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刘淑军 李冬初 +4 位作者 韩天富 黄晶 刘立生 王晓辉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2,共11页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于2016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和冬闲(CK)、氮磷钾肥和冬闲(F)、氮磷钾肥和冬种紫云英(CM)、氮磷钾肥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RCM)、氮磷减钾50%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50%KRCM)。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水稻收获后调查分析水稻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计算水稻钾素吸收量、钾素生理效率和钾素表观平衡,并进一步探讨水稻产量和钾素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紫云英轮作显著提高水稻年产量,增幅以RCM、50%KRCM较高,分别为59.4%和59.7%。两者协同还田和紫云英单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相比化肥冬闲处理(F),增幅为53.1%~63.3%,在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减钾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和F处理相比,RCM、50%KRC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87.6%、41.1%和14.0%、12.1%,紫云英单独还田(CM)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与RCM处理相比,50%KRCM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24.8%,缓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和CK处理相比,RCM处理显著提高了稻谷含钾量,增幅为6.7%,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草和稻谷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M和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高于CM处理,但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比RCM处理降低了119.7 kg/(hm^(2)·a)。钾素盈余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钾素盈余量每增加1 kg/(hm^(2)·a),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0.25 mg/kg。施肥降低了钾素生理效率,CM、RCM和F处理的钾素生理效率比CK降低了10.3%~15.5%。土壤速效钾含量、植株总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和水稻产量之间均显著正相关,植株总吸钾量每增加1 kg/hm^(2),水稻产量提高30.5 kg/hm^(2),钾素表观平衡每增加1 kg/(hm^(2)·a),水稻产量提高9.5 kg/hm^(2)。[结论]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稻谷产量,增加钾素盈余量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两者协同还田提升水稻产量和土壤供钾能力的作用优于紫云英单独还田。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减少钾肥施用量,显著降低钾素盈余量,但没有降低土壤钾素的供应能力,因此,可适当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紫云英 水稻 施钾量 产量 钾素盈余量 土壤钾素供应能力
下载PDF
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肥力变化特征及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玲红 刘淑军 +7 位作者 刘立生 郝小雨 黄晶 刘彩文 申华平 马星竹 谷子寒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研究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特征,阐明东北典型县域高肥力土壤的特征及中、低肥力土壤的关键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稻田肥力和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7个乡镇采集了9个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样,测定了... 研究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特征,阐明东北典型县域高肥力土壤的特征及中、低肥力土壤的关键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稻田肥力和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7个乡镇采集了9个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样,测定了耕层和犁底层厚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硫离子(S^(2-))、锰离子(Mn^(2+))、阳离子交换量(CEC)、团聚体组分、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进行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以及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EC、Mn^(2+)含量随剖面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方正县高肥力土壤(产量大于10000 kg/hm^(2))耕作层厚,容重低,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高,全磷含量中等,且犁底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中肥力土壤(产量介于7500~10000 kg/hm^(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中等,全磷含量低。