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药复合经营林主要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的驱诱作用初步研究
1
作者 代丽蕊 丁昌俊 +7 位作者 苏晓华 沈应柏 刘俊龙 王梓豪 白心远 苗露澜 曲冠证 张伟溪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4,共12页
[目的]筛选杨-知母、杨-亳菊和杨-薄荷复合经营试验林中主要挥发物成分,室内测定其对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的驱诱作用。[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3种杨-药复合经营试验林内药用植物地上、整株及空气中的挥发物,利用GC-MS分析鉴定挥... [目的]筛选杨-知母、杨-亳菊和杨-薄荷复合经营试验林中主要挥发物成分,室内测定其对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的驱诱作用。[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3种杨-药复合经营试验林内药用植物地上、整株及空气中的挥发物,利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物组分并筛选主要挥发物,室内测定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对它们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分别从杨-知母、杨-亳菊、杨-薄荷试验林中筛选出主要挥发物乙酸叶醇酯、β-石竹烯、薄荷醇。3种化合物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成虫的EAG反应,且反应值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薄荷醇对光肩星天牛成虫、美国白蛾成虫和幼虫具有明显驱避作用,且在60μg·μL^(-1)浓度对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驱避率最高,分别为65%和47.5%;在500μg·μL^(-1)浓度对美国白蛾雄成虫和幼虫驱避率最高,分别为60%和70%;β-石竹烯仅对2种昆虫雄虫产生引诱作用,引诱率在40%~47.5%;不同浓度乙酸叶醇酯对光肩星天牛雌、雄虫和美国白蛾雄成虫驱诱作用产生分化,表现为低浓度引诱(引诱率为45%左右),高浓度趋避(趋避率为50%左右)。对美国白蛾雌成虫具有驱避作用(52.5%),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吸引作用(45%~65%)。[结论]3种试验林中主要挥发物成分乙酸叶醇酯、β-石竹烯、薄荷醇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和美国白蛾的EAG和嗅觉行为反应。薄荷醇效果最为明显,对两种昆虫驱避作用显著;乙酸叶醇酯作用效果次之,主要表现为低浓度引诱,高浓度驱避作用;β-石竹烯效果最差,仅对2种昆虫雄虫产生引诱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源引诱剂和植物源驱避剂的开发及基于“推-拉”防治策略的绿色环保杨药复合经营模式构建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药复合经营 光肩星天牛 美国白蛾 挥发物 GC-MS EAG 行为反应
下载PDF
基于样线法及红外相机技术的安徽输电线路鸟类活动规律初步研究
2
作者 杨友情 张旭 +3 位作者 毛鸣虎 章五九 刘俊龙 吴海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1-245,254,共6页
近年来,在输电线路附近活动的鸟类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输电线路故障也常被报道,研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对于保障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安徽输电线路沿线附近鸟类... 近年来,在输电线路附近活动的鸟类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输电线路故障也常被报道,研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对于保障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安徽输电线路沿线附近鸟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五处高压线路杆塔上鸟类的活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样线法调查到的输电线路沿线活动鸟类共计18目46科135种,主要以小型鸟居多,迁徙季节有大型侯鸟类。常见鸟类有喜鹊、麻雀、白头鹎、丝光椋鸟、八哥、山斑鸠、珠颈斑鸠等。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做巢的高危鸟类有黑翅鸢、红隼、八哥、灰椋鸟、黑领椋鸟、喜鹊。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鸟类共11种,其中相对丰富度最高的3种鸟类依次是喜鹊、八哥和乌鸫。鸟类的日活动时间段大致在5:00—19:00,活动峰值在7:00—9:00和15:00—17:00时间段,13:00附近出现活动低谷。本研究可为输电线路鸟类安全防护策略和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鸟故障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鸟类
下载PDF
施肥措施对杨树二代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形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4 位作者 刘俊龙 孙慧 曹志华 闫彩霞 王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0-68,共9页
为阐明施肥措施对杨树二代林土壤特征的影响,以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试验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形特征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耕种层(0~20 cm)的土壤容重都低于对照,总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 为阐明施肥措施对杨树二代林土壤特征的影响,以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试验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形特征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耕种层(0~20 cm)的土壤容重都低于对照,总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都高于对照,其中14号作为正交试验中生长量最高的处理,对砂姜黑土物理性状改良的效果最好。土壤的分形维数在2.7479~2.8038之间,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肥措施能够提高土壤的分形维数,使土壤结构趋于稳定。不同施肥处理下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步降低的趋势,施肥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通过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可知,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间存在复杂、紧密的联系且相关性很强,由决定系数可知,速效钾是3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促进因子,速效磷和全氮为主要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配方施肥 分形维数 酶活性 土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安庆地区杨树优良无性系选育初报 被引量:4
4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3 位作者 于一苏 刘俊龙 孙慧 曹志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78-82,共5页
