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4 位作者 龚德瑜 黄士鹏 刘全有 洪峰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①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轻值和平均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重,而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重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轻。②中国大气田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11.4‰,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56.4‰;油型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49.3‰~−18.9‰;无机成因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35.6‰~−11.4‰;根据这些数据编制了中国大气田的δ^(13)C_(1)值尺图。③中国天然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107.1‰~−8.9‰,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为−107.1‰~−55.1‰;油型气δ^(13)C^(1)值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为−49.3‰~−13.3‰;无机成因气δ13C1值为−36.2‰~−8.9‰;根据上述数据编制了中国天然气的δ^(13)C_(1)值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气田 生物气 油型气 煤成气 无机成因气 烷烃气 碳同位素组成 δ_(13)C^(1)值尺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模式
2
作者 戴金星 董大忠 +7 位作者 倪云燕 龚德瑜 黄士鹏 洪峰 张延玲 刘全有 吴小奇 冯子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在阐述美国和中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年产量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的研究沿革,分析页岩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展布特征及致密砂岩气成因类型。研究表明:(1)美国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8年的... 在阐述美国和中国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年产量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致密砂岩气藏与页岩气藏展布的研究沿革,分析页岩气藏、致密砂岩气藏展布特征及致密砂岩气成因类型。研究表明:(1)美国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8年的35%降至2023年的8%左右;美国页岩气2023年产量为8310×10^(8)m^(3),在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由2000—2008年的5%~17%升至2023年的70%以上。(2)中国致密砂岩气占天然气总产量比例由2010年的16%升至2023年的28%以上;2012年中国开始生产页岩气,2023年产量达250×10^(8)m^(3),约占天然气全国总产量的11%。(3)页岩气藏展布模式为连续型,根据页岩气藏是否有断层切割及断距与气层厚度的关系,连续型页岩气藏可分为连续式和断续式两种。(4)与以往大部分学者认为致密砂岩气藏展布模式为连续型的认识不同,致密砂岩气藏展布模式不是连续型;根据圈闭类型,致密砂岩气藏可分为岩性型、背斜型和向斜型3种。(5)中国3大克拉通盆地和埃及Obavied次盆的致密砂岩气为煤成气,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和阿曼迦巴盐盆地的致密砂岩气为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气藏特征 连续型成藏 岩性型成藏 背斜型成藏 向斜型成藏 煤成气 油型气
下载PDF
论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3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8 位作者 金之钧 刘全有 李双建 党伟 李沛 边瑞康 孙川翔 张珂 苏海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5-991,共17页
深入探究页岩气富集机理是保障勘探开发高效推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生成机理、运移机理、赋存机理和保存机理四个方面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 深入探究页岩气富集机理是保障勘探开发高效推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生成机理、运移机理、赋存机理和保存机理四个方面对海相页岩气富集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在生成机理方面,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控制了页岩生排烃史、生排烃量和现今含气量;页岩气运移机理涉及运移动力、运移相态、运移方式和运移通道四方面内容,页岩气运移主要是烃源岩内的初次运移,同时讨论了初次运移的影响因素;在赋存机理方面,甲烷—页岩间表现出单/多分子层吸附和微孔充填等多种赋存机制,组分润湿性和孔隙有效性是决定甲烷吸附赋存和解吸运移的关键;在保存机理方面,盖层和物性自封闭是主要的保存机理,构造运动引起的裂缝—流体活动是页岩气保存条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流体活动时间和期次研究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和含气量定量评价的重要内容。页岩气富集机理的系统分析和创新认识为页岩气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议加强页岩气演化历史全过程的动态评价。结合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分析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的成因机制及主要特征,指出了下一步攻关内容及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富集机理 差异富集 勘探潜力 四川盆地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lkane gas in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4
