度从25.75 t·hm^(-2)增长到39.86 t·hm^(-2)。乔木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较大,而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逐期增加;中龄林的碳储量最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碳密度整体较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逐期增加,且天然林各指标均高于人工林。2014—2018年,天然林中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r et E.H.Wilson〕的碳密度最大;人工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的碳储量最高,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n.)的碳密度最大。综上所述,福建省森林有较高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阔叶混交林和杉木是乔木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可通过改善这2个树种(组)的林龄结构并加强经营管理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碳汇能力;并通过合理的采伐和种植策略,优化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比例,以提高福建省森林碳汇能力,保持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比,以维持福建省较高的森林碳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碳汇能力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骨肉瘤的关键基因和qRT-PCR实验验证
9
作者 李威材 秦刚 +5 位作者 苏国威 刘金富 肖世富 刘俊良 范以东 吴广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4-355,共12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骨肉瘤(osteosarcoma,OS)相关的关键基因,以作为OS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新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检索下载2个符合本研究的OS相关数据集(GSE16088和GSE4257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骨肉瘤(osteosarcoma,OS)相关的关键基因,以作为OS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新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检索下载2个符合本研究的OS相关数据集(GSE16088和GSE42572),共包括21例OS组织样本和14例正常骨组织样本。对数据集进行矫正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与DEGs筛选出交集基因。对交集基因进行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该PPI网络degree排名前10位的Hubbe基因的表达水平对OS患者的诊断效能,并以另一个OS数据集GSE19276对Hubbe基因进行验证筛选出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收集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的4例OS患者的OS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对关键基因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在OS组织与正常骨组织中共筛选出687个DEGs(上调基因523个和下调基因164个)。WGCNA关键模块基因2338个。DEGs与WGCNA关键模块基因共有交集基因545个。D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与WGCNA结果的交集基因主要与泌尿系统癌症、肾癌、生殖细胞癌、肌肉骨骼系统癌症和胚胎癌等癌症相关。GO富集结果表明,交集基因主要参与骨化的形成、细胞外基质组织和生物矿物组织发育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名Akt)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信号通路及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上。PPI网络分析中degree排名前10位的Hubbe基因为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K3CA)、脯氨酰4-羟化酶亚单位α1(prolyl 4-hydroxylase subunit alpha 1,P4HA1)、整合素αⅤ(integrin alphaⅤ,ITGAⅤ)、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CTNNB1)、Ⅲ型胶原蛋白α1(collagen typeⅢalpha 1,COL3A1)、Ⅰ型胶原蛋白α2(collagen typeⅠalpha 2,COL1A2)、转导蛋白β样1X相关蛋白1(transducin beta-like 1X-related protein 1,TBL1XR1)、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G(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olypeptide G,SNRPG)和Ras相关核蛋白(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RAN)。以数据集GSE19276绘制ROC曲线验证Hubbe基因表明,P4HA1和ITGAV的准确度较高(均AUC>0.8且P<0.05)。qRT-PCR实验结果显示,P4HA1和ITGAV mRNA在OS组织中高表达(均P<0.01)。结论P4HA1和ITGAV是O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QRT-PCR 脯氨酰4-羟化酶亚单位α1 整合素αⅤ
下载PDF
基于RMCP模型的农教文旅融合产品设计研究——以多兴庄园为例
10
作者 董霞 李瑾 +2 位作者 刘金福 徐虹 史佳林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休闲农业市场供需关系呈现从“数量短缺型”向“优质不足型”转变的态势。如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与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相结合,运用RMCP模型,从自然资源... 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休闲农业市场供需关系呈现从“数量短缺型”向“优质不足型”转变的态势。如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农教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与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相结合,运用RMCP模型,从自然资源、客源市场、主要客户群、休闲农业产品四个方面对天津市多兴庄园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最终实现农教文旅融合产品与活动体系设计,为新时代天津休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CP模型 农教文旅 产品体系 休闲农业
下载PDF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水质参数预测模型研究
11
作者 朱永健 刘金福 +1 位作者 潘晓文 金晶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无二次污染的水质检测技术,借助孪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浊度预测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在实际水样的预测中,R2值可高达0.97,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无二次污染的水质检测技术,借助孪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浊度预测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在实际水样的预测中,R2值可高达0.97,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为在线监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浊度的污染程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化学需氧量 浊度 孪生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水下机器人艇-桨-舵动力学模型简化方法分析
