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烤烟新品种贵烟202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仁祥 朱峻 +9 位作者 喻奇伟 丁飞 聂琼 黄莺 彭剑涛 蒙剑波 李熙全 代飞 黄锡才 潘首慧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贵烟202是以自育花培株系MSGDH88为母本、Va11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烤烟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于2015年4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势强,田间整齐一致,上部叶开片好,抗黑胫病、气候斑点病;适宜区... 贵烟202是以自育花培株系MSGDH88为母本、Va116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烤烟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于2015年4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势强,田间整齐一致,上部叶开片好,抗黑胫病、气候斑点病;适宜区域主要经济性状显著优于对照品种K326;烟叶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优于对照,化学成分协调性与对照相当,烟叶感官质量略优于对照,是一个兼顾质量和产量的优良烤烟新品种,适于贵州、四川、重庆、湖南、陕西等省多数烟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贵烟202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条件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莉莎 司世飞 +2 位作者 龙友华 刘仁祥 李忠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有效的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贵州省瓮安县植烟土壤中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采... 为获得对烟草赤星病有效的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双层平板打孔法从贵州省瓮安县植烟土壤中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 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生防菌株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对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F11,其无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生长的抑菌带可达23. 5 mm,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及gyrA联合基因序列分析,将生防菌F11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在10~45℃、pH值3. 5~10. 0条件下均能生长,对碳源、氮源利用较广泛,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时间18 h,温度35℃,pH值6. 0,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菌株F11对烟草赤星病菌抑菌作用较强,具有应用于该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赤星病 拮抗菌 芽孢杆菌 筛选鉴定 生长条件
下载PDF
一株抗烟草赤星病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司世飞 宋莉莎 +2 位作者 任静 刘仁祥 李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0-415,共6页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 从土壤中分离出82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双层平板法复筛,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B11菌株,其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带达到26.55mm.对B11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11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myloliquefaciens(NR-116022)聚类呈一支,同源性为99%,因此把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进一步研究表明B11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鉴定 抑菌作用
下载PDF
不同烟草品种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彭隆基 陈吉珩 +4 位作者 肖佳冰 熊晶 李豪 刘仁祥 艾复清 《作物研究》 2022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探究烟叶等级质量与品种及其采收成熟度的关系,以云烟87为对照,分析云烟116、云烟105及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上等烟率外,烤后烟叶各等级质量指标均以云烟105最优,其次为云烟116;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各... 为探究烟叶等级质量与品种及其采收成熟度的关系,以云烟87为对照,分析云烟116、云烟105及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上等烟率外,烤后烟叶各等级质量指标均以云烟105最优,其次为云烟116;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各品种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均呈先逐渐变好后逐渐变差的趋势,以CM3处理(叶面综合变黄70%左右,主脉1/2~2/3变白)最优;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品种,品种与采收成熟度互作最小;云烟116对成熟度的响应较为敏感,而云烟105的响应相对较弱。综合分析,以采收成熟度为CM3的云烟105烟叶等级质量最佳,其次为采收成熟度为CM3的云烟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成熟度 等级质量
下载PDF
PDCA循环应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浦文娟 刘仁香 李哲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管路及透析器凝血Ⅰ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护能力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的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可降低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 凝血
下载PDF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烘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进 李显波 +5 位作者 谢瑞莹 付韵文 刘仁祥 徐秀红 高焕晔 彭剑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素内脂(BR)、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对云烟87上部叶烘烤特性的影响,本课题组在6月28日,利用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清水对照、0.2 mg/L BR+20 mg/L NAA、0.2 mg/L BR+50 mg/L GA3、50 mg/L GA3+20 mg/L... 为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油菜素内脂(BR)、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对云烟87上部叶烘烤特性的影响,本课题组在6月28日,利用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清水对照、0.2 mg/L BR+20 mg/L NAA、0.2 mg/L BR+50 mg/L GA3、50 mg/L GA3+20 mg/L NAA)喷施烟叶上部叶片正反面,以后每隔7 d喷施1次,共喷8次,研究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及上部叶暗箱变褐时间。结果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清水对照相比,能提高烘烤过程中烟叶PPO活性,缩短烟叶暗箱变褐时间,加快叶绿素降解,有效降低烘烤过程中烟叶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从而减缓膜脂过氧化水平,改变膜损伤时间,但50 mg/L GA3+20 mg/L NAA和清水处理烟叶失水均衡性较差。从烘烤特性角度考虑,0.2 mg/L BR+20 mg/L NAA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及烤后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 烘烤特性 上部烟叶 云烟87