低肥力土壤(产量介于5500~7500 kg/hm^(2))耕作层薄,土壤S^(2-)含量高,其他养分含量均低于高肥力土壤。高、中、低肥力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达到丰富水平。高肥力土壤与中肥力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和Mn2+差异显著,中肥力土壤与低肥力土壤耕作层除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高、中、低肥力土壤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0.70和0.83、0.42和0.49、0.21和0.26。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耕作层微生物量氮和pH以及犁底层有效磷和全钾对产量影响较小。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中、低肥力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养分供应不充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中等,低肥力土壤耕作层薄,因此,中、低肥力土壤建议采用增施有机肥和磷肥等措施,同时加强改良和培肥管理,以实现高肥力土壤的产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水稻土 不同肥力水平 综合肥力指数 逐步回归分析 土壤剖面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热带地区南瓜产量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翠翠 王华 +4 位作者 周斌 张文 刘立生 吴景森 耿金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5-230,共6页
地膜覆盖技术在热带地区海南岛广泛应用,以探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冬季南瓜产量、品质和土壤碳氮养分活性状态的影响为目标,为改善地膜覆盖技术下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设置地膜覆盖田间试验,5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为对照、白色、... 地膜覆盖技术在热带地区海南岛广泛应用,以探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冬季南瓜产量、品质和土壤碳氮养分活性状态的影响为目标,为改善地膜覆盖技术下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2020年设置地膜覆盖田间试验,5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为对照、白色、黑白双色、黑色、银黑色地膜覆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银黑色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南瓜产量、品质,单果平均重超过4 kg,产量分别为112.20、102.45 t/hm^(2),单果重、单产、去瓢鲜重、去瓢干重均达到对照4倍以上,可溶性糖约为其他处理的3倍。黑膜、银黑膜覆盖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活性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活性碳氮比。经过一个南瓜生育期,其高活性有机质分别为4.67、5.20 g/kg,约为其他处理的4倍,碱解氮分别为61.37、77.12 mg/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黑色、银黑色地膜覆盖可导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所降低,迅速积累活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从而显著提高热带地区海南岛南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南瓜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质 碳氮比
下载PDF
中国水稻相对产量差时空变异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4
作者 申哲 韩天富 +9 位作者 黄晶 曲潇林 马常宝 柳开楼 王慧颖 刘立生 李冬初 李亚贞 王秋菊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801,共13页
【目的】通过分析2004—2019年间中国水稻相对产量差的时空变异特征、驱动因素以及不同地力水平下相对产量差对氮肥的响应,为实现水稻增产和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19年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 【目的】通过分析2004—2019年间中国水稻相对产量差的时空变异特征、驱动因素以及不同地力水平下相对产量差对氮肥的响应,为实现水稻增产和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19年间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设置在全国主要稻区的408个监测点,包括东北地区24个、长三角地区110个、长江中游地区138个、西南地区56个、华南地区80个。以各监测点施肥区与不施肥区水稻产量之差代表由肥料投入及由此引起的土壤性质改变所贡献的相对产量,利用高产农户统计法获取最高相对产量(HRY)和平均相对产量(ARY),HRY和ARY之差为相对产量差(G_(RY))。根据不施肥区产量,将各区域土壤地力划分为低、中、高3个水平,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不同区域G_(RY)的主要驱动因素,计算不同地力水平下GRY与氮肥用量的关系。【结果】2004—2019年间,全国水稻HRY为4.98~6.86 t/hm^(2),ARY为3.06~3.47 t/hm^(2),GRY为1.92~3.41 t/hm^(2)。不同区域相比,HRY和GRY均是西南(水稻–其他作物轮作)>长三角(水稻–其他作物轮作)>华南(早稻)>东北(单季稻)>长江中游(水稻–其他作物轮作)>华南(晚稻)>长江中游(早稻)>长江中游(晚稻)。G_(RY)在低、中地力土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显著降低后趋缓,而在高地力土壤上下降不显著。