12
作者 王东萍 王亚兴 +2 位作者 刘金夫 孙原 姜宜辰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4,共6页
为了降低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复杂性,提升计算效率,基于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的特征选择方法,通过去除潜艇标准运动方程中影响较小的水动力系数实现动力学模型简化。简化后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计算流体力学(CFD)... 为了降低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复杂性,提升计算效率,基于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的特征选择方法,通过去除潜艇标准运动方程中影响较小的水动力系数实现动力学模型简化。简化后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计算结果高度一致。结果表明,简化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提升计算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模型简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模型简化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下载PDF
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3
作者 韦建杰 曾平 +7 位作者 刘金富 农焦 梁娟 陶红成 陈立民 陆智豪 李晁辉 王颖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9,共12页
目的:分析ARCOⅡ期(未塌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发生塌陷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ARCOⅡ期NONFH高塌陷风险患者提供简便工具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24年2月诊治的ARCOⅡ期和ⅢA期(塌陷早期)NONFH患... 目的:分析ARCOⅡ期(未塌陷)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发生塌陷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识别ARCOⅡ期NONFH高塌陷风险患者提供简便工具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24年2月诊治的ARCOⅡ期和ⅢA期(塌陷早期)N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6∶4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以筛选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效能。首先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资料并用R统计软件对训练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LASSO回归分析以筛选最优特征值,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塌陷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比较模型对ARCOⅡ期塌陷风险的预测性能和区分度,评价指标包括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采用列线图对模型可视量化并通过决策曲线评估其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ARCOⅡ期NONFH患者78例(95髋)和ARCOⅢA期NONFH患者80例(102髋),共197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时间长(OR=1.176,95%CI:1.090~1.313)、股骨头受累百分比(PFHI)>30%(OR=25.257,95%CI:2.771~436.321)、骨髓水肿(BME)3级(OR=1.963,95%CI:0.017~22.424)、联合保留角(CPA)<118.7°(OR=6.814,95%CI:1.658~37.09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高(OR=1.097,95%CI:0.611~1.570)、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OR=1.174,95%CI:0.119~13.149)为股骨头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构建的ARCOⅡ期NONFH患者塌陷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C-index分别为0.844、0.878。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在较大概率阈值范围内带给患者更多净获益。结论:疼痛时间长、PFHI>30%、BME 3级、CPA<118.7°、红细胞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高可作为ARCOⅡ期股骨头塌陷发生的预测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并干预股骨头塌陷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塌陷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万珊珊 刘金福 +6 位作者 陈宇炜 邹浩月 邓枫 刘宇天 谢志豪 李威 张晓亮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2-50,64,共10页
为研究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2016年夏季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共有浮游植物71种,分属6门:绿藻门36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 为研究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2016年夏季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共有浮游植物71种,分属6门:绿藻门36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2种。2014—2016年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49 mg/L、3.89 mg/L、1.54 mg/L;年平均丰度分别为9.45×10^(6)cells/L、7.76×10^(6)cells/L、3.91×10^(6)cells/L。优势种主要集中在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种类。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解释率为25.32%,水位、透明度、电导率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水质评价表明,鄱阳湖夏季水质处于寡污至中污染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研究及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鄱阳湖碟形湖营养状态对苔草影响研究
15
作者 于新平 王俊颉 +2 位作者 夏雨 刘金福 陈宇炜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研究湿地植物与水体营养状态影响关系,以鄱阳湖的泥湖、常湖、赣江南支、大莲子湖、白沙湖、战备湖、朱市湖、常湖池和大湖池等9个碟形湖为研究区域,选取鄱阳湖湿地的优势种苔草为研究对...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研究湿地植物与水体营养状态影响关系,以鄱阳湖的泥湖、常湖、赣江南支、大莲子湖、白沙湖、战备湖、朱市湖、常湖池和大湖池等9个碟形湖为研究区域,选取鄱阳湖湿地的优势种苔草为研究对象,碟形湖水环境因子为主要环境控制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水环境因子对苔草生物量和植株密度贡献值。结果表明:(1)大湖池和朱市湖是中营养状态,其他碟形湖是轻度富营养状态,鄱阳湖西部区域的碟形湖水质状态要好于南部和东部区域碟形湖的水质状态。(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苔草群落特征的关键因子是NO_(3)-N、PO_(4)-P、NH_(4)-N、TN、COD、TP。(3)NH_(4)-N和pH与苔草密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能够解释82%的苔草植株密度。营养状态指数与苔草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相关(P<0.05),能够解释75.9%的苔草地上部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 湿地植物 主成分分析 多元回归
