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renet坐标系的路径规划仿真
1
作者 刘卿卿 邱东 +1 位作者 徐帅 王思语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在传统路径规划领域中,由于使用笛卡尔坐标系,存在着定义具体行驶多远,是否偏离中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Frenet坐标系取代原有传统笛卡尔坐标系,对参考路径局部轨迹进行优化,在满足设置的如安全距离、速度、加速度等要求下,产生安全... 在传统路径规划领域中,由于使用笛卡尔坐标系,存在着定义具体行驶多远,是否偏离中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Frenet坐标系取代原有传统笛卡尔坐标系,对参考路径局部轨迹进行优化,在满足设置的如安全距离、速度、加速度等要求下,产生安全可靠的路径轨迹规避障碍物到达目标点,以提高规划的效率与准确性。最后通过pycharm软件仿真,调整合适的惩罚项和损失函数系数,使得路径规划耗时较少,横向加速度和横向偏移趋于稳定,产生更为合理的规划轨迹。通过采取Frenet坐标系,保证在车辆能够以安全,平稳,可靠,舒适的轨迹躲避障碍物,满足在路径规划中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系 路径规划 局部优化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沙棘CMO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与蛋白结构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青青 马玉花 +3 位作者 董佳伟 冶贵生 张丹 杨开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CMO基因是沙棘体内甜菜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对植物体抗旱起着重要作用。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对沙棘CMO基因及其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不同组织部位CM... CMO基因是沙棘体内甜菜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基因,对植物体抗旱起着重要作用。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对沙棘CMO基因及其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沙棘不同组织部位CMO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CMO基因全长1566 bp,ORF长1364 bp,编码45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41 ku,等电点为6.78;CMO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无信号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CMO蛋白具有多个多种类型的功能位点,为蛋白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此外CMO蛋白的亲水性较强,无跨膜螺旋区;CMO蛋白三维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互相盘绕而成;时空表达模式研究表明沙棘CMO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CMO基因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整体呈逐步升高的趋势,直至胁迫末期或复水后才有所降低;CMO基因在沙棘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表达量大小为根>叶>茎。通过对沙棘CMO基因的研究分析,以期为提高沙棘抗旱性及植物CMO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干旱胁迫 CMO基因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青青 李宜蔷 程纬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2-296,共5页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密切相关。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参与调节MM,如调控MM细胞生存的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发展、迁移,调控MM细胞增殖、凋...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密切相关。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参与调节MM,如调控MM细胞生存的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发展、迁移,调控MM细胞增殖、凋亡、自噬。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抑制后,MM细胞的凋亡、自噬被激活,促进MM细胞的死亡,抑制MM细胞的转移及复发。因此,深入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MM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阐明MM的发病机理及转归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 多发性骨髓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IL-6/IL-6R/JAK2/STAT3通路调控骨髓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石玉士 许家威 +2 位作者 刘青青 李宜蔷 程纬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1,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疾病的发展表现出广泛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与MM肿瘤细胞、骨髓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IL-6/IL-6R/JAK2/STAT3通路可以调节骨髓微环境中相关可溶性因子的转录,促进MM肿瘤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疾病的发展表现出广泛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与MM肿瘤细胞、骨髓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IL-6/IL-6R/JAK2/STAT3通路可以调节骨髓微环境中相关可溶性因子的转录,促进MM肿瘤细胞增殖、抗凋亡、产生耐药性及引导相关骨破坏。本文就IL-6/IL-6R/JAK2/STAT3通路调控骨髓微环境对MM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MM的靶向治疗及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微环境 白介素-6/白介素-6受体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3
下载PDF
三江源区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亮雨 施建军 +5 位作者 刘青青 蔡宗程 张海蓉 韩玟 王琛 雷莎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5-130,共6页
试验探究了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禾本科饲草青甜1号与3种豆科饲草分别混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播处理4个(A1、A2、A3、A4),混播处理6个(B1、B2、B3、B4、B5、B6),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显... 试验探究了青甜1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将禾本科饲草青甜1号与3种豆科饲草分别混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单播处理4个(A1、A2、A3、A4),混播处理6个(B1、B2、B3、B4、B5、B6),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显示:B3处理(青甜1号∶蚕豆=4.5∶1)株高、叶面积较其他处理明显更优;B5处理(青甜1号∶蚕豆=7∶1)鲜草产量最高,为41400 kg/hm^(2),较单播青甜1号(A1)显著增加了72.5%(P<0.05),B6处理(青甜1号∶饲用豌豆=7∶1)次之,鲜草产量为38500 kg/hm^(2)。禾豆混播各处理饲草的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单播青甜1号(A1)(P<0.05),显著低于单播饲用豌豆(A2)(P<0.05)。B6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P<0.05),分别为16.10%、7.18%、8.80%和12.42%,饲用豌豆(A2)在3种豆科饲草中营养物质含量最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6处理的隶属函数值为0.817,属优,为Ⅰ级。研究表明,混播处理中的青甜1号∶饲用豌豆=7∶1时混播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三江源区的果洛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禾草与豆科饲草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下载PDF