除西南稻区低、中地力和东北稻区低地力土壤外,其他区域的低、中地力上均出现了氮肥施用量的转折点:长江中游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87.5、165.0 kg/hm^(2)和183.5、152.5 kg/hm^(2),华南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95.0、153.0 kg/hm^(2)和169.0、157.0 kg/hm^(2),长江中游和长三角水稻–其他作物轮作体系下分别为199.5、184.5 kg/hm^(2)和202.0、171.0 kg/hm^(2),东北中地力土壤上为146.5 kg/hm^(2)。整体而言,低、中地力土壤上,氮肥用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G_(RY)相对重要的因素;高地力土壤上,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G_(RY)的影响较大,同时钾肥施用量显著影响长江中游和华南早稻的G_(RY)。【结论】西南地区水稻相对产量差最高,长江中游地区晚稻相对产量差最低。氮肥施用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水稻相对产量差的重要因素。高地力土壤上,氮肥用量对相对产量差影响不显著,建议适当减施氮肥。低、中地力土壤上,在氮肥用量转折点(146.50~202.00 kg/hm^(2))之前,增施氮肥可显著降低相对产量差,提高产量潜力。在长江中游和华南地区的高地力土壤上早稻应注重钾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最高相对产量 相对产量差 土壤地力 氮肥
下载PDF
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要素演变的影响
5
作者 何翠翠 张文 +4 位作者 刘立生 周斌 文石林 汪秀华 吴景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197,共8页
作物梯田种植是减少丘陵坡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为探究不同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梯田撂荒、花生、黄花菜、油茶、苎麻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末开始小区试验,通过对梯田种植5、10年的土壤样品进行养... 作物梯田种植是减少丘陵坡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为探究不同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以梯田撂荒、花生、黄花菜、油茶、苎麻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末开始小区试验,通过对梯田种植5、10年的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丘陵梯田种植5年土壤pH略有降低,10年后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以油茶种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2)5、10年数据结果显示,梯田种植土壤pH与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多个指标呈现出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不同作物种植显著提升了土壤肥力,前5年土壤肥力处于迅速提升阶段,5~10年处于稳定阶段,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从高到低分别为苎麻、黄花菜、撂荒、花生、油茶,最高为14.80 g/kg,最低为10.25 g/kg,均比初始土壤有机质含量7.59 g/kg显著提高。(4)土壤肥力状况主成分分析主要以梯田种植年限为因子进行聚集,其次以不同作物种植进行聚集,梯田措施影响程度大于不同作物种植措施。梯田和作物种植措施共同决定土壤肥力的提升,其中苎麻处理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南方丘陵区土壤肥力提升与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作物种植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晶 刘立生 +8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韩天富 柳开楼 刘淑军 张璐 李冬初 都江雪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7-998,共12页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长三角稻区,322个土壤监测点)氮肥施用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稻区氮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近30年来,我国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159、173、179、284和279 kg/hm^2,全国稻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N 215 kg/hm^2。西南和长三角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增加速率分别为N 0.4和2.5 kg/(hm^2·a)。整体而言,全国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无显著变化。30年间,各稻区之间氮素表观平衡量差异显著(P<0.05)。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氮素年均盈余量分别为N 35、5、20、69和109 kg/hm^2,氮素盈余量分别占氮肥平均施用量的22%、3%、11%、24%和39%。各稻区氮素盈余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1)。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各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4、51、42、44和35 kg/kg,全国平均为45kg/kg,仅东北和长江中游(早稻)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各稻区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P<0.0001)。【结论】除西南稻区,其他稻区氮素施用量偏高。综合考虑维持土壤氮平衡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建议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31、167、156、244和15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稻区 氮素表观平衡 氮肥偏生产力 时空变化 氮肥推荐施用量
