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谢阳生 孟京辉 +5 位作者 曾冀 明安刚 刘宪钊 贾宏炎 雷相东 陆元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8,共8页
[目的]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 [目的]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近自然化改造 树种组成 林分结构 生长动态
下载PDF
与年龄无关的马尾松优势高生长模型研究
2
作者 张可欣 刘宪钊 +2 位作者 国红 刘丹 雷渊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与年龄无关的理论生长方程,用于预测在年龄未知或不是有效影响因子时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方法 ]基于常用的Hossfeld IV、Lundqvist-Kolf、Richards、Schumacher等4个理论生长方程,推导其不含年龄因子的差分形式,构建... [目的]通过构建与年龄无关的理论生长方程,用于预测在年龄未知或不是有效影响因子时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方法 ]基于常用的Hossfeld IV、Lundqvist-Kolf、Richards、Schumacher等4个理论生长方程,推导其不含年龄因子的差分形式,构建与地位指数相关的可变参数、与年龄无关的马尾松优势高模型。[结果 ]在4种基础理论生长模型中,以Richards模型建立的与年龄有关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效果最优。与年龄无关模型的拟合精度均高于与年龄有关模型的拟合精度,Richards模型和Korf模型差分形式建立的与年龄无关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效果最优。在引入地位指数时,Hossfeld模型的拟合精度提高效果最明显,且以设定k为可变参数时,建立与年龄无关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效果最优。[结论 ]在异龄林或年龄难以获得时,与年龄无关的理论生长模型能够预测优势高的生长,将地位指数与可变参数建立函数关系代入模型拟合后,模型精度提高,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预测林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方程 年龄无关方法 生长模型 优势高
下载PDF
冬枣果实膨大期日灼病灾害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爱良 刘效朋 +1 位作者 刘贤召 潘宝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39-42,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方式,对河北省冬枣集中产区2018年日灼病发病情况分别在7月23日、8月7日和8月17日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冬枣日灼病发病率大小与高温持续时间和极端气温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冬枣果实所处位置有关,发病率大小呈现西面>南面... 采用实地调查方式,对河北省冬枣集中产区2018年日灼病发病情况分别在7月23日、8月7日和8月17日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冬枣日灼病发病率大小与高温持续时间和极端气温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冬枣果实所处位置有关,发病率大小呈现西面>南面>东面>北面、上部>下部、外部>内部的规律,其中下部和北部没有发现日灼病发生;与果实个体生长阶段有关系,同一位置的枝条上个体较大的果实较易遭受日灼病危害;冬枣日灼病存在自愈现象,处于发病情况较轻的1级病果,在后期气象条件较为适宜时,会自愈或伤病减轻。此外,发病率大小与小气候环境(下垫面状态)和管理措施(如灌溉情况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日灼病 发病率 调查
下载PDF
中国省域碳排放空间依赖结构的非参数估计及其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贤赵 郭若鑫 +4 位作者 张勇 张东水 王志强 高长春 谢金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51,共12页
查清中国省域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及其演变特征,是实现区域差异化减排战略和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估算1995—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考虑时间和空间影响的Sampson-Guttorp非... 查清中国省域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及其演变特征,是实现区域差异化减排战略和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估算1995—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考虑时间和空间影响的Sampson-Guttorp非参数估计方法(简称SG方法)对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结构进行了定量估计,并将得到的SG相关系数与样本相关系数进行比较,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实际验证了该方法在中国省域碳排放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然后基于SG相关系数对省域碳排放空间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对中国3个阶段省域碳排放的相关结构研究中,未作变换得到的样本相关系数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与现实出入较大,而基于SG方法得到的SG相关系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十分接近实际,克服了以往对空间相关定性描述的缺陷。②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碳排放较高或较低的省区在空间上均趋于相邻,但随时间的演进空间相关性在高度聚集后有明显弱化的趋势。③在分布格局上,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东、中、西和北、中、南梯度态势,即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省域的碳排放量高于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省域居二者之间。④根据中国各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结构和格局特征,提出将空间依赖性纳入到碳减排政策的制定中,并应对重点区域或重点行业实施差异化的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 SG相关系数 非参数估计
下载PDF
Altitudinal trends in δ^13C value,stomatal density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Pinus tabuliformis needles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2
5
作者 liu xian-zhao GAO Chang-chun +2 位作者 SU Qing ZHANG Yong Song Y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1066-1077,共12页