作者 DAI Jinxing NI Yunyan +4 位作者 GONG Deyu HUANG Shipeng liu quanyou HONG Feng ZHANG Yanl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 gas field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a country to rapidly develop its natural gas industry.From 1991 to 2020,China discovered 68 new large gas fields,boosting its annual gas output 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rge gas field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a country to rapidly develop its natural gas industry.From 1991 to 2020,China discovered 68 new large gas fields,boosting its annual gas output to 1925×108m3in 2020,making it the fourth largest gas-producing country in the world.Based on 1696 molecular components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data of alkane gas in 70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alkane gas in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were obtained.The lightest and average values ofδ^(13)C_(1),δ13C2,δ13C3andδ13C4become heavier with increasing carbon number,while the heaviest values ofδ^(13)C_(1),δ13C2,δ13C3andδ13C4become lighter with increasing carbon number.Theδ^(13)C_(1)values of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range from-71.2‰to-11.4‰(specifically,from-71.2‰to-56.4‰for bacterial gas,from-54.4‰to-21.6‰for oil-related gas,from-49.3‰to-18.9‰for coal-derived gas,and from-35.6‰to-11.4‰for abiogenic gas).Based on these data,theδ^(13)C_(1)chart of large gas fields in China was plotted.Moreover,theδ^(13)C_(1)values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range from-107.1‰to-8.9‰,specifically,from-1071%o to-55.1‰for bacterial gas,from-54.4‰to-21.6‰for oil-related gas,from-49.3‰to-13.3‰for coal-derived gas,and from-36.2‰to-8.9‰for abiogenic gas.Based on these data,theδ^(13)C_(1)chart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was plot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large gas field bacterial gas oil-related gas coal-derived gas abiogenic gas alkane gas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3)C_(1)chart
下载PDF
煤岩吸附氢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韩双彪 王缙 +6 位作者 黄劼 金之钧 刘全有 万永平 王振川 刘宇 乔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1517,共17页
氢气有望成为接替化石能源的重要清洁能源类型,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是规模化的氢气产业需要大型的储库来储存氢气,利用地下储层储集大量氢气已成为一条新的思路。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及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及... 氢气有望成为接替化石能源的重要清洁能源类型,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是规模化的氢气产业需要大型的储库来储存氢气,利用地下储层储集大量氢气已成为一条新的思路。以中国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及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及太原组11个不同变质程度煤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氢气等温吸附实验,结合朗格缪尔模型、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评价了煤岩吸附氢气量,结合煤岩煤质、有机地化、矿物及孔隙结构特征对煤岩吸附氢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朗格缪尔模型适用于模拟煤岩吸附氢气潜力计算与评价,不同变质程度煤岩均具有较高的氢气吸附量,且变质程度越高、有机质丰度越高、微孔越为发育的煤岩,其氢气吸附量越高。煤岩中的氢气主要通过范德华力被物理吸附在煤岩表面,随着煤岩变质程度升高,有机质参与形成的微孔越多,提供的孔体积及总比表面积逐渐增加,提高了氢气吸附量,且较高的孔隙连通性可以提高氢气进入孔隙并被吸附的效率。煤岩吸附氢气量会随压力增大而增大,但由于分子间斥力等原因,吸附速率逐渐下降,氢气储存逐渐达到饱和。中国深部煤层较为发育,为煤层储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化学反应、竞争吸附等问题,氢气在煤岩储层中会发生损耗和散失。利用高压进行氢气封存或采出氢气会对煤岩储层结构产生不可逆破坏,这对于通过煤岩储层进行氢气的一次或多次储存都存在不利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深部煤层作为储氢层位具备一定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克服氢气损耗和储层破坏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 氢气吸附 储氢潜力 氢气消耗 储氢机理
下载PDF
天文旋回在页岩油勘探及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石巨业 金之钧 +3 位作者 刘全有 樊太亮 高志前 王宏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地球演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尺度旋回性,其时间跨度可以由一天至数亿年。地球轨道周期驱动的轨道尺度的沉积旋回,是目前定量化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最好的时间尺度选择。富有机质页岩的连续性使得轨道尺度的天文旋回更容易保存,而米氏旋回的... 地球演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尺度旋回性,其时间跨度可以由一天至数亿年。地球轨道周期驱动的轨道尺度的沉积旋回,是目前定量化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最好的时间尺度选择。