下载PDF
1988―2019年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库密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天富 都江雪 +8 位作者 曲潇琳 马常宝 王慧颖 黄晶 柳开楼 刘立生 谢建华 吴远帆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5-1157,共13页
【目的】研究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肥力提升、固碳减排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8至2019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田监测数据(1298个点位),分析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下SOC密度时空... 【目的】研究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肥力提升、固碳减排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8至2019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田监测数据(1298个点位),分析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下SOC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方程拟合和提升回归树模型探究气候、施肥和土壤属性对SOC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1988―2019年全国农田表层(0―20 cm)SOC密度平均为35.13 t/hm^(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水田>水旱轮作>旱地,水田和水旱轮作较旱地分别高53.2%和24.9%。SOC密度随监测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分别在2000、1998和2004年之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呈上升趋势。不同利用方式水田SOC密度随监测时间的变化趋势在东北地区逐渐增加,华南地区逐渐降低,西南和长江中游地区则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1995和2002年;旱地SOC密度的变化趋势在西北、华北和华南地区逐渐增加,东北、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地区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2008、2004和2004年;水旱轮作下SOC密度的变化趋势在长江中游、下游地区先降低后增加,转折点分别在2001和2013年,在西南地区呈先上升后微弱下降趋势,转折点在2012年。提升回归树结果显示,水田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西南、东北和华南区是年均温,在长江中游和下游分别是钾肥用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旱地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东北为年均温,华北和华南为年均降雨,长江中游、下游区为氮肥,西北为有效磷;水旱轮作SOC密度后期上升阶段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别为年均降雨、有效磷、氮肥。【结论】1988―2019年全国农田表层SOC密度除华南水田外,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增加,水田、旱地和水旱轮作土壤的转折点分别在2000、1998和2004年,旱地SOC密度的提升快于水田和水旱轮作。影响表土SOC密度提升的主要因素,东北和西南地区水田和旱地为年均温,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为钾肥投入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旱地为氮肥投入;华南地区水田为年均温,旱地为年降雨量;华北和西北地区旱地为年均降雨和土壤有效磷含量;西南和长江中游水旱轮作区为土壤有效磷含量,而长江下游为土壤速效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旱地 水旱轮作 有机碳密度 土地利用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激光空间合束主镜优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汤伟 刘立生 +2 位作者 刘扬 邵俊峰 郭劲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2-450,共9页
本文对激光空间合束主镜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以抑制强激光空间合束系统主镜热畸变,提高主镜面形精度。首先,对比分析了选择不同材料作为主镜基底的优缺点,从理论上初步确定了主镜材料、镜体厚度、支撑方式和轻量化结构形式;然后,利用有... 本文对激光空间合束主镜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以抑制强激光空间合束系统主镜热畸变,提高主镜面形精度。首先,对比分析了选择不同材料作为主镜基底的优缺点,从理论上初步确定了主镜材料、镜体厚度、支撑方式和轻量化结构形式;然后,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空间合束主镜进行了热畸变分析,并结合热畸变结果对镜体结构形式进行拓扑优化设计;最后,对主镜进行重力、环境适应性和基频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6光合束主镜在单束10 kW激光辐照下,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镜面温升值和P-V值逐渐增大;辐照3 min后初设计主镜表面温度达83.4℃,P-V值为155 nm,受镜体结构影响,辐照区内热畸变值不一致,差值约占镜面P-V值的1/6;为改善热畸变的不一致性,提高镜体强度,对主镜进行拓扑优化设计,优化后主镜轻量化达54.5%,辐照区热畸变一致性好,镜面热畸变量减小了近1/3;不同俯仰姿态下,主镜重力变形值基本相同,不足10 nm;环境温度的改变会引起主镜的镜面畸变和平移,稳态温差值越大,主镜面形P-V值和镜面平移量越大;模态分析显示主镜基频满足系统要求。本文研究结果将对激光空间合束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激光 空间合束 主镜 激光热畸变 轻量化设计
