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onditions,genetic mechanisms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lium resources
1
作者 TAO Shizhen YANG Yiqing +12 位作者 CHEN Yue liu xiangbai YANG Wei LI Jian WU Yiping TAO Xiaowan GAO Jianrong CHEN Yanyan WANG Xiaobo WU Xiaozhi CHEN Xiuyan LI Qian JIA Jinhu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498-518,共21页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for petroleum systems and through the anatomy and geochemical study of typical helium-rich gas field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genesis mechanisms,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liu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for petroleum systems and through the anatomy and geochemical study of typical helium-rich gas field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genesis mechanisms,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lium resources in natural gas are investigated.Helium differs greatly from other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generation,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Helium is generated due to the slow alpha decay of basement U-/Th-rich elements or released from the deep crust and mantle,and then migrates along the composite transport system to natural gas reservoirs,where it accumulates with a suitable carrier gas.Helium migration and transport are controlled by the transport system consisting of lithospheric faults,basement faults,sedimentary layer faults,and effective transport layer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elium-gas-water phase equilibrium in underground fluids and the phase-potential coupling,three occurrence states,i.e.water-soluble phase,gas-soluble phase and free phase,in the process of heli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and three migration modes of helium,i.e.mass flow,seepage,and diffusion,are proposed.The 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lium-rich gas reservoirs are controll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i.e.high-quality helium source,high-efficiency transport and suitable carrier,and conform to thre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i.e.exsolution and convergence,buoyancy-driven,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displacement.The helium-rich gas reservoirs discovered follow the distribution rule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near helium source,adjacent to fault,low potential area,and high position".To explore and evaluate helium-rich areas,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concurrent/parallel exploration of natural ga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profitable helium-rich area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source-trap connected,low fluid potential and high position,and proper natural gas volume matched with helium’s"should focus on the coupling and matching of the helium"source,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 elements"with the natural gas"source,reservoir and caprock conditions",and favorable carrier gas trap areas in local low fluid potential and high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eutrality natural gas shale gas tight gas coalbed methane new energy energy transition
下载PDF
氦气资源形成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陶士振 杨怡青 +12 位作者 陈悦 刘祥柏 杨威 李剑 吴义平 陶小晚 高建荣 陈燕燕 王晓波 吴晓智 陈秀艳 李谦 贾进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52,共17页
