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斜腿钢管桁架结构日照非均匀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锦涛 刘宇飞 +4 位作者 樊健生 周勐 聂建国 强安鹏 周照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8,共11页
大跨空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长期暴露在太阳辐射中,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又因为结构独特的空间网架特性以及太阳辐射角度的实时变化,杆件之间存在明显的遮挡作用,因此结构的温度场不仅是随时间变化的,还具有不均匀的特征。该文... 大跨空间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长期暴露在太阳辐射中,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又因为结构独特的空间网架特性以及太阳辐射角度的实时变化,杆件之间存在明显的遮挡作用,因此结构的温度场不仅是随时间变化的,还具有不均匀的特征。该文基于地理气象信息和杆件遮挡作用的结构温度场分析算法,以某个大跨斜腿钢管桁架结构为研究背景,模拟分析了结构的瞬态温度场,并结合结构的温度和微应变长期监测,对结构的不均匀温度场以及施工阶段受力进行了讨论。计算与实测结果表明,遮挡作用使得杆件之间的瞬态温差最大可达21%,时变性与不均匀性非常显著;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主要来源于温度效应,结构在施工阶段的温度效应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太阳辐射 日照阴影 温度效应 长期监测
下载PDF
茶树不育花代谢组分析及不育相关靶物质鉴定
2
作者 刘玉飞 庞丹丹 +5 位作者 邓少春 陈春林 田易萍 蒋会兵 许燕 陈林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7-2156,共10页
[目的]揭示不育花与可育花的代谢特征,为研究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靶向代谢物,从而为探究茶树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LC-QTOF平台对完全不育花(‘云茶异蕊’,ZDH)以及其可育父母本(‘福鼎大白茶’和‘佛香2号’,FDDB和FX... [目的]揭示不育花与可育花的代谢特征,为研究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靶向代谢物,从而为探究茶树不育花形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LC-QTOF平台对完全不育花(‘云茶异蕊’,ZDH)以及其可育父母本(‘福鼎大白茶’和‘佛香2号’,FDDB和FX)进行广靶代谢物检测,利用不同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对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分析ZDH、FDDB和FX之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9个样本(每份材料包含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代谢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到963种代谢物,通过差异代谢物分析,在FX-vs-FDDB、FX-vs-ZDH、FDDB-vs-ZDH 3个组合中共鉴定到544个差异代谢物(不同差异组合之间重复的代谢物仅计算1次),不同组合差异代谢物的数量分别为373、410和224,说明ZDH与父母本之间的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异,并明显高于父母本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数目。在544个差异代谢物中,有222个成分属于ZDH与FX、FDDB的共有差异物质,但FX与FDDB之间没有差异。筛选获得的222个重要差异代谢物,有近1/3(69/222)属于类黄酮(山奈酚相关的糖苷、槲皮素及其多种糖苷、芹菜素相关的糖苷等)、糖类(水苏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以及激素相关的物质(甲氧基吲哚乙酸、5′-葡糖基氧基茉莉酸和水杨酸-2-O-葡萄糖苷等),这些代谢物差异可能参与ZDH不育花的形成。[结论]不育花与可育花代谢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类黄酮、糖类以及激素相关的物质,尤其是山奈酚衍生物、生长素、茉莉酸类物质可能参与茶树花不育表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花 代谢组 类黄酮 激素 茶树
下载PDF
公路高边坡灾变机理及滑动力响应规律分析
3
作者 高亮 张腾伍 +3 位作者 饶法强 修渴馨 刘宇飞 陶志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41-4749,共9页
降雨是导致和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据调查中国大约68%的滑坡灾害是由于降雨作用所致。为揭示降雨诱因与边坡岩土体劣化变形之间的关联性,以大广高速新丰段边坡为例,对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破坏模式展开研究。通过建立降雨与开挖条件下的大广... 降雨是导致和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据调查中国大约68%的滑坡灾害是由于降雨作用所致。为揭示降雨诱因与边坡岩土体劣化变形之间的关联性,以大广高速新丰段边坡为例,对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破坏模式展开研究。通过建立降雨与开挖条件下的大广高速新丰段边坡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滑坡应力场和位移云场演变规律,确定了滑动面埋深(H=14 m)和滑动面地表出露位置,并发现滑动面出露处呈“后缘张拉V形裂缝、舌部挤压隆起变形”为主的破坏模式,坡面以蠕滑变形为主的破坏模式;开展新丰段边坡“耦合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加固设计及可行性数值模拟分析;最后,在新丰段边坡上建立了公路边坡滑动力综合在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揭示了滑动力随降雨量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抗滑桩加固位置,坡体Z方向变形量减小,最大变形量仅为9 mm,满足边坡控制要求。可见,为类似公路高边坡的安全监测和变形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边坡 数值模拟 破坏机理 牛顿力
下载PDF
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玉飞 葛丹 +4 位作者 施银燕 蓝春燕 施思 殷燕 许海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9期55-59,64,共6页
