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能够安全有效地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HBV的母婴垂直传播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岩 刘星 +3 位作者 李伯君 LI B liu Z liu x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0-470,共1页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超过42%~52%的患者在围产期感染HBV。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Li等评估了TAF在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方面的有效...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超过42%~52%的患者在围产期感染HBV。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Li等评估了TAF在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随机分为TDF组(300 mg/d,n=36)和TAF组(25 mg/d,n=36)。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组孕妇及婴儿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评估TAF和TDF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垂直传播 替诺福韦 第六人民医院 围产期感染 疗效及安全性 HBV感染 乙型肝炎 富马酸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干预措施的临床试验方案指南:SPIRIT-AI扩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熊云云(译) 李子孝(译) +8 位作者 丁玲玲(译) 谷鸿秋(译) 王春娟(译) 王春雪(译) 赵性泉(译) 王拥军(译) CRUZ RIVERA S liu x CHAN A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1期1228-1238,共11页
《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tandard Protocol Items: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 Trials,SPIRIT)2013通过为试验最小条目集的确定提供基于证据的建议,旨在改善临床试验方案报告的完整性。该指南有助于促进新干预措施的透明评... 《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tandard Protocol Items: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 Trials,SPIRIT)2013通过为试验最小条目集的确定提供基于证据的建议,旨在改善临床试验方案报告的完整性。该指南有助于促进新干预措施的透明评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rlligence,AI)的干预措施需要经过严格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评估,以证明其对健康结局的影响。《人工智能干预试验方案报告标准(Standard Protocol Items: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 Trials-Artificial Intelligence,SPIRIT-AI)扩展》是一份新的评估AI干预措施的临床试验方案的报告指南。它与配套的《人工智能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NSORT-AI)是同步编制的。这两项指南的编制通过分阶段的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等过程达成共识,产生26项候选条目。由国际多方利益相关小组在两阶段德尔菲调查(103个利益相关者)中对这些条目进行了咨询,并在共识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31个利益相关者),通过34个试点参与进行了改进和优化。SPI RI T-AI扩展包括15项对AI干预的临床试验方案非常重要的新条目。除SPIRIT 2013的核心条目外,这些新条目也应定期报告。SPIRIT-AI建议研究人员提供关于AI干预的清晰描述,包括使用AI所需的说明和操作技能、AI干预集成环境的设置、输入和输出数据处理的注意事项、人-AI交互和错误案例分析。SPI RI T-AI将有助于提高AI干预临床试验方案的透明度和完整性,也有助于编辑、同行评审以及普通读者理解、解释和严格评估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偏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临床试验 指南 共识 标准 报告
下载PDF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介导的铁死亡防御是肿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107
3
作者 李娜(编译) Mao C +1 位作者 liu x Zhang Y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02-202,共1页
铁死亡是一种过度的脂质过氧化诱导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是关键的肿瘤抑制机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构成了2个主要的铁死亡防御系统。本研究表明用GPX4抑制剂治疗癌细胞会导致N-氨基甲酰基-l-天冬氨酸(... 铁死亡是一种过度的脂质过氧化诱导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是关键的肿瘤抑制机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构成了2个主要的铁死亡防御系统。本研究表明用GPX4抑制剂治疗癌细胞会导致N-氨基甲酰基-l-天冬氨酸(一种嘧啶生物合成中间体)的急性消耗,并伴随尿苷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酰 肿瘤治疗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防御系统 调节性 潜在靶点 天冬氨酸