下载PDF
太行山丘陵区不同林龄核桃树固碳释氧量及冠下土壤碳储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敏 王明伟 +4 位作者 刘欣宇 刘利生 于家悦 刘洋 齐国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探明太行山丘陵区核桃树的固碳释氧量和不同部位的碳储量及冠下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1年、3年、5年、9年、13年和16年生的核桃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同部位的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 为了探明太行山丘陵区核桃树的固碳释氧量和不同部位的碳储量及冠下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1年、3年、5年、9年、13年和16年生的核桃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不同部位的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核桃树间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核桃树的固碳释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核桃树的固碳量、释氧量大小排序为9年生>5年生>13年生>16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林龄的增加,核桃树的树叶、树枝和树干的碳储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核桃树的碳储量大小排序为树枝>树干>树叶;就不同林龄的核桃树而言,其林地各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碳储量均呈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对于同一林龄核桃树,其土壤碳储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核桃 固碳释氧 碳储量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Ti3B4的力学、电学性能及变形机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君 刘立胜 +1 位作者 徐爽 张金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6,共10页
Ti3B4作为一种重要的钛硼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国防军事中.但是有关Ti3B4在外载荷下的变形行为却鲜有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Ti3B4在不同方向单轴压缩下的力学行... Ti3B4作为一种重要的钛硼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国防军事中.但是有关Ti3B4在外载荷下的变形行为却鲜有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Ti3B4在不同方向单轴压缩下的力学行为、电子结构以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方向单轴压缩下,Ti3B4的变形行为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a轴压缩下,层内Ti-Ti键减弱使Ti3B4承载能力降低,最终层间Ti-Ti键和沿b轴B-B键断裂造成压缩应力突降;b轴压缩下,层内Ti-B键减弱和层间Ti-B键增强导致Ti3B4承载能力逐渐降低,B-B键断裂导致结构破坏;c轴压缩下,层内Ti-B键断裂和层间Ti-B键形成使结构稳定性降低.由态密度分布可知,在单轴压缩下,变形后的Ti3B4仍然呈现金属性,但是其共价性能降低.通过讨论Ti3B4在不同方向单轴压缩下的力学行为与微观变形机制可以为改善其宏观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B4 第一性原理方法 力学性质 变形机制
下载PDF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磷肥偏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都江雪 韩天富 +8 位作者 曲潇林 马常宝 柳开楼 黄晶 申哲 张璐 刘立生 谢建华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目的】中国旱地及水旱轮作区经过长久以来多种施肥模式的调整,各区域土壤磷素状况变异较大,探讨各区域土壤磷肥盈亏量和作物磷肥偏生产力的时空演变及主要驱动因素,为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 【目的】中国旱地及水旱轮作区经过长久以来多种施肥模式的调整,各区域土壤磷素状况变异较大,探讨各区域土壤磷肥盈亏量和作物磷肥偏生产力的时空演变及主要驱动因素,为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农业农村部1988—2019年在全国旱地及水旱轮作区开展的长期监测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东北、华北、长江中游、长三角、西南和西北6个区域(共829个监测点)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磷肥施用量、磷肥偏生产力和土壤磷素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确定各区域不同作物的适宜磷肥施用量。【结果】全国旱地及水旱轮作区小麦、玉米、水稻季磷肥施用量和磷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137.7、109.2、75.13 kg/hm^(2)和61.99、130.1、158.9 kg/kg,其中西北区小麦、玉米季磷肥施用量和磷素盈余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13.7、184.0 kg/hm^(2)和157.9、51.55 kg/hm^(2),磷素盈余量分别占磷素施用量的73.9%和28.0%。东北、华北和长三角区玉米季土壤处于磷素亏缺状态,亏缺量分别为25.29、11.38和14.57 kg/hm^(2),长三角和西南区水稻季土壤处于磷平衡状态。