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2021年10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 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2021年10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类74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种类数量为2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14种;分水江流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在3.00~492.50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000 1~40.626 0 mg/L之间;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分水江流域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可分为3大类群。采样点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83、0.93和1.01。根据生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处于轻-中度污染,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特征差异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江流域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下载PDF
轧制及退火工艺对C5071青铜带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斐斐 章志浩 +2 位作者 刘羽飞 江平华 刘诚毅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0-14,23,共6页
C5071青铜带材制备过程中,轧制工序不同道次加工率及中间去应力退火工艺对带材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较小的加工率86.21%开坯粗轧至2.0 mm时,带材表面平整,无边裂缺陷及明显组织缺陷;中轧工序加工率为66.0%时,带... C5071青铜带材制备过程中,轧制工序不同道次加工率及中间去应力退火工艺对带材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较小的加工率86.21%开坯粗轧至2.0 mm时,带材表面平整,无边裂缺陷及明显组织缺陷;中轧工序加工率为66.0%时,带材抗拉强度、延伸率及硬度合适,板型较平直。最优轧制工艺制备的0.5 mm成品分别在210、230和290℃温度下保温3.5 h进行低温退火处理,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成品抗拉强度由526 MPa降至500 MPa,延伸率由13.4%提高至17.2%。退火温度低,带材抗拉强度偏高;退火温度高,带材力学性能偏低,230℃×3.5 h退火后产品综合性能均位于技术要求中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071青铜带材 道次加工率 去应力退火 抗拉强度 延伸率
下载PDF
浙江省三门县海域海洋垃圾监测研究初探
6
作者 许海超 周灵青 +5 位作者 王杰 张颖 杨静利 刘玉飞 马路阔 殷燕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随着沿海工农业发展以及滨海旅游业的兴起,近岸海洋垃圾污染日趋严重,给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海洋生态安全以及人类安全造成威胁,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和治理迫在眉睫。三门县地处浙江东部,是重要的沿海城市,本研究通过2020—2022年浙江省三... 随着沿海工农业发展以及滨海旅游业的兴起,近岸海洋垃圾污染日趋严重,给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海洋生态安全以及人类安全造成威胁,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和治理迫在眉睫。三门县地处浙江东部,是重要的沿海城市,本研究通过2020—2022年浙江省三门县近岸海域及木杓沙滩海滩垃圾监测研究发现:木杓沙滩海滩垃圾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年均值分别为1.0万个/km^(2)和1150.3 kg/km^(2);近岸海域海面大块及特大块垃圾数量密度年均值为32.4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年均值分别为5417.0个/km^(2)和5.6 kg/km^(2)。海滩垃圾主要材质为塑料类,占比43.8%;其次是金属类,占比16.8%;而后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占比10.4%。海面漂浮垃圾类型均为塑料类、聚乙烯泡沫塑料类和木制品类。通过对三门县海洋垃圾来源分析,发现其海洋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其他弃置物,建议增强海洋垃圾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海洋垃圾统计及评价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县 海滩垃圾 海面漂浮垃圾 来源分析
下载PDF
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海麟 刘于飞 +3 位作者 张维蔚 李燕 周琴 林晓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13-3117,共5页
目的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目的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90份,总检出率为14.26%。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75,P<0.001。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检出率较高,达到了45.70%。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达到9.51%,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5.86%,沙门氏菌1.90%。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为16.15%,最低的是第1季度(11.36%)。餐饮单位所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1.90%),其次为超市(7.69%),网店和农贸肉菜市场所售商品无检出。结论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致病菌污染主要以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污染情况更严重,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开展健康宣传教育,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食 水产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下载PDF
多视角几何三维重建法识别工程结构缺损与变形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宇飞 樊健生 +1 位作者 孔思宇 魏晓晨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111,共9页
