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登革热疾病负担及预防控制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 +5 位作者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 高娜 盛子洋 安静 刘起勇 殷文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9-497,共9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登革热在全球快速蔓延,中国登革热疫情依然是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传播,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行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严重危害...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登革热在全球快速蔓延,中国登革热疫情依然是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传播,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行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理想疫苗用于治疗和预防。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和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在梳理全球和中国登革热的疾病负担、传统媒介生物控制以及新型防控手段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共识,旨在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登革热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疾病负担 防控 共识
下载PDF
北京市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对食源性腹泻病例就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2
作者 牛彦麟 杨军 +4 位作者 王超 张晓媛 张百超 刘起勇 马晓晨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975-980,1019,共7页
目的探索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对北京市食源性腹泻发病的健康效应。方法收集2018—2023年北京市食源性腹泻病例逐日就诊数据与气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建立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食源性腹泻病例就诊量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 目的探索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对北京市食源性腹泻发病的健康效应。方法收集2018—2023年北京市食源性腹泻病例逐日就诊数据与气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建立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食源性腹泻病例就诊量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同时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与节假日效应以及气象因素的混杂影响,分析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对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的滞后效应与累积滞后效应。结果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食源性腹泻发病人数之间的关联均呈非线性关系,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最低时所对应的日均气温和日均相对湿度分别为-5.7℃和38.4%,其健康效应主要来自高温、高湿。高温(P_(95):29.2℃)对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的滞后效应在暴露当天达到最大,相对危险度为3.45(95%CI:1.12~10.67),高湿(P_(95):83.5%)对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的滞后效应无统计学意义;高温、高湿的累积滞后效应均在0~5 d达到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10(95%CI:2.23~45.71)、1.59(95%CI:1.06~2.40)。结论高温、高湿可增加北京市食源性腹泻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日均相对湿度 食源性腹泻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过去十年中国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2
3
作者 毕鹏 施小明 刘起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3-769,共7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由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健康挑战。鉴于中国的气候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的影响,识别脆弱群体,并在不同气候区域及人口变迁的情景下预测未来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由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健康挑战。鉴于中国的气候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的影响,识别脆弱群体,并在不同气候区域及人口变迁的情景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而在国家、省和地方政府层面制定和实施相关健康干预策略以减少由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公共卫生决策者、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群众而言都有非常积极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健康 气候区域 中国气候变化 人口变迁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干预策略 政府层面 未来展望
下载PDF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dengue fever distribution using RCP scenarios in 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FAN Jing-Chun liu qi-yo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This study projected dengue distribution risk map using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2.6,RCP4.5,RCP6.0,RCP8.5)in China in 2020s,2030s,2050s and 2100s.Based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des albopi... This study projected dengue distribution risk map using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2.6,RCP4.5,RCP6.0,RCP8.5)in China in 2020s,2030s,2050s and 2100s.Based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des albopictus and the dengue epidemic process,dengue transmission biolog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oject the risk epidemic areas.Observational temperature data in 1981-2016 at 740 stations and grid data of 0.5°×0.5°(15°-55.5°N,70°-140.5E)under selected RCPs in 2020s,2030s,2050s and 2100s were used.Relative to 142 counties and 168 million people living in the projected high risk area of dengue in the climate condition of 1981-2016,dengue high risk areas in China would expand under same RCP scenarios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ime past except RCP2.6 with a turning down point in 2050s.Especially under RCP8.5 which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would