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秧苗起垄覆膜移栽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鹏飞 曹晓庆 +3 位作者 李向阳 张锋伟 刘鹏霞 张陆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89,共7页
针对传统黄芪秧苗移栽机平作栽培过程中存在株距不均匀、辅助投苗人员较多且功能单一等问题,结合黄芪种植农艺,设计了一种黄芪秧苗起垄覆膜移栽机。移栽机主要由整地装置、起垄装置和移苗装置等部件组成,可实现整地、起垄、等株距投苗... 针对传统黄芪秧苗移栽机平作栽培过程中存在株距不均匀、辅助投苗人员较多且功能单一等问题,结合黄芪种植农艺,设计了一种黄芪秧苗起垄覆膜移栽机。移栽机主要由整地装置、起垄装置和移苗装置等部件组成,可实现整地、起垄、等株距投苗、苗上覆土和垄面覆膜等功能。同时,对整地、起垄、秧苗传输和覆膜等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确定和优化,并在黄芪产区开展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机各项工作指标均满足黄芪种植的一系列农艺要求,可为黄芪秧苗起垄覆膜移栽机的设计与研制提供应用实例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秧苗移栽机 垄作 覆膜
下载PDF
党参露头栽培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设计与田间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小龙 张陆海 +1 位作者 刘鹏霞 李淑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8,共7页
为解决中药材党参平作移栽深度苗头发芽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从改进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方式入手,对党参机械化露头栽培进行了重点探析,同时开展机具的关键部件设计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党参铺膜覆土露头... 为解决中药材党参平作移栽深度苗头发芽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从改进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方式入手,对党参机械化露头栽培进行了重点探析,同时开展机具的关键部件设计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党参铺膜覆土露头栽培联合作业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放苗、铺膜、覆土及镇压等多道工序,能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节本达到3007.5元/hm2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发的党参露头栽培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机械化移栽作业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药材品质,对扩大党参机械化种植面积,发展壮大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及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的支撑力不断增强,推动新时期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露头栽培 作业机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3
作者 范海梅 蒋晓山 +3 位作者 纪焕红 刘鹏霞 胡茂桂 秦玉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660-4675,共16页
基于1984-2015年监测数据,给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确定了营养盐的基准年是1987年,基准值分别是0.0705 mg/L和0.000751 mg/L。结合频数分析方法,无机氮的分区阈值为0.339 mg/L和1.15 mg/L,活性... 基于1984-2015年监测数据,给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确定了营养盐的基准年是1987年,基准值分别是0.0705 mg/L和0.000751 mg/L。结合频数分析方法,无机氮的分区阈值为0.339 mg/L和1.15 mg/L,活性磷酸盐的分区阈值为0.0289 mg/L和0.0530 mg/L,研究区域可划分为三大分区:口内区、过渡区和口外区;结合生态红线、污染源等具有开发管理属性的分布,最终将研究区域分为8个评价单元。提出了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生态三类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水质环境的区域分布与生物生态相似:口内区域较差,口外区域向海逐渐趋好;沉积物环境特征:南支、北支和北港的沉积物质量略好于口外区域,口外区域好于南北槽分区和杭州湾北部。生态环境综合状况由差向好的区域变化为:Ⅳ区<Ⅴ区<Ⅲ区<Ⅰ区<Ⅱ区<Ⅵ区<Ⅷ区<Ⅶ区;随时间有向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综合分区 指标体系方法 海洋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长江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颖 陈思思 +4 位作者 周红宏 夏利花 刘鹏霞 杨幸幸 邓邦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06-1618,共13页
基于长江口3个区域潮间带(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监测数据,对长江口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长江口海域泥相和岩相潮间带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9门57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多毛类构成主要类... 基于长江口3个区域潮间带(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监测数据,对长江口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长江口海域泥相和岩相潮间带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9门57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多毛类构成主要类群。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两个泥相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6.4个/m^(2)和160.4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8.42 g/m^(2)和45.71 g/m^(2);嵊山岛岩相潮间带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8.9个/m^(2)和763.72 g/m^(2)。各断面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位于1.36—3.24、0.75—2.88和0.48—0.77,泥相潮间带低潮区生物多样性优于中潮区和高潮区,岩相潮间带中潮区生物多样性最好。聚类分析可见长江口海域潮间带底栖生物分为泥相和岩相2个大组群,物种分布存在明显的分潮区现象,高潮区站位成群或与个别中潮区站位成群,低潮区站位成群或与个别中潮区站位成群,表明底质类型和潮汐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近30年来,崇明东滩和南汇边滩底栖生物种类数存在一定波动,嵊山后陀湾断面生物种类数明显下降;3个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应与长江口海域湿地围垦、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过度采捕和环境污染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态 趋势评价 长江口
下载PDF
近15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变化趋势及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颖 刘鹏霞 +1 位作者 周红宏 夏利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892-8904,共13页