本文以安庆市大观区南埂林场杨树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年的跟踪调查,对试验林18个杨树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其生长性状遗传变异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本文以安庆市大观区南埂林场杨树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年的跟踪调查,对试验林18个杨树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其生长性状遗传变异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江淮1号杨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大,在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继承了亲本的优良特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达13.81,是优良的雄性杨树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生长指标 遗传变异 评价
下载PDF
双掺矿物掺合料轻骨料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侯景鹏 刘俊龙 +1 位作者 史巍 张腾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2,90,共4页
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矿渣粉复合掺合料对LC30页岩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和自由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总掺量不变时随着粉煤灰相对掺量的增加,坍落度逐渐增加;矿物掺合料提高了混凝土后期抗... 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矿渣粉复合掺合料对LC30页岩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和自由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总掺量不变时随着粉煤灰相对掺量的增加,坍落度逐渐增加;矿物掺合料提高了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总掺量为30%、粉煤灰矿渣粉掺入比例2∶3时28 d抗压强度高于基准试验组14.3%;总掺量一定时掺入比例为2∶3的试验组,混凝土抗冻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自由收缩性能最佳;掺入比例一定时,掺量为30%的试验组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混凝土 耐久性 陶粒 双掺 矿物掺合料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毛竹种源抗寒性生长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曹志华 吴中能 +2 位作者 蔡如胜 刘俊龙 高健 《竹子学报》 2018年第3期45-50,共6页
建立符合竹种耐寒生长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以筛选出耐寒竹种,为安徽省竹种进一步的抗寒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以7个毛竹种源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源的耐寒能力。利用6个单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毛竹种源的耐寒能力... 建立符合竹种耐寒生长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以筛选出耐寒竹种,为安徽省竹种进一步的抗寒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以7个毛竹种源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源的耐寒能力。利用6个单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毛竹种源的耐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单项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 918。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抗寒性的强弱,为茅山种源>磨子潭种源>金寨种源>广德种源>大化坪种源>岳西种源>潜山种源。说明结合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方法适用于耐寒竹种筛选,试验表明以茅山种源和磨子潭种源抗寒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 抗寒性 主成份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安徽省杨树主要复合经营模式调查和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3 位作者 于一苏 刘俊龙 孙慧 杨传宝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29-133,共5页
在收集文献、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安徽省杨树主栽区淮北平原、沿江平原主要的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选取11种典型的经营模式(包括纯杨树林)进行了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1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在收集文献、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安徽省杨树主栽区淮北平原、沿江平原主要的复合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选取11种典型的经营模式(包括纯杨树林)进行了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1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都高于杨树纯林,其中杨树—姬松茸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最高,杨树—小麦(全周期)模式经济效益虽然不高,但综合效益排名第二。建议在沿江平原采取杨树—小麦(全周期)的复合经营模式;在淮北平原采取林粮(经)+林菌或林药的全周期复合经营模式:林分郁闭前,以小麦、油菜及黄豆等农作物为主;待林分郁闭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展食用菌或中草药的复合经营,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复合经营 模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结构化学波函数向量概念难点的数学解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廖荣宝 金凤 +3 位作者 金晓艳 刘俊龙 师瑞娟 李慧泉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23-124,共2页
结构化学课程中一般把波函数看作向量,把两波函数乘积的积分看作向量的内积。这一概念理解起来较困难。为此,笔者建议把积分区域划分成体积元的拼接,并把每个体积元定义为向量的一个维度。因此,向量的维度等于积分区域体积元的数量。把... 结构化学课程中一般把波函数看作向量,把两波函数乘积的积分看作向量的内积。这一概念理解起来较困难。为此,笔者建议把积分区域划分成体积元的拼接,并把每个体积元定义为向量的一个维度。因此,向量的维度等于积分区域体积元的数量。把函数在各体积元内的平均值看作向量在这个维度的取值。把体积元的体积看成两个常数因子的乘积,再把这两个常数因子归并到函数取值中。这样,积分就转变成了两向量的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 向量 积分 点积
下载PDF
浅析物理化学实验课对理论课教学的促进作用——以蔗糖水解反应数据处理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管清梅 刘俊龙 师瑞娟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38-442,共5页
探究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数据信息,以蔗糖水解反应实验为例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反应级数的反推求算,关注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中几种反应级数测定方法的理解.结果表明,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用理论知识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和结果能够很好地促... 探究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数据信息,以蔗糖水解反应实验为例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反应级数的反推求算,关注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中几种反应级数测定方法的理解.结果表明,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用理论知识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和结果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水解反应 实验数据 反应级数 理论教学