裂缝等工程结构表面缺损与弯曲等构件变形是既有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与监测的重要指标,采用数字图像法可有效改善当前人工检查技术的缺点,但在工程实践中显现出定量检测中图像几何变形修正困难、局部损伤难以在整体结构中定位、无法... 裂缝等工程结构表面缺损与弯曲等构件变形是既有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与监测的重要指标,采用数字图像法可有效改善当前人工检查技术的缺点,但在工程实践中显现出定量检测中图像几何变形修正困难、局部损伤难以在整体结构中定位、无法测量钢结构空间变形等问题。结合多视角几何三维重建法的研究与应用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对多视角几何三维重建的方法原理与算法实现进行讨论,列举方法实践的经典算法与高效算法;围绕数字图像法检测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表面投影法解决成像几何变形与损伤定位、逆向工程建模与特征提取识别几何变形损伤;通过结构表面裂缝识别、大型构筑物表面损伤定位、钢结构构件变形识别等3个应用研究,阐述多视角几何三维重建法在结构表面损伤与变形识别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比较优势。多视角几何三维重建法具有设备要求低、操作方便快捷、模型色彩丰富、点云精度较高等特点,与数字图像法结合后在工程结构检测监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多视角几何三维重建 损伤识别 表面裂缝 损伤定位 弯曲变形
下载PDF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药败育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蒋会兵 杨盛美 +4 位作者 刘玉飞 田易萍 孙云南 陈林波 唐一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76-1086,共11页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 H.T.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其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进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 H.T.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其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进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厚轴茶花属于完全花,花药具四室、呈蝶形,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具双核,于四分体时期形成分泌型细胞,单核花粉期开始降解,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和胞质分裂后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小孢子呈三角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与可育株无明显差异。花蕾发育后期,不育株花丝弯曲,花药粘连、干瘪、褐化、坏死,不裂药。不育株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增生、排列混乱,单核至双核花粉期绒毡层延迟降解。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环状单价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缺失、不均等分离、微核和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不育株小孢子胞质紊乱,单核期花粉粒相互粘附,花粉壁皱缩变形,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模糊不清,成熟花粉细胞空瘪凹陷。研究结果表明,厚轴茶雄性不育花器形态属雄蕊萎缩型和花药异常型,花药发育受阻于减数分裂至单核花粉期,存在花粉母细胞败育型和单核败育型。单核花粉期是其花药败育的主要时期。花药绒毡层异常发育和延迟降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小孢子和花粉粒发育异常可能是其花药败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轴茶 雄性不育 花药 形态学 细胞学
下载PDF
2016年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海麟 余超 +2 位作者 刘于飞 梁伯衡 林晓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3975-3980,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发现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共采集6类共1058份食品样品,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检出食...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发现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共采集6类共1058份食品样品,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4株,总检出率为15.50%。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0.93%),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9.29%)、金黄色葡萄球菌(2.38%)、单增李斯特氏菌(2.08%)、沙门氏菌(1.42%),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0。不同食品类别中水产品检出率最高,达到了43.52%,其次为烘焙食品(13.64%)、小摊贩食品(10.62%)、生鸡肉(8.47%)、冷藏膳食(7.50%)和熟肉制品(6.82%),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餐饮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50.00%),其次是农贸肉菜市场(17.70%)、超市(16.71%)和小摊贩(10.62%),最低的是零售店(9.83%)。散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5.85%)高于预包装食品的检出率(9.09%)。中心城区烘焙食品、生鸡肉致病菌检出率要高于周边区,周边区域小摊贩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零。结论 2016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对食品安全隐患较高的食品应加强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下载PDF
