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乔庄河下游段裁弯取直工程数值模拟分析
1
作者 张涌 刘兴年 +1 位作者 陈日东 沈焕荣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13-118,146,共7页
山区河流的裁弯取直可畅泄水流,降低上游水位,提高上游防洪能力,但由于山区河流坡陡水急,需进行消能优化,降低下游的防洪风险。文章以乔庄河裁弯取直工程为例,基于实测资料建立二维数学模型,分析20年一遇洪水不同方案裁弯工程前后平面... 山区河流的裁弯取直可畅泄水流,降低上游水位,提高上游防洪能力,但由于山区河流坡陡水急,需进行消能优化,降低下游的防洪风险。文章以乔庄河裁弯取直工程为例,基于实测资料建立二维数学模型,分析20年一遇洪水不同方案裁弯工程前后平面流场特征和流速分布,得出推荐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河道比降增大,流速增大,河道整体水位降低。推荐方案采用2m-2m-1m的三级潜坝方案,该方案在工程出口处的水流经过充分消能降低流速,出流平顺,增大行洪面积。研究成果可为山区河流的裁弯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取直 河道治理 数值模拟 水流特性 消能
下载PDF
Visual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Building Brick Skin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2
作者 liu xingnian LI Hai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lea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brick material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brick skin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have shown a dual-track development trend of r...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lea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brick material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brick skin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have shown a dual-track development trend of returning to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Based on th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resources of Web of Science and the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tool,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map of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cluster structure,mutation phenomenon,time cours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building brick skin research.The study revealed that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n brick materials has spanned the study of singl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extensively involved in the broad world of construction,especially in the integration of green energy-saving technology,the innovation of fin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rick skin,and the frontier explo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brick masonry,which has shown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research vitalit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Building brick skin Trend of research hotspot Research review
下载PDF
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构想与成果展望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超 聂锐华 +1 位作者 刘兴年 许唯临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山洪灾害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之一,21世纪全球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每年460多亿美元。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近年来,中国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山洪灾害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之一,21世纪全球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每年460多亿美元。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近年来,中国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山区暴雨山洪灾害实例表明,重大人员伤亡与重大财产损失的山洪灾害事件往往源于洪水和泥沙的共同作用,然而,以往在进行山洪灾害防治时,大多仅关注洪水的作用,忽视了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将显著增大山洪灾害的致灾风险,甚至出现“小洪水大灾害”。为了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控能力,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亟需深入研究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为切入点,凝练了4个需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1)山区暴雨作用下流域产流产沙异变机制、水沙过程与沟床剧变耦合致灾机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致灾要素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基于山洪水沙灾害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防控技术。围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内涵,提出5个需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1)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研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5)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构建与示范。研究成果将揭示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提出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等,构建集早期识别、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控一体化的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提升中国暴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实时性、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山洪水沙灾害 暴雨洪水 监测预警 泥沙补给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泥沙补给突变下的山洪灾害研究构想和成果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协康 刘兴年 周家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共10页