下载PDF
精神病学研究中纵向数据分析的介绍(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liu x 《上海精神医学》 CSCD 2015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对其管理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相当一部分精神病学研究——特别是能够明确回答有关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要求对患者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跨时长久的多种评估。然而,许多精神病学的... 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对其管理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相当一部分精神病学研究——特别是能够明确回答有关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要求对患者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跨时长久的多种评估。然而,许多精神病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不正确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一类型的纵向数据,这一问题会导致分析结果中出现无法识别的偏倚而由此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本文就纵向数据分析的话题做了介绍。文章探讨了纵向数据分析中使用的不同数据集结构、缺失数据的分类和处理以及使用纵向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对个体内相关性校正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内相关性 纵向数据 缺失数据 多元与一元数据结构 重复测量
下载PDF
Salvage gamma 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llowed by bevacizumab for recurren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a case-control study 被引量:3
5
作者 Park KJ Kano H +6 位作者 Iyer A liu x Niranjan A Flickinger JC Lieberman FS Lunsford LD Kondziolka D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4期227-227,共1页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mma 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GKSR)followed by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chemotherapy in 11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who experienced tumor progress...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mma knife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GKSR)followed by bevacizumab combined withchemotherapy in 11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who experienced tumor progression despite aggres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放射外科 立体定向 母细胞 伽玛刀 单抗 胶质 复发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响应气候变暖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姜朝阳 房世波 +8 位作者 吴东 刘馨 赵花荣 郭杰 张心如 朱永超 李璇 武英洁 邬定荣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3-3915,共13页
到21世纪初,华北平原麦作区已实现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替.气候变化背景下,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选择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培育的10个冬小麦品种,自2017~2022年在固城和饶阳农业气象试... 到21世纪初,华北平原麦作区已实现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替.气候变化背景下,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选择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培育的10个冬小麦品种,自2017~2022年在固城和饶阳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利用两个试验站的自然温差(两地平均气温相差1℃),配合施肥与不施肥两种处理,构造双因子二水平田间试验,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各品种冬小麦在升温环境中均能实现增产.分离升温与施肥的作用可见,仅升温处理下,冬小麦各品种的增产幅度随品种育成年代递减;升温叠加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各品种的增产幅度随品种育成年代递增.(2)中晚期品种冬小麦耐高肥力与耐高温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升温与施肥交互作用的增产效果显著.升温有明显的产量增益作用,显著放大了施肥条件下中晚期品种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晚期品种的平均增产幅度达到67%.(3)升温环境中,冬小麦生长季的日最低气温均值大幅度提高,0℃以下日数减少,显著缩短了冬小麦的越冬期,进而缩短生育期,但剔除越冬期后的有效发育日数(>0℃日数)基本保持不变.(4)升温有助于大蘖形成,增加冬小麦各品种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降低不孕小穗的比率.升温环境中,晚期育成的冬小麦品种不孕小穗比率显著低于早中期品种,收获指数(HI)明显提高,有效增加了产量.本文试验研究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年代育种策略和目标下培育的冬小麦品种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冬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品种 育种 施肥 响应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湖泊纹层孢粉记录的过去2000年雨季时长和雨季降水时空变化