广州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海麟 刘于飞 +3 位作者 张维蔚 李燕 周琴 林晓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11-2715,共5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分布情况。方法 2013—2019年共采集16类共4905份食品样品,开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监测分析。按照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目的分析广州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分布情况。方法 2013—2019年共采集16类共4905份食品样品,开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监测分析。按照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中规定的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开展检测。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阳性样品共71份,总体检出率为1.45%。不同食品类别中进口生畜禽肉检出率最高,达到了13.19%,其次为国产生鸡肉(5.51%)、水产肉糜(2.50%)、凉拌菜(1.67%)。第1季度检出率最高,为2.14%,最低的是第4季度(0.82%)。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高(26.04%),其次为超市(2.38%),小摊贩所售商品无检出。预包装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5.78%)高于散装食品(0.86%)。结论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生畜禽肉是主要污染食品,相关政府部门应更有针对性加强监管,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监测
下载PDF
2019年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海麟 刘于飞 +3 位作者 张维蔚 李燕 周琴 林晓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96-9401,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污染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共采集9类共1066份食品样品,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污染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共采集9类共1066份食品样品,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27份样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1.91%。食源性致病菌中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最高(24.69%),溶藻弧菌检出率为14.81%、创伤弧菌检出率为6.7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2%。不同食品类别中甲鱼和蛙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43.21%,其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5.93%)、进口生畜肉(15.97%)、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5.83%)和水产肉糜(12.50%)。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9.17%),其次依次是餐饮单位(21.59%)、农贸肉菜市场(15.38%)、超市(14.36%)和学校(8.72%),最低的是零售店(3.88%)。预包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21.33%)高于散装食品的检出率(10.37%)。结论2019年广州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应对重点食品加强监管,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致病菌 监测
下载PDF
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海麟 刘于飞 +2 位作者 张维蔚 李燕 林晓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2806-2810,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方法2006~2019年,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共采集966份动物性淡水产品,开展VP检测。结果VP总体检出率为21.84%(211/966)。不同...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方法2006~2019年,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共采集966份动物性淡水产品,开展VP检测。结果VP总体检出率为21.84%(211/966)。不同季节、不同采样地点、不同种类、不同加工售卖方式淡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7.40%;超市VP检出率最高,为32.73%;甲壳类中淡水蟹VP检出率最高,为53.33%;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为27.23%。结论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VP污染,应加强整个产业链综合监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食品污染
下载PDF
EWSR1-SMAD3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宇飞 任俊奇 +3 位作者 税晓莉 万维松 陈路 胡余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EWSR1-SMAD3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EWSR1-SMAD3-rearranged fibroblastic tumor,E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ESFT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采用FISH技术检测EWSR1基因易位,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EWSR1-SMAD3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EWSR1-SMAD3-rearranged fibroblastic tumor,E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ESFT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采用FISH技术检测EWSR1基因易位,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5岁,临床表现为左手小指近端指骨尺侧皮下结节10余年。X线示皮下界限欠清的软组织结节。