聚氯乙烯分子结构中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元媛 柴嘉欣 +3 位作者 吉一帆 赫士博 刘晴晴 于宏伟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导数及去卷积MIR光谱)分别开展了聚氯乙烯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聚氯乙烯分子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C-H)、ν_(asCH_(2))、v_(sCH_(2))、δ_(CH_(2))、β_(C-H)、γ_(C-H)、ν_(C-C)、ω_(CH_(...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导数及去卷积MIR光谱)分别开展了聚氯乙烯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聚氯乙烯分子结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C-H)、ν_(asCH_(2))、v_(sCH_(2))、δ_(CH_(2))、β_(C-H)、γ_(C-H)、ν_(C-C)、ω_(CH_(2))和ν_(C-Cl)。聚氯乙烯分子结构的去卷积MIR光谱的谱图分辨能力要优于相应的一维及导数MIR光谱,可以提供更多晶体/非晶体结构相关的光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聚氯乙烯 晶体/非晶体结构
下载PDF
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钾体系中的十八胺
7
作者 宋忠梅 路淼 +10 位作者 张慧芳 张鹏瑞 房得珍 马亮 刘青青 于雪峰 刘海宁 叶秀深 马珍 彭文博 吴志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0-2249,共10页
十八胺是冷结晶-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的常用捕收剂,用量显著影响浮选分离效率。由于其会吸附在氯化钾表面,不可避免地在氯化钾中残留,不利于高纯钾盐产品的开发。针对氯化钾生产过程及产品中十八胺含量测定的需求,依据十八胺和溴酚蓝通... 十八胺是冷结晶-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的常用捕收剂,用量显著影响浮选分离效率。由于其会吸附在氯化钾表面,不可避免地在氯化钾中残留,不利于高纯钾盐产品的开发。针对氯化钾生产过程及产品中十八胺含量测定的需求,依据十八胺和溴酚蓝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络合的作用原理,开发了以乙酸丁酯为萃取剂、溴酚蓝钠盐为显色剂的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钾中十八胺的浓度。考察了溶液pH、十二烷基吗啉、共存盐、平衡时间、显色剂用量对十八胺浓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从3~9逐渐增大时,十八胺与溴酚蓝的络合作用减弱且络合分子极性增大,导致吸光度降低;在pH<5时,十二烷基吗啉和溴酚蓝能形成有色络合物,当pH为6~9时萃取液吸光度值趋近于零;共存氯化钾、氯化钠、硫酸钾、氯化镁等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氢键作用减弱但络合分子的盐析效应增强,溶液中微量的Li^(+)、NH_(4)^(+)和B对萃取液吸光度影响不大;显色剂用量过大时,吸光度值太大且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平衡时间影响较小。选择测定条件为:溶液的pH为6、离子强度为1 mol·L^(-1),2 mmol·L^(-1)显色剂的用量为0.50 mL,采用缓冲溶液定容至25 mL,反应5 min后加入5.00 mL乙酸丁酯萃取,待分层平衡2 min后于458 nm处测定萃取液吸光度,工作曲线为A=0.04949c+0.06624(R^(2)=0.9923,ε=1.33×10^(4) L·mol^(-1)·cm^(-1),0~10 mg·L^(-1))。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3%~2.63%,平均相对误差为-0.90%,十八胺和十二烷基吗啉混合体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5%。采用该方法测得正浮选精钾母液中十八胺含量为8.66 mg·L^(-1),加标回收率为95.5%~106%,可用于测定盐湖钾肥生产过程中十八胺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胺 萃取分光光度法 氯化钾 十二烷基吗啉 盐湖
下载PDF
油橄榄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8
作者 樊育彤 崔祺禛 +4 位作者 刘晴晴 李书媛 李雨霏 张建国 饶国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1,共8页
[目的]以油橄榄的种胚为外植体,建立油橄榄‘Koroneiki’品种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旨在为油橄榄育种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将油橄榄种胚及后续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培养材料分别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体细胞胚诱导培... [目的]以油橄榄的种胚为外植体,建立油橄榄‘Koroneiki’品种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旨在为油橄榄育种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将油橄榄种胚及后续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培养材料分别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成熟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植物生长培养基中,以诱导油橄榄体细胞胚和植株的再生,并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体细胞胚诱导率和体细胞胚的成苗率进行统计。[结果]在添加0.5mg·L^(-1)2-iP和5 mg·L^(-1)IBA的OM培养基中,‘Koroneiki’的种胚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8.72%,随后将愈伤组织分离并转移到添加0.5 mg·L^(-1)IBA的OM培养基中,成功诱导出体细胞胚,诱导率为8.50%。体细胞胚在其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以及子叶胚的阶段。增殖培养基显著增加了胚的生成数量,增幅达到普通培养基诱导体细胞胚的2.06倍。将成熟的子叶胚移至生芽培养基和植物生长培养基中,成功培育出油橄榄的再生苗,成苗率达到80.73%。将再生苗移植至温室,经过2个月后能够稳定存活。[结论]初步建立了我国主栽油橄榄品种‘Koroneiki’的体细胞胚间接发生体系,研究结果为油橄榄种苗的商业化生产和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植物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及储存转运研究进展
9
作者 于银凤 刘青青 +2 位作者 刘晓春 张大生 崔丽洁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80-88,共9页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色素,一般由8个异戊二烯单元首尾相连而成的C40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在植物中,类胡萝卜素除了赋予植物器官呈色以外,在体内还执行着多项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虽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色素,一般由8个异戊二烯单元首尾相连而成的C40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组成。在植物中,类胡萝卜素除了赋予植物器官呈色以外,在体内还执行着多项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虽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较为清晰,但是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调控以及在体内的储存和转运机制还不明确。本文简要概述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储存定位和萜类物质转运蛋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介导类胡萝卜素转运的分子及鉴定转运体的方法,以期为研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和转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代谢调控 转运体