下载PDF
乙烯利浓度和喷施时期对上部烟叶耐烤性的影响及生理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进 娄晓平 +6 位作者 李显波 郭娟 郭刚刚 申位 刘仁祥 高焕晔 彭剑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2期27-32,共6页
为探索乙烯利对烤烟上部叶耐烤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0、1000和1500 mg/L)以及喷后不同时间采收(喷施后3、5、7 d采收)的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暗箱烟叶变褐时间、丙二醛(Malondialdehy... 为探索乙烯利对烤烟上部叶耐烤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0、1000和1500 mg/L)以及喷后不同时间采收(喷施后3、5、7 d采收)的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暗箱烟叶变褐时间、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浓度和喷后采收时间均显著促进烟叶田间落黄,提高烘烤期间烟叶PPO活性,缩短暗箱烟叶变褐时间,导致耐烤性降低。乙烯利处理还导致变黄后期至定色初期烟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提高,膜脂过氧化进度和膜损伤发生时间较正常成熟烟叶提前。从耐烤性角度考虑,1000 mg/L乙烯利处理后3~5 d采收烟叶有利于其外观质量的提升。论文可为更好地在烟叶生产中应用乙烯利促进烟叶成熟以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烘烤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浓度 采收时间 多酚氧化酶活性 丙二醛含量 细胞膜透性
下载PDF
栽培技术对‘云烟87’田间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登峰 熊晶 +5 位作者 文德锋 韦顺秀 胡锦 刘仁祥 刘金亮 高焕晔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为获得‘云烟87’最佳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施肥量、密度、单株留叶数等对‘云烟87’田间生长、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密度对‘云烟87’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当单株... 为获得‘云烟87’最佳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施肥量、密度、单株留叶数等对‘云烟87’田间生长、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密度对‘云烟87’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当单株施肥量最多(88.9 g/株)、密度最小(1 000株/667m2)时,烟株提前进入团棵期,烟叶成熟期变慢,大田生育期延迟;施肥量和密度对烟株的株高、茎围、出叶数、最大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均价等经济性状影响较大,其中种植密度是影响产值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施肥量(纯氮),作用最小的是留叶数。该结论为‘云烟87’在威宁烟区的栽培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留叶数 施肥量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下载PDF
基于表型组和转录组数据研究光对烟草早期幼苗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曹廷茂 罗贞宝 +5 位作者 刘奇源 张民 刘一灵 刘仁祥 李德仑 李振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共10页
为深入解析光对烟草早期幼苗发育的调控机理,以烤烟品种CV87为试材,设置12 h光周期和持续黑暗2个处理,采用表型组学研究了烟草种子培育第1~9天的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转录组学研究了其发育第4天基因表达网络差异。结果表明,光下种子... 为深入解析光对烟草早期幼苗发育的调控机理,以烤烟品种CV87为试材,设置12 h光周期和持续黑暗2个处理,采用表型组学研究了烟草种子培育第1~9天的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转录组学研究了其发育第4天基因表达网络差异。结果表明,光下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约30%,子叶开口长增加约2 cm,而下胚轴长度缩短约2 cm。在早期幼苗发育阶段有551个基因差异表达受光诱导,其中364个表达上调,187个表达下调。551个基因中有28个在蛋白水平存在互作关系,其中包括AMT1-3、PSAK、LHCB5等15个上调表达基因和OLEO1、LEA7和PDF2.3等13个下调表达基因。GO富集表明,这28个DEGs主要与光合作用、光系统、植物激素响应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解析了烟草早期幼苗发育过程中响应光信号的表型变化,并通过转录组分析挖掘到一些调控表型差异相关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光环境对烟草萌发和早期幼苗发育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早期幼苗发育 光信号 表型组 转录组 烟草
下载PDF
威宁烟区“云烟105”群体结构与烟叶产质量关系研究
10
作者 彭三喜 周俊成 +4 位作者 刘仁祥 高焕晔 郜军艺 熊晶 文德锋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为探寻云烟105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烟区生态条件下的适宜群体,采用群体留叶数、植烟密度2个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云烟105田间生长、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烟密度为900株/667 m^(2)、群体留叶数为2.0... 为探寻云烟105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烟区生态条件下的适宜群体,采用群体留叶数、植烟密度2个因素设计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云烟105田间生长、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烟密度为900株/667 m^(2)、群体留叶数为2.0万片/667 m^(2)时,云烟105现蕾后的农艺性状整体最优,经济性状最好,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较优,上部叶的综合评价分值最高,每667 m^(2)产量达到189.85 kg、产值达到3753.62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烟105 群体结构 产量 质量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下载PDF
浅谈实验员工作对教学科研的作用
11
作者 王飞雁 刘仁祥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第9期156-159,共4页
高校实验员是高校教学工作重要的教辅人员之一,也是重要的科研辅助人员。一名优秀的实验员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心。为了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实验员不仅要处理好日常的实验工作,还要做好教师的实验参谋助手,积极与实验课任课教... 高校实验员是高校教学工作重要的教辅人员之一,也是重要的科研辅助人员。一名优秀的实验员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心。为了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实验员不仅要处理好日常的实验工作,还要做好教师的实验参谋助手,积极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密切配合,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实验室对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全面提升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员 教辅工作 管理工作 教学科研
下载PDF
贵州清甜香型烟区特色烤烟品种筛选与评价
12
作者 喻奇伟 熊晶 +3 位作者 文德锋 刘仁祥 刘金亮 徐秀红 《甘肃科技》 2020年第18期59-64,共6页