肿瘤大体呈结节状,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镜下肿瘤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组成,呈特征性的外周富于梭形细胞束而中央细胞稀少伴玻璃样变性的分带状结构,瘤细胞形态一致,无异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ERG弥漫强阳性。ALK、BCL-2、CK(AE1/AE3)、MDM2、CDK4、CD99、CD34、CD31、Calretinin、h-Caldesmon、β-catenin、desmin、EMA、α-SMA、S-100、SOX10、STAT6、NTRK1和H3K27me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FISH检测显示肿瘤具有EWSR1基因易位。结论ESFT是一种好发于肢端的罕见、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典型形态结合免疫表型和EWSR1基因易位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ERG EWSR1-SMAD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事件气溶胶浓度变化与天气形势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雁军 赵胡笳 +4 位作者 刘宇飞 李晓岚 王扬锋 张云海 洪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5期13-19,共7页
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污染事件频发,为揭示该地区重污染天气分布特征,利用2014—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40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区域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学特征。... 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污染事件频发,为揭示该地区重污染天气分布特征,利用2014—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40个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对应的高低空天气形势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中国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区域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学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PM_(2.5)和PM_(10)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下降的更快,PM_(2.5)最大值出现在辽宁和吉林中部地区约为90—100μg·m^(-3),SO_(2)年平均质量浓度较高值分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约为50μg·m^(-3),而NO_(2)最大值出现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一带,约为45μg·m^(-3),CO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布在东北沿海地区约为1.6 mg·m^(-3),相反中国东北地区O_(3)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沿海的大连及营口等地,约为100μg·m^(-3)。污染物浓度变化具有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地区PM_(2.5)和PM 10与AQI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SO_(2)冬季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沈阳(180μg·m^(-3)),NO_(2)与CO冬季最大值出现在哈尔滨(80μg·m^(-3),1.8 mg·m^(-3))。相反,O_(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沈阳地区约为140—150μg·m^(-3)。重度污染级别(200μg·m^(-3)≤PM_(2.5)<300μg·m^(-3))和严重污染级别(PM_(2.5)>300μg·m^(-3))的空气质量表现出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周围迅速减少,辽宁中部又略有增加的特征;中度污染(150μg·m^(-3)≤PM_(2.5)<200μg·m^(-3))的天数沈阳>哈尔滨>长春,轻度污染(100μg·m^(-3)≤PM_(2.5)<150μg·m^(-3))的天数是沈阳>长春>哈尔滨。引发中国东北地区重污染的天气形势大致可分为高压型,低压型和北高南低型3种,出现比例分别为62%、27%和11%;高压型850 hPa高压脊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高压南部或弱高压中心,有时在黑龙江北部或辽宁西南部连续有弱小的低压生成并快速东移过境;低压型850 hPa低压系统发展并东移经过中国东北地区,地面处于低压后弱高压中;北高南低型850 hPa和地面中国东北地区受北面高压和南面低压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大气重污染 天气形势
下载PDF
“密室逃脱”娱乐场所治安风险及其防控
16
作者 刘雨菲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31,共12页
“密室逃脱”娱乐场所具有行业发展速度快、经营准入门槛低、经营场地选址存在隐患、场所内部环境及经营内容复杂、受众群体偏年轻化等行业发展特征。“密室逃脱”娱乐场所治安风险及成因主要有:主体责任缺失易引发事故灾害风险,安全防... “密室逃脱”娱乐场所具有行业发展速度快、经营准入门槛低、经营场地选址存在隐患、场所内部环境及经营内容复杂、受众群体偏年轻化等行业发展特征。“密室逃脱”娱乐场所治安风险及成因主要有:主体责任缺失易引发事故灾害风险,安全防范不到位易引致人身安全风险,游戏项目的特殊性易引发矛盾纠纷风险,经营内容低俗化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应从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依法治理;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规范管理;整合多元主体,实现协同共治;创新技术手段,加强科学防控四个方面来加强“密室逃脱”娱乐场所的治安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室逃脱 新业态 治安风险 风险防控 协同共治
下载PDF