In this study,a coniferous tree species(Pinus tabuliformis Carr.) was investigated at a moderate-altitude mountainous terrain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QLM) to detect the trends in carbon i... In this study,a coniferous tree species(Pinus tabuliformis Carr.) was investigated at a moderate-altitude mountainous terrain on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QLM) to detect the trends in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leaf nitrogen content(LNC) and stomatal density(SD) with altitude variation in northsubtropical humid mountain climate zone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NC and SD bo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linearly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ranging from 1000 to 2200 m,whereas leafδ^(13)C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ltitude.Such a correlation pattern differs obviously from that obtained in offshore low-altitude humid environment or inland high-altitude semi-arid environment,suggesting that the pattern of increasing δ^(13)C with the altitude cannot be generalized.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δ ^(13)C and altitude might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plants caused by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with altitude.Furthermore,there was a remark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δ ^(13)C and LNC.One possible reason was that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that operates to increase isotopic discrimination with altitude overtook the LNC in determining the sign of leaf δ ^(13)C.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δ ^(13)C and SD over altitudes was also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indicating that increases in SD with altitude would reduce,rather than enhance plant δ^(13)C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密度 氮含量 南坡 中段 秦岭 松针叶 碳同位素比值 海拔高度
下载PDF
菲律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贤钊 陈炎欢 +2 位作者 李美珍 黄绮敏 孙红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7期17-20,80,共5页
分析了菲律宾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介绍了食品的定义和分类、监管机构和主要职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标签的法规与标准要求及标示内容、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标签的特殊要求等。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菲律宾 食品监管体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变量筛选研究——基于PLS-VIP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贤赵 杨旭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8期60-65,共6页
在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定量研究中,由于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变量)多而复杂,且变量之间信息彼此重叠,从而出现碳排放预测模型稳定性差、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变量筛选方法成为急需。本研究基于PLS-VIP算法,以1980—2017年的... 在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定量研究中,由于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变量)多而复杂,且变量之间信息彼此重叠,从而出现碳排放预测模型稳定性差、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变量筛选方法成为急需。本研究基于PLS-VIP算法,以1980—2017年的中国碳排放量为因变量,10个与碳排放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PLS建模;通过计算原始自变量的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值)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实施变量筛选,然后利用筛选出的变量通过PLS回归对测试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利用PLS-VIP方法能有效识别出与因变量相关性较强的变量,并从根本上减少进入模型的变量个数;同时基于筛选出的变量建模,其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PLS方法,表明PLS-VIP方法在变量筛选和提高预测性能上是有效的。在模型的可解释性上,与传统的PLS方法相比,PLS-VIP方法筛选出的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更科学、更合理和更强的解释能力,表明PLS-VIP方法能有效处理多变量的复杂性问题,是一种可行的变量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变量筛选 PLS-VIP方法
下载PDF
中国1991~2018年突发环境事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光辉 王非凡 +2 位作者 刘贤赵 李文慧 向云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2-582,共11页
探究我国近几十年突发环境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能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基于1991~2018年31省市的突发环境事件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空间依赖关系和影响因素作... 探究我国近几十年突发环境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能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基于1991~2018年31省市的突发环境事件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空间依赖关系和影响因素作用的时空异质性.结果发现:(1)突发环境事件在1991~1994年和2001~2014年两个时间段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在逐渐增强,即中国省域突发环境事件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而并非完全随机状态.(2)突发环境事件存在着非均衡的发展格局,“低-低”类型的省份集中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量增多后减少;而“高-高”类型的省份表现为由东部、南部向中西部转移,数量减少后增多.各省市突发环境事件在空间集聚中的作用不同且不断变化.(3)各影响因素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作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省域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表现为“负-正-负”模式;产业结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表现为“负-正”模式;污染排放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整体来看呈现“正-负-正”模式;环境信访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多表现为正向影响;法制环境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负向影响在逐渐减弱;污染治理对省域突发环境事件的负向影响逐渐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影响因素 时空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原文传递