7
作者 崔安宁 吕厚远 +2 位作者 侯居峙 刘兴起 徐德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820,共13页
青藏高原雨季时长及雨季降水量的长尺度定量重建,是揭示高原西风、季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关键,其中准确判断高原雨季的起止时间是研究难点.本文通过寻找降水拐点的方法确定了高原不同地点的雨季起、止时间,并计算了雨季时... 青藏高原雨季时长及雨季降水量的长尺度定量重建,是揭示高原西风、季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关键,其中准确判断高原雨季的起止时间是研究难点.本文通过寻找降水拐点的方法确定了高原不同地点的雨季起、止时间,并计算了雨季时长和雨季降水量,建立了表土孢粉组合与雨季起止时间、雨季时长和雨季降水量的转换函数,重建了具有年纹层沉积特征的高原北部库赛湖区和中部江错湖区过去2000年来的雨季起止时间、雨季时长和雨季降水量变化.结果表明,过去2000以来,库赛湖区雨季降水序列记录了5次高降水时段:AD580~680、AD1000~1100、AD1200~1450、AD1550~1780、AD1920至今,其普遍对应雨季天数长的时段;江错湖区雨季降水序列记录了4次高降水时段:AD80~500、AD800~950、AD1250~1450、AD1780至今,其与雨季天数长的时段在AD1000以前对应良好,在AD1000后关系不明确.在空间上,高原雨季降水呈现出“南北同湿”、“南北同旱”、“南湿北旱”和“南旱北湿”四种模式,其中“南北同湿”可能与异常强盛的夏季风有关,“南北同旱”与弱西风和弱季风有关,“南湿北旱”与强季风和弱西风有关,“南旱北湿”与弱季风和强西风有关.本文从雨季降水的角度揭示了高原2000年来雨季起止时间、雨季时长及雨季降水量的时空演变模式,为进一步认识西风、季风耦合作用提供了自然背景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过去两千年 雨季时长 雨季降水量 定量重建
原文传递
文献快报(2) 中国儿童队列研究:膳食大豆和纤维摄入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 被引量:3
8
作者 xIONG J xU Y +2 位作者 liu x 方姣 孙莹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667,共1页
中国儿童青少年队列研究选取了4 781名6~8岁儿童(2 152名女童和2 629名男童),基线进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并获得了相关潜在混杂因素的信息。每年体检评估人体测量和青春期状态,包括:乳房Tanner Ⅱ期年龄、性腺生长发动年龄、月经初潮年... 中国儿童青少年队列研究选取了4 781名6~8岁儿童(2 152名女童和2 629名男童),基线进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并获得了相关潜在混杂因素的信息。每年体检评估人体测量和青春期状态,包括:乳房Tanner Ⅱ期年龄、性腺生长发动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变声年龄。收集了1 311名儿童的尿液样本进行马酚代谢情况测定,以验证假设:童年期膳食大豆摄入可前瞻性影响青春期发动时相,其中膳食纤维和关键的异黄酮代谢物雌马酚可能发挥了作用,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月经初潮年龄 青春期发育 混杂因素 青春期发动时相 队列研究 人体测量 雌马酚
原文传递
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槐 吴宁 +7 位作者 王艳芬 杨刚 鞠佩君 朱单 何奕忻 朱求安 高永恒 刘欣蔚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6,共12页
泥炭沼泽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因其巨大的碳储量备受关注.关于泥炭沼泽湿地的文献记录可追溯到17世纪末,中国学者对于泥炭沼泽湿地的关注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对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态势和研究范式也随之改变.文... 泥炭沼泽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因其巨大的碳储量备受关注.关于泥炭沼泽湿地的文献记录可追溯到17世纪末,中国学者对于泥炭沼泽湿地的关注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对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态势和研究范式也随之改变.文章通过对泥炭沼泽研究的专著和文献进行分析,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沼泽湿地研究历史沿革与态势进行了初步整理,主要概括为三个发展时期:自然资源学导向时期、地学导向时期及生态学导向时期.此外,文章还梳理了泥炭沼泽的定义及界定标准,概述了雨养与矿养泥炭沼泽的区别与演变,分析了泥炭沼泽土壤分类现状,探讨了泥炭沼泽面积估算及其不确定性.发现各国对泥炭沼泽的界定标准由于资源禀赋不同而差异较大,由矿养泥炭向雨养泥炭演替模式正在突破传统的认知;泥炭地土壤分类趋于细化,泥炭土壤分析方法更加专业;现有泥炭沼泽面积的界定过度依赖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泥炭厚度这两个指标.在泥炭沼泽湿地研究进程中,研究范畴更加宽泛,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对泥炭地的认知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地 湿地 沼泽土壤 分类 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俯冲带微量元素分配行为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9