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海麟 刘于飞 林晓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6093-6096,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及分布情况,发现危险因素。方法2014~2018年共采集6类共2011份食品样品,开展蜡样芽胞杆菌监测分析。结果蜡样芽胞杆菌检出阳性样品共146份,总体检出率为7.26%。其中6份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值...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及分布情况,发现危险因素。方法2014~2018年共采集6类共2011份食品样品,开展蜡样芽胞杆菌监测分析。结果蜡样芽胞杆菌检出阳性样品共146份,总体检出率为7.26%。其中6份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值超过105CFU/g。不同食品类别中小摊贩食品检出率最高,达到了10.62%,其次为烘焙食品(8.69%)、寿司(7.50%)、冷藏膳食(6.67%)、盒饭(6.36%)和熟制米面制品(5.00%)。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为8.77%,其次为第2季度(7.98%),最低的是第1季度(5.09%)。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小摊贩的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11.21%),其次为餐饮单位(9.31%)和农贸肉菜市场(8.07%),最低的是超市(6.56%)。散装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7.61%)高于预包装食品(5.38%)。中心城区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9.24%)高于周边区(3.65%)。结论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部分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加强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蜡样芽胞杆菌 监测
下载PDF
针刺治疗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宇飞 来保勇 +3 位作者 安甜 肖金禾 樊英怡 裴晓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4期511-52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偏...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Man5.3和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项研究,共包括90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53例,对照组4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能改善患者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MD=0.58,95%CI(0.13,1.03)]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MD=0.40,95%CI(0.18,0.61)],并改善癌痛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SMD=﹣1.36,95%CI(﹣1.96,﹣0.76)],但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能有效改善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缓解疼痛症状。但本研究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化疗 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传导 疼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2013~2015年广州市售普洱茶铅残留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超 李迎月 +2 位作者 何洁仪 刘于飞 陈坤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掌握广州市售普洱茶铅残留状况,为开展普洱茶铅风险评估积累基础数据,为普洱茶监管提供参考。方法2013~2015年,在广州市区域范围内批发市场、零售店、餐饮单位、超市以及网店5类场所采集418份样品,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 目的掌握广州市售普洱茶铅残留状况,为开展普洱茶铅风险评估积累基础数据,为普洱茶监管提供参考。方法2013~2015年,在广州市区域范围内批发市场、零售店、餐饮单位、超市以及网店5类场所采集418份样品,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食品中铅、镉、铜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铅残留量测定。结果所有样品铅残留量均未超标,检测结果范围是0.06~4.74 mg/kg,中位数为0.47 mg/kg,均值为0.56 mg/kg,P951.26 mg/kg,检测结果处于0~1.0 mg/kg之间样品占比91.38%,处于1.0~2.0mg/kg之间样品占比6.70%,处于2.0~3.0mg/kg之间样品占比1.20%,处于3.0~4.0mg/kg之间样品占比0.48%,处于4.0~5.0mg/kg之间样品占比0.24%;其中,铅残留量介于2.0~5.0mg/kg的共占比1.92%。结论广州市5类销售场所来源普洱茶铅残留量较低,未发现铅超标样品,居民正常饮用普洱茶铅暴露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普洱茶 残留量
下载PDF
脉动流条件下的圆柱绕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兴 刘宇飞 +2 位作者 于恒 孔祥鑫 李庆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926-5931,共6页
为探究脉动流对流体绕流结构物产生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圆柱绕流场特性,对涡量分布、升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频谱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动流作用会使圆柱尾涡剪切层变薄,提高脉动频率使尾涡长度变短、脱离加快,... 为探究脉动流对流体绕流结构物产生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圆柱绕流场特性,对涡量分布、升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频谱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动流作用会使圆柱尾涡剪切层变薄,提高脉动频率使尾涡长度变短、脱离加快,提高无量纲脉动振幅使主导涡的脱落速度降低,使旋涡生成区域更靠近圆柱表面;脉动频率与无量纲脉动振幅的增大使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的振幅均增大,而且与升力系数相比,阻力系数的振幅更大,变化更快;升力系数频谱图存在多个主频,包括旋涡脱落频率和相位叠加频率,其中旋涡脱落频率的振幅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无量纲脉动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在流场中加入脉动流,可以增强流体振动促进流动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脉动流 旋涡脱落 升阻力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