increase by 4.9 C till 2100s,the high risk area and population for dengue transmission would expand additional 34 counties(20 million)in 2020s,114 counties(60 million)in 2030s,208 counties(160 million)in 2050 and 456 counties(490 million)in 2100s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1981-2016.For RCP8.5 in 2100s,the population and expanded high risk areas would increase 4.2-fold and 2.9-fold than the 1981-2016 mean.The newly added high risk areas should prepare for controlling and preventing dengue in different period according to projected dengue risk 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GUE FEVER Climate change AEDES ALBOPICTUS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 Risk DISTRIBUTION
下载PDF
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奇勇 王一仁 +1 位作者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1-399,共9页
目的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 目的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文创产品 设计
下载PDF
天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公司的模式与焦点问题
6
作者 刘奇勇 梁媛 《上海国土资源》 2018年第3期30-33,共4页
股份制改革主要涉及股份制公司改革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尤其是股份成员身份确定等实践操作问题。针对以上焦点问题,本文提出细化集体资产量化核算、股东资格认定、股权配置和股红分配等策略来解决。可通过合理可行的"近郊模式"... 股份制改革主要涉及股份制公司改革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尤其是股份成员身份确定等实践操作问题。针对以上焦点问题,本文提出细化集体资产量化核算、股东资格认定、股权配置和股红分配等策略来解决。可通过合理可行的"近郊模式"与"远郊模式",推进天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为股份制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股份制改革
下载PDF
司法高职院校警察类专业学生实习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刑事执行专业为例
7
作者 刘庆林 刘其永 王瑞丰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6期132-134,共3页
刑事执行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环节,在增进职业认同感、获取职业技能和提升岗位适应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司法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岗位实习工作,通过对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情况调查发现,其在形成协同机... 刑事执行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环节,在增进职业认同感、获取职业技能和提升岗位适应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司法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岗位实习工作,通过对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情况调查发现,其在形成协同机制、配备指导教师、严格纪律管理和购置意外保险等方面采取了切实措施,然而仍然存在着缺少岗位实习三方协议、实习考核机制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性和时间安排不够科学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以教育部出台管理办法为契机,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习行业标准;优化协同合作,切实履行三方协议;完善考核机制,增加实践操作占比;选派专业教师,提升实践指导实效;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整实习时间;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校行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细做实学生实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执行专业 学生实习工作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3种蜱传细菌性病原体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
8
作者 胡伟超 李晋宇 +3 位作者 赵宁 刘起勇 温红玲 吴海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常见蜱传病原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方法针对各病原体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评价方法的...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常见蜱传病原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方法针对各病原体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对蜱样本的检测准确性。结果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SFGR,与大肠埃希菌、问号钩端螺旋体、布鲁氏菌等病原体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均达到102拷贝/μl,重复性变异系数均<2.00%;蜱样本检测中,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单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结论研究建立的3种蜱传细菌性病原体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蜱传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伯氏疏螺旋体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原文传递
我国恙虫病夏季型和秋季型疫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李贵昌 王玉姣 +6 位作者 岳玉娟 许磊 母群征 赵宁 鲁亮 刘起勇 李兴洲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8年我国恙虫病报告病例季节分布特征,探讨夏季型和秋季型恙虫病分布区域的划分,为恙虫病媒介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国恙虫病报告病例数据,分析病例季节与地理分布。结果 2006-2018年,我国恙虫...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8年我国恙虫病报告病例季节分布特征,探讨夏季型和秋季型恙虫病分布区域的划分,为恙虫病媒介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国恙虫病报告病例数据,分析病例季节与地理分布。结果 2006-2018年,我国恙虫病发病数逐年上升,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均有本地病例。从季节分布看,全年均有发病,6-11月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8.87%。从江苏省太湖、安徽省中部、河南省南部、陕西省西安一线以北为秋季型疫区,西藏自治区东部、云南及四川省南部、湖南省西部、江西省南部、浙江省南部以夏季型为主,两者中间存在过渡地带。结论 2006年以来,我国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季节存在南北方差异,分别以夏季型和秋季型为主,中间有过渡地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发病季节 疫区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应急控制后媒介伊蚊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涂涛田 肖汉森 +4 位作者 孟凤霞 刘起勇 刘小波 何亚明 季恒青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控制后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敏感性状况,为预防登革热等蚊传疾病和指导媒介伊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10月,选择重庆市6个区(县)的公园或废旧轮胎堆放处采集白纹伊蚊,带回实验室饲养1~2代,... 