全球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0%,每年有超过5 000人死于山洪灾害。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8%,居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4.2%。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约1 000人因山洪灾害死亡,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左右。山地... 全球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0%,每年有超过5 000人死于山洪灾害。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8%,居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4.2%。2000年以来,中国每年约1 000人因山洪灾害死亡,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左右。山地区域地形险峻,地表破碎,表层风化层厚,局地暴雨频发,洪水陡涨猛落,沟床冲淤调整剧烈,山洪水沙运动耦合致灾突出。山洪灾害防治已成为中国工农业、能源、交通、国防安全等国家重大工程基础建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的突出难题,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仍是中国当前防洪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严峻的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形势,传统忽略泥沙运动影响的防灾理论与技术难以解决山洪水沙耦合致灾问题,无法满足目前重大山洪水沙灾害防治的实际需求,突出表现为泥沙补给突变对重大山洪灾害的成灾效应认识不够、山洪水沙运动耦合成灾区识别不清、山洪水沙灾害防治技术针对性不强、山洪水沙运动防灾减灾的区域联动性考虑不全等。因此,急需通过系统梳理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规律,实现山洪水沙耦合成灾理论创新,提出重大山洪水沙灾害的源头治理和区域全面防范的有效措施,显著提高中国山洪水沙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为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长期以来的暴雨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理论及防治技术研究多以降雨径流水位分析为主,以临界降雨/水位阈值条件为判据,较少涉及泥沙补给突变引发的沟床剧烈调整致灾机制,而大量的暴雨山洪灾害现场表明泥沙补给与洪水的耦合作用是重大山洪灾害的关键源动力。“泥沙补给突变下的山洪灾害研究”项目以山区暴雨山洪灾害现场调查与灾害试验反演模拟为基础,采用水文学、土力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等理论方法和水沙运动数值模拟技术,突出研究山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坡地破坏产沙、宽级配卵砾石输沙以及沟床来沙超量补给的水沙运动耦合致灾过程。通过系统研究山地区域暴雨洪水及其产沙特征、复杂沟床输沙动力,以及超量泥沙补给下的水沙运动及其沟床响应规律,以揭示山地区域暴雨山洪过程与泥沙补给突变的沟床响应致灾机理,为山地区域山洪灾害预警及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并及时丰富和完善暴雨山洪灾害所涉及的水沙运动规律与沟床响应致灾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流域 暴雨洪水 泥沙补给 山洪灾害 成灾机理
下载PDF
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2 位作者 黄尔 杨克君 赵明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2,共8页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时间的影响,而植被对汇流时间的影响是隐含在综合糙率之中,从而无法直接利用有关植被的高精度遥感资料。本研究基于不同下垫面情况下不同坡度、不同雨强的坡面汇流系列试验,深入分析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引入植被覆盖度因子,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被与坡面汇流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种类(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草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大于相应条件灌木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植被覆盖度(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坡面汇流时间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出现明显的增加;降雨强度、坡度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坡面汇流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减小;草及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坡度及雨强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总体上草植被覆盖度指数略大于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着雨强增大,植被覆盖度指数减小趋势较为明显;随着坡度变缓,植被覆盖度指数有所增大。本研究将植被因子从综合糙率中剥离出来,便于融合植被遥感数据,从而提高坡面汇流时间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种类 植被覆盖度指数 坡面汇流时间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产流模式研究——以涪江平通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1 位作者 黄尔 杨克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山区流域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生命损失和经济活动的巨大破坏。科学的认识这类极端天气下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实现灾害监测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山洪过程的模拟是认识这一灾害的重要科学手段,而模型计算精度是山洪模... 山区流域极端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灾害频发,造成生命损失和经济活动的巨大破坏。科学的认识这类极端天气下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实现灾害监测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山洪过程的模拟是认识这一灾害的重要科学手段,而模型计算精度是山洪模拟的关键。将超渗、蓄满产流模型与运动波地貌瞬时单位线水文模型(简称KW–GIUH模型)进行融合,优选出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从而提高山洪过程的模拟精度。以典型山区流域涪江一级支流平通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两场次历史强降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型与KW–GIUH模型进行融合后,其模拟精度比KW–GIUH模型所模拟的径流过程更接近实际情况;而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较单一的超渗或蓄满产流模式模拟效果更优。适合山区流域强降雨情况下的产流模式为先超渗后蓄满的混合产流模式,其中产流模式的转变出现在第一次连续降雨基本结束之时,即在第一次洪峰之前基本以超渗产流为主,随后的产流方式以蓄满产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流域 强降雨 产流模式 KW–GIUH模型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临界条件
7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1 位作者 黄尔 赵明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12,共9页
探明强降雨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对预防泥沙灾害及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典型的四川紫色土试验区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类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试验站近10年降雨径流输沙资料进行分析... 探明强降雨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对预防泥沙灾害及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典型的四川紫色土试验区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类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试验站近10年降雨径流输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强降雨情况下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对泥沙输移突增的影响,找出导致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为次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最大径流模数;同时各关键因子的临界值分别为降雨强度5.3 mm/h,次降雨量130 mm,以耕作方式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6 000 dm3/(km2·s),以种植林草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3 000 dm3/(k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区 泥沙输移突增 次降雨量 降雨强度 降雨历时 最大径流模数