下载PDF
量子化学课程中物理量量子化的定义及应用
10
作者 廖荣宝 金凤 +6 位作者 魏标 金晓艳 吴言宁 胡金玉 刘俊龙 师瑞娟 王畅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基于时间、空间、动量、能量存在最小基元的假设,证明了定义域区间内任意态函数均可写成正交归一动量本征态叠加的结论。不同于Dirac位置本征态的定义,基于量子化假设重新定义了位置本征态,讨论了位置本征态和位置叠加态的归一性。基于... 基于时间、空间、动量、能量存在最小基元的假设,证明了定义域区间内任意态函数均可写成正交归一动量本征态叠加的结论。不同于Dirac位置本征态的定义,基于量子化假设重新定义了位置本征态,讨论了位置本征态和位置叠加态的归一性。基于动量和坐标的定义域依据傅立叶变换给出了动量空间和坐标空间的正交基函数系。据此得出,在某些方面,重新定义的位置本征态优于传统位置本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 归一化 位置本征态 密度分布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气象干旱演变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预估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君龙 袁喆 +4 位作者 许继军 刘雁翼 程卫帅 田承伟 苗恒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6,共9页
基于长江流域及周边范围在内的318个气象站点1956—2018年的实测资料和CMIP5全球气候模式在3种RCPs情景下的预估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作为干旱等级的划分指标,对流域历史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预估了流域未来不同排... 基于长江流域及周边范围在内的318个气象站点1956—2018年的实测资料和CMIP5全球气候模式在3种RCPs情景下的预估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作为干旱等级的划分指标,对流域历史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预估了流域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的气象干旱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60 a,流域干旱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干旱率为18.21%。从年代变化来看,近20 a干旱影响范围普遍较大;干旱频发地区主要位于岷江流域,干旱次数呈从上游向下游递减的趋势;高强度的干旱多发生于金沙江中下游地区和成都平原地区,平均场次干旱强度也呈从上游向下游递减的趋势;②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20—2050年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干旱面积分别为74.1万km2、75.7万km2和126.4万km2;流域上、中、下游干旱频次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1~1.2次/a、1.0~1.1次/a、1.0~1.1次/a。预估时段内上、中、下游干旱频次较历史时段分别增加38.4%~50.7%,33.7%~45.3%和32.6%~49.6%;预估时段内上、中、下游干旱强度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68,-1.64,-1.60,与历史时段差别不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干旱灾害防范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长江流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淹水胁迫对4个杨树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慧 吴中能 +2 位作者 刘俊龙 苗婷婷 曹志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通过模拟长江流域滩地的季节性淹水发生的状况,以69、189、3412及3804杨树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各处理下杨树的地径、树高,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等生长生理指标,比较4个杨树品种在不同淹水胁迫处理下的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 通过模拟长江流域滩地的季节性淹水发生的状况,以69、189、3412及3804杨树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各处理下杨树的地径、树高,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等生长生理指标,比较4个杨树品种在不同淹水胁迫处理下的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胁迫程度的增加,各品种杨树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均受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在60d淹水处理后,低水淹及高水淹其叶片的MDA均高于对照,说明淹水胁迫显著提高杨树叶片的MDA含量;淹水处理下的杨树品种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升高,但可溶性糖在本试验中对水分胁迫不敏感;低水淹和高水淹处理下的各杨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基本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3412杨耐淹水胁迫的能力较强,69、189杨次之,3804杨耐淹水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淹水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近48a长江源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明圆 刘君龙 +2 位作者 许继军 洪晓峰 袁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4-480,共7页
基于1966—2013年长江源区及周边在内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及Hurst指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近48年来降水量时间序列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以及其周期性变化... 基于1966—2013年长江源区及周边在内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及Hurst指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近48年来降水量时间序列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以及其周期性变化特征,并对降水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源区降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差异,总体分布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②近48年长江源区降水量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17 mm/10a,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1.5 mm;③长江源区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9.6%,而非汛期降水量仅占10.4%,且降水量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降水最大,秋季次之,其次是春季,冬季降水量最小;④长江源区降水量变化存在28 a左右的第一主周期,第二、三、四主周期分别为21 a、12 a和5 a;⑤长江源区各气象站点及全流域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降水量未来趋势与过去一致,即其未来仍将延续降水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降水 降水倾向率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HURST指数