下载PDF
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以G314线阿克苏过境段公路建设工程为例
10
作者 董欣 吴海波 +2 位作者 冯忠超 刘青青 黄晨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12期24-27,共4页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公路通行量的不断增加,路面反射裂缝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公路建设时铺设防裂基布显得尤为重要。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以G314线阿克苏过境段公路建设工程为例...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公路通行量的不断增加,路面反射裂缝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公路建设时铺设防裂基布显得尤为重要。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以G314线阿克苏过境段公路建设工程为例,介绍了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在公路工程中的具体施工过程,并对比了实际应用前后的路面状况。结果表明,使用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作为防裂材料可以显著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长丝针刺土工布 公路工程 路面反射裂缝
下载PDF
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对小鼠骨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梦娜 孙韵琪 +2 位作者 刘晴晴 付田民 韩雪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究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IOB802对骨骼生长的影响。方法以IOB802的后生元粉、冻干粉、多糖为实验对象,将无特定病原体小鼠(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小鼠分别灌胃相同剂量的不同样品,测定了小... 目的探究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IOB802对骨骼生长的影响。方法以IOB802的后生元粉、冻干粉、多糖为实验对象,将无特定病原体小鼠(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小鼠分别灌胃相同剂量的不同样品,测定了小鼠的一般形态、股骨长度、骨重和骨密度,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水平。结果不同处理组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3种样品均能够促进小鼠身长增长,均能够增加6.96%以上的股骨长度,6.77%以上的骨重,10.04%以上的骨密度,均能够提高血清中IGF-1和OCN水平。其中灌胃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后生元粉表现较好。结论以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发酵后生元粉,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冻干粉,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多糖均具有良好的增加股骨长度、骨重和骨密度、血清IGF-1和OCN水平的功能,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粘液乳杆菌IOB802 骨骼发育 后生元 菌粉 胞外多糖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在三江源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12
作者 蔡宗程 吕亮雨 +3 位作者 刘青青 王琛 雷莎清 施建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35-139,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三江源地区种植的燕麦饲草品种。试验对三江源地区引进种植的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株高、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三江源地区种植的燕麦饲草品种。试验对三江源地区引进种植的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株高、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且甜燕麦干草产量高达7380.00 kg/hm^(2),较青甜2号显著增加了50.6%(P<0.05)。白燕7号、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茎叶比较低,分别为2.83、3.33和3.48。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其中青引2号粗蛋白含量高达14.96%,甜燕麦粗脂肪含量高达8.94%。青引2号和甜燕麦的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81和0.95,属优,为Ⅰ级。研究表明,青引2号和甜燕麦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品种,更适宜在三江源区的果洛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品种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下载PDF
超细高岭土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
13
作者 杜林楠 柴嘉欣 +3 位作者 赵心怡 刘晴晴 赫士博 于宏伟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20-24,I0001,共6页
研究超细高岭土的分子结构和热变性可为其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试验采用中红外光谱及变温中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超细高岭土结构主要官能团的光谱数据,试验结果显示:①超细高岭土主要官能团—OH、Si—O、Al—OH的红外吸收峰主要... 研究超细高岭土的分子结构和热变性可为其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试验采用中红外光谱及变温中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超细高岭土结构主要官能团的光谱数据,试验结果显示:①超细高岭土主要官能团—OH、Si—O、Al—OH的红外吸收峰主要有4种振动模式;②温度的升高会加强游离羟基分子间氢键的缔合作用,Si—O吸收峰的频率发生明显红移,其他官能团没有规律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高岭土 结构 热变性 中红外光谱 变温中红外光谱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张素方 李海霞 +2 位作者 刘清清 王大伟 刘擎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9-57,67,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大黄素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乳腺癌、高脂血症的相关靶点;通过在线Veny软件获得大黄素-乳腺癌-高脂血症的共同靶点,并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工具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关键靶点与大黄素通过AutoDock Vina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乳腺癌4T1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中检测大黄素在抑制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以CCK-8法检测大黄素对4T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筛选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得到43个大黄素-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共同靶点,核心靶点有肿瘤抗原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 oncogene,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90 kDa热休克蛋白AA1(heat shock protein 90 kDa alpha1,HSP90AA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等。