富有机质页岩的连续性使得轨道尺度的天文旋回更容易保存,而米氏旋回的“时间内涵”是进行地层等时对比的有效手段,可以对富有机质页岩进行高精度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本文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页岩油勘探的主力烃源岩层段为例,利用地球轨道周期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地层等时对比,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页岩油勘探指导意义。以斜率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本单元,实现东营凹陷富有机质页岩六级层序等时对比,误差小于4万年。通过天文年代标尺的区域对比,明确东营凹陷页岩油高产层段时间为42.85~41.85 Ma,在E2-E4这3个长偏心率周期范围内,与斜率周期的高振幅段恰巧吻合,推测其与斜率周期驱动的纹层状页岩发育所导致的页岩油高产有关。地球轨道周期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且较容易识别,万年级的年代框架为陆相页岩高精度等时对比提供了可能,可为页岩油勘探中优质烃源岩层段预测提供精细年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页岩油 细粒沉积岩 高频层序 米兰科维奇理论 天文年代表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淡水湖盆富营养化与沉积水体介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嘉洪 金之钧 +9 位作者 梁新平 李士祥 杨伟伟 朱如凯 杜晓宇 刘全有 李彤 董琳 李鹏 张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7-898,共12页
大规模富有机质页岩多见于盐盆,但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典型的淡水盆地,其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的总有机碳含量(TOC)最高却达30%,远超咸化湖盆的平均水平,亦使其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成为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长7段页岩较高TOC层段中普... 大规模富有机质页岩多见于盐盆,但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典型的淡水盆地,其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的总有机碳含量(TOC)最高却达30%,远超咸化湖盆的平均水平,亦使其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成为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长7段页岩较高TOC层段中普遍伴生多套凝灰岩层,指示长7段页岩沉积时期伴随着强烈的火山活动,也暗示淡水湖盆富有机质页岩的异常高有机质富集程度与火山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对长7段页岩主、微量元素数据分析,发现页岩受火山活动影响,Al和K等为黏土矿物富集元素,Ni,Cr和V等为指示高古生产力和还原环境的元素,而Zr,Th和Hf等不易流失的高场强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凝灰岩层段上部有机质明显富集,生烃强度逐渐升高,指示凝灰层上段古生产力的提升。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整体上Fe_(HR)/Fe_(T)≥0.38,Fe_(py)/Fe_(HR)≤0.8,指示缺氧、含铁的还原环境。随着有机质富集程度的提高,Fe_(py)/Fe_(HR)逐渐升高,指示有硫化的趋势。当长7段有机质富集程度较高时(TOC>6%),较高的Mo元素含量及EFMo/EFU比等均说明长7段沉积时期部分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形成于Mo富集的硫化环境的形成。综上,火山活动向淡水湖盆输入的火山物质和无机元素提高了古生产力,并促进形成了短时性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环境,从而发育了有机质异常富集的页岩层段。因此在淡水湖盆富有机质页岩的勘探和开发,应当将含凝灰质层段之上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纳入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还原环境 火山活动 富有机质页岩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深部铅锌热液流体作用下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汇源 刘全有 +2 位作者 朱东亚 孟庆强 金之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中国南方盆地深部热液流体活跃区分布广泛,热液流体类型各有不同,滇西北兰坪地区幔源铅锌热液成矿流体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超大型陆相沉积浅成矿床,其中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深部铅锌热液流体活动对生烃及油藏热蚀变的影响显著。通过分... 中国南方盆地深部热液流体活跃区分布广泛,热液流体类型各有不同,滇西北兰坪地区幔源铅锌热液成矿流体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超大型陆相沉积浅成矿床,其中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深部铅锌热液流体活动对生烃及油藏热蚀变的影响显著。通过分析热蚀变后铅锌矿中伴生原油及固体沥青中生物标志物、烃类及杂环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随着深部热液流体作用增强,生物标志物(如正构烷烃、甾烷、藿烷等)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未分离复杂混合物(UCM)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弱偶碳数优势明显(CPI≤1.0),多环芳烃(PAHs)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而链状苯基化合物(如联苯)与含S化合物(如噻吩类)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样品不存在明显的生物降解、蒸发分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及原油裂解等次生作用。兰坪地区铅锌矿中伴生原油和沥青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特殊的变化规律,可能是由于沉积有机质或古油藏与富催化剂的幔源铅锌热液流体发生热液催化反应导致的。本研究揭示了深部热液流体作用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关系,识别并提出了热液流体作用下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机制和原油热蚀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蚀变 多环芳烃 杂环化合物 铅锌矿 深部流体 地球化学 原油次生改造 云南兰坪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海洋生物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9