下载PDF
杨-油菜农林复合模式内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慧 吴中能 +2 位作者 刘俊龙 苗婷婷 曹志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0-13,共4页
以长江流域滩地2011、2013、2015年造林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林下种植油菜,于油菜抽薹期观测林内小气候因子,成熟期测定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指标,以期分析不同林龄下油菜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及小气候因子对油菜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 以长江流域滩地2011、2013、2015年造林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林下种植油菜,于油菜抽薹期观测林内小气候因子,成熟期测定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指标,以期分析不同林龄下油菜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及小气候因子对油菜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所栽杨树林内空气温度、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光合有效辐射均高于2011、2013年; 2011、2013、2015年所栽杨树林内油菜每平方米产量分别为81. 5~222. 0、101. 0~264. 0、127. 5~399. 0 g,油菜籽脂肪含量分别为28.4%、30.6%、35.7%,其中2015年造林的复合模式内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差异率、平均产量及脂肪含量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平均产量、脂肪及芥酸含量均与小气候因子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油菜复合模式 小气候 单位面积产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常明 刘俊龙 +2 位作者 李泽良 李振华 孔垂泽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通过收集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8例成人Xp11.2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结合最新文... 目的通过收集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8例成人Xp11.2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结合最新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左侧11例,右侧7例;平均年龄(48.00±15.18)岁,主要症状为肉眼血尿和腰痛。其中10例接受开放性肾癌根治术,7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后病理均诊断为Xp11.2肾细胞癌。1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0.83±18.24)个月,其中4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1例肝转移正在接受治疗,其余13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成人Xp11.2肾细胞癌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其诊断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结果,肾癌根治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肾细胞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犊牛粪便中益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元 李禤 +6 位作者 郭鹏飞 关贵全 刘军龙 刘爱红 罗建勋 殷宏 李有全 《中国奶牛》 2018年第7期21-24,共4页
为了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本研究采集了20份健康犊牛新鲜粪便,采用厌氧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初步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A1、A2和A3)和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B1、B2、B3和B4),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鉴... 为了筛选出能够抑制犊牛腹泻的益生菌株,本研究采集了20份健康犊牛新鲜粪便,采用厌氧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分子鉴定技术,初步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阳性杆菌(A1、A2和A3)和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B1、B2、B3和B4),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鉴定结果表明:A1和A2均为罗伊乳杆菌,A3为黏膜乳杆菌;B1为坚强肠球菌,B2为海氏肠球菌,B3和B4均为屎肠球菌。本研究为防治犊牛腹泻提供了更多的候选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培养 犊牛粪便 益生菌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医学检验智能审核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骏龙 许晓泓 +2 位作者 王华珍 何霆 金雅妮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3期53-55,共3页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只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异常提醒,无法综合个性化信息进行审核决策的局限性,构建了医学检验智能审核模型(LISIV)。LISIV采用历史检验记录和病人个性化信息融合起来的样本特征集,并构建由随机森林,XGBoost和G... 针对临床医学检验科信息系统(LIS)只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异常提醒,无法综合个性化信息进行审核决策的局限性,构建了医学检验智能审核模型(LISIV)。LISIV采用历史检验记录和病人个性化信息融合起来的样本特征集,并构建由随机森林,XGBoost和GBDT+LR等多分类器组合的模型。以血常规检验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LISIV的准确率为99%,召回率为98%,F_1分数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审核 机器学习 医学检验 分类模型 组合决策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关中地区GPMIMERG降水数据订正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祥洲 刘军龙 +1 位作者 霍斐斐 张相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共4页