目的了解重庆市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控制后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敏感性状况,为预防登革热等蚊传疾病和指导媒介伊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10月,选择重庆市6个区(县)的公园或废旧轮胎堆放处采集白纹伊蚊,带回实验室饲养1~2代,采用幼虫浸渍法及成蚊接触筒法开展抗药性监测。结果重庆市各调查点白纹伊蚊幼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不同,抗性倍数在0.46~7.32倍。其中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为0.46~4.92倍,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为0.82~7.32倍。重庆市各调查点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24 h死亡率在5.88%~78.22%。除万州区野外白纹伊蚊成蚊对虫威和杀螟硫磷产生可疑抗性及大足区野外白纹伊蚊成蚊对毒死蜱产生可疑抗性外,其余调查点野外白纹伊蚊成蚊对残杀威、(口恶)虫威、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毒死蜱均为敏感。结论重庆市各调查点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均产生抗性,部分调查点白纹伊蚊幼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产生低抗。建议定期监测白纹伊蚊的抗性水平及变化趋势,根据不同虫态的抗药性采取相应的杀虫剂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登革热 抗药性
原文传递
2012-2021年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进展及成效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起勇 刘小波 +1 位作者 常楠 张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3-621,654,共10页
目的分析2012年以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政策、策略、技术、行动及成效。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年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流行形势及挑战、媒介生物监测、媒介生物及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进展归纳总结。利... 目的分析2012年以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政策、策略、技术、行动及成效。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年来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流行形势及挑战、媒介生物监测、媒介生物及媒介生物传染病控制进展归纳总结。利用R 4.0.4软件,通过Mann-Kendall检验对10年来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率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来,我国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政策、策略、措施和技术。我国媒介生物监测方案不断升级、完善,建立和完善了生态学、病原学、抗药性“三位一体”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国家级监测点(1097个)增加了54倍,监测经费增加了127倍,监测数据实现了网络直报,监测数据及时利用率显著提升,能更好地服务于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和控制效果评价。2021年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率(3.060/10万)与2007-2011年平均水平(3.350/10万)相比下降了8.66%。2021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死亡率(0.016/10万)与2007-2011年平均水平(0.024/10万)相比下降了33.33%。我国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遏制了登革热、恙虫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率加速上升态势。结论2012-2021年我国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控制政策、策略、技术和行动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降低。鉴于当前自然和社会驱动因素的影响,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亟待全面实施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措施,积极落实全球病媒控制对策,基于“反向病原学”等建立更具前瞻性的主动防御,预防控制重大媒介生物传染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物 媒介生物传染病 监测 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 成效
原文传递
中国消除疟疾媒介按蚊控制策略和技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起勇 刘小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疟疾是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的媒介生物传染病,曾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疟疾控制和消除行动,2021年6月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从新中国成立初的"除害防病"爱国卫生运动,到20世... 疟疾是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的媒介生物传染病,曾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疟疾控制和消除行动,2021年6月我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从新中国成立初的"除害防病"爱国卫生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的"媒介蚊虫综合治理",到21世纪初提出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再到消除疟疾阶段的"疫点处置媒介按蚊控制",70余年来我国媒介按蚊防控策略不断演进创新,防控技术不断更新完善,在我国消除疟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防控疟疾输入引起再传播流行风险,仍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务必继续做好境内媒介按蚊可持续控制,更要积极加入全球消除疟疾行动,分享中国疟疾媒介按蚊分层、可持续控制策略和实践经验,为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美好愿景贡献中国智慧、策略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疟疾 媒介按蚊 控制 策略 技术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生态学监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涂涛田 肖汉森 +9 位作者 罗超 陶晓颖 张秀华 梁维 马祥峰 李刚 何亚明 刘小波 刘起勇 季恒青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667-669,680,共4页
目的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 目的收集和分析重庆市2020年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资料,为重庆市防控媒介伊蚊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重庆市登革热出现本地疫情的万州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以及未出现本地病例的黔江区、大足区和垫江县为调查点。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幼虫,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伊蚊成蚊。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重庆市6个调查点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登革热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果重庆市2020年4—12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4.50,全市6—9月平均BI>5,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其中沙坪坝区6月,渝北区6—7月,万州区7—8月平均B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2.15,渝北区7月和8月平均MOI>10,存在登革热暴发风险;平均媒介伊蚊成蚊密度为0.86只/(顶·h)。沙坪坝区和垫江县伊蚊密度帐诱指数较高,分别为1.81只/(顶·h)和1.48只/(顶·h),其次为万州区1.04只/(顶·h),沙坪坝区6—9月,万州区6—7月,垫江县5—6月及8—9月媒介伊蚊成蚊密度均>2只/(顶·h)。结论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县,不同月份登革热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不同,渝北区、沙坪坝区和万州区相对风险较高。建议各区县持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重庆市蚊传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媒介伊蚊 生态学 布雷图指数 诱蚊诱卵指数