涉及癌症通路、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膀胱癌、结肠直肠癌、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提示大黄素与核心靶点能较好地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大黄素可显著下调乳腺癌4T1细胞MMP9和TGF-β1的表达。TAM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共培养可诱导IL-1β表达,大黄素组可明显下调IL-1β的表达。结论大黄素治疗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调控肿瘤和高脂血症相关炎性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乳腺癌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门诊阴道炎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15
作者 刘庆庆 余舒婕 周艳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640-3644,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门诊阴道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就诊的80例门诊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门诊阴道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于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就诊的80例门诊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IMB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干预,所有患者均干预两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两周后的症状评分(阴道疼痛、阴道瘙痒、阴道灼热感、白带异常)、自护能力评分(自我监控症状、自我用药、自我调整心态)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随访3个月回院复查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两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阴道疼痛(1.03±0.21)分、阴道瘙痒(0.87±0.22)分、阴道灼热感(1.06±0.13)分、白带异常(0.96±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4±0.35)分、(2.03±0.36)分、(2.13±0.27)分、(2.03±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自护能力评分[自我监控症状(75.29±12.34)分、自我用药(91.27±14.16)分、自我调整心态(87.26±13.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48±11.75)分、(83.57±13.44)分、(79.43±1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s-CRP及IL-6水平分别为(62.15±6.23)pg/L、(5.06±0.5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56±8.21)pg/L、(6.13±0.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对门诊阴道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升自护能力,同时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门诊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个性化护理 炎症因子 满意度 复发率
下载PDF
Klotho通过调节UCP2表达抑制H_(2)O_(2)诱导的牙周膜干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陈小妍 贺昊 +3 位作者 李哲争 刘青青 文婧 朱丽雷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637-64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和牙龈组织中克洛托蛋白(Klotho)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水平,探究Klotho通过调节UCP2表达来抑制H_(2)O_(2)诱导的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牙周炎的治疗提...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和牙龈组织中克洛托蛋白(Klotho)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水平,探究Klotho通过调节UCP2表达来抑制H_(2)O_(2)诱导的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样本取自长沙市口腔医院就诊患者,牙周炎组来源于牙周炎患者因不能保留被拔除的牙齿,健康患者来自于因正畸需求拔除的正畸牙及第三磨牙,将龈沟液,牙龈组织,PDLSCs分为牙周炎患者组(n=12),健康对照组(n=10),再取健康对照组的PDLSCs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H_(2)O_(2)组、H_(2)O_(2)+Klotho组、H_(2)O_(2)+NAC组(阳性对照)、H_(2)O_(2)+DMSO组(空白对照)。用ELISA法检测牙周炎组龈沟液中Klotho的浓度,WesternBlot法检测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Klotho的浓度及UCP2的水平。根据Western Blot法通过测定4组PDLSC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来评估氧化应激水平;根据PI染色和TUNEL法检测4组PDLSCs对的Caspase-3、BAX、Bcl、MLKL、RIP1、RIP3等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评估细胞的凋亡情况;最后通过抑制UCP2的表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Klotho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GCF和牙龈组织中表现出相对较低水平。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UCP2水平远低于健康对照组。通过分析牙周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Klotho和UCP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Klotho和UCP2的表达呈正相关。在健康组组中,单独H_(2)O_(2)处理的PDLSC组中UCP2表达下调,在Klotho+H_(2)O_(2)处理的PDLSCs组中UCP2表达上调。说明Klotho抑制PDLSCs中由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反向验证实验表明,UCP2基因敲低可抑制Klotho对PDLSCs的影响。结论:Klotho和UCP2的表达呈正相关,Klotho通过调节UCP2的表达来抑制H_(2)O_(2)诱导的PDLSCs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KLOTHO 牙周膜干细胞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
下载PDF
基于DRG的某医院患者费用分析及医用耗材成本管控策略探讨 被引量:56
17