县域尺度下长株潭地区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贤赵 李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64-6679,共16页
基于碳代谢模型核算了1995~2020年长株潭县域碳排放,采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了长株潭各县域碳排放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脱钩关系,并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县域碳排放总体上形... 基于碳代谢模型核算了1995~2020年长株潭县域碳排放,采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了长株潭各县域碳排放与城市用地之间的脱钩关系,并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县域碳排放总体上形成了以市辖区为中心的聚集分布,且呈逐年扩散趋势.2020年相比1995年新增7个高碳排放区,均为长沙市区县.②1995~2020年,研究区整体由以强脱钩为主转变为以扩张负脱钩为主,空间上脱钩状态在脱钩和负脱钩之间来回波动;除7个县域脱钩状态在倒退外,2020年其余均达到脱钩状态或向脱钩状态靠近.③城市斑块面积(CA)、城市斑块数量(NP)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与城市碳排放之间呈正相关效应,而景观形状指数(LSI)、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欧氏距离均值(ENN_MN)与城市碳排放则呈负相关效应,不同城市形态指标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碳排放 城市扩张 脱钩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原文传递
长株潭城市群PM_(2.5)和O_(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贤赵 张国桥 +3 位作者 杨文涛 吴业荣 李朝奎 任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354-5366,共13页
基于2015~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PM_(2.5)和O_(3)遥感浓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探究PM_(2.5)和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PM_(2.5)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 基于2015~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PM_(2.5)和O_(3)遥感浓度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探究PM_(2.5)和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PM_(2.5)浓度整体呈现出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的"U"型特征,而O_(3)浓度则表现为夏季和秋季高,冬季和春季低的"M"型特征,PM_(2.5)与O_(3)年均浓度高低排序为: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②PM_(2.5)与O_(3)浓度在夏季呈现正相关,秋冬季为负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O_(3)浓度高-高集聚区的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③GWR结果显示:夜间灯光强度和人口密度都对PM_(2.5)与O_(3)具有正相关效应,其中,植被指数(NDVI)、风速和温度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风速和温度对O_(3)影响强度更为突出,不同因素对PM_(2.5)和O_(3)浓度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时空分布 地理加权回归(GWR)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2011~2017年中国PM2.5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文涛 谯鹏 +1 位作者 刘贤赵 雷雨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36-5244,共9页
PM2.5时空分异特征认知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意义重大,本文从空间多尺度的视角出发,利用空间模式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对2011~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PM2.5年均浓度时空分布格局及成因进行探究,从而揭示PM2.5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2... PM2.5时空分异特征认知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意义重大,本文从空间多尺度的视角出发,利用空间模式分析方法与地理探测器,对2011~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PM2.5年均浓度时空分布格局及成因进行探究,从而揭示PM2.5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17年PM2.5年均浓度相对稳定,无明显趋势,国家与区域尺度PM2.5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呈现"W"型变化,整体上看,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东部、西部与东北.②由空间模式分析结果可知,高值聚集区主要位于中国的东部、中部以及新疆的西南地区,低值聚集区则集中在青藏、云贵高原以及大兴安岭地区.③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证实:城市化因素中人口密度是国家与区域尺度上PM2.5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同时,产业、能耗与交通因素对PM2.5分布格局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在区域尺度上,除了人口密度因素之外,工业用电量与公车总量对中部地区PM2.5年均浓度影响较大,东部地区是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与道路面积,东北地区则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与城市绿地率,社会经济因素对西部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2.5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局部自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