下载PDF
陡坡河道中淤积高度对水位变化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钟益华 马旭东 +2 位作者 聂锐华 刘兴年 郑晓刚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在陡坡河道内,因输沙率变化可能会引起局部淤积,继而河道水位会随淤积高度相应变化。本文在4种比降水槽中,建立了可以模拟淤积体高度的概化模型,探求淤积高度对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流量条件下,在淤积高度增高与降低的过程中... 在陡坡河道内,因输沙率变化可能会引起局部淤积,继而河道水位会随淤积高度相应变化。本文在4种比降水槽中,建立了可以模拟淤积体高度的概化模型,探求淤积高度对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流量条件下,在淤积高度增高与降低的过程中,水位会发生突增或突降,并且发生突增与突降时对应的淤积高度存在差异。淤积高度增加过程中,淤积体上游水位最大增幅可达6倍;淤积体降低过程中,水位恢复呈滞后性。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了发生水位突变的临界淤积高度与来流水力学指标存在相关关系。以临界淤积高度为标准提出了的安全区、可能成灾区、成灾区的判断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水沙灾害防治中堤防设计、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河道 模型试验 淤积 反坡水跃 水位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松散体变形过程及堆积形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雷明 许泽星 +1 位作者 刘兴年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0-246,共7页
山区流域地表及沟床表层常富集大量由宽级配卵砾石所组成的松散堆积物,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作用下,大量松散碎屑物质会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形式进入山区河道,进而改变河流的泥沙补给条件。为了研究地震荷载对于松散体变形过程和运... 山区流域地表及沟床表层常富集大量由宽级配卵砾石所组成的松散堆积物,在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作用下,大量松散碎屑物质会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形式进入山区河道,进而改变河流的泥沙补给条件。为了研究地震荷载对于松散体变形过程和运动特点的影响,基于3维颗粒离散单元法对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松散体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与讨论了地震波频率、振幅的变化对于松散体运动及变形特点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松散体的运动过程由起动加速、高速运动以及减速堆积3个阶段所组成;在颗粒运动过程中,颗粒的粒径越小,颗粒的运动速度越慢;颗粒进入河道后粒径较大的颗粒堆积在表面前段,而粒径较小的颗粒位于堆积体的下后部。地震荷载的作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单元接触数量,颗粒越稀疏,颗粒间的相互碰撞越少,颗粒具有的能量越大,这会导致松散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地震波的频率越低、振幅越大,颗粒的运动速度与运动距离越大,这会使得原本未进入河道的松散堆积物质进入河道,由此导致山区河流的泥沙补给质量明显增大。由此可见,地震对于山区河流的泥沙补给条件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震后山洪泥沙灾害频发致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松散体 碰撞接触 离散单元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堆石矮堰清水冲刷历时发展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 王路 +2 位作者 杨克君 刘兴年 聂锐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8-658,共11页
堆石矮堰是常用的“生态友好型”河道整治建筑物。水流经过堆石矮堰会在其周围产生冲刷,威胁其结构安全。为了提高堆石矮堰清水冲刷尺度的预测精度,基于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石矮堰清水冲刷的历时发展特性,分析了水流强度、矮堰淹没度... 堆石矮堰是常用的“生态友好型”河道整治建筑物。水流经过堆石矮堰会在其周围产生冲刷,威胁其结构安全。为了提高堆石矮堰清水冲刷尺度的预测精度,基于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石矮堰清水冲刷的历时发展特性,分析了水流强度、矮堰淹没度和矮堰透水性对冲刷尺度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冲刷条件下,堆石矮堰下游冲刷坑在试验初期发展迅速,随后逐渐变缓;在冲刷发展的任一时刻,冲刷深度和冲刷长度随水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矮堰淹没度的增大而减少,矮堰透水性的增大使冲刷长度增加,使冲刷深度减少;随着冲刷的发展,冲刷坑纵剖面形态逐渐收敛,其面积与冲刷深度和冲刷长度的乘积线性正相关。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提出了堆石矮堰历时清水冲刷深度、长度、体积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指导堆石矮堰冲刷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修复 堆石矮堰 清水冲刷 历时发展
下载PDF
受降雨影响的浅水泥沙颗粒起动规律
11
作者 肖克 杨奉广 +4 位作者 聂锐华 黄尔 王协康 刘兴年 彭清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1-127,共7页
山区浅层水流深度极浅且移动缓慢,降雨条件下其泥沙输移现象尚不明确。为探明受到降雨影响下的浅水河流均匀沙起动问题,该研究假设雨滴落入河道后会影响到整个水流区,形成雨滴群与水流混合的流体,从孔隙介质流理论入手,假设当降雨存在... 山区浅层水流深度极浅且移动缓慢,降雨条件下其泥沙输移现象尚不明确。为探明受到降雨影响下的浅水河流均匀沙起动问题,该研究假设雨滴落入河道后会影响到整个水流区,形成雨滴群与水流混合的流体,从孔隙介质流理论入手,假设当降雨存在时床面泥沙颗粒增加了向上的附加力,进一步分析泥沙颗粒的受力情况,推导出层流水流泥沙颗粒起动关系表达式。从含沙水流流速分布规律得到启发,雨滴落入层流水流的状态类似于含沙水流,当降雨存在时层流水流流速分布仍然满足线性关系。利用无降雨泥沙起动经典试验数据,确定了拖曳力系数以及上举力系数,发现两者都是沙粒雷诺数的函数。利用已有研究的降雨实测数据,求出了8种降雨强度(0.254~152.4mm/h)下的雨滴直径分布概率密度表达式(R2=0.998),进而求出雨滴的平均直径表达式,并给出受降雨影响的层流水流泥沙颗粒起动切应力计算模型。该研究模型表明降雨的存在使得泥沙起动所需的临界摩阻流速减小。通过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建立的受降雨影响的浅水泥沙颗粒起动计算公式具有最高的精度,平均误差仅为14.8%,能够为山区水沙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切应力 泥沙颗粒 摩阻流速 相对暴露度
下载PDF
Analysis of Runoff in Ungauged Mountain Watersheds in Sichuan,China using Kinematic-wave-based GIUH Model 被引量:5
12