对近15年(2004—2018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海洋生物健康状况,并对陆源污染物排放与海洋生物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末相比,浮游植物种类... 对近15年(2004—2018年)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价海洋生物健康状况,并对陆源污染物排放与海洋生物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海域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末相比,浮游植物种类数有所减少,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种类数有所增加。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但甲藻占比有所增加,2010年以来硅藻、甲藻群落结构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浮游动物以节肢动物为主,主要类群桡足类占比有所下降;底栖生物种类数明显升高。(2)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一般,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总体较低,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较高;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多年呈现下降趋势;底栖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优势种渐趋单一。(3)海洋生物总体处于"不健康"状态,主要影响指标为浮游植物密度偏高,浮游动物密度偏低、生物量偏高,底栖动物密度偏高、生物量偏低。生态系统变化与陆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营养结构变化及水体富营养化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无机氮(DIN)、石油类入海通量与生物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无机磷(DIP)与底栖生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P与浮游植物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与浮游植物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i/N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海域严重富营养化面积比例与硅藻甲藻种类数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海洋生物健康 趋势评价
下载PDF
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海梅 纪焕红 +2 位作者 刘鹏霞 张正龙 周红宏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探讨了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步骤、方法和基本原则。指出了站位优化的4个步骤:明确监测目标;分析监测海域特征,给定抽样框架;确定站位优化方法,选择最优的监测站位;监测站位优化评估。分析表明:监测目标是进行站位优化的基础和切入点,... 探讨了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步骤、方法和基本原则。指出了站位优化的4个步骤:明确监测目标;分析监测海域特征,给定抽样框架;确定站位优化方法,选择最优的监测站位;监测站位优化评估。分析表明:监测目标是进行站位优化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选择确切的优化方法的前提;抽样框架是通过深入分析监测海域环境特征给出的;科学合理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是监测站位优化和监测评价的有效手段;优化后的站位更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海洋环境信息,从而更客观的评价海域环境,为海域管理提供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位优化 抽样框架 通用随机方格分层算法 赤潮监控区 长江口
下载PD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during summer 被引量:13
7
作者 CHEN Hongtao YU Zhigang +2 位作者 YAO Qingzheng MI Tiezhu liu pengxi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7-119,共13页
In June 2003 and 2006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 were determine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phosphate and nitrate did not behave conservatively in the estuary, but silicate behaved conservative... In June 2003 and 2006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 were determined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phosphate and nitrate did not behave conservatively in the estuary, but silicate behaved conservatively. An important mobilization of phosphate and nitrate was observed from the river up to halfway in the estuary. Both input flux (from river to estuary) and output flux (from estuary to coastal zone) of phosphate, silicate and nitrate were calculated from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alinity profiles. There was a large discrepancy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fluxes of phosphate and nitrate. The river fluxes of silicate, phosphate and nitrate (fr) are augmented 5.3%, 28.9% and 36.6% in June 2003 and 1.0%, 62.5%, 31.7% in June 2006 by internal inputs (fi).The phosphate and nitrate fluxes are enhanced through the estuarine process, while silicate flux is unaltered. The authors present some long-term data fo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ratios of silicon to nitrogen to phosphoru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Silicate level fall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while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increase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ents estuarine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behaviour transport China Changjiang Estuary
下载PDF
IL-17基因rs763780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晓东 赵飞 +1 位作者 刘鹏霞 施志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IL-17基因rs763780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IL-17基因rs763780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日期自各数据库开始建库至2017年12月,全面检索IL-17基因rs763780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共计3 892例胃癌患者和4627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7基因rs763780位点多态性在等位基因模型(C vs T:OR=1.90, 95%CI=1.73~2.08)、相加模型(CC vs TT:OR=1.76, 95%CI=1.45~2.14)、共显性模型(CC vs CT:OR=1.26, 95%CI=1.13~1.42)、显性模型(CC vs CT+TT:OR=1.93, 95%CI=1.65~2.26)及与隐性模型(TT vs CT+CC:OR=1.67, 95%CI=1.38~2.03)下均与胃癌的易感性相关。结论:IL-17基因rs763780位点多态性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白细胞介素-17基因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rs763780位点
下载PDF
夏季舟山海域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范黎明 刘鹏霞 +3 位作者 顾艳镇 刘子洲 李涛 于华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1,共11页