近30年,东北、华北和长江中游作物磷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的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并在2013年后趋于稳定,长三角和西南作物磷肥偏生产力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西北区磷肥偏生产力则在施肥30年间持续升高。磷素盈余量的区域差异和磷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异主要受到磷肥施用量和作物类别的影响,此外,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和种植制度分别是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北磷素盈余量和磷肥偏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各区域小麦季过量磷肥投入均造成大量磷素盈余,玉米和水稻季全国平均处于磷平衡状态,磷素盈余和磷肥偏生产力的时间变化及驱动因素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综合考虑磷肥偏生产力和各区域的驱动因素,建议华北、长江中游、长三角、西南和西北小麦季推荐磷肥施用量分别为64.42、37.59、60.11、35.22和53.55 kg/hm^(2);东北、华北、长江中游、长三角、西南和西北玉米季磷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29.5、97.11、83.85、80.60、80.09和131.9 kg/hm^(2);长江中游、长三角和西南水旱轮作区水稻季磷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62.12、76.32和64.0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及水旱轮作 磷素盈余 磷肥偏生产力 驱动因素 磷肥推荐用量
下载PDF
海南省芒果主产区果园施肥状况与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翠翠 冯焕德 +6 位作者 魏志远 侯宪文 陈业渊 刘立生 尹昌斌 徐明岗 卢昌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2-129,共8页
海南省是我国芒果适栽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了探明芒果园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施肥状况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为指导果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访谈,在主产区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8~9月调查7... 海南省是我国芒果适栽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了探明芒果园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施肥状况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为指导果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访谈,在主产区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8~9月调查70余个果园的养分管理状况,并结合文献资料中的肥料推荐施用量,制定了芒果低产区、高产区施肥量等级标准,昌江县和东方市,适用于5000~10000kg/hm2芒果低产区施肥量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施肥量水平为有机肥、总氮、总磷、总钾投入量分别为15000~20000、130~260、50~100、150~300kg/hm^2。乐东县、三亚市和陵水县,适用于10000~15000kg/hm^2芒果高产施肥量等级划分标准,合理施肥量水平为有机肥、总氮、总磷、总钾投入量分别为20000~25000、260~390、100~150、300~450kg/hm^2,氮磷钾比例约为1∶0.4∶1.15。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有机肥投入量严重不足,有机肥氮素投入约为总氮投入的十分之一,昌江县和乐东县100%农户有机肥施肥量低于合理水平;芒果园存在氮肥过量情况,昌江县和乐东县约有23.08%农户高于合理水平,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约54.72%农户低于合理水平,约37.73%农户高于合理水平;芒果园磷肥过量严重,昌江县、东方市仅有7.69%农户处于合理水平,90%以上农户高于合理水平;芒果园钾肥不足,昌江县、东方市50%以上农户低于合理水平,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约84.02%低于合理水平。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不科学,氮、磷投入过量,钾投入不足,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降低氮磷肥的投入,提高钾肥投入,同时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及农户施用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芒果主产区 果园 施肥状况 评价
下载PDF
基于以太网与FPGA的多通道信号源的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文倩 沈三民 +2 位作者 刘利生 李建军 刘勇良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3,54,共5页
针对飞行器测试实验阶段需要模拟飞行器的各种信号以完成测试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以太网技术的多通道模拟信号源。该信号源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AD5628为数模转换器,通过以太网接收上位机传输的指令并通过RS422接口将命... 针对飞行器测试实验阶段需要模拟飞行器的各种信号以完成测试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以太网技术的多通道模拟信号源。该信号源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AD5628为数模转换器,通过以太网接收上位机传输的指令并通过RS422接口将命令转发给模拟量板,实现12 bit的高精度D/A转换,24路0~15 V,24路-35~+35 V可调直流电压输出。该系统结构设计简单,且测试结果精度优于0. 1%,稳定性高,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太网 FPGA AD5628 模拟信号源