作者 CAO Shuyou LEE Kwan Tun +3 位作者 HO Juiyi liu xingnian HUANG Er YANG Ke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Flood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atural hazards occurring all around the world.However,the knowledge of the origins of a food and its possible magnitude in a given region remains unclear yet.This lack of understandi... Flood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atural hazards occurring all around the world.However,the knowledge of the origins of a food and its possible magnitude in a given region remains unclear yet.This lack of understanding is particularly acute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ith large degrees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where runoff is seldom measured.The nature of streamflow in a region is related to the tim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quantity and watershed geomorphology.The ge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hannel network and surrounding landscape which transform the rainfall input into an output hydrograph at the outlet of the watershed.With the given geomorphologic properties of the watershed,theoretically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 function can be determined hydraulically without using any recorded data of past rainfall or runoff events.In this study,a kinematic-wave-based geomorphologic instantaneous unit hydrograph (KW-GIUH) model was adopted and verified to estimate runoff in ungauged areas.Two mountain watersheds,the Yingjing River watershed and Tianquan River watershed in Sichuan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ites.The geomorphologic factors of the two watershed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based on the topographic database obtained from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of US's NASA.The tests of the model on the two watersheds were performed both at gauged and ungauged sites.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hydrographs for a number of rainstorms at the gauged sites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of the KW-GIUH model as a useful tool for runoff analysis in these regions.Moreover,to simulate possible concentrated rainstorms that could result in serious flooding in these areas,synthetic rainfall hyetographs were adopted as input to the KW-GIUH model to obtain the flow hydrographs at two ungauged sites for different return period conditions.Hydroeconomic analysis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future to select the optimum design return period for determining the flood contro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wave-based geomorphologic instantaneous unit hydrograph (KW-GIUH) Ungauged watershed Rainfall-runoff simula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下载PDF
茂名地区传统书院建筑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洪旺 刘康 刘兴念 《城市建筑》 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
自古以来,茂名地区就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建造了大量的书院建筑,其中不少传统书院建筑也保留至今。本文通过查询历史文献及调查研究传统书院建筑的实例,整理出茂名地区传统书院建筑的发展传承脉络。同时,结合书院建筑实例,对茂名地区传统... 自古以来,茂名地区就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建造了大量的书院建筑,其中不少传统书院建筑也保留至今。本文通过查询历史文献及调查研究传统书院建筑的实例,整理出茂名地区传统书院建筑的发展传承脉络。同时,结合书院建筑实例,对茂名地区传统书院的现状进行记录,分析其建筑特点。此外,综合考量历史、地域、民俗文化等因素,对现存的传统书院建筑保护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名地区 传统书院 历史文献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posit in confluence zone of debris flow and mainstream 被引量:8
14
作者 CHEN RiDong liu xingnian +1 位作者 CAO ShuYou GUO ZhiXu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0期2618-2628,共11页
Abundant solid materials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landslide and collapse due to Wenchuan earthquake.The solid source around mountains would form a debris flow when appropriate rain condition occurs.Such a debris flo... Abundant solid materials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landslide and collapse due to Wenchuan earthquake.The solid source around mountains would form a debris flow when appropriate rain condition occurs.Such a debris flow is structurally very large and strong,and the river flow can hardly wash away the deposit when the debris flow enters into the mainstream.As a result,the deposit on the river bed due to debris flow will cause a series of hazards.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relevant data,this paper simplifi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bris flow and current of the main river,and adopted the finite element characteristic-based-split algorithm which is favorable to the stabilization of dealing with the convection.Finally,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confluence of debris flow deposit and main river was developed,and the deposit progress of the mega-debris flow from Wenjiagou in Mianyuan river was reproduced.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the deposit on the flow route of the main river,and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and water depth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mulation deposit terrain qualitatively agreed with the field data through comparison,including the deposit area and depth distribution.Furthermore,the improvement of the model in future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rential flood debris flow confluence zone F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