10
作者 熊小林 刘星成 +8 位作者 李立 王锦团 陈伟 阮梦飞 许婷 孙众星 黄芳芳 李建平 张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5-1798,共14页
微量元素分配对于理解俯冲带地球化学过程及物质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并重点剖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俯冲带微量元素分配问题.(1)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性质和元素迁移:讨论了俯冲带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元素(特... 微量元素分配对于理解俯冲带地球化学过程及物质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并重点剖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俯冲带微量元素分配问题.(1)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性质和元素迁移:讨论了俯冲带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元素(特别是高场强元素)的迁移能力和关键控制因素,指出加强超临界流体研究,可能为俯冲带元素迁移过程、机制以及弧岩浆成因等提供新的视角和认识.(2)地幔楔熔融过程中过渡族元素行为:第一排过渡族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从相容到不相容,价态不变的元素如Sc、Ti、Co、Ni、Zn分配主要取决于残留矿物组合和温度,价态变化的元素如V、Fe分配除了受控于矿物组合和温度外,也是氧逸度的函数.因此,过渡族元素的分配行为对示踪地幔楔岩性不均匀性和氧逸度有重要应用.(3)元素分配特异性与弧岩浆演化过程示踪:石榴子石和角闪石对Dy/Yb分配具有特异性,金红石和角闪石对Nb/Ta分配具有特异性;弧岩浆Dy/Yb和Nb/Ta总体随SiO2增加而减小,显示角闪石结晶分异可能最为重要.(4)硫和亲硫元素行为与斑岩成矿:俯冲带Cu、Au等亲硫元素的行为由硫化物和流体控制,由此富水中酸性岩浆体系硫化物稳定性、流体出溶相对硫化物结晶的时机、流体/硫化物质量比率和Cu、Au流体/熔体分配等对理解Cu、Au在岩浆-热液过程中的富集和亏损行为尤为重要.中酸性岩浆主要起源于下地壳弧岩浆分异演化,下地壳中酸性岩浆发生流体出溶以及Cu、Au流体/熔体和流体/硫wj化物分配可能是定量理解Cu、Au如何从深部迁移到浅部成矿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超临界流体 过渡族元素 元素分配 亲硫和成矿元素
原文传递
蛇绿岩铬铁矿成矿新模型:流体不混溶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本勋 刘霞 +6 位作者 陈晨 Paul T.ROBINSON 肖燕 周美夫 白洋 Ibrahim UYSAL 张鹏飞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尽管富水流体参与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形成过程已被广泛提及,但流体的作用和机制仍缺乏天然样品的证据证实.文章对保存完好的土耳其Kızıldağ蛇绿岩和研究程度较高的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床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总结... 尽管富水流体参与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形成过程已被广泛提及,但流体的作用和机制仍缺乏天然样品的证据证实.文章对保存完好的土耳其Kızıldağ蛇绿岩和研究程度较高的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床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总结,展示了流体活动的证据,探讨了铬铁矿结晶与岩浆演化过程中流体不混溶的关系,进而建立了铬铁矿成矿的新模型.在该模型中,侵入大洋岩石圈地幔的岩浆通过岩浆通道相连接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小岩浆房,铬铁矿微晶吸附岩浆中的流体形成含铬铁矿的不混溶液滴,这种不混溶铬铁矿液滴由于密度较小在岩浆房中悬浮并随岩浆向上运移.在岩浆混合、对流及运移过程中,分散的含铬铁矿的液滴不断聚合形成更大的富铬铁矿不混溶液滴.大的不混溶液滴从边部向核部逐渐结晶铬铁矿,捕获或圈闭的熔/流体发生结晶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矿物包裹体.不混溶的含铬铁矿的液滴在岩浆房中大量聚集则形成“不混溶液滴池”,此时大量铬铁矿原地结晶形成豆荚状铬铁矿,同时释放吸附的流体导致岩浆房中流体的富集.释放的流体由内向外逐渐渗滤到围岩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造成矿体与围岩中矿物内部和矿物间的元素变化和同位素分馏.因此,玄武质岩浆上涌过程中流体不混溶作用对铬铁矿的成矿作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流体不混溶 矿物包裹体 蛇绿岩
原文传递
海沟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前沿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6 位作者 朱俊江 戴黎明 张瑞昕 刘欣颖 乔璐璐 刘吉文 张晓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4-1892,共19页
海沟是地球物质与能量激烈交换地带,是深浅部地质过程的耦合地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沟系统是以海沟为核心的多个圈层相互作用的整体,是多学科融合创新的阵地.海沟地貌形态是深部动力系统和浅部地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 海沟是地球物质与能量激烈交换地带,是深浅部地质过程的耦合地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沟系统是以海沟为核心的多个圈层相互作用的整体,是多学科融合创新的阵地.海沟地貌形态是深部动力系统和浅部地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其动力学演化及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它涵盖了地球表层至深部壳-幔间跨圈层、跨相态、跨时空等一系列的耦合过程,是地球系统不同圈层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输送、循环作用的产物.