下载PDF
菌药共孵育-平皿法检测虎杖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娜 邹龙云 +4 位作者 刘立生 曾晓琦 陈凯 何明 宋矿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在虎杖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检测虎杖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出现明显抑菌作用所需的共孵育时间。结果... 目的探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在虎杖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检测虎杖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出现明显抑菌作用所需的共孵育时间。结果虎杖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12.5、25.0、25.0、50.0g·L^(^(-1));出现明显抑菌作用所需的共孵育时间分别为8、8、8、12h。结论虎杖提取液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菌药共孵育-平皿法模拟了虎杖体内抗菌环境,具有准确、快速、可靠的优点,可作为常规抗菌药物的体外抑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药共孵育-平皿法 虎杖 体外抑菌活性
下载PDF
水陆两栖飞机波浪水面上着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增辉 刘立胜 +1 位作者 朱国甫 张家旭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45,共5页
水陆两栖飞机在海面上着水时,蕴含巨大能量的海浪作用到高速滑行的飞机船形机身上,会导致飞机稳定性变差,对机体及机乘人员造成伤害。运用基于线性波理论的动边界数值造波方法建立了动态规则波浪模型,通过添加质量阻尼抑制了水域模型边... 水陆两栖飞机在海面上着水时,蕴含巨大能量的海浪作用到高速滑行的飞机船形机身上,会导致飞机稳定性变差,对机体及机乘人员造成伤害。运用基于线性波理论的动边界数值造波方法建立了动态规则波浪模型,通过添加质量阻尼抑制了水域模型边界反射波;通过罚函数耦合方法描述了飞机与水体的相互作用,模拟了水陆两栖飞机以不同下降速度、在相对波峰的不同位置处着水的过程;得到了飞机纵摇姿态角、质心升沉过载和机身底部压力等动力响应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动力特性结果,获得了飞机较为安全稳定的着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两栖飞机 数值造波 动力特性 飞机着水
下载PDF
不同复合材料蒙皮机身段的适坠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古阳 刘立胜 +1 位作者 刘齐文 张昆桥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7,共6页
基于典型客机机身结构建立了三框两跨机身段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金属蒙皮机身段和复合材料蒙皮机身段的坠撞过程,分析了机身结构变形、加速度响应、能量变化趋势和各结构吸能特征,研究了蒙皮对机身段适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剪切能力较... 基于典型客机机身结构建立了三框两跨机身段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金属蒙皮机身段和复合材料蒙皮机身段的坠撞过程,分析了机身结构变形、加速度响应、能量变化趋势和各结构吸能特征,研究了蒙皮对机身段适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剪切能力较差的复合材料蒙皮会导致结构破坏不够充分引发较大的坠撞加速度进而对乘员安全造成威胁。复合材料蒙皮刚度较大会导致"三角区域"产生加速度过载。蒙皮作为飞机坠撞时的重要吸能结构之一,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吸能特性,还会显著影响各个结构的吸能特性和整个机身段的适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身段 复合材料蒙皮 适坠性 有限元 加速度 能量
下载PDF
陶瓷复合结构抗侵彻行为的近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远丽 刘立胜 +1 位作者 赖欣 刘齐文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8-274,共7页
使用近场动力学常规态理论对于弹体高速侵彻陶瓷/金属复合靶板进行了数值仿真,并讨论了态理论中的适用性问题。分别采用弹性和J2率无关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陶瓷/金属靶板的PD建模,模拟了刚性弹体高速侵彻陶瓷复合靶板的过程,获得了弹... 使用近场动力学常规态理论对于弹体高速侵彻陶瓷/金属复合靶板进行了数值仿真,并讨论了态理论中的适用性问题。分别采用弹性和J2率无关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陶瓷/金属靶板的PD建模,模拟了刚性弹体高速侵彻陶瓷复合靶板的过程,获得了弹体的速度时程曲线、靶板的破坏模式及靶板飞溅的情况,并将仿真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及实验对比。采用不同的影响函数及近场作用范围计算得到靶板的裂纹扩展模式。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适的本构模型PD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模拟复合靶板受弹体高速侵彻的全过程,存在较优的影响函数与近场作用范围使得计算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陶瓷复合结构 弹道冲击 侵彻失效行为
下载PDF