针对GPM_IMERG降水数据存在系统误差的问题,以关中地区为例,在筛选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指数(NDVI)变量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对IMERG月降水数据进行订正,并通过34个站点数据验证订正模型... 针对GPM_IMERG降水数据存在系统误差的问题,以关中地区为例,在筛选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指数(NDVI)变量的基础上,运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对IMERG月降水数据进行订正,并通过34个站点数据验证订正模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IMERG数据具有良好的可替代性,其决定系数R^(2)达0.76,平均绝对误差M_(MAE)、均方根误差R_(RMSE)分别为6.94、9.77 mm;经机器学习模型订正后星地数据之间的R_(RMSE)提升了2.05%~58.33%,R^(2)、M_(MAE)分别降低了0.85%~71.23%、0.10%~73.47%;与GPR、RF模型相比,SVM模型的R_(RMSE)、M_(MAE)分别减小16.76%、9.76%和24.73%、14.11%,对IMERG数据订正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ERG数据 订正 精度检验 机器学习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fectivity of Theileria luwenshuni and Theileria uilenbergi in Chinese Kunming mice 被引量:1
19
作者 LI You-quan GUO Peng-fei +8 位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i-jie HAN Yuan LI Xuan liu Ai-hong GUAN Gui-quan liu Guang-yuan LUO Jian-xun YIN 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88-492,共5页
Theileria luwenshuni and Theileria uilenbergi are important tick-borne pathogens and cause substantial losses to the sheep industry in China. The improvement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ha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 Theileria luwenshuni and Theileria uilenbergi are important tick-borne pathogens and cause substantial losses to the sheep industry in China. The improvement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ha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homing parasitism in Theileria parasites. Herein we evaluated the experimental infectivity of T. luwenshuni and T. uilenbergi in Chinese Kunming mice by screening blood samples of experimentally inoculated mice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ME) and PCR. T. luwenshuni infected Chinese Kunming mice and 20 mice inoculated with this parasite were positive by ME and PCR. In addition, T. uilenbergi infected mice and 20 mice inoculated with this species were positive by ME and PCR. However, th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 of 40 infected mice had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multi-homing parasitism of T. luwenshuni and T. uilenbergi, which were believed to be parasites of sheep and goats. This study was the first to demonstrate the infection of T. luwenshuni and T. uilenbergi in Kunming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leria luwenshuni Theileria uilenbergi infection mouse PC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Larval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and Immun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Positive Clones in Tick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20
作者 ZHAO Hai-ping YIN Hong +8 位作者 LI Chun-yi GAO Jin-liang LI You-quan GUAN Gui-quan liu Zhi-jie liu jun-long YANG Fu-he XING Xiu-mei LUO Jian-x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96-902,共7页
A primary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with a titer of 5.0 × 105 PFU mL-1 was constructed from mRNA extracted from larval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ticks in order to identify certain genes,which would then be used as... A primary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with a titer of 5.0 × 105 PFU mL-1 was constructed from mRNA extracted from larval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ticks in order to identify certain genes,which would then be used as candidate molecules for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vaccines to control this parasite.Totally 11 positive clones,which designated as HqL01-11,were obtained by immunoscreening of the library using a polyclonal antibody generated in rabbit with larval tick protein extract.Results of sequence analysis from BLASTN searching revealed that 6 of them had no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the adult H.qinghaiensis ticks’ known genes,4 of them had no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all genes deposited in GenBank database.HqL07,HqL08,HqL09,and HqL11 were deposited to GenBank database,and accession numbers were EF605263,EF605264,EF605265,and EF605266,respectively.Subsequently,HqL07 and HqL09 were expressed in vitro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ed products were 60 and 70 kDa,respectively.Western blot analyses showed that HqL07 and HqL09 had immunogenicity.This stud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accines for the immunological control of H.qinghai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val tick 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 cDNA expression library IMMUNOSCREENING immunological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