同时,海沟系统动力学演化不仅对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及海洋地质等过程起着支撑作用,而且对全球的物质能量输送和沉积物-水-元素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是导致成矿-成藏-成灾系统变迁的主要过程之一.因此,海沟系统的调查研究是解决"地表沉积动力过程与深部壳幔动力机制协同耦合作用及其资源-环境的长期效应"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关键.文章着重综述了近10年来海沟系统研究新进展,特别介绍了全球变化下深渊表层沉积源-渠-汇机制和元素迁移-循环机制、决定生命起源的超临界碳-氮耦合循环机制、促进生命进化的烷烃降解通路的微生物异养代谢新机制等新成果,也论述了海沟系统的热液成矿效应、冷泉水合物成藏效应、大地震成灾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新成就突出体现了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交叉的广阔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沟系统 流固耦合 海陆耦合 深浅耦合 俯冲
原文传递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星成 许婷 +2 位作者 熊小林 李立 李建威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77-1488,共12页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制约着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中金的富集和迁移.大型金矿床需要巨量的金从上地幔-下地壳源区向浅部地壳迁移,岩浆与热液中高的金溶解度有助于源区形成富金的岩浆并有效运移.本文系统梳理了金在岩浆和热液流...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制约着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中金的富集和迁移.大型金矿床需要巨量的金从上地幔-下地壳源区向浅部地壳迁移,岩浆与热液中高的金溶解度有助于源区形成富金的岩浆并有效运移.本文系统梳理了金在岩浆和热液流体中的络合形式以及金在岩浆熔体与流体间的分配行为及影响因素,结合最新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阐述了温度、压力、氧逸度、硫逸度、熔体组成与挥发分(水、二氧化碳、氯、硫)对岩浆中金溶解度的影响.本文强调岩浆中金的溶解度主要受控于岩浆中的挥发分:岩浆中还原性硫(S^(2-)和HS^(-))的含量越高,金溶解度越高.在高温、高压、富水及中等氧逸度条件下,岩浆可以溶解更多还原性的硫,因而提高了岩浆运移金的能力.如果华北金矿床成矿元素来源于幔源熔/流体,那么从巨量金运移的角度,可以限定深部富金岩浆产生于中等氧逸度(S^(2-)与S^(6+)共存)的富水条件.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滞留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大地幔楔,不仅造成了华北克拉通减薄,也创造了有利于巨量金迁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金溶解度 硫溶解度 挥发分 高温高压实验
原文传递
儿童惊吓性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志仙 Yang Z +1 位作者 liu x Qin J 《癫痫杂志》 2017年第5期455-,共1页
背景惊吓性发作是由突然不可预知的刺激诱发的癫痫发作。诱发因素主要是突然的声音刺激,本体感觉和少数的视觉刺激也可能诱发发作。'惊吓'为受到出乎意料的突然刺激的结果,作为一种诱发因素,是刺激和发作的链接。2001年国际癫... 背景惊吓性发作是由突然不可预知的刺激诱发的癫痫发作。诱发因素主要是突然的声音刺激,本体感觉和少数的视觉刺激也可能诱发发作。'惊吓'为受到出乎意料的突然刺激的结果,作为一种诱发因素,是刺激和发作的链接。2001年国际癫痫分类方案中将惊吓性癫痫列为反射性癫痫的一种综合征。大多数患有该综合征的患者有症状性癫痫。病因学、脑结构异常、临床发作类型和脑电图(EEG)特征往往存在很大的变化。惊吓性癫痫相对少见,其相关研究主要为个案报告。Tibussek等最近报道了22例惊吓性癫痫患者的症状学和电生理特征。本文对11例惊吓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生理特征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吓性癫痫 电压衰减 弥漫性 EEG 发作期 脑电图 肌阵挛 强直性发作
原文传递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铷铯成矿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方泱 刘小驰 +2 位作者 何少雄 王佳敏 吴福元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68-2895,共28页
西藏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中新发现铯沸石锂云母钠长花岗岩,其中铯沸石是首次在中国喜马拉雅带内发现的铯独立矿物.该岩石位于吉隆岩体的北部,与吉隆岩体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共生.其主要稀有金属矿物包括锂云母、锂辉石、铯沸石、锡石和... 西藏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中新发现铯沸石锂云母钠长花岗岩,其中铯沸石是首次在中国喜马拉雅带内发现的铯独立矿物.该岩石位于吉隆岩体的北部,与吉隆岩体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共生.其主要稀有金属矿物包括锂云母、锂辉石、铯沸石、锡石和细晶石等.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云母主要为含锂白云母-锂云母,Li_(2)O和Rb_(2)O平均含量为4.07wt.%和0.76wt.%;锂辉石的Li_(2)O平均含量为7.95wt.%;铯沸石的Cs_(2)O和Rb_(2)O平均含量为34wt.%和0.16wt.%.全岩Li_(2)O、Rb_(2)O和Cs_(2)O含量分别为0.49~1.19wt.%,0.12~0.24wt.%和0.69~2.33wt.%,均达到了工业品位.锡石和独居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岩石形成于19~18Ma,略晚于吉隆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22~20Ma).