筛选适宜于贵州省毕节烟区威宁县环境的烤烟品种,是为中式卷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优质原料,并进一步丰富贵州烟叶风格,提升贵州优质烟叶的市场竞争力。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云烟110、云烟201、云烟203、PVH1452、KRK26、中烟100、云... 筛选适宜于贵州省毕节烟区威宁县环境的烤烟品种,是为中式卷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优质原料,并进一步丰富贵州烟叶风格,提升贵州优质烟叶的市场竞争力。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云烟110、云烟201、云烟203、PVH1452、KRK26、中烟100、云烟99、毕纳1号、韭菜坪2号、贵烟4号、贵烟202、云烟87等12个烤烟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调查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和圆顶期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对初烤烟叶分级后计算亩产量、亩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经济效益,并进行烟叶质量评吸鉴定。结果表明:在威宁烟区,成熟较好的依次为毕纳1号、韭菜坪2号、云烟87、贵烟202。油分较好的依次为毕纳1号、贵烟202、云烟87,油分最差的是KRK26,中烟100。光泽度、颜色较好依次为毕纳1号、贵烟202、云烟87,最差的是中烟100、云烟203。综合各个指标表明,与对照云烟87相比,各个品种生育期相当,发病率最低的品种是贵烟202和贵烟4号,贵烟202和毕纳1号经济性状最好,为威宁县的烤烟品种优化布局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甜香型烟区 烤烟 品种筛选
下载PDF
烟草NtMYB4a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遗传转化与表达分析
13
作者 罗倩 曾露桂 +5 位作者 吴宇瑶 赵婷婷 蒋悦 杨琴 刘仁祥 聂琼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131-8137,共7页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细胞的形态和模式建成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一个在优质烟草杂交种及其亲本中差异表达的R2R3-MYB转录因子NtMYB4a的功能。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烟草中分离出MYB4a的cDNA全长,构建Nt...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细胞的形态和模式建成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一个在优质烟草杂交种及其亲本中差异表达的R2R3-MYB转录因子NtMYB4a的功能。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烟草中分离出MYB4a的cDNA全长,构建NtMYB4a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ART-CAM-NtMYB4a。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自育品系GDH88获得转化植株,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得到162株抗性苗,PCR检测发现有67株阳性苗,转化率为41.4%。qRT-PCR检测表明NtMYB4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花、茎和叶中的表达量显著提高。为后续研究NtMYB4a的功能提供了试验材料与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NtMYB4a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The Transformational Model of Authenticity Towards The Global Hermeneutic Circle of Being and Time
14
作者 liu renxiang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29-150,共22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order of priority between authenticity and inauthenticity in Heidegger’sBeing and Time.Heidegger’s own words suggest sometimes that authenticity precedes inauthentic...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order of priority between authenticity and inauthenticity in Heidegger’sBeing and Time.Heidegger’s own words suggest sometimes that authenticity precedes inauthenticity,sometimes the opposite.This has given rise to a dispute,not only about exegesis,but also about the normative implication of the book.Engaging with interpreters like Dreyfus,Zimmerman,Stambaugh,andGuignon,I argue that it is problematic to assume a distinct mode of“undifferentiatedness”apart from the modes of authenticity and inauthenticity,for the model neither finds textual support nor is systematically tenable.Textual analysis shows that what Heidegger calls a“modal undifferentiatedness”does not itself constitute a distinct undifferentiated mode.Systematic examination shows that the assumption of a distinct mode of undifferentiatedness would oblige the interpreter to assume a“seed”of inauthenticity in this undifferentiatedness,which,once taken seriously,would make superfluou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ndifferentiatedness and inauthent-icity.Moreover,this interpretation leaves incomprehensible how one begins to pursue authenticity.I suggest,instead,a“transformational model”of authenticity,for which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entails a transformation of one’s way of living.To make sense of Heidegger’s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claims,I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existential and the existentiell level of discourse.Authenticity is prior to inauthenticity at the existential level(of understanding),while inauthenticity is prior to authenticity at the existentiell level(of factical existence).I demonstrate that,thanks to a dialogue between these two levels,a global hermeneutic circle is at work in the overall project ofBeing and Time,where authentic living feeds into authentic understanding and vice versa.This makes the tension between authenticity and inauthenticity productive rather than aporetic;it also gives an idea of how the book would‘work’,in an intertwinement of two levels,for a reader as a Das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AUTHENTICITY existential/existen⁃tiell distinction transformational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