作者 周传坤 刘青青 +4 位作者 杨川 徐超楠 许锋 李杨 王志锋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中重点DRG的费用结构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提供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建议。方法利用研究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和患者的DRG分组信息,统计分析重点DRG的有关费用信息。结果重点DRG患者总费用中医用耗材费用占比... 目的了解医院中重点DRG的费用结构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提供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建议。方法利用研究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和患者的DRG分组信息,统计分析重点DRG的有关费用信息。结果重点DRG患者总费用中医用耗材费用占比超过70%,且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医生以及各医生之间的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医用耗材的监管,医疗机构应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促降价、严准入、防滥用、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组 医用耗材 成本控制 合理使用
下载PDF
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砂岩型铀矿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8 位作者 徐善法 姚文生 迟清华 刘汉粮 韩志轩 柳青青 严桃桃 窦备 鲁岳鑫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0-784,共15页
砂岩型铀矿是铀资源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该类型铀矿一般形成于中新生代盆地当中,常以盲矿、隐伏矿产出,勘查难度较大。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面积广大,因此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巨大。目前,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以物探手段为主,地球化学勘查手... 砂岩型铀矿是铀资源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该类型铀矿一般形成于中新生代盆地当中,常以盲矿、隐伏矿产出,勘查难度较大。我国中新生代盆地面积广大,因此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巨大。目前,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以物探手段为主,地球化学勘查手段未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在解释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铀矿勘查原理基础上,重点列举了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大型含铀盆地开展的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案列,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行了梳理。认为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可用于圈定远景区、靶区甚至定位矿体,可在利用地物化综合信息找砂岩型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隐伏矿 中新生代盆地 穿透性地球化学
下载PDF
38味中药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倩倩 吕素芳 +5 位作者 李峰 张冉冉 王怡晴 刘青青 王艳萍 沈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1,共6页
筛选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猪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选用标准菌株ATCC83707作为对照菌株,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微量2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各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 筛选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猪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选用标准菌株ATCC83707作为对照菌株,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微量2倍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各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2种中药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氟沙星、青霉素G、链霉素、阿莫西林都耐药,仅对多黏菌素B呈现敏感。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黄连等12味中药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其他中药表现为不敏感;ATCC83707对黄连等10味中药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不敏感。黄连-芦荟、黄连-诃子、山楂-芦荟、山楂-诃子、山楂-诃子、芦荟-乌梅、诃子-白头翁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协同作用;黄连-山楂、黄连-乌梅、黄连-白头翁、山楂-香薷、芦荟-五味子、乌梅-香薷、乌梅-诃子、黄芩-诃子、诃子-五味子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相加作用;黄连-香薷、黄连-五味子等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无关作用;其余药物联合应用时,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菌株呈现拮抗作用。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了多药耐药趋势,但对中药仍然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抗菌方面,中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部分中药间有协同作用,临床用药时须谨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肠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微量棋盘稀释法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青青 史志猛 +1 位作者 慕刚刚 于红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临床安全性和效果,并对ESD治疗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出现...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浅表病变的临床安全性和效果,并对ESD治疗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ESD的治疗情况和效果,分析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情况。结果 116例胃黏膜浅表病变全部完成ESD治疗,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9.1%(115/116),组织学完全治愈性切除率为95.7%(111/116),肿瘤平均最大径为(25.0±11.6)mm,平均手术时间(56.6±20.5)min;术中急性少量出血发生率为3.4%(4/116),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为0.9%(1/116);5例出血病例均应用电凝止血和止血夹联合内镜下止血成功;术中穿孔发生率为2.6%(3/116),3例穿孔病例在术中应用钛夹夹闭,穿孔患者无气腹发生,均保守治疗成功。ESD术后2个月时复查,创面溃疡愈合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20.3±5.1)个月。术中出血和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胃角(χ~2=7.937,P=0.01)及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胃癌(χ~2=9.145,P=0.005)。结论 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黏膜浅表病变微创治疗方法,手术操作成功率高;强调ESD术中和术后应注意预防性止血。强调早期术中发现穿孔,大多能完成内镜下穿孔的有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内镜 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胃肠出血 穿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