基于多导睡眠监测失眠患者的心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心锋 王共强 +5 位作者 叶群荣 余静 刘力生 汪松 汪世靖 张亮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0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对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睡眠障碍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31例失眠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27名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PSQI评价、SCL-90评价和PSG...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对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睡眠障碍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31例失眠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27名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PSQI评价、SCL-90评价和PSG,以评定两组的睡眠状况及心理状况。结果:治疗组的PSQI得分,PSG睡眠潜伏期得分,SCL-90总分、SCL-90人际关系得分,SCL-90抑郁项得分和SCL-90焦虑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PSG睡眠时间和PSG睡眠效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SG监测结果与PSQI问卷结果有明显相关性,睡眠潜伏期延长与焦虑情绪有明显相关性,r=0.763,P<0.01。结论:心理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尤其以焦虑情绪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理因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多导睡眠监测
下载PDF
晚发性Wilson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力生 方明娟 +3 位作者 杨任民 汪世靖 严彦 胡文彬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晚发性Wilson病(LOW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首次入院LOWD患者67例,及同时间内入院的非晚发性Wilson病(nLOWD)患者67例,比较LOWD与nLOWD患者的临床表现、铜代谢特征、角膜K-F环(KFR)、腹部彩超、头颅MR... 目的总结分析晚发性Wilson病(LOW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首次入院LOWD患者67例,及同时间内入院的非晚发性Wilson病(nLOWD)患者67例,比较LOWD与nLOWD患者的临床表现、铜代谢特征、角膜K-F环(KFR)、腹部彩超、头颅MRI、基因型、改良中文版WD等级评定量表(UWDRS)评分、扭转痉挛发生率、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预后,初步探讨LOWD的临床特征。结果LOWD约占WD患者总数的5.1%。与nLOWD组相比,LOWD组脑型比例较低(P=0.000),血清铜蓝蛋白(CP,P=0.000)及血清铜氧化酶(SCO)水平、潜伏型/内脏型患者KFR阳性率、肝硬化比例较高(均P<0.05)。头颅MRI显示LOWD组额顶叶皮质下、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及脑室旁点片状缺血灶改变多于nLOWD组(P=0.001),而基底节区、脑干大致对称性高信号的典型脑型WD影像学改变少于nLOWD组(P=0.000)。LOWD组ATP7B基因突变位点c.3316 G>A多见(P=0.044),c.2333 G>T少于nLOWD组(P<0.05)。LOWD组改良中文版UWDRS运动障碍部分评分(P=0.007)、扭转痉挛发生率(P=0.028)均低于nLOWD组。2组在CTP分级中A、B、C级比例存在差异(P=0.033),LOWD组肝硬化比例显著高于nLOWD组(P<0.05)。结论相对nLOWD患者,LOWD患者运动障碍较轻,而肝脏损害偏重,拥有更高的血清CP及SCO水平,头颅MRI上典型的基底节核团受累表现相对少见,而脑白质缺血灶样改变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晚发性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铜转移三磷酸酶类
原文传递
海南岛芒果主产区果园氮素盈余状况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翠翠 魏志远 +3 位作者 张文 陈业渊 刘立生 荣勤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3-949,共7页
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芒果生产基地。为了探明芒果园氮素盈余状况,以海南岛芒果主产区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的芒果种植农户调研资料和测试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71个芒果园氮肥施用量和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芒果主... 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芒果生产基地。为了探明芒果园氮素盈余状况,以海南岛芒果主产区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的芒果种植农户调研资料和测试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71个芒果园氮肥施用量和氮素盈余状况。结果表明:芒果主产区氮素平均盈余量陵水县最高,为299.73 kg hm-2,氮素污染风险最高,其次为乐东县、昌江县和三亚市,分别为256.95 kg hm-2、198.46 kg hm-2、145.12 kg hm-2,东方市平均氮素盈余最低,为106.37 kg hm-2。大部分芒果园盈余量未达到平均水平,少数氮素盈余远远高于平均值。氮素盈余量分布规律为昌江县和东方市芒果园氮素盈余量较集中,乐东县、三亚市、陵水县氮素盈余状况较为分散。芒果园氮素盈余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氮素投入,其次是氮素输出,其中,化肥为氮素投入的贡献高达90%以上,有机肥贡献较小。海南省芒果园存在氮素盈余状况,有氮素污染风险,应该重施有机肥调整施肥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芒果园 施肥 氮素盈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