下载PDF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后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1 位作者 何中声 郑世群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种林分:毛竹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杉木林为对象,研究毛竹扩张对立竹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中立竹高度>9 m以及胸径>9 cm的立竹比例显著高于毛竹林中... 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种林分:毛竹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杉木林为对象,研究毛竹扩张对立竹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中立竹高度>9 m以及胸径>9 cm的立竹比例显著高于毛竹林中的比例,混交林中毛竹通过增大立竹高度和立竹胸径获得更多的养分和光照等资源,从而促进毛竹的快速生长以及扩张。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呈增加趋势,当杉木林完全演替为毛竹林后,物种数量显著增加。毛竹扩张对灌木层物种分布均匀度无明显影响,但会增加草本层物种分布均匀度。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林扩张控制的人工干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杉木 扩张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戴云山南坡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中声 谷新光 +4 位作者 江蓝 徐道炜 刘金福 李文周 陈文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1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 【目的】探讨土壤细菌群落在戴云山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900~1500 m)分布特征,为理解海拔影响森林土壤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分析环境因子对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过程。【结果】(1)随海拔升高,土壤全磷含量总体呈逐渐递减;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单峰模式;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中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10%)。(3)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如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CE指数沿海拔梯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1100 m处达到峰值,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4)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戴云山不同海拔土壤优势细菌群落具有明显模块化结构,关键类群包括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的部分属,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关键类群最多。【结论】海拔、坡度、pH值、土壤全氮、水解氮和土壤有效磷是驱动不同海拔森林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共现网络分析 海拔梯度 戴云山
下载PDF
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金福 尤玲玲 +1 位作者 王昌禄 刘瑞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研究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借助溶剂浸提和聚酰胺树脂获得香椿叶的总酚提取物进而考察其含量。采用TOSC实验衡量香椿叶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同时利用体外实验观察其对人类不同类型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借助溶剂浸提和聚酰胺树脂获得香椿叶的总酚提取物进而考察其含量。采用TOSC实验衡量香椿叶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同时利用体外实验观察其对人类不同类型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香椿叶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427.53±4.31)mg/g,每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达到807.64μmoL维生素C当量。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人肠癌细胞Caco-2、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其EC50分别为(4.00±0.39),(153.16±13.49),(193.46±14.68)μg/mL。香椿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指数(BI)约283,肠癌细胞Caco-2对提取物的敏感性超过了乳腺癌细胞MCF-7和肝癌细胞HepG2。结论:香椿叶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癌功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酚类物质 抗氧化 抑制增殖 癌症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7
19
作者 江蓝 何中声 +3 位作者 刘金福 冯雪萍 刘艳会 陈文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著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结构 海拔 黄山松 戴云山
下载PDF
福建省闽侯县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空间抽样方案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金福 林芳芳 +4 位作者 路春燕 尤添革 陈远丽 吴碧致 朱建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基于国产GF-1号卫星影像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形状,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空间抽样方法、模拟退火算法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福建省闽侯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根据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及其显著... 基于国产GF-1号卫星影像农作物空间分布数据,以正方形网格作为抽样单元形状,综合应用遥感技术、空间抽样方法、模拟退火算法及空间自相关理论,对福建省闽侯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根据全局自相关指数Moran's I及其显著性指标Z Score,选取1 500 m×1 500 m作为最优单元尺寸;对研究区进行剖分,构建抽样框,对比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及空间分层抽样的抽样结果,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的样本容量为37,相对误差为3.86%,抽样效率最高;运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规划野外调查的最优路径,确定空间抽样调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分层抽样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农作物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