作者 付峰 刘全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20期64-66,共3页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水产养殖学专业特点,以海洋生物技术课为例,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3个环节,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海洋生物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课程的...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水产养殖学专业特点,以海洋生物技术课为例,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3个环节,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海洋生物技术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海洋生物技术 探究式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岩石热解方法应用于页岩油气研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谦 金之钧 +5 位作者 朱如凯 刘全有 张瑞 王冠平 陈万利 Ralf Littke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0-1032,共13页
岩石热解方法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烃源岩的研究,其可以简便、快捷地评价岩石的含油特性、干酪根的生烃特征以及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但该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且岩石热解数据不合理的解释会增加页岩油气勘探的风险。基于近... 岩石热解方法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烃源岩的研究,其可以简便、快捷地评价岩石的含油特性、干酪根的生烃特征以及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但该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且岩石热解数据不合理的解释会增加页岩油气勘探的风险。基于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实验测试数据,总结了在岩石热解分析数据解释中经常出现的3个问题。①对于高-过成熟的样品,其应用性受到限制;利用氢指数(HI)、氧指数(OI)、岩石最高热解峰温(T_(max))以及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烃类(S_(2))与二氧化碳(S_(3))数量的比值(S_(2)/S_(3))来划分有机质的类型,应尽量针对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_(o))低于1.35%的烃源岩。②T_(max)的有效性取决于S_(2)峰的大小及其是否对称,T_(max)的准确性依赖于有机质的类型和R_(o);残余烃与黄铁矿含量会对T_(max)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Ⅰ,Ⅱ和Ⅲ型有机质,为确保测试获得的T_(max)准确、有效,烃源岩的R_(o)应不高于1.70%。③含油饱和度指数(OSI)被用来表征页岩油的可动潜力,OSI大于100 mg/g指示页岩油甜点。值得注意的是,OSI并不能直接指示页岩中的含油饱和度,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层段,OSI通常低于100 mg/g,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也能导致OSI大于100 mg/g。目前,大多数论文所报道的极具潜力的页岩油储层,只有极少数OSI高于100 mg/g。因此,将OSI大于100 mg/g作为一个评价页岩油可动性和甜点的参数值是否合适值得进一步思考。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不同的页岩地层建立各自的OSI评价标准。此外,不同岩性的样品在存储和制备过程中轻烃损失量差异较大,应对多岩相共生页岩油储层采用分岩相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评价 含油饱和度指数 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 岩石热解 页岩油气
下载PDF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Record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Steranes in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被引量:1
11
作者 XU Huiyuan liu quanyou +4 位作者 JIN Zhijun ZHU Dongya MENG Qingqiang LI Pengpeng ZHU Bi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27-336,共10页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oils or solid bitumen.These organics embedded in mineral deposits can convey valuable information of the ore genesis.However,... Continental epithermal ore deposits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oils or solid bitumen.These organics embedded in mineral deposits can convey valuable information of the ore genesis.However,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rmation of ore minerals was recorded by organic compound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as also is how metal-rich ores interfere with the molecular proxies in the temperature regime envisaged for hydrothermal activity.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various polycyclic aromatic steran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compounds derived from the Jinding Pb/Zn deposit,SW China provide new data.Aliphatic regular steranes are present as traces.