结合上述两类岩石之间的脉动接触关系、形成时代及全岩和矿物化学成分,本文认为它们应形成于同一岩浆体系,铯沸石是岩浆发生强烈分异作用的产物.相比于喜马拉雅普士拉锂辉石伟晶岩和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吉隆铯沸石锂云母钠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全岩和矿物成分,反映了它们在岩浆源区成分和分异过程方面的差异,特别是F含量的差异可能是控制稀有金属元素富集程度的关键.吉隆铯沸石锂云母钠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喜马拉雅带内存在多期、多类型的受藏南拆离系控制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该淡色花岗岩与雅鲁藏布江一带出露的铯硅华矿床一起,构成了跨圈层跨时空的两个稀有金属元素迁移富集体系,反映了喜马拉雅不同造山阶段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同时也表明喜马拉雅地区具有巨大的铷铯找矿潜力,是中国未来铷铯资源勘查与利用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铯沸石 锂云母 淡色花岗岩 稀有金属
原文传递
Landsat卫星观测下的30m全球不透水面年度动态与城市扩张模式(1972~2019)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昕 李家艺 +3 位作者 杨杰 张震 李冬瑞 刘小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94-1906,共13页
研究采用自1972年来的超过三百万景Landsat影像,研发了一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最细时空粒度的全球不透水面产品(GISA).以全球270个城市随机选取的120,777参考点验证,其漏报率、虚警率和F-score分别为5.16%、0.82%和0.954.与现有全球... 研究采用自1972年来的超过三百万景Landsat影像,研发了一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最细时空粒度的全球不透水面产品(GISA).以全球270个城市随机选取的120,777参考点验证,其漏报率、虚警率和F-score分别为5.16%、0.82%和0.954.与现有全球产品相比,本研究的亮点在于:(1)提供1985年以前的全球不透水面(ISA)分布,具有最长的时间跨度(1972~2019年)和最高的精度(经大量随机验证点和第三方验证样本集评价);(2)提出一种新的全球ISA地图绘制方法,包括半自动全局样本采集、局部自适应分类和时空后处理;(3)我们将整个全球陆表作为实验区域来提取ISA(不是仅从城市范围内提取),因此减少了低估.基于GISA,本研究首次制作了长时间序列的全球城市扩张模式产品(GUEP),并对各大洲及其代表性国家的城市扩展格局进行分析.本研究提供的两套新数据集(GISA和GUEP)将有助于进一步地理解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地表环境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城区 Google earth engine 不透水面 城市扩张
原文传递
贺兰山-银川盆地三维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凌强 孙翔宇 +4 位作者 詹艳 韩静 杨海波 王培杰 刘雪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6,共16页
贺兰山-银川盆地位于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相接触的南北地震带北段,构成了中国大陆典型的正断型盆山构造, 1739年在该盆山构造的银川断陷盆地内曾发生过平罗8级强震.文章使用5条完全覆盖贺兰山-银川盆地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 贺兰山-银川盆地位于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相接触的南北地震带北段,构成了中国大陆典型的正断型盆山构造, 1739年在该盆山构造的银川断陷盆地内曾发生过平罗8级强震.文章使用5条完全覆盖贺兰山-银川盆地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联合三维反演计算,获得了全区域的地壳上地幔尺度精细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果表明:贺兰山-银川盆地及其邻近区域内各主要地块间的电性结构特征存在着东西横向分块的特点,黄河断裂与贺兰山东麓断裂在东西两侧以电性边界带的形态分割了鄂尔多斯地块、银川盆地和贺兰山.两个主要地块单元--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显示为明显的层状电阻率结构样式,贺兰山和银川盆地表现为典型的山脉高阻体和盆地低阻体的盆山构造特征,其中银川盆地北部存在着延伸至上地幔的大规模低阻结构,该低阻结构可能代表着幔源物质上涌活动.结合近期三维地壳运动场信息等资料,推测贺兰山-银川盆地系统是在区域拉张作用下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它的形成除了受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三个地块的互相作用影响之外,还主要受银川盆地下方异常地幔活动控制,是深部地幔热物质底侵伴随重力作用的上涌分流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再分配等联合作用在地表的反映,这可能是引起1739年平罗8级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银川盆地 大地电磁 三维电性结构 1739年平罗地震
原文传递
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位置探讨——来自火山活动及古气候演化的证据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梦婷 马明明 +2 位作者 何梅 邱煜丹 刘秀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1-752,共12页
