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观测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岚 马雁军 +4 位作者 王扬锋 赵胡笳 洪也 刘宁微 张云海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3期140-153,共14页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哈长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回顾了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污染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立体观测网的布局和建设,总结...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哈长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回顾了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污染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介绍了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立体观测网的布局和建设,总结了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大气气溶胶光化学特性,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其物理过程对大气污染生消的影响。最后指出东北城市群还需要加强PM_(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以及气溶胶—边界层反馈机制对大气污染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城市群 大气污染 立体观测 大气边界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沈阳近地层大气颗粒物浓度垂直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丽光 李晓岚 +5 位作者 赵梓淇 王宏博 沈历都 王扬锋 刘宁微 马雁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1期16-25,共10页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沈阳地区三个高度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颗粒物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数值明显高于春夏...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沈阳地区三个高度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颗粒物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数值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三个高度的PM_(2.5)平均浓度为54.98±12.67μg·m^(-3)、63.77±15.1μg·m^(-3)和39.27±5.62μg·m^(-3),即15 m>1.5 m>90 m,秋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则为1.5 m>15 m>90 m,春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1.5 m≈15 m>90 m,夏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15 m>90 m>1.5 m。PM_(2.5)、PM_(10)和TSP浓度的日变化在秋冬季三个高度上均呈明显的双峰,春季则均为单峰,夏季15 m高度为单峰,其余两层无明显规律。月平均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在冬、夏半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冬半年,1.5 m高度PM_(2.5)、PM_(10)和TSP以及90 m高度PM_(2.5)月平均浓度均表现为增-减-增-减的变化特征,而15 m高度月平均PM_(2.5)、PM_(10)和TSP浓度以及90 m高度月平均PM_(10)、TSP浓度均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冬半年和夏半年颗粒物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6月,冬半年最低两层高度的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90 m的值,夏半年各月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相差不大,均远低于冬半年的浓度值。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颗粒物粒径范围增加而变小;与相对湿度的关系较为复杂,相关系数随观测高度增加和颗粒物粒径范围的增大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垂直分布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辽宁地区O_(3)污染状况及相关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宁微 权维俊 +3 位作者 任万辉 李晓岚 李丽光 王迪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利用2015—2019年辽宁城市逐小时地面O_(3)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各城市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地区近5 a的O_(3)污染状况及影响O_(3)的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除环辽东湾部分城市O_(3)浓度呈下降趋势外,辽宁地区其他城市的O_(3... 利用2015—2019年辽宁城市逐小时地面O_(3)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各城市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地区近5 a的O_(3)污染状况及影响O_(3)的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除环辽东湾部分城市O_(3)浓度呈下降趋势外,辽宁地区其他城市的O_(3)浓度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O_(3)正取代PM_(2.5)成为影响辽宁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物。O_(3)浓度具有夏季高、冬季低,下午高、早晨低的时间分布特征。除受污染排放源直接影响外,高温、高湿、强辐射、小风和地面低气压都有利于O_(3)的局地生成;在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下,上游地区(如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气团会随大气环流向东北地区输送,对辽宁地区夏季O_(3)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年变化率 气象条件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的特长隧道行车安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宁伟 梁波 +1 位作者 肖尧 张鸿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927-10933,共7页
为提高特长隧道行车安全水平,以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为研究目标,选取G65包茂高速武隆段的6条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动态环境的反应时间测量平台,研究分析了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纵坡率以及行车车速对驾驶员... 为提高特长隧道行车安全水平,以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为研究目标,选取G65包茂高速武隆段的6条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制的基于动态环境的反应时间测量平台,研究分析了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纵坡率以及行车车速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同行车条件下,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包括距隧道入口距离、隧道平曲线线形及行车车速,隧道纵坡率对其影响不显著;②6条特长隧道的驾驶员反应时间沿距隧道入口距离呈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增加的一个总体趋势,在距隧道入口750 m附近达到最小值,接近隧道出口处时迅速增大,且隧道内行车时间越长,平均反应时间及波动越大;③平曲线线形为入口直线线形段、中间曲线+直线线形组合段、出口曲线线形段的平均反应时间及反应时间标准差相对较低,行车安全状况更佳;④3种模拟车速下,驾驶员反应时间随行车车速的增大而减小。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以反应时间为控制目标的行车安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行车安全研究 室内试验 特长隧道 驾驶员反应时间特性
下载PDF
Fingerprinting 146 Chinese chestnut(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accessions and selecting a core collection using SSR markers 被引量:7
5
作者 NIE Xing-hua WANG Ze-hua +10 位作者 liu ning-wei SONG Li YAN Bo-qian XING Yu ZHANG Qing FANG Ke-feng ZHAO Yong-lian CHEN Xin WANG Guang-peng QIN Ling CAO Qing-q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277-1286,共10页
Chinese chestnut is an important nut tree around the world.Although the types of Chinese chestnut resources are abundant,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hestnut accessions are still very limited.Here,we finger... Chinese chestnut is an important nut tree around the world.Although the types of Chinese chestnut resources are abundant,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hestnut accessions are still very limited.Here,we fingerprinted and determine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ore collections of Chinese chestnuts using 18 fluorescently labeled SSR markers generated from 146 chestnut accessions.Our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se markers from the tested accessions are highly polymorphic,with an average allele number(N_(a))and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of 8.100 and 0.622 per locus,respectively.Using these strongly distinguishing markers,w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unique fingerprints for 146 chestnut accessions and selected seven of the SSR markers as core markers to rapidly distinguish different accessions.Our exploration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ive cultivar groups indicated that Chinese chestnut accession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al type groups:group I(North China(NC)and Northwest China(NWC)cultivar groups),group II(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LY)cultivar group)and group III(Southeast China(SEC)and Southwest China(SWC)cultivar groups).Finally,we selected 45 core collection members which represent the most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chestnut acces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dentifying chestnut access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ultivar groups,which can serve as the basis for efficient breeding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anea mollissima SSR markers fingerprinting PHYLOGENY core collec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