基于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的舟山海域观测所得温盐深(CTD)剖面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法、潮流准调和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夏季舟山海域的水文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存在高温... 基于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的舟山海域观测所得温盐深(CTD)剖面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数据,通过Kriging插值法、潮流准调和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夏季舟山海域的水文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海域表层存在高温低盐中心,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的影响,且2016年长江冲淡水的势力强于2015年.2015年观测区域内未发现台湾暖流水,2016年观测海域出现高盐的台湾暖流水,影响了20 m以深海水的温盐性质.D3连续站的等温线和等盐线在一天内呈现出上凸或下凹的趋势,推测受到潮汐涨落的影响.该站M2分潮占主,S2分潮次之,O1和K1分潮在表层较强,至底层迅速衰减且发生明显转向,表层表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底层为规则半日潮流.该站的表层余流主要受到向东扩展的长江冲淡水影响,底层余流主要受到沿陆架向北爬坡的台湾暖流水影响,风对余流的驱动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温盐分布 连续站观测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水
下载PDF
甘肃玉米铺膜种植区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心宇 刘鹏霞 +3 位作者 王赟 闫典明 李德鑫 赵武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0,共5页
以甘肃省中部的玉米铺膜种植区的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甘肃省内自主研发的4种不同结构的残膜回收机型进行了残膜回收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残膜回收机具残膜捡拾净率≥80%、缠膜率均≤3.0%、安全性均符合残膜回收机械... 以甘肃省中部的玉米铺膜种植区的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甘肃省内自主研发的4种不同结构的残膜回收机型进行了残膜回收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残膜回收机具残膜捡拾净率≥80%、缠膜率均≤3.0%、安全性均符合残膜回收机械化作业标准,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地膜捡拾机 机械化回收 拾净率
下载PDF
甘肃油橄榄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成秀 石林雄 +2 位作者 张中锋 刘鹏霞 邓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42,共5页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特色产业主产区,大部分油橄榄种植在丘陵山地,运输、田间管理、采摘等关键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为解决甘肃省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考察分析油橄榄主产区种植特点和果园地形条件,提出以山地单...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特色产业主产区,大部分油橄榄种植在丘陵山地,运输、田间管理、采摘等关键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为解决甘肃省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考察分析油橄榄主产区种植特点和果园地形条件,提出以山地单轨运输车、田园管理机、机械辅助采摘平台为配套机具的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经过试验示范,山地单轨运输车运输能力为人工的11倍,节约运输成本50%,机械辅助采摘平台的采摘效率比纯人工采摘提高33%,实现油橄榄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节本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运输 田间管理 采摘 试验示范
下载PDF
推进甘肃省黄芪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陆海 刘鹏霞 +1 位作者 雷明成 白利杰 《农业工程》 2020年第8期1-4,共4页
为提高黄芪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在甘肃省宕昌县开展了黄芪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融合田间栽培试验。通过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机具进行适用性评估,得出适应该区域黄芪生产关键环节的机具,最后对推进甘肃黄芪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 黄芪 全程机械化 实践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hanghai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it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
13
作者 FAN Haimei GAO Bingbo +4 位作者 WANG Jinfeng QIN Xiaoguang liu pengxia HU Maogui XU P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46-854,共9页
Water quality is critical to ensure that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utilized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place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is critical to ensure that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utilized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place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ites to monitor water quality in Shanghai, China. To improve the mapping or estimation accuracy of the areas with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 the monitoring sites were fixed in transition bands between areas of different grades rather than in other positions. Following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first, 18 candidate sites were selected by filtering out specific site categories. Second, three of these were, in turn, eliminated because of the rule defin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areas of water quality grades and by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interpolation error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and phosphate(PO_4-P). Furthermore, indicator kriging was employed to depict the transition bands between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 whenever new sampling sites were added. The four optimization projects of the newly added sites reveal that, all optimized sit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transition bands of different water grad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areas where the historical sites were sparsely distributed. New site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overlap region of different transition bands. Additional sites were especially required in these regions to discriminate the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 Using the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of the monitoring sites, the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 could be determined with a higher precision. As a result, the interpolation errors of DIN and PO_4-P could theoretically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 boundaries of water quality GRADES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areas transition bands indicator KRIG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