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SO颗粒SiC层辐照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严泽凡 刘泽兵 +5 位作者 田宇 刘荣正 刘兵 邵友林 唐亚平 刘马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6-867,共12页
碳化硅(SiC)材料对TRISO颗粒的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SiC层的辐照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等轴状多晶和长轴状多晶两类SiC层进行辐照行为模拟,计算发现,SiC层的辐照肿胀程度和力学性能的理论值与实... 碳化硅(SiC)材料对TRISO颗粒的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SiC层的辐照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等轴状多晶和长轴状多晶两类SiC层进行辐照行为模拟,计算发现,SiC层的辐照肿胀程度和力学性能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通过肿胀程度、密度、原子结构类型、点缺陷演化等参量详细考察了SiC层的辐照行为。结果表明,辐照过程中的非晶化存在晶体结构转化为中间态结构,再转化为非晶结构的过程。在辐照早期,点缺陷以C空位、Si间隙原子和C反位原子为主,但在辐照剂量趋于饱和后差异逐渐消失。非晶化和点缺陷演化倾向于从晶界附近开始发展。辐照会导致SiC层力学性能的降低,但在辐照剂量趋于饱和后不再有显著影响。微观分析表明,SiC层力学性能的降低与其在外力作用下的承受能力和塑性变形程度减小、应力应变分布紊乱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TRISO颗粒SiC层的辐照行为演化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辐照行为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的自燃危险区域演化特征
2
作者 张美长 祁云 +3 位作者 汪伟 梁然 刘蓉蒸 白晨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154,共8页
为有效且准确地判断特厚煤层开采中采空区内气体浓度场、温度场以及流场分布特征,进而确定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的自燃危险区域,以灵泉矿172307工作面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以采空区多场耦合机制为基础,构建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的采空区... 为有效且准确地判断特厚煤层开采中采空区内气体浓度场、温度场以及流场分布特征,进而确定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的自燃危险区域,以灵泉矿172307工作面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以采空区多场耦合机制为基础,构建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的采空区煤自燃数学模型,并结合煤体耗氧速率、放热强度、自燃临界氧气体积分数以及孔隙率和渗透率的分布模型,通过联立求解,得到稳定状态下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的自燃危险区域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上分层采空区,高氧气体积分数区域和高温区域均主要位于终采线附近以及进、回风巷上部位置,主要漏风区域位于终采线处。在复合采空区内,高氧气体积分数区域主要位于进风侧和回风侧,随着不断往采空区深部移动,氧气体积分数呈现减小的趋势;且在距离采煤工作面的一定距离出现类似“椭圆”的局部高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分层开采 自燃危险区域 数值模拟 氧气体积分数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化学反应数值模拟中颗粒尺度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邱沫凡 蒋琳 +3 位作者 刘荣正 刘兵 唐亚平 刘马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47-5058,共12页
气固流化床由于其优良的气固接触效率和传热传质效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矿冶、化工、制药等工业领域。本文针对颗粒流态化-反应系统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数值模拟的三个尺度:化学反应工程模型、双流体模型以及颗粒尺度模... 气固流化床由于其优良的气固接触效率和传热传质效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矿冶、化工、制药等工业领域。本文针对颗粒流态化-反应系统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数值模拟的三个尺度:化学反应工程模型、双流体模型以及颗粒尺度模型。然后聚焦于基于CFD-DEM方法的变粒径颗粒流态化-化学反应过程模拟,梳理分析了6种颗粒反应模型,即均匀转化模型、缩粒反应模型、缩核反应模型、联合收缩模型、细颗粒反应模型和随机孔隙模型,并从颗粒性质变化、化学反应模型、不同尺度耦合三个角度探讨了不同的颗粒反应模型的优点和应用中的局限性,分析了跨尺度颗粒系统模拟方法的发展近况,最后讨论了CFD-DEM方法在气固流化床化学反应过程模拟的应用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颗粒尺度大规模高效计算算法、颗粒反应模型的精确化以及颗粒-气体信息传递的精细化描述方面。有助于气固流化床化学反应模拟领域的梳理和发展,尤其是可供颗粒尺度模拟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化学反应 多尺度模拟方法 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单元法 颗粒尺度反应模型
下载PDF
碱熔-碲共沉淀-ICP-AES法测定二次资源物料中的钌
4
作者 刘伟 崇彪 +5 位作者 刘荣正 刘文 罗仙 罗雄 金云杰 林波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1,共5页
建立了碱熔分解样品、碲共沉淀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含钌二次资源物料中钌含量的方法。对样品分解、钌的分离和测定、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约0.5g粉末样品与5g的过氧化钠混匀,于730℃马弗炉中熔融25m... 建立了碱熔分解样品、碲共沉淀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含钌二次资源物料中钌含量的方法。对样品分解、钌的分离和测定、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约0.5g粉末样品与5g的过氧化钠混匀,于730℃马弗炉中熔融25min,冷却后用水浸出,盐酸酸化,加氧化剂使钌保持较高价态,用碲共沉淀法分离钌,ICP-AES测定钌含量。样品加标回收率98.8%~99.8%,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0.3%~1.0%,方法快速、简便,已应用于生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碱熔 碲共沉淀 ICP-AES 二次资源
下载PDF