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olycyclic aromatic steranes to un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s observed to show an increased trend with increasing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levels;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un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heterocyclic compounds.Dehydrocyclization(aromatization)of polycyclic biological compounds and hydrodecyclization(dearomatization)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are two important reaction pathways in hydrothermal systems with moderate temperature.This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s of two groups of polycyclic compounds with metal-rich ore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questions on how and to what extent the formation of Pb/Zn deposits can be recorded by organics.This work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reduction,oxidation or condensation in the deep Earth and the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the Earth's crust and mantle,and may shed light on the processes for ultra-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resources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biomarker polycyclic compounds hydrothermal environment
下载PDF
四川超级气盆地 被引量:48
12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7 位作者 刘全有 吴小奇 龚德瑜 洪峰 张延玲 廖凤蓉 严增民 李宏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当沉积盆地累计产量超过50×10^(8)bbl油当量(6.82×10^(8)t油或7931.66×10^(8)m^(3)气)和剩余可采资源量超过50×10^(8)bbl油当量即称之为超级盆地。四川盆地至2019年底油气总产量为6569×10^(8)m^(3),气油比为80... 当沉积盆地累计产量超过50×10^(8)bbl油当量(6.82×10^(8)t油或7931.66×10^(8)m^(3)气)和剩余可采资源量超过50×10^(8)bbl油当量即称之为超级盆地。四川盆地至2019年底油气总产量为6569×10^(8)m^(3),气油比为80︰1,总剩余可采资源量达136404×10^(8)m^(3),属二级超级盆地;由于产出以气为主,故为超级气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成为超级气盆地,因其具有4个优势:①气源岩优势,有9组主要气源岩,为全国各盆地之首;②资源量优势,总剩余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36404×10^(8)m^(3),全国各盆地中为第1;③大气田优势,有大气田27个,在全国各盆地位列首位;④总产量优势,至2019年底天然气累计总产量6487.8×10^(8)m^(3),是全国各盆地之冠。四川盆地在天然气勘探上有4个方向性的重大突破:①页岩气方向性的重大突破,在中国首先发现开发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②致密砂岩气方向性的重大突破,中坝气田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全国首个高采出度致密砂岩气藏;③碳酸盐岩超大气田方向性重大突破;④超深层气藏方向性重大突破。这些方向性重大突破引领和推动相关领域全国盆地取得重要进展。此外,按累计油气产量和剩余可采资源量、盆地大地构造属性和累计产量中油和气占比3类标准,对超级盆地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级盆地 油气产量 资源量 烃源岩 大气田 页岩气 致密砂岩气 超深层气藏
下载PDF
苏北盆地黄桥地区富CO2流体对油气储-盖系统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冰 金之钧 +3 位作者 刘全有 伦增珉 孟庆强 朱东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1161,共11页
查明富CO2流体对储-盖系统的改造作用,对于研究CO2活动与油气成藏效应、CO2储存和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选取下扬子苏北盆地黄桥地区和句容地区的二叠系龙潭组储层和大隆组盖层组合,分别作为有无CO2流体活动的对比研究对象。... 查明富CO2流体对储-盖系统的改造作用,对于研究CO2活动与油气成藏效应、CO2储存和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选取下扬子苏北盆地黄桥地区和句容地区的二叠系龙潭组储层和大隆组盖层组合,分别作为有无CO2流体活动的对比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统计、矿物成分和碳同位素分析,查明了两个地区储层的异同点。黄桥地区储层的自生矿物以石英次生加大边和高岭石充填为主,发育少量片钠铝石,句容地区不发育片钠铝石,且次生石英含量不高;黄桥地区储层孔隙度明显高于句容地区,薄片下观察到大量长石溶蚀孔隙,偶见长石溶蚀孔内生长片钠铝石雏晶,是CO2与长石发生水岩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黄桥地区和句容地区盖层均为黑色块状泥岩,黄桥地区盖层发育微裂隙,但裂隙均已再充填方解石脉,碳同位素数据表明方解石脉为富CO2流体活动结果,在句容地区泥岩盖层中未见大量裂隙和矿物脉。综合研究分析表明,富CO2流体充注引起储层砂岩中长石大量溶蚀,增加了孔隙空间,片钠铝石、次生石英和高岭石自生矿物组合序列沉淀,同时富CO2流体的连续活动导致泥岩盖层发生方解石沉淀,充填盖层裂缝,有利于提高盖层的封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作用 相互作用 封盖能力 储-盖系统 富CO2流体 黄桥地区 苏北盆地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海相和淡水湖相页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全有 李鹏 +4 位作者 金之钧 梁新平 朱东亚 吴小奇 赵建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69,共14页