陆相地层中K-Pg位置的确定对白垩纪末期陆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尤其是非鸟类恐龙灭绝)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陆相K-Pg研究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如北美及中国的东北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南雄盆地虽然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为中... 陆相地层中K-Pg位置的确定对白垩纪末期陆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尤其是非鸟类恐龙灭绝)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陆相K-Pg研究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如北美及中国的东北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南雄盆地虽然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为中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但是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4条可能的界线,因此关于其具体的位置仍有待进一步确定.本文对4条界线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总汞(Hg)含量、环境磁学、地球化学等参数的测定,并与全球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总Hg含量在浈水组上段和上湖组坪岭段明显升高,且表现出剧烈的峰谷波动,结合已有的年代结果,可以将Hg的异常高值归因为德干高原火山喷发,界线1位于Hg异常区间的中部,也是火山喷发的中期,符合全球K-Pg界线与火山喷发的时间关系;(2)重建的古气候演化曲线揭示出盆地红色沉积物记录了马斯特里赫特期末期的热事件(~66.2Ma, LMWE),从4条界线与该事件的联系上看,也只有界线1最接近南雄盆地真实的K-Pg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盆地 K-Pg界线 总Hg含量 马斯特里赫特期末期热事件
原文传递
特提斯地幔域DUPAL异常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希军 许继峰 +1 位作者 肖文交 刘鹏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50-2766,共17页
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揭示了在空间尺度上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南大西洋地幔和北半球的太平洋-北大西洋地幔Pb同位素组成呈现规律性的差异,这一大规模的南半球地幔同位素差异被称为DUPAL异常,但其成因存在争议.通过系统总结特提斯地幔域N... 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揭示了在空间尺度上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南大西洋地幔和北半球的太平洋-北大西洋地幔Pb同位素组成呈现规律性的差异,这一大规模的南半球地幔同位素差异被称为DUPAL异常,但其成因存在争议.通过系统总结特提斯地幔域Nd-Pb同位素演化特征,从时间尺度上揭示了特提斯地幔域自早古生代以来长期具有DUPAL异常,即地幔长时间的高Th/U演化特征.对比泛太平洋地幔域(古亚洲洋、古太平洋和现代太平洋)的Nd-Pb同位素组成,揭示了地球早期的壳-幔分异过程造成了地幔具有低Th/U特征而地壳具有高Th/U特征,因此地幔开始时具有统一的低Th/U特征,这一特征被整个泛太平洋地幔域继承.然而特提斯域大陆碰撞型的板块构造机制改造了其地幔特征,从而形成了特提斯地幔域长时间大规模的DUPAL异常,即特提斯洋域在洋盆打开和俯冲消减过程中,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和频繁的陆-陆碰撞过程,造成了特提斯域长期且广泛的壳-幔相互作用和高Th/U特征的壳源物质不断加入而改造了地幔,这一过程不仅形成了独特的特提斯地幔域DUPAL异常,而且形成了以大陆碰撞型为主的特提斯构造域.另外,原、古特提斯地幔呈现极高DUPAL异常揭示了LLSVP(大型剪切波低速省)深部物质上涌的地幔柱作用对特提斯域地幔的影响,这一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特提斯域演化早期超大陆裂解和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因此,地幔域属性与构造域板块构造机制存在内在的耦合成因联系,为理解特提斯域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地幔域 DUPAL异常 LLSVP 蛇绿岩 地球动力学
原文传递
利用密集宽频带台阵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间断面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河 沈旭章 +1 位作者 刘旭宙 张元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8-431,共14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东南地区宽频带密集流动台阵资料,采用接收函数格点叠加方法提取上地幔间断面P-S转换波到时,参考IASP91和区域三维速度模型,通过射线追踪方法估算了该区域410km和660km(‘410’和‘660’)上地幔间断面深度,并对其...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东南地区宽频带密集流动台阵资料,采用接收函数格点叠加方法提取上地幔间断面P-S转换波到时,参考IASP91和区域三维速度模型,通过射线追踪方法估算了该区域410km和660km(‘410’和‘660’)上地幔间断面深度,并对其分布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间断面产生的P410s和P660s转换波到时较全球模型预测的值都滞后, P410s和P660s到时差比全球模型计算结果约有1s的延迟,地幔转换带(MTZ)较全球模型加厚;(2)研究结果中P410s和P660s到时的同步滞后和该区域三维速度层析结果中发现的由青藏高原物质东向运移形成的上地幔低速异常一致;(3)结合前人层析成像结果,本研究中‘660’间断面的下降及其导致的MTZ增厚,和层析成像提出的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大地幔楔模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但是受资料所限,无法对大地幔楔模型的具体形态进行更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上地幔间断面 低速异常 接收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