借鉴含油气系统思路及方法,基于典型富氦气田解剖,并利用地球化学成藏方法技术,研究天然气中氦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①氦气“生-运-聚”机理与天然气有显著差异性,氦气主要为基底富U、Th元素缓慢α衰变... 借鉴含油气系统思路及方法,基于典型富氦气田解剖,并利用地球化学成藏方法技术,研究天然气中氦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因机理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①氦气“生-运-聚”机理与天然气有显著差异性,氦气主要为基底富U、Th元素缓慢α衰变或深部壳幔氦释放,沿岩石圈复合输导体系运移至天然气成藏系统,依附适宜载体气聚集成藏。②氦运移输导主要受“岩石圈断裂、基底断裂、沉积层断裂、有效输导层”复合输导体系控制,基于地下流体中“氦-气-水”相平衡及相-势耦合综合分析,提出氦气运聚过程中具有“水溶相、气溶相、游离相”3种主要赋存状态,存在氦气“集流、渗流、扩散”3种运移方式。③富氦气藏形成和氦气富集通常受控于“优质氦源、高效输导、适宜载体”3大主控要素,具有“脱溶汇聚、浮力驱动、压差驱替”3种聚集成藏动力类型,已发现富氦气藏具有相对“近氦源、邻断裂、低势区、高部位”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④氦气富集区勘探和评价需要依托天然气兼探/并探,在评价落实氦气“源-运-聚”要素与天然气“生-储-盖”条件耦合匹配性、局部相对低势高部位有利圈闭载体气区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优选“通源连圈、低势高位、气氦适配”的有利氦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富氦气田 地质特征 形成条件 成因机理 富集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高伽马砂岩测井识别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游富粮 柳广弟 +5 位作者 孙明亮 李超正 刘祥柏 安成 王子昕 李亿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内发育大量的砂岩夹层,这些砂岩夹层常伴有自然伽马值异常高的现象,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可高达330.5 API,在测井剖面上极易与泥页岩混淆。为识别高伽马砂岩,按照粒度和结构特征将该区延长组长...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内发育大量的砂岩夹层,这些砂岩夹层常伴有自然伽马值异常高的现象,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可高达330.5 API,在测井剖面上极易与泥页岩混淆。为识别高伽马砂岩,按照粒度和结构特征将该区延长组长7段碎屑岩划分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页岩,并应用常规测井数据运算组合成2个新参数——参数A和参数B,参数A和参数B组成的交汇图版以及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有效区分识别出长7段中的正常砂岩和高伽马砂岩。长7段高伽马砂岩的累计厚度平面展布图表明,高伽马砂岩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南部;高伽马砂岩由湖盆边缘向湖盆中心呈指状发散展布的特征指示,其形成可能与长7段沉积期间的火山喷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伽马砂岩 岩性识别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冀北坳陷中元古界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睿倩 柳广弟 +3 位作者 孙明亮 曹玉顺 刘祥柏 李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72,共9页
冀北坳陷中元古界地层分布有广泛的沥青、油苗显示,说明该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生烃成藏历史。文章运用显微岩相学观察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冀北坳陷芦家庄古油藏和双洞古油藏进行了油气成藏期次研究。通过显微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显... 冀北坳陷中元古界地层分布有广泛的沥青、油苗显示,说明该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生烃成藏历史。文章运用显微岩相学观察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冀北坳陷芦家庄古油藏和双洞古油藏进行了油气成藏期次研究。通过显微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显示,芦家庄古油藏在中元古代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油气成藏后,在燕山期经历了第二期次的油气成藏过程;双洞古油藏则在燕山期经历了两个期次的油气成藏过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显示,两个古油藏在燕山期的油气成藏时间集中于185~150 Ma。研究表明,冀北坳陷古油藏的成藏关键期与燕山期区域性火山活动异常活跃所致的古地温高温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期次 流体地球化学 芦家庄古油藏 双洞古油藏 冀北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及伴生氦气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陶士振 杨怡青 +8 位作者 高建荣 陈悦 刘祥柏 陈燕燕 米敬奎 韩文学 范立勇 赵伟波 康锐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1-565,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孕育了中国最大的超大型致密砂岩大气区及目前中国最大的特大型富/含氦气田——东胜气田,也是中国首例特大型致密砂岩富/含氦气田。运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流体包裹体气体与现今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差异... 鄂尔多斯盆地孕育了中国最大的超大型致密砂岩大气区及目前中国最大的特大型富/含氦气田——东胜气田,也是中国首例特大型致密砂岩富/含氦气田。运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流体包裹体气体与现今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差异,揭示了古今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藏演化过程及氦气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现今气田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多数为90%~95%;现今气田中天然气δ^(13)C_(1)、δ^(13)C_(2)、δ^(13)C_(3)、δ^(13)C_(4)值分别为-36.5‰~-28.7‰、-25.3‰~-22.1‰、-27.0‰~-21.8‰、-25.6‰~-20.7‰。气层流体包裹体中δ^(13)C_(1)、δ^(13)C_(2)、δ^(13)C_(3)值分布区间分别为-42.6‰~-24.6‰、-32.7‰~-18.0‰、-27.6‰~-15.1‰。流体包裹体中烷烃气与非烃气含量变化区间范围较大,主要为气源岩干酪根热降解气。流体包裹体中的烃类气,包含3个阶段捕获的天然气:①浅埋藏过程中,较低成熟烃源岩生成的轻碳同位素天然气;②最大深埋阶段,较高成熟源岩生烃排出的重碳同位素天然气;③抬升阶段,先期聚集的天然气次生调整捕获的轻碳同位素天然气。综合研究认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在天然气大规模生成、排放和充注过程中,运移方向以垂向运移为主,兼有侧向运移;进入致密砂岩后的二次运移及后期次生调整阶段,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短距离运移的总体趋势。致密砂岩气田中普遍含氦,总体资源规模巨大,位居中国多个盆地之首。鄂尔多斯盆地氦气为典型壳源成因,呈现弥散式分布、局部富集,氦气分布和富集受古老富U、Th元素基底岩系和深大断裂复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致密砂岩气 流体包裹体气体 氦气 富/含氦气田 形成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富氦资源的发现及其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对策