国内外诸多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均含有凝灰岩,但火山活动与海相、淡水湖相中有机质富集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火山活动对其古生产力、有机质消耗和保存的... 国内外诸多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均含有凝灰岩,但火山活动与海相、淡水湖相中有机质富集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和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火山活动对其古生产力、有机质消耗和保存的影响。对于高原始古生产力的五峰组,火山活动未显著影响其古生产力和有机质消耗。但龙马溪组沉积早期陆源输入有限,尽管高浓度硫酸盐触发较强的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对有机质存在一定的消耗,但因火山活动提供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古生产力,使有机质富集大于消耗,形成高总有机碳(TOC)含量页岩。在龙马溪组沉积中晚期,陆源输入高,强的BSR大量消耗有机质,使得有机质消耗大于富集,因此该层TOC相对较低。长7段淡水湖相页岩陆源输入较高,不利于有机质保存,但火山活动不仅携带营养物质提高了古生产力,而且能提升沉积水体中硫酸盐浓度从而触发BSR,产生H_(2)S形成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此,BSR与TOC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通过硫酸盐还原指数(SRI)能够反映BSR强度,SRI≈1.375时,指示BSR对有机质消耗和有机质有效保存达到平衡;SRI<1.375时,指示BSR消耗的有机质小于有机质有效保存的量,TOC相对较高;SRI>1.375时,相对较强的BSR对有机质消耗大于有机质有效保存的量,不利于有机质富集。因此,BSR形成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但发生BSR过程中也会消耗有机质,且BSR强度越大有机质消耗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页岩 营养物质 BSR 有机质消耗
下载PDF
TSR烃类化学损耗评价:Ⅰ主控因素和强度指标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玉松 郝运轻 +2 位作者 刘全有 高键 张守庆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4,共8页
对深层—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既要考虑物理散失也应考虑化学损耗,如烃类氧化蚀变为非烃类气体。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常见于含膏碳酸盐岩层系中,古油藏、膏岩、地层水、高温和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是控制TSR发生的5个主要因素... 对深层—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既要考虑物理散失也应考虑化学损耗,如烃类氧化蚀变为非烃类气体。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常见于含膏碳酸盐岩层系中,古油藏、膏岩、地层水、高温和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是控制TSR发生的5个主要因素。烃类含量与干燥系数、非烃类含量与酸性气体指数以及碳、硫同位素等3类强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TSR强度及定性评价烃类化学损耗程度,但都难以满足定量评价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新的TSR烃类损耗评价方法,从而完善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烃类化学损耗 主控因素 超深层 油气保存
下载PDF
TSR烃类化学损耗评价:Ⅱ四川盆地含硫化氢天然气藏TSR烃类损耗程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玉松 郝运轻 +2 位作者 刘全有 高键 张守庆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在深层—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研究中,既要关注天然气的物理散失,也要关注高温高压下的烃类化学损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常见于含膏碳酸盐岩层系中,TSR强度越大,烃类损耗程度越大。烃类含量与干燥系数、非烃类含量与酸性气体指数... 在深层—超深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研究中,既要关注天然气的物理散失,也要关注高温高压下的烃类化学损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常见于含膏碳酸盐岩层系中,TSR强度越大,烃类损耗程度越大。烃类含量与干燥系数、非烃类含量与酸性气体指数和碳/硫同位素系列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TSR强度,但难以满足定量评价的需要。基于四川盆地高含硫化氢或者存在强烈TSR的气藏全部为常压气藏,而邻近的硫化氢含量低且未遭受过TSR的气藏普遍为超压气藏这一基本地质事实,认为TSR烃类化学损耗在超压气藏转变为常压气藏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利用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状态参数,尝试建立了TSR烃类化学损耗定量评价方法:Zn PVT状态参数评价法。以普光、元坝、建南和威远等气田的代表性钻井为例,开展了TSR烃类损耗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建南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和威远气田灯影组气藏TSR烃类损耗分别为原始储量的18%、20%、10%和64%。该项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 超深层 烃类化学损耗 定量评价 油气保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排烃效率及其含油性 被引量:42
17
作者 黄振凯 刘全有 +3 位作者 黎茂稳 陈建平 李鹏 张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521,600,共10页
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是当前页岩油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长7段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并探讨了泥页岩层系中... 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是当前页岩油气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长7段泥页岩层系的排烃效率并探讨了泥页岩层系中不同岩性的含油性及其页岩油意义。中等成熟度阶段(Ro=0.8%),Ⅰ型有机质泥页岩的排烃效率在33%~37%,Ⅱ型排烃效率在16%~26%。成熟度较高阶段(Ro=1.1%),Ⅰ型有机质泥页岩的排烃效率在64%~67%,Ⅱ型排烃效率在54%~58%。在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岩性的含油性、滞留油族组分特征、气油比及滞留油流动性等地质因素后认为,成熟度较高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中(Ro=1.1%)游离烃含量和OSI指数高的砂岩段和粉砂质泥岩段等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游离烃含量和OSI指数较高的块状泥岩段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点潜在目标。黑色页岩段(或纯页岩段)因受若干地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制约其成为研究区内页岩油勘探的有效目标。