含挥发性颗粒物采样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雨成 刘蓉蒸 +1 位作者 赫飞 刘宗桃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了能够采集、检测环境中的挥发性颗粒物,基于挥发性颗粒物热脱冷凝的物理特性和采样装置的采样原理,设计出含挥发性颗粒物采样装置,并计算了串级冲击采样装置的相关参数;基于电磁的磁性原理和齿轮传动原理设计了自动换膜装置。挥发性... 为了能够采集、检测环境中的挥发性颗粒物,基于挥发性颗粒物热脱冷凝的物理特性和采样装置的采样原理,设计出含挥发性颗粒物采样装置,并计算了串级冲击采样装置的相关参数;基于电磁的磁性原理和齿轮传动原理设计了自动换膜装置。挥发性颗粒物采集影响因素正交实验及采集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样时间、制热温度、制冷温度是影响挥发性颗粒物采集率的主要因素。在采样时间为5 min、制热温度为40℃、冷凝温度为15℃时,挥发性颗粒物的采集率达到60%~80%,总采集率达到80. 21%~90. 79%。该装置能够为实验研究提供一种操作简易、精度较高的挥发性颗粒物收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颗粒物 串级采样装置 滤膜 自动换膜装置 正交实验
下载PDF
SiC晶须-ZrO_(2)相变协同强韧化碳化硅陶瓷 被引量:1
6
作者 熊顺进 黄荣厦 +3 位作者 刘荣正 杜祖超 吴建波 冯津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3-818,共6页
以Al_(2)O_(3)和ZrO_(2)作为复合烧结助剂,在1800℃、30 MPa的条件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高致密的SiC陶瓷。研究碳化硅晶须(SiC_(w))的不同添加量对SiC陶瓷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主要包含β... 以Al_(2)O_(3)和ZrO_(2)作为复合烧结助剂,在1800℃、30 MPa的条件下,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高致密的SiC陶瓷。研究碳化硅晶须(SiC_(w))的不同添加量对SiC陶瓷微观结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主要包含β-SiC、t-ZrO_(2)、m-ZrO_(2)三种晶相。SiC_(w)的添加会阻碍SiC晶粒的生长,适量的SiC_(w)的添加,可显著提高样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当SiC_(w)含量为20 wt.%时,样品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5.35 MPa·m^(1/2)和650 MPa。裂纹扩展路径表明,样品存在由SiC_(w)和ZrO_(2)协同作用引起的裂纹偏转和裂纹桥接等增韧机制,因而其强度和韧性获得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w) ZrO_(2) 断裂韧性 抗弯强度
下载PDF
SiC纳米包覆颗粒烧结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严泽凡 刘荣正 +2 位作者 刘兵 邵友林 刘马林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7-1308,共12页
碳化硅(SiC)制备在核燃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新型事故容错核燃料采用SiC作为关键基体材料。研究SiC纳米包覆颗粒的烧结行为对优化新型核燃料基体材料制备工艺具有指导意义。该文根据纳米颗粒熔点变化规律,验证了Tersoff势函数进行... 碳化硅(SiC)制备在核燃料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新型事故容错核燃料采用SiC作为关键基体材料。研究SiC纳米包覆颗粒的烧结行为对优化新型核燃料基体材料制备工艺具有指导意义。该文根据纳米颗粒熔点变化规律,验证了Tersoff势函数进行SiC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可行性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考察了纯相SiC、富硅(SiC@Si)和富碳(SiC@C)这3种典型SiC纳米颗粒的烧结演化过程;并对烧结过程进行了定量描述,通过烧结颈生长、能量演变和原子扩散等参量分析了烧结机制,重点关注包覆层结构对SiC烧结行为的影响,从而获得包覆颗粒烧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层的原子扩散性会促进颗粒原子整体迁移,从而加速整体烧结行为。SiC@Si颗粒比SiC@C颗粒更易发生包覆层原子扩散,因而SiC@Si颗粒更易发生烧结;较低的加热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烧结进行,但并不影响包覆颗粒的原子扩散模式。研究结果对SiC纳米颗粒烧结机制给出了定量解释,有助于理解SiC烧结制备过程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纳米颗粒 烧结 包覆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的碳化硅材料制备、性能及其在核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荣正 赵健 +3 位作者 刘马林 常家兴 邵友林 刘兵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采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法(FB-CVD)制备了碳化硅包覆层,利用多尺度耦合模型对包覆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提高包覆层的均匀性。开发了可应用在核能领域的碳化硅材料,如致密碳化硅层、细晶粒碳化硅包覆层、碳化硅/碳/硅混合包覆层、多孔碳化... 采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法(FB-CVD)制备了碳化硅包覆层,利用多尺度耦合模型对包覆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提高包覆层的均匀性。开发了可应用在核能领域的碳化硅材料,如致密碳化硅层、细晶粒碳化硅包覆层、碳化硅/碳/硅混合包覆层、多孔碳化硅包覆层、碳化硅纳米线、碳化硅纳米粒子等。为了评估碳化硅包覆层的可靠性,进行了极端条件下的模拟事故氧化考验。对于以碳化硅为主要包覆层的燃料元件,在高通量核反应堆中进行了辐照试验,结果表明:该碳化硅包覆层材料在核应用中的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涂层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 核能应用
原文传递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颗粒包覆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猛 陈昭 +4 位作者 刘荣正 刘兵 邵友林 唐亚平 刘马林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45-1659,共15页