原文传递
城镇居民区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玉红 黄文忠 +10 位作者 闫冬明 侯娟 龚震宇 任东升 刘洪旭 吴红照 孙继民 宋秀平 刘小波 刘起勇 陈恩富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使用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对城镇居民区的蚊虫进行防控,并对该技术的灭蚊效果进行评价,为蚊虫防控和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7年7月15-27日在浙江省浦江县选取2个类似的居民区(村庄),其一用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进行... 目的使用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对城镇居民区的蚊虫进行防控,并对该技术的灭蚊效果进行评价,为蚊虫防控和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2017年7月15-27日在浙江省浦江县选取2个类似的居民区(村庄),其一用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进行5轮灭蚊,两轮之间间隔3 d;另一居民区作为对照。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前,连续3 d用诱蚊灯对2个居民区开展成蚊密度监测,监测工作持续到5轮灭蚊工作后15 d,观察灭蚊点与对照点的蚊密度变化差异,以评价无人机灭蚊效果。成蚊监测结果以每3 d的均值进行统计,依次对两两相邻结果进行密度下降率比较。结果首轮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结束后,灭蚊点雌蚊数减少了41.71%,雄蚊数减少了4.12%,总蚊虫数减少了27.10%;全部5轮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后的15 d整体灭蚊效果表现为灭蚊点雌蚊数减少了44.34%,雄蚊数减少了20.96%,总蚊虫数减少35.69%。结论无人机超低容量喷雾灭蚊可以用于城镇居民区环境灭杀成蚊,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在蚊媒传染病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超低容量喷雾 居民区 灭蚊效果
原文传递
2020年中国13省份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及分析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春春 周欣欣 +6 位作者 李文玉 伦辛畅 刘小波 吴海霞 王君 刘起勇 孟凤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的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各地的杀虫剂使用及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收集和整理来自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数据... 目的了解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的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各地的杀虫剂使用及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收集和整理来自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数据,其中使用接触筒法监测成蚊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使用幼虫浸渍法监测幼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6)》统计分析其抗药性水平,使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抗药性水平地图。结果2020年对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共80个监测点进行了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分别有83.08%(54/65)、77.97%(46/59)、87.30%(55/63)和79.31%(46/58)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有1.49%(1/67)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残杀威产生了抗药性,61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口恶)虫威均未产生抗药性;有6.45%(4/62)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了抗药性,另52和59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杀螟硫磷及毒死蜱均未产生抗药性。幼蚊监测结果显示,分别有93.48%(43/46)、28.30%(15/53)和25.45%(14/55)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幼蚊对吡丙醚、残杀威和双硫磷产生了中高抗药性。结论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较为严重,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较低;幼蚊对吡丙醚抗药性较为严重。各地应根据当地白纹伊蚊抗药性实际情况,调整杀虫剂使用方案,提高媒介伊蚊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监测 杀虫剂 抗药性
原文传递
2017-2018年我国不同区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被引量:35
16
作者 赵春春 朱彩英 +7 位作者 贾清臣 闫冬明 刘国军 吴海霞 宋秀平 刘起勇 王君 孟凤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白纹伊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分布,为我国的抗药性治理和用药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收集和整理我国2017和2018年的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白纹伊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分布,为我国的抗药性治理和用药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收集和整理我国2017和2018年的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数据,统计分析其抗药性水平,使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不同种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地图。结果通过收集2017和2018年监测点数据和文献查阅,共收集到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生物测定数据,重点分析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和有机磷类(马拉硫磷、双硫磷、敌敌畏)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数据。其中,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全国分别有34(85.00%)、18(75.00%)和33(78.57%)个监测点产生了中、高抗性。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全国分别有34(61.82%)、8(34.78%)和11个(34.38%)监测点产生了抗性或高抗性。白纹伊蚊幼蚊对残杀威、双硫磷分别有5(27.78%)和14个(36.84%)监测点产生了中、高抗性;成蚊对残杀威和马拉硫磷分别有7(20.59%)和4个(14.29%)监测点产生了抗性。结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白纹伊蚊种群无论是成蚊还是幼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尤其广东及福建省等沿海地区;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本次监测结果指导当地用药,高抗杀虫剂应停用一段时间,中、低抗或疑似抗性杀虫剂应轮换使用或复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杀虫剂 抗性分布
原文传递