块状泥岩段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潜在目标;而黑色页岩(或纯页岩段)因受若干地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制约其成为研究区内页岩油勘探的有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效率 含油性 泥页岩 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盆地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资源——科学问题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治亮 李双建 +2 位作者 刘全有 杨天博 张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7-779,共13页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同时也是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更是中国常规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中都发现了与深...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同时也是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油气勘探认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范围内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更是中国常规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中都发现了与深部地质作用相关的H2、He、CO2、地热等共伴生资源的规模聚集。因而,探究深部地质作用及其对深层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梳理了盆地深部地质作用对深层烃源岩生烃与演化、储层发育与保存、油气运移与聚集及油气共伴生资源富集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研究进展和面临的科学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科技攻关的方向。盆地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资源形成分布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有:深部地质作用下有机质成烃化学动力学与多元生烃潜力;深部高温高压超临界体系流体-岩石-烃类相互作用机理及超深层储层的有效性;深部油气系统中烃类相态转化、运聚成藏及保存机制;深部特殊地质环境下油气共伴生资源的形成与富集。深入开展深部地质作用与深层油气资源研究,需要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演化入手,围绕深部地质过程与资源效应这一核心科学问题,选择深部流体活跃的典型盆地为解剖对象,揭示深部层系物理化学作用机理,阐明不同深部地质过程对不同类型资源(油气、H2、CO2、He、地热及干热岩)形成与聚集的控制机制,探索深部资源新领域。未来的主要攻关方向包括:深部地质动力学背景与地质作用机制;深层生烃动力学与生烃量估算;深层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深层油气运移与聚集机理;深层共伴生资源差异性富集机理。通过攻关,丰富完善盆地深部地质作用影响下油气富集理论与评价方法,也为深部其他战略性共伴生资源的评价与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作用 深层资源 烃源岩 储层 运移 聚集 保存 共伴生资源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姜涛 金之钧 +7 位作者 刘光祥 胡宗全 刘全有 刘忠宝 王鹏威 王濡岳 杨滔 王冠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918,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的主要研究层段之一,目前正处于勘探攻关的重要阶段。页岩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明确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全岩X衍射、N_(2)吸附-高压压汞孔径联...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自流井组页岩是陆相页岩气的主要研究层段之一,目前正处于勘探攻关的重要阶段。页岩孔隙结构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明确页岩气富集机理的关键。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全岩X衍射、N_(2)吸附-高压压汞孔径联合实验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多种实验测试方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自流井组页岩粘土矿物含量高,介于38.8%~67.3%,平均为52.8%。孔隙类型以矿物基质孔隙为主,有机质孔次之,微裂缝局部发育;N_(2)吸附滞后环反应主要发育平行板状狭缝型孔隙,同时含有少量墨水瓶型孔;主要孔径分布区间为中孔,大安寨段与东岳庙段相比,由于微孔比例偏低,宏孔比例偏高,所以中值孔径与孔体积较大、比表面积相对较小。自流井组页岩储层孔体积与比表面积主要由粘土矿物决定,孔体积和比表面积与TOC呈负相关或无关,主要由于有机质内镜质体与丝质体不发育孔隙,以及可溶有机质对孔体积和吸附位的占据。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陆相页岩气的研究与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定量表征 陆相页岩储层 自流井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高含量氢气赋存的地质背景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孟庆强 金之钧 +5 位作者 孙冬胜 刘全有 朱东亚 刘佳宜 黄晓伟 王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从自然界中获得氢气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地质条件下能否形成高含量氢气,它们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何,目前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 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从自然界中获得氢气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地质条件下能否形成高含量氢气,它们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何,目前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氢气的形成及富集规律,发现在裂谷系统以及板块俯冲带前缘均可能发育高含量氢气气藏。通过进一步总结氢气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分布特征,认为控制我国含油气盆地分布的板块碰撞带和俯冲带及其周缘,具备高含量氢气发育的地质条件,而且,这些构造位置上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具备较好的天然气保存条件,有利于高含量氢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量氢气 发育条件 勘探方向 板块碰撞带 板块俯冲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