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luidized be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B-CVD)技术制备包覆燃料颗粒是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FB-CVD颗粒包覆过程的特点,并综合流化床中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及CV... 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luidized be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B-CVD)技术制备包覆燃料颗粒是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FB-CVD颗粒包覆过程的特点,并综合流化床中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及CVD模型建立了CFD-DEM-CVD多物理场多尺度耦合模型用于颗粒包覆过程的研究。然后从多个方面优化包覆模型,分别提出了CRF模型用于模拟物质的分解和沉积过程,PBM模型用于求解沉积组分的尺径分布及IBP模型用于求解包覆颗粒密度的改变。将该文提出的包覆模型用于实际的案例计算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文建立的颗粒包覆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模型拓展颗粒学学术研究范畴,还可用于颗粒包覆过程的研究,为实际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包覆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B-CVD) 数值模拟 CFD-DEM 多尺度耦合
原文传递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金属涂层包覆燃料颗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旭 程心雨 +3 位作者 刘荣正 刘兵 邵友林 刘马林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含有Nb、Zr、W等金属包覆层的包覆型燃料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燃料元件形式,在核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该文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B-CVD)法,制备得到了含有金属包覆层的新型包覆颗粒,研究了热态输运与冷态输运2种方式对金属卤化物前驱体的... 含有Nb、Zr、W等金属包覆层的包覆型燃料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燃料元件形式,在核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该文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B-CVD)法,制备得到了含有金属包覆层的新型包覆颗粒,研究了热态输运与冷态输运2种方式对金属卤化物前驱体的载带,最终成功制备得到了纯相金属Nb与金属Zr包覆层。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包覆层可有效提升包覆颗粒整体的力学性能。该文还研究了沉积温度、前驱体输运、包覆层氧化等不同因素对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CVD制备的金属包覆层可有效提升包覆颗粒整体的压碎强度,但抗氧化性较差,不适用于直接在氧化环境下制备与使用,可作为包覆颗粒的中间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颗粒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B-CVD) 铌涂层 锆涂层
原文传递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hape evolution of iron oxide 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in the ethylene glycol-water system
11
作者 liu rongzheng ZHAO YuZhen +2 位作者 HUANG RongXia ZHAO YongJie ZHOU HeP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7期1271-1276,共6页
Iron oxide particles with various shapes,sizes and phase concentrations(including--Fe2O3 and Fe3O4)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a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in the ethylene glycol(EG)-water system.In the preparation... Iron oxide particles with various shapes,sizes and phase concentrations(including--Fe2O3 and Fe3O4)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a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 in the ethylene glycol(EG)-water system.In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ferric chloride(FeCl3.6H2O) was used as the iron source 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hydroxide(NaOH) without any surfactants.By adjusting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EG/H2O ratio,base content,iron ions concentration,etc.),the shape,the size,the phase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y of the products could be easily controlled.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a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A furthe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high EG content and high alkaline condition favored the formation of Fe3O4 phase.A possible growth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morphology and phase of the as-synthesized products.The controlled shape,size and phase structure of the iron oxides through simple synthetic procedures provides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to realize the promising size and shape-dependent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xide SHAPE SIZE phase transformation magnetic proper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