恙虫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文 李贵昌 +2 位作者 刘小波 刘起勇 鲁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38-743,共6页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媒介生物传染病,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虫病威胁全球超过10亿人的健康,是亚太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恙虫病负担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恙虫病流行区域和感染人数均存在增加趋...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媒介生物传染病,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恙虫病威胁全球超过10亿人的健康,是亚太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恙虫病负担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恙虫病流行区域和感染人数均存在增加趋势。随着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3S"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也将此技术应用于恙虫病的空间流行规律研究中。该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恙虫病流行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动态趋势,影响恙虫病流行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重点介绍空间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在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恙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特征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05-2019年中国北部8省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志会 李文 +7 位作者 郭玉红 岳玉娟 王君 马欣然 徐名芳 吴海霞 刘起勇 孟凤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3,共7页
目的分析2005-2019年中国北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简称8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发生规律,为乙脑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 目的分析2005-2019年中国北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简称8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发生规律,为乙脑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9年中国北部8省乙脑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9年研究区域乙脑年平均发病率为0.14/10万,死亡390例,病死率为7.25%。乙脑分布范围由2005年的157个县(区)扩展到2018年的254个县(区)。8-9月乙脑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1.26%,是乙脑发病高峰月份。0~14岁年龄组占比从2005年的54.55%下降至2019年的3.96%,≥15岁年龄组占比从2005年的45.18%升至2019年的96.03%(χ^(2)趋势=998.524,P<0.001)。农民、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58.76%、14.81%和12.38%,农民占比由2005年的37.19%上升至2019年的79.21%。结论中国北部8省乙脑分布范围扩大,年龄分布向高年龄组倾斜,人群职业构成中农民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海口市2018年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春春 朱彩英 +8 位作者 开文龙 刘国军 刘起勇 林丽 祁艾艾 吴钟毅 王君 宋秀平 孟凤霞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击倒抗性基因(kdr)在不同区域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抗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7月在海口市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及蛹,...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击倒抗性基因(kdr)在不同区域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抗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7月在海口市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及蛹,饲养至成蚊,经形态学方法鉴定后,用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并于-20℃冻存备用。提取单只蚊虫的DNA,PCR扩增神经细胞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分析kd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对海口市不同方位采集的94只白纹伊蚊的检测结果显示,其kdr基因F1534位点存在突变。1534位点共有4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113/60.11%),突变型TCC/S(66/35.11%)、TCG/S(1/0.53%)和TGC/C(8/4.26%);有6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39/41.49%),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33/35.11%)、F/C(2/2.13%),突变型纯合子S/S(15/15.96%)、C/C(1/1.06%)和突变型杂合子S/C(4/4.26%)。各种群之间基因型比例各不相同。结论海口市kdr基因突变率较高,应进一步监测当地蚊虫抗药性,合理使用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击倒抗性基因 基因突变 海口市
原文传递
广东省恙虫病流行特征及发病风险预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文 马德龙 +7 位作者 赵嘉欣 母群征 李贵昌 刘小波 王君 张钦凤 刘起勇 鲁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分析2012-2018年广东省恙虫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预测其发病趋势,为评价恙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广东省恙虫病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应用时间序列基于季节性差分的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 目的分析2012-2018年广东省恙虫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预测其发病趋势,为评价恙虫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广东省恙虫病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应用时间序列基于季节性差分的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建立预测模型,比较2019年的观察值和预测值评估模型,预测2020年发病情况。结果 2012-2018年广东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33 490例,发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集中在6-10月;50~6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农民发病占比最高(65.49%);使用月度恙虫病病例数据拟合ARIMA模型为(1,1,1)(0,1,1)12,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879.36,Ljung-Box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调整R^(2)=0.377,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019年实际值基本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广东省恙虫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50~60岁、女性、农民,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广东省恙虫病病例的变化情况,提示有关部门应在恙虫病高发季节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疫情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特征 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