6
作者 刘祥柏 陶士振 +15 位作者 杨秀春 赵群 刘自扬 裴向兵 王龙飞 伊伟 冯建秋 张谭 陈燕燕 高建荣 陶小晚 宋泽章 柳庄小雪 李超正 杨怡青 陈悦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4期38-48,66,共12页
中国氦气利用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问题突出,寻找氦气资源、明确氦气富集机理、寻找勘探开发对策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潜力及分布,在对鄂尔... 中国氦气利用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问题突出,寻找氦气资源、明确氦气富集机理、寻找勘探开发对策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潜力及分布,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简称鄂东缘)煤系气系统取样检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分布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鄂东缘三交北地区煤系气整体可以达到富氦天然气的标准,按2020年底的探明储量折算氦气探明储量约4000×10^(4) m^(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地层中或存在氦气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按2021年提交的深层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121.62×10^(8) m^(3)测算,折算深层煤层氦气探明储量约3400×10^(4) m^(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具备建设煤系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基础,建议加快三交北区块煤系氦气的分离开发,避免氦气资源的浪费。氦同位素比值揭示鄂东缘煤系氦气以壳源成因为主,三交北地区煤系地层具备良好的氦气富集条件,是煤系氦气资源勘查的重点地区,在开展煤系氦气资源普查的同时,应加强对煤系氦气资源勘查技术与富集规律研究,为有效利用煤系氦气提供技术支撑,以保障国家的氦气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氦气 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祥柏 柳广弟 +2 位作者 宋泽章 姜文亚 王娜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8-2031,共24页
烃源岩分布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对烃源岩的评价及其形成环境的研究可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下一步的勘探指明方向。从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入手,深入研究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分布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对烃源岩的评价及其形成环境的研究可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下一步的勘探指明方向。从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入手,深入研究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最好的级别,有机碳含量整体呈现从沙三段(Es_(3))到沙一下亚段(Es_(1)^(x))到沙一上亚段(Es_(1)^(s))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有机质类型为Ⅰ型—Ⅲ型,且沙一上亚段、沙一中亚段以Ⅰ型—Ⅱ_(1)型有机质为主,沙一下亚段、沙二段(Es_(2))、沙三段Ⅰ型—Ⅲ型有机质均有分布,反映沙河街组沉积期有机质来源为湖泊原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混源。沙河街组烃源岩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分布范围广、沉积厚度大的特征,优质烃源岩在斜坡区更为发育。古气候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河街组沉积期,该地区风化强度中等,整体以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为主,有利于生物的发育。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水体古盐度较大,属于半咸水环境。古盐度与古气候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水体咸化的原因可能与海水入侵有关。古盐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表明:在低盐度阶段,有机质含量随古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盐度阶段,有机质含量随古盐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微量元素比值和C_(org)∶P摩尔比值,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发育氧化—亚氧化的沉积环境,Pr/Ph值显示在Es_(1)^(x)间歇性发育强还原环境,提高了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通过对沙河街组沉积期湖泊古生产力的恢复,沙河街组沉积期歧口凹陷整体上为中—富营养湖泊,板桥地区古生产力较低,为贫—中营养湖泊。歧口凹陷整体相对较高的古生产力水平及较高的陆源有机质输入量为该地区有效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纵向上,沙河街组沉积期古生产力水平具有Es_(1)>Es_(3)>Es_(2)的特征。古生产力条件是影响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由于斜坡区陆源有机质和水生有机质的双重贡献